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3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有机氮的成因与成岩作用
1
作者 Baxby,M 罗芳 《国外油气科技》 1995年第1期45-49,共5页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氮 成矿作用 成因 石油生成
下载PDF
陆相地层特殊的钒卟啉优势和高含量Di-DPEP的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志勤 黄第藩 史继扬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759-766,共8页
本文使用TLC,UV-Vis,HPLC,MS等方法,对中国陆相地层中的卟啉化合物的类型、结构、指纹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湖相地层中的钒卟啉优势是由于样品的高成熟度造成,而贵州藻烛煤中异常高的Di-DPEP分子可能与其丰富的母质来源、... 本文使用TLC,UV-Vis,HPLC,MS等方法,对中国陆相地层中的卟啉化合物的类型、结构、指纹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湖相地层中的钒卟啉优势是由于样品的高成熟度造成,而贵州藻烛煤中异常高的Di-DPEP分子可能与其丰富的母质来源、成岩作用早期弱氧化条件及随后的还原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卟啉 Di-DPEP 卟啉化合物 分布
原文传递
含油气系统概念及其划分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义杰 况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含油气系统是介于盆地与油气成藏组合之间的一个地质单元,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过程中各种地质因素和作用的总合.它把所有的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进行研究,避免了过去仅从单一因素来描述和研究油气田(藏)形成... 含油气系统是介于盆地与油气成藏组合之间的一个地质单元,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过程中各种地质因素和作用的总合.它把所有的地质要素和地质过程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进行研究,避免了过去仅从单一因素来描述和研究油气田(藏)形成过程的局限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含油气系统应以成熟烃源岩为中心,以运移为主线来划分.剖面上的高势面边界,往往是区域性盖层;平面上由成熟烃源岩及其形成的油气藏和油气显示所圈定的最大地理区域,即为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盆地的轴线或封闭性良好的大断层是亚含油气系统的部分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生油层 油气运移 断层 盖层 划分法
下载PDF
三维方法改善/加速了断面分析
4
作者 Karen S.Hoffman 张小平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文介绍了当今断层断面分析中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提出和讨论了三维断面分析的发展方向及重点。
关键词 断面分析 三维方法 油气藏
下载PDF
草湖地区北部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初探
5
作者 林琳 马森 王建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145-146,共2页
通过对草湖地区及邻区井油气显示、油气运移方式、期次、方向和路径及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成藏期次及关键时刻的分析,得出了草湖地区油气运聚规律。西斜坡通过不整合面、微裂缝,东斜坡、北侧高构造带通过断层短距离运移。区内存在两... 通过对草湖地区及邻区井油气显示、油气运移方式、期次、方向和路径及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成藏期次及关键时刻的分析,得出了草湖地区油气运聚规律。西斜坡通过不整合面、微裂缝,东斜坡、北侧高构造带通过断层短距离运移。区内存在两次运移成藏时期,第一次发生在生油高峰期的海西期,在该时期油藏成藏的圈源关系基本属于同期匹配型,圈源匹配不甚理想;第二次在生气高峰期的燕山末至喜山期,该时期天然气成藏属于先期型,第二次运移及成藏时期对本区域天然气的成藏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湖地区 油气运移 成藏
下载PDF
巴西盐下储量投资策略
6
《能源》 2012年第2期27-27,共1页
近年来巴西盐下油藏储量的成倍增长,吸引了国内外投资的大量涌入。 储量巨大 近期,巴西政府公布的盐下油藏技术可采储量约为500亿桶,而由两名巴西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做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巴西盐下油藏储量至少为1230亿桶。
关键词 技术可采储量 投资策略 巴西 盐下 地质学家 石油公司 油藏 国内外
原文传递
吐哈盆地板块构造条件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1-265,共5页
吐哈盆地属于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它位于准噶尔-吐鲁番古陆块的东南部。盆地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博格达准地槽裂谷带的形成及演化有关;其西北端和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北天山窄大洋西端的演化和碰撞前陆盆地形成有关;其东北部... 吐哈盆地属于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它位于准噶尔-吐鲁番古陆块的东南部。盆地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博格达准地槽裂谷带的形成及演化有关;其西北端和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北天山窄大洋西端的演化和碰撞前陆盆地形成有关;其东北部的发生与发展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和新疆古陆板块之间的活动有关。盆地内的古生界属海相、海陆交替相沉积,中生界属陆相沉积。盆地壳-幔深部有两期热地幔上拱活动,具备了形成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两大油气源叠合、富集的板块构造条件,是含油气潜力较大的中型食油气盆地,其深部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前陆盆地 板块构造 油气成因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白云西洼油藏的“近临界流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瑞彪 石宁 +3 位作者 陈兆明 徐徽 柳保军 刘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499,共6页
