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学者提出生命大灭绝新机制
1
《今日科苑》 2015年第12期18-19,共2页
化石记录表明,距今约2.6亿年的中-晚二叠世之交发生了一次生命大灭绝事件。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沈延安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多硫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生命灭绝机制,
关键词 大灭绝 化石记录 晚二叠世 硫同位素 古生物学家 标准剖面 壳幔 上涌 分析方法 论文第一作者
下载PDF
古生代海洋碳同位素演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锦石 闻传芬 +1 位作者 钟华 刘培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8-347,共10页
本文给出对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对密集地采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5个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剖面的681个样品作了碳同位素研究。所得到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δ13C值长趋势演... 本文给出对中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系统的碳同位素研究结果.对密集地采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5个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剖面的681个样品作了碳同位素研究。所得到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δ13C值长趋势演化的模式表明,从寒武纪(δ13C平均为-0.3‰)到石炭纪(3‰)和二叠纪(3.4‰)逐渐富集13C。此变化模式与古生代有机碳的埋藏数量有关,或许与大洋中脊体系的体积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海洋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岩溶地质碳汇的稳定性——以贵州草海地质碳汇为例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7-952,共6页
近几年来对岩溶碳汇的争论越来越多,其关键问题是岩溶作用产生的重碳酸根是否稳定。本文以贵州草海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以碳同位素模型计算出岩溶作用产生的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溶解无机碳)中58.8%为草海中为水... 近几年来对岩溶碳汇的争论越来越多,其关键问题是岩溶作用产生的重碳酸根是否稳定。本文以贵州草海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以碳同位素模型计算出岩溶作用产生的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溶解无机碳)中58.8%为草海中为水生植物利用,草海地质碳汇量达588.67tC/a。以此推算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物每年固碳量370602tC/a,长江中下游湖泊中仅沉水植物稳定的地质风化CO2汇量约为75万吨。从而证明岩溶碳汇的相对稳定性和岩溶动力系统新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碳汇 稳定性 草海 水生植物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各种物化条件下受熔融体影响的锆石中铀-铅同位素体系性状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珍媛 《国外铀金地质》 1997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了研究岩浆熔融体物理化学参数对副矿物锆石中铀-铅同位素体系性状的影响,对花岗岩中锆石和玄武岩中锆石作了一系列实验:在常压条件下的实验,用石英瓶,温度1225~1280℃,实验持续时间为28和36h;3.0×10... 为了研究岩浆熔融体物理化学参数对副矿物锆石中铀-铅同位素体系性状的影响,对花岗岩中锆石和玄武岩中锆石作了一系列实验:在常压条件下的实验,用石英瓶,温度1225~1280℃,实验持续时间为28和36h;3.0×10^8Pa压力下的实验,使用白金瓶,温度为1250和1300℃,实验持续时间为:8,12,17和32h。作者认为,在变生锆石进入熔融体时,锆石结构发生再结晶,同时自动净化排出杂质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同位素 铅同位素 锆石 熔融体 物理化学条件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稳定同位素与古季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庞奖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完好地记录了过去环境信息,进入90年代以来,在利用碳、氧同位素作为气候替代指标研究古植被、降雨量、古环境温度及古季风演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章就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综合分析与评述。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稳定同位素 古环境 古季风
下载PDF
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施珂 杨晓勇 +3 位作者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34-3748,共15页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盐度介于0.18%~8.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水值为0.76‰~3.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杨冲里金矿 铜陵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地球化学块体时间属性——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彬 王学求 侯青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5-850,共16页
利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组合数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共圈定出6个铜地球化学块体,首次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对地球化学块体的时间属性进行了研究。在铜矿床最为发育的Cu1、Cu2和Cu6三个块体内的碎屑锆石样品中清楚地识别出4... 利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组合数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共圈定出6个铜地球化学块体,首次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技术对地球化学块体的时间属性进行了研究。在铜矿床最为发育的Cu1、Cu2和Cu6三个块体内的碎屑锆石样品中清楚地识别出4个年龄峰值,分别对应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中生代。表明地球化学块体是跨时代存在的,物质来源于多期地质事件。新元古代和中生代地质体对研究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还发现,成矿物质经后期的风化分散作用会进入到水系沉积物中,通过水系沉积物采样能够捕获成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铜地球化学块体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学娟 倪培 +3 位作者 迟哲 杨玉龙 景山 王国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9-3762,共14页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是华东最大的铅锌矿床,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开采历史;近些年来的勘探在深部取得显著进展,显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在系统全面地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是华东最大的铅锌矿床,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开采历史;近些年来的勘探在深部取得显著进展,显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在系统全面地野外地质观察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成矿期次的划分,并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栖霞山铅锌矿存在两期铅锌矿化:早期以形成层状和块状矿石为特征,闪锌矿深灰-红棕色;晚期矿化以块状、角砾状和脉状构造为特征,闪锌矿呈棕色-浅黄色。