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海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福寿 《海岸工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地质、池震、磁力、地热、重力等资料,分析了日本海的地质构造特征。日本海是一个广阔的边缘海,四周被大陆架所围。自东北至西南依次为日本海盆、大和海脊、大和盆地及对马海盆。大和海脊由陆完物质组成;盆地中心则以洋... 本文主要根据地质、池震、磁力、地热、重力等资料,分析了日本海的地质构造特征。日本海是一个广阔的边缘海,四周被大陆架所围。自东北至西南依次为日本海盆、大和海脊、大和盆地及对马海盆。大和海脊由陆完物质组成;盆地中心则以洋壳为底。热流值高而变率小,说明日本海是一个成熟的弧后盆地,扩张停止于中新世。日本海在更新世最低海面时,与大洋交换断绝,沉积物中合碳比较丰富,这是一个罕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边缘海 地质构造
下载PDF
3万年以来日本海西部海冰活动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豆汝席 邹建军 +5 位作者 石学法 朱爱美 董智 石丰登 薛心如 Gorbarenko Sergey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0-703,共14页
海冰是现代气候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要素,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今日本海西部仍发育有限的季节性海冰,也是深层水形成的关键区域。由于缺乏沉积岩芯,长期以来对日本海西部海冰范围变化的历史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对日本海西... 海冰是现代气候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要素,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今日本海西部仍发育有限的季节性海冰,也是深层水形成的关键区域。由于缺乏沉积岩芯,长期以来对日本海西部海冰范围变化的历史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对日本海西部LV53-18-2岩芯中长393 cm的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粒径端元分析方法,重建了过去30.0~5.0 ka海冰和底流活动历史。粒径端元(EM)分析显示,端元3(40~160μm)是指示海冰活动的有效指标;EM1(2~20μm)与可分选粉砂平均粒径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是指示底流活动的有效指标,但在15.0~7.8 ka受到冰筏碎屑影响。日本海西部海冰活动由冬季海冰形成和春/夏季海冰融化条件的共同制约。末次冰期-冰盛期(30.0~18.0 ka),在强盛东亚冬季风(EAWM)和低太阳辐射量控制下,日本海西部季节性海冰活动保持微弱;在末次冰消期晚期-中全新世早期(15.0~7.8 ka),EAWM仍然强盛,同时北半球高纬日射量和海平面升高,导致海冰活动十分活跃;7.8~5.0 ka以来,随着EAWM减弱和对马暖流入侵,日本海西部季节性海冰活动显著减弱。在海因里希冰阶(HS)1时段(17.5~15.0 ka),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诱发EAWM增强,同时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和海平面都相对较低,可能导致日本海西部海冰持续覆盖。在季节性海冰形成时期,盐析过程增强了水体垂向对流和底流活动,但是在HS1,深层水体形成源区被常年海冰覆盖,抑制了深层水形成,减弱了研究区底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底流活动 粒径端元分析 可分选粉砂 末次冰期 日本海
原文传递
日本海主要海峡体积输运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津生 徐佳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0,共8页
利用变分资料同化技术对P矢量方法进行优化处理,并采用此优化后的P矢量方法优化计算了日本海环流和日本海主要海峡的体积输运。日本海的主要环流系统,比如对马暖流(TWC)及其分支,东朝鲜暖流(EKWC)和日本近岸分支(JNB),极地锋海流(PFC),... 利用变分资料同化技术对P矢量方法进行优化处理,并采用此优化后的P矢量方法优化计算了日本海环流和日本海主要海峡的体积输运。日本海的主要环流系统,比如对马暖流(TWC)及其分支,东朝鲜暖流(EKWC)和日本近岸分支(JNB),极地锋海流(PFC),和日本海中的反气旋式涡,都能够被很好地一一反映出来。另外,优化后的P矢量方法还合理地计算出对马、津轻和宗谷海峡的海流,这体现了此方法优化计算浅水海峡中海流的能力,弥补了原P矢量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对马海峡 体积输运 变分算法
原文传递
野岛崎“魔鬼海”之谜
4
作者 王麟 《海事大观》 2002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日本海 巨海 “三角波” 野岛崎“魔鬼海”
原文传递
日本海混合层深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沛楠 吴德星 林霄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日本海混合层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冬季混合层深度深,夏季混合层深度浅,其深度变化范围在10~100m之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存在共性而又各具特色.研究证实,日本海地形、环流、海面风场和温度梯度场等的综合作用,导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COM 日本海 混合层深度 季节及年际变化分析
下载PDF
重新探讨日本海扩张的年代及模式
6
作者 仓本真一 沈耀龙 《海洋地质译丛》 1990年第3期33-39,共7页
日本海形成于早-中中新世。认为,该时期最弯曲的是岛弧侧,而不是大陆侧。弄清楚日本海形成的年代和形成模式对阐明还没有分出海陆的早-中新世的日本列岛构造发育史有较大的作用。虽已提出了若干种日本海的形成模式,但现有的资料还不充分。
关键词 日本海 扩张 年代 形成 模式
下载PDF
日本海会成为“死海”吗
7
作者 郑友消 《科学之友》 2005年第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日本海 “死海” 氧气含量 鱼类
下载PDF
对马海峡的地缘战略价值
8
作者 李家成 周子淙 《前线》 2022年第2期36-39,共4页
对马海峡位于日本对马岛和壹岐岛之间,是重要的海上战略要道,被称作日本海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马海峡具有极高的地缘战略价值,域内外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重要国际水道的通行安全和战略利益。对马海峡对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 对马海峡位于日本对马岛和壹岐岛之间,是重要的海上战略要道,被称作日本海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马海峡具有极高的地缘战略价值,域内外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重要国际水道的通行安全和战略利益。对马海峡对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走向远洋深海、走向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马海峡通道安全,与域内外国家一起加强对话沟通和航运管控,构建起确保海峡通畅安全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马海峡 对马海战 海上战略通道 海洋强国
下载PDF
48ka以来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的海洋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焱光 石学法 +3 位作者 SUK Bong-Chool 李朝新 王昆山 李小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6,共13页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般具有纹层和纹层状构造,并且与我国内陆的千年尺度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纹层沉积物也具有千年尺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冰川性海平面变化和东亚夏季风波动应该是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暖期,在东亚夏季风降水相对增强的影响下,低温、低盐的东海沿岸水对日本海表层水体的贡献要大于对马暖流的贡献,日本海水体间的交换减弱,最终造成缺氧的海底沉积环境。在冷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冬季风增强)加快了日本海西北部深层水的生成,Ulleung海盆南部的底层水含氧量高,相应地沉积了具均质构造的浅色沉积物;在末次盛冰期最低海平面时,日本海成为一个封闭的海盆,降雨量高于蒸发量,水体出现分层,底层水处于停滞缺氧状态。自距今17.5 ka(日历年,下同)以来底层水含氧量较高,对马暖流逐渐成为影响日本海海洋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的含氧量在YD期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东海沿岸水的短暂强盛制约了深层水的流通。自距今10.5 ka以来对马暖流强盛,日本海海底处于富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沉积环境 东亚季风 对马暖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