白云西洼X1井的PVT实验报告中将"油样"Oil1命名为"近临界流体",为了解决该流体到底属于何种流体相态类型这一问题,首先尝试用常规方法进行流体相态判别,Oil 1均判定为凝析气藏;然而,通过对X1井的PVT报告进行仔细研... 白云西洼X1井的PVT实验报告中将"油样"Oil1命名为"近临界流体",为了解决该流体到底属于何种流体相态类型这一问题,首先尝试用常规方法进行流体相态判别,Oil 1均判定为凝析气藏;然而,通过对X1井的PVT报告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发现,Oil 1在储层温压下完全呈液态,只有在低于饱和压力时才逐渐挥发,故该流体应该定名为近临界挥发油。基于地层流体高压物性分析,发现该挥发油具有收缩率高、气油比高(1379.6~1846.9 m3/m3)、体积系数大(6.52)、泡点压力高(14.82 MPa)、储层原油密度低(0.4588 g/cm3)、黏度低(0.120 mPa·s)等特点。在调研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Oil 1挥发油的多种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成藏期成熟—高成熟的烃源岩对其形成起决定作用,Ⅱ2-Ⅲ型烃源岩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埋藏深、盖层厚和后期不受构造运动影响也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建议:用常规方法进行流体相态判别时,务必参考流体PVT实验结果;挥发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压力要时刻保持高于泡点压力,否则会有大量油挥发成气、原油体积收缩、原油黏度增大,不利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临界流体 PVT实验分析 气油比 成因分析 白云西洼
下载PDF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9
作者 袁红旗 耿乐 +1 位作者 袁伟 于英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5-1175,共11页
塔木察格盆地的塔南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塔南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包括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和二段、大磨拐河组),针对各套烃源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次收集了大量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数... 塔木察格盆地的塔南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塔南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包括铜钵庙组、南屯组一段和二段、大磨拐河组),针对各套烃源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次收集了大量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对塔南凹陷各套烃源岩的基本特征、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凹陷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以好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为主;铜钵庙组和南一段的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南二段和大磨拐河组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烃源岩中的有机质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烃源岩沉积时期的水体为淡水且总体处于弱还原—弱氧化的环境,其中南屯组沉积时期比铜钵庙组和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要更偏氧化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成熟度 有机质来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27
10
作者 胡忠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3-80,共8页
利用地震层速度、声波测井及各种录井资料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及油气运移 ,用以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研究发现主要生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泥岩的欠压实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异常压力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心地区。最大压力... 利用地震层速度、声波测井及各种录井资料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及油气运移 ,用以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研究发现主要生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泥岩的欠压实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异常压力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心地区。最大压力封闭点及油的成熟门限深度可以区分异常高压层的作用 ,在生油门限以下的异常压力带中的快速压实段 ,是油气初次运移最有利的层段。研究发现本区存在两种油气运移方式 ,即向泥岩下方运移和侧向运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系统 油气运移 异常高压 油气聚集
下载PDF
High-resolution carbon isotope record for the 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from the Nanyang Basin,Central China 被引量:6
11
作者 ZHU Min DINGZhongLi +6 位作者 WANG Xu CHEN ZuoLing JIANG HanChao DONG XinXin JI JunLiang TANG ZiHua LUO P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31期3606-3611,共6页