早期闪锌矿中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82~289℃,盐度为0.9%~8.2%NaCleqv,成矿流体与富硫同生沉积层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其主要的沉淀机制;晚期闪锌矿中也是以富液相包裹体类型为主,但是温度、盐度有所上升,均一温度集中在197~348℃,盐度介于0.4%~10.9%NaCleqv之间,指示有更多岩浆流体混入,流体混合可能是主要的沉淀机制。为了限定其深部可能的热液中心位置,我们利用晚期闪锌矿中的包裹体进行流体空间填图。填图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空间变化规律:成矿流体温度以西南到北东方向为轴,向西南方向温度上升,暗示了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西南方向深部,因此在其西南方向的深部可能具有更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山铅锌矿 流体包裹体 显微测温 激光拉曼光谱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福建李坊重晶石矿床中硅质岩硅、氧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宪 黎敦朋 崔碧云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 福建李坊大型重晶石矿床围岩中发育层状硅质岩,为了研究硅质岩的成因,本文对14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硅、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30Si)分布范围为-0.3×10-3^+0.1×10-3,平均值为-0.1×10-3;δ(18O)分布范围为10.6×10-3~18.9×10-3,平均值为14.7×10-3。基于该层状硅质岩的δ(30Si)和δ(18O)分布范围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该硅质岩应为原生沉积成因,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沉积;根据燧石海水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石英的形成温度为100.2℃—198.7℃,平均值为146.0℃,即该硅质岩形成于热水沉积,暗示李坊重晶石矿床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坊重晶石矿床 硅氧同位素 热水沉积 燧石海水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 福建省
下载PDF
石笋矿物由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后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海伟 蔡演军 +1 位作者 安芷生 秦世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7,共7页
石笋矿物由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如何变化的认识对于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西省神农宫洞石笋SN15进行研究,X衍射分析测试证明其主体部分的矿物组成为文石,部分位置文石转变为方解石。相同层位文石和转变方... 石笋矿物由文石转变为方解石,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如何变化的认识对于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西省神农宫洞石笋SN15进行研究,X衍射分析测试证明其主体部分的矿物组成为文石,部分位置文石转变为方解石。相同层位文石和转变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转变方解石与原生文石相比,£^13C值几乎没有变化;而£^18O值明显偏负,且不是系统性偏负,偏负范围为0.2‰~1.4‰。因此,原生文石记录的降水氧同位素组成在矿物转变时受到扰动,转变方解石的氧同位素组成信息不能用于高分辨率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碳同位素组成虽然变化很小,使用时也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矿物转变 文石 方解石 氧同位素
下载PDF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桑树勋 郑永飞 +2 位作者 张华 徐磊 范炳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716,共10页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沉积环境 成岩环境 碳酸盐岩 下古生界 徐州地区
下载PDF
关中东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艳华 庞奖励 +4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丁敏 牛晓露 王丽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X-荧光光谱仪、磁化率仪和激光粒度仪对尧禾村(YHC)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微量元素、磁化率、粘粒(<5μm)含量进行了测量。将磁化率曲线、粘粒曲线、Rb/Sr变化曲线和Ba/Sr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YHC剖面的磁化率曲线、粘粒曲... X-荧光光谱仪、磁化率仪和激光粒度仪对尧禾村(YHC)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微量元素、磁化率、粘粒(<5μm)含量进行了测量。将磁化率曲线、粘粒曲线、Rb/Sr变化曲线和Ba/Sr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YHC剖面的磁化率曲线、粘粒曲线、Rb/Sr曲线和Ba/Sr曲线具有高度的同步同向变化趋势,可很好的指示研究区域内全新世的气候变化。而元素的含量变化是该区域气候变化的结果,其中Pb元素在黄土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古土壤层,属于淋失性元素。Mn、Cr、Cu、Zn、Co、Ti元素在古土壤含量高于黄土层,属于富集性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黄土-古土壤 微量元素 关中东部
原文传递
大别-苏鲁造山带大理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伟民 郑永飞 周建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8-478,共11页
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大理岩分布非常广泛,在三叠纪的陆-陆碰撞中,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本文对分布在大别地区北淮阳、苏家河、桐柏、宿松和苏鲁地区张八岭、五莲和坪上等地区的浅变质大理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除了张... 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大理岩分布非常广泛,在三叠纪的陆-陆碰撞中,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本文对分布在大别地区北淮阳、苏家河、桐柏、宿松和苏鲁地区张八岭、五莲和坪上等地区的浅变质大理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除了张八岭大理岩δ^(13)C值出现明显正异常(1‰~8‰)外,其他地区大理岩的δ^(13)C值均处于0±2‰(PDB)范围之内。所有地区大理岩的δ^(18)O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低的δ^(18)O值达到4.5‰(SMOW)。与前人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大理岩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相对比,我们发现大理岩δ^(13)C值分布与岩石是否经过超高压没有联系,而主要反映了其原岩沉积的时代和环境,并且其特征可以与发生在新元古代的冰川事件相关联。区域性的δ^(18)O值降低则说明,大部分岩石都经过了流体交换,并且流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含碳很少或者不舍碳,因此流体的来源是大气降水,可能与新元古代冰川溶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浅变质岩 大理岩 变质作用 板块俯冲