古新始新世的热最大值(PETM ) 是全球温暖的一个短暂事件,与发生在古新 / 始新世的边界的巨大的大气的温室气体输入联系了。Biostratigraphic 和同位素 stratigraphic 研究显示 PETM 事件很好在 Nanyang 盆在 Yuhuangding 节的泥土存... 古新始新世的热最大值(PETM ) 是全球温暖的一个短暂事件,与发生在古新 / 始新世的边界的巨大的大气的温室气体输入联系了。Biostratigraphic 和同位素 stratigraphic 研究显示 PETM 事件很好在 Nanyang 盆在 Yuhuangding 节的泥土存款被记录,华中,与碳同位素,在 19-m-thick 泥土以内的锝 ?.1 鈥 ? 的否定旅行扔。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 PETM 的最高的分辨率记录。PETM 事件在 2-cm-thick 泥土沉积以内被触发,与未 1 3C (稳定的碳同位素比率) 从的减少 ? 3.2 鈥 ? 到 ? 5.2 鈥吗?为是的一个短暂时期建议一个巨大的甲烷水合物版本可能由一个灾难的事件引起了。在海洋、陆上的记录之间的比较为 PETM 事件显示鈥淭h ree 阶段模型鈥 ? 。开始在未 1 3C 记录有一次快速的否定旅行,由一个慢慢地减少的趋势,然后渐渐的积极恢复列在后面,相应分别地到海洋的甲烷水合物的快速的分离,由甲烷然后释放甲烷的消费的一个慢版本列在后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高分辨率 南阳盆地 古新世 始新世 同位素记录 中国 甲烷水合物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藏低阻油气层的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国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0-323,296,共5页
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产层为低阻油气层。根据测井、地质、测试、化验分析等资料,认为岩性、矿化度、孔隙结构、束缚水含量、导电矿物、填隙(胶)结物、泥岩夹层和泥浆性能等是直接影响低阻油气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塔河油田 三叠系 油气藏 低阻油气层 成因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5
13
作者 邓运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5期301-305,共5页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渤海东部凹陷、凸起的形成、演化,也控制了烃源岩、储盖层及圈闭的展布.郯庐断裂的力学性质早第三纪为张性,晚第三纪为张扭性.上新世后期,郯庐断裂强烈的活动形成了张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压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塑性拱张-...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渤海东部凹陷、凸起的形成、演化,也控制了烃源岩、储盖层及圈闭的展布.郯庐断裂的力学性质早第三纪为张性,晚第三纪为张扭性.上新世后期,郯庐断裂强烈的活动形成了张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压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塑性拱张-底辟背斜圈闭,并改造加大了披覆背斜圈闭的面积和幅度.晚期形成的这些圈闭丰富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扩展了勘探领域.与晚期构造相匹配,晚期强烈的断层活动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形成了一系列丰度高、储量大的油田,使本区成为我国近年来石油储量增长最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新构造运动 渤海东部 油气聚集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杭州湾入海口处浅层气成因与类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少平 孙家振 沈传波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0-31,共2页
杭州湾地区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 ,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 ,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件... 杭州湾地区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 ,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 ,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件。钻井资料表明 ,浅层天然气气藏类型有 :顶凸型透镜状砂体气藏、底凸型透镜状砂体气藏、侧缘尖灭型砂体气藏、厚层块状型砂体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浅层天然气 成因 类型 第四纪 全新世 晚更新世 甲烷型生物 气藏 勘探
下载PDF
中国生物气中烷烃组分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被引量:53
15
作者 戴金星 陈英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3-310,共8页
我国生物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随生物气中烷烃气分子的碳原子数的增加,δ^(13)C值分布区间,主频率段分布范围均随之缩小,δ^(13)C最轻的和最重的界限值也随之变重;生物气中乙烷的碳同位素和丙烷的碳同位素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 我国生物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是:随生物气中烷烃气分子的碳原子数的增加,δ^(13)C值分布区间,主频率段分布范围均随之缩小,δ^(13)C最轻的和最重的界限值也随之变重;生物气中乙烷的碳同位素和丙烷的碳同位素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δ^(13)C_1,δ^(13)C_2和δ^(13)C_3值随重烃气(C_(2+3))含量的增加有变重趋势。文中首次研究了我国生物气的δ^(13)C_1-C_(2+3)(%),δ^(13)C_2-C_(2+3)(%)和δ^(13)C_2-δ^(13)C_3的关系及其相关性回归方程,并指出,δ^(13)C_1<—55‰和C_(2+3)<0.5%是鉴别我国生物气的良好指标,δ^(13)C_2-δ^(13)C_3<-10‰可作为鉴别生物气的一项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碳同位素 回归方程 烷烃
原文传递
阿曼H_2-N_2气苗的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岳年 刘进琪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研究所分析的6个气样,是从阿曼北部塞马伊勒纳皮(Semail Nappe)蛇绿岩中,和钙质哈杰尔(Hajar)组分布的5个热泉中采集到的。该全在对这6个气样的~3He/~4He、~4He/^(20)Ne、^(40)Ar/^(36)Ar和^(38)Ar/^(36)Ar比值,化学组成(H_2,N_2,CO_2... 本研究所分析的6个气样,是从阿曼北部塞马伊勒纳皮(Semail Nappe)蛇绿岩中,和钙质哈杰尔(Hajar)组分布的5个热泉中采集到的。该全在对这6个气样的~3He/~4He、~4He/^(20)Ne、^(40)Ar/^(36)Ar和^(38)Ar/^(36)Ar比值,化学组成(H_2,N_2,CO_2,CH_4,O_2,Ar,和He),和稳定同位素组成(δD_(H_2),δD_(H_2O),δ^(13)C_(CO_2),δ^(13)C_(CH_4)和δ^(15)N_2)进行报道。从蛇绿岩区采集到的气样,其组份中明显缺氧,主要是H_2、CH_4和N_2;而从灰岩和白云岩分布区所采集到的气样,其组份正常,主要是N_2、CO_2和/或O_2。前者是富含H_2的气体,它是以相对高的~3He/~4He比值(0.4~0.8R atm),并伴有低的He含量(<5ppm),大气的^(40)Ar/^(36)Ar比值,低的N_2/Ar比值(<55)和高的δ^(15)N_(N_2)值(~1‰)为特征的。而后者是富含N_2的气体,表现出相对低的~3He/~4He比值(0.1~0.4R_(atm)),并伴高的He富集(>300ppm),稍带放射性成因的^(40)Ar/^(36)Ar比值,高的N_2/Ar比值(77~97)和低的δ^(15)N_(N_2)值(<0.0‰)。对富含H_2的气样进行δD_(H_2)值测定,其值为—536‰。,它明显有别于该蛇绿岩区原有的文献值—699‰。,也即给出了相互有差异的同位素形成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苗 成因 H2-N2
下载PDF
正、异构烷烃在加水热解实验中的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传平 梅博文 贾发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低成熟生油岩干酪根进行加水热解后的产物中饱和烃分布参数与未热解生油岩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异构烷烃比值上升;加入蒙脱石的样品正构烷烃碳数分本范围前移:引人注目的是,生油岩抽提物中的姥鲛烷优势热...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低成熟生油岩干酪根进行加水热解后的产物中饱和烃分布参数与未热解生油岩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异构烷烃比值上升;加入蒙脱石的样品正构烷烃碳数分本范围前移:引人注目的是,生油岩抽提物中的姥鲛烷优势热解后转变为植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岩 加水热解 烷烃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原油在形成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时的作用:辛辛那提穹拱的证据
18
作者 凯斯.,SE 汤葵联 《国外地质科技》 1995年第3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油矿床 原油 河谷型矿床 成因
原文传递
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成因类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HE Jiaxiong 夏斌 +2 位作者 张树林 孙东山 刘宝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1-23,40,共4页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CO2成因类型较复杂,根据CO2通常的成因判识与划分参数及标准(δ13CCO2和3He/4He),可明确划分为壳源型(有机和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3型4类,但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诸多学者...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近海陆架盆地CO2资源丰富,CO2成因类型较复杂,根据CO2通常的成因判识与划分参数及标准(δ13CCO2和3He/4He),可明确划分为壳源型(有机和无机)、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等3型4类,但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诸多学者提出的CO2/3He比值来判识划分CO2成因类型,则存在较大的偏差和复杂性.通过对CO2成因判识划分方法的对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及简洁性的原则,采用通常的成因判识划分方法,对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2成因进行了综合判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2成因的判识划分,仍应以通常的判识与划分方法,应用δ13CCO2和3He/4He参数指标及划分标准,对其进行综合判识划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海 陆架盆地 二氧化碳 成因类型 判识划分参数 类比分析 陆相断陷盆地 中国东部
下载PDF
济阳坳陷大油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20
作者 刘兴材 杨申镳 《复式油气田》 1997年第2期3-8,共6页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现已发现8个大型复式油气田,该文从裂谷盆地的多构造层与不对称结构,多期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多旋回沉积与多套烃源岩,沉降作用与主要含油层系,沉积多源性与分性,多种生油母质组合,富集生油层,... 济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现已发现8个大型复式油气田,该文从裂谷盆地的多构造层与不对称结构,多期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多旋回沉积与多套烃源岩,沉降作用与主要含油层系,沉积多源性与分性,多种生油母质组合,富集生油层,未熟烃源岩等方面论述了复式油气田的形成条件,总结了4种构造带,即第三系同生构造带(含中央背斜带和断裂伴生构造带,潜山披覆构造带,单斜构造带和洼陷带,这些复式油气聚集带,呈弧形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