下载PDF
扬子地台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硫和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67
14
作者 张同钢 储雪蕾 +2 位作者 张启锐 冯连君 霍卫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24,共8页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在+0.5‰~+5.0‰之间。除灯影组顶、底界线处外,δ^(34)S和δ^(13)C值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上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连续的硫、碳同位素记录分别反映了同期海水中溶解硫酸盐和碳酸盐的硫、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灯影组微量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特征,意味着灯影期海洋中具有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除了顶底界线处,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海洋环境。灯影期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同时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海洋深部水体逐渐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灯影组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下载PDF
安徽庐枞矿集区东顾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来自H、O、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聂利青 周涛发 +3 位作者 汪方跃 张千明 张明 汪龙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25-3837,共13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金属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中新勘探发现的东顾山矿床与成矿带内燕山期铁、铜大规模成矿作用不同,矿化以钨为主,且已达大型规模。前人已对该矿床开展了基础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工作,但该矿床的成...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金属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中新勘探发现的东顾山矿床与成矿带内燕山期铁、铜大规模成矿作用不同,矿化以钨为主,且已达大型规模。前人已对该矿床开展了基础地质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工作,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来源特征仍不清楚,矿床成因的确定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进行了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确定了成矿流体特征和来源,为成矿带内钨矿床的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东顾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矽卡岩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351~397℃,盐度变化于10. 87%~13. 60%NaCleqv;氧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3~367℃,盐度变化于7. 73%~10. 62%NaCleqv;第三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80~284℃,盐度变化于4. 08%~7. 57%NaCleqv。从Ⅰ阶段到Ⅲ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结果(δ18OH2O值为-0. 37‰~2. 79‰,δD值为-60. 56‰^-46. 16‰)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并有约40%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4. 39‰~6. 00‰,高于幔源硫,略低于赋矿地层硫值(7. 60‰~8. 13‰),指示东顾山钨矿床硫源为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地层硫的贡献不容忽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特征可知,东顾山矿床热液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钨络合物的稳定性,使得大量钨等金属离子从络合物载体中脱离出来并与Ca2+相结合,最终钨酸钙沉淀成矿。通过与成矿带铜铁矿床的成矿流体对比可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钨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同位素 矽卡岩矿床 东顾山钨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大型银矿地质特性试验分析研究
16
作者 赵亮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8期177-178,共2页
随着银的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的银矿开采情况越来越严重,目前银矿已经被列为国家危机矿山资源项目进行全国统一管理。传统的银矿地质特性分析及找矿方法效率较低,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作为保障进行长时间勘探,准确率和矿产含量分析也不准确... 随着银的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的银矿开采情况越来越严重,目前银矿已经被列为国家危机矿山资源项目进行全国统一管理。传统的银矿地质特性分析及找矿方法效率较低,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作为保障进行长时间勘探,准确率和矿产含量分析也不准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大型银矿地质特性试验分析方法,对大型银矿的矿床宏观地貌信息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采集样本,查找微观特点,对大型银矿附近的地质元素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银矿成矿物质来源和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的查找大型银矿提供了技术依据。通过实地测试分析,本文提出的大型银矿地质特性分析,准确率高,查找速度快,对银矿含量分析准确,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银矿 地质特性 试验分析 研究
下载PDF
中国活动火山区甲烷的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上官志冠 赵慈平 高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8-1464,共7页
中国长白山天池、腾冲、五大连池等主要活动火山区逸出气体中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腾冲、长白山(不包括天池火山口内湖滨)火山区岩浆来源气体中甲烷的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与国际上地热区甲烷大致相同,平均值分别为-19.0‰... 中国长白山天池、腾冲、五大连池等主要活动火山区逸出气体中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腾冲、长白山(不包括天池火山口内湖滨)火山区岩浆来源气体中甲烷的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与国际上地热区甲烷大致相同,平均值分别为-19.0‰、-32.6‰;五大连池火山区与天池火山口内湖滨强气体释放带逸出甲烷的δ^(13)C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 45.8‰和-47.9‰,类似于东非裂谷带基伍(Kivu)湖的甲烷。研究认为,这些低δ^(13)C值甲烷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岩浆来源甲烷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动力学分馏导致了其δ^(13)C值的降低,岩浆源区越深,其δ^(13)C值越低;岩浆源区深度(d)与甲烷δ^(13)C值有如下关系:d(km)=0.0107(δ^(13)C_1)~2+1.14。岩浆来源CO_2和CH_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温度可指示气体最后源区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活动火山 甲烷 碳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磁铁矿铁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津 唐索寒 +1 位作者 马健雄 朱祥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541,共7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制了磁铁矿铁同位素标准物质,将其命名为CAGS-MAG。研制过程中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CAGS-MAG进行均匀性检验,使用趋势检验对其在30个月中5次分析数据进行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满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制了磁铁矿铁同位素标准物质,将其命名为CAGS-MAG。研制过程中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CAGS-MAG进行均匀性检验,使用趋势检验对其在30个月中5次分析数据进行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满足标准物质的要求。CAGS-MAG的特征值采用多家实验室协作定值的方法确定。协作定值的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天津大学。所有定值数据没有可疑值、符合正态分布且是等精度的,因此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标准物质的特征值。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由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u_(char))、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_(bb)或u_(bb)')和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lts)共同确定。总不确定度为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k=2。CAGS-MAG的特征值及不确定度为:δ^(56)Fe_(IRMM-014)(‰)=0.68±0.10,δ^(57)Fe_(IRMM-014)(‰)=0.99±0.13。该标准物质可用于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铁矿样品的化学纯化效果的评价和验证、控制整个分析过程的质量以及实验室间的数据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铁同位素 标准物质 特征值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桂林水南洞1号石笋的年龄与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美良 林玉石 +1 位作者 覃嘉铭 李彬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文通过对桂林水南洞 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距今 2 0~ 8万年的古气候信息。石笋大于 2 0万年前开始生长 ,8.0 7万年后停止生长 ,属中更新世的产物。其年龄与δ1 8O的变化可与深海岩芯V2 8-2 3 8同位素... 本文通过对桂林水南洞 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距今 2 0~ 8万年的古气候信息。石笋大于 2 0万年前开始生长 ,8.0 7万年后停止生长 ,属中更新世的产物。其年龄与δ1 8O的变化可与深海岩芯V2 8-2 3 8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第五和第六阶段进行对比。它反映此阶段区内经历了寒冷 (间夹短暂的小温期 )和温暖 (间夹短暂的小冷期 )等气候变化 ,与全球古气候变化波动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铀系年龄 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床地质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静 苏蔷薇 +4 位作者 刘学飞 和中华 周云满 李智 赵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57-2668,共12页
滇黔桂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弥勒-师宗、南盘江、富宁等深大断裂等控制了区域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矿床的分布。该金三角内的老寨湾金矿床是目前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 滇黔桂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弥勒-师宗、南盘江、富宁等深大断裂等控制了区域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矿床的分布。该金三角内的老寨湾金矿床是目前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卡林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31.40t,具有矿石物质组成简单、金微细浸染分布、品位低、储量大的特点。该矿床目前划分为袁家坪矿段、椿树湾矿段和老鹰山矿段三个矿段,矿体的产出主要受不整合面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赋矿地层主要是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的灰色、灰白色及褐黄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最大的V3矿体分布在椿树湾矿段,后期辉绿岩脉沿着北西向的F7断层侵入,紧邻脉岩的矿体金品位明显增高。热液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绢云母、辉锑矿-方解石为典型矿物组合特征。论文对脉石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开展了H-O同位素研究,对不同阶段的矿石矿物开展了S-Pb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介于为-109‰^-93‰,而不同成矿阶段流体的δ18OH2O值略有变化,早阶段3个硅化的石英砂岩中的δ18OH2O值变化于7.8‰~9.2‰,中阶段流体的δ18O值=5.9‰~7.0‰,晚阶段δ18OH2O值为2.70‰,在投影图中位于不同的区域内,表明早阶段成矿热液来源于区域变质水和/或部分地层建造水,主成矿阶段岩浆流体的参与对局部的金矿化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矿石或蚀变岩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2.096‰~32.289‰),早阶段蚀变岩中的2个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为6.115‰和6.412‰;晚阶段的5个辉锑矿的δ34S值集中在2.096‰~4.691‰;而中阶段的不同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较大;暗示了硫的多来源特征。但总体上矿石硫同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卡林型矿床 老寨湾金矿床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