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被引量:78
1
作者 冯益民 朱宝清 +1 位作者 杨军录 张开春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9-314,共6页
以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历程。认为该区震旦—泥盆纪具板块构造格局,石炭纪—早二叠世属碰撞期后的板内裂谷和裂陷槽。提出早古生代早中期该区曾是古亚洲洋中的一个古老陆块(... 以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历程。认为该区震旦—泥盆纪具板块构造格局,石炭纪—早二叠世属碰撞期后的板内裂谷和裂陷槽。提出早古生代早中期该区曾是古亚洲洋中的一个古老陆块(隶属准噶尔地块),随着阿尔曼特洋盆和米什沟—干沟洋盆关闭,拼接到阿尔泰古陆边缘,成为西伯利亚古大陆的增生边缘。志留纪—早泥盆世沿卡拉麦里一带再次裂解,形成了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将南准噶尔地块从西伯利亚大陆边缘割裂开来。随着卡拉麦里洋盆的向南俯冲,造成了东天山地区大南湖一带的泥盆纪岛弧杂岩带,构成了东天山地区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系,中泥盆世末卡拉麦里洋盆关闭。早石炭世进入碰撞期后板内伸展阶段,形成一系列裂陷槽和裂谷,晚二叠世开始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新生代随着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开始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地区 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图 古生代 沉积建造 成矿作用 成矿环境
下载PDF
小行星和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
2
作者 Cliks.,A 张克伟 《河南地质情报》 1996年第3期25-33,共9页
关键词 地壳演化 小行星 前寒武纪
全文增补中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被引量:37
3
作者 黄瑞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演化 祁连山地区 构造性质
下载PDF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古生代构造单元及其地质演化 被引量:42
4
作者 叶茂 张世红 吴福元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41-245,共5页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 额尔古纳-兴安地体(ET)、松嫩-张广才岭地体(ST)、佳木斯地体(ST)是断面域古生代具有独立发展演化历史的地质构造单元,ET与西伯利亚地台具有亲缘性,ST-JT与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台均无亲缘关系;ST与JT、ET与ST-JT分别沿牡丹江和嫩江断裂拼贴,最终形成统一亚洲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 地质演化 构造单元 古生代
下载PDF
论清源北部太古代地质几个基本问题
5
作者 杜文令 《辽宁地质》 1995年第1期1-18,T001,共19页
以岩石学与构造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宏观与微观观察为主,地球化学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论证了本区太古代地质体由三套变质建造组成。其中花岗质岩石占71%,原地深熔紫苏花岗岩为11.8%,浅色麻粒岩是1.2%,浅粒岩、含砾麻粒岩... 以岩石学与构造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宏观与微观观察为主,地球化学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论证了本区太古代地质体由三套变质建造组成。其中花岗质岩石占71%,原地深熔紫苏花岗岩为11.8%,浅色麻粒岩是1.2%,浅粒岩、含砾麻粒岩质浅粒岩(底砾岩)36.7%和原地深熔花岗岩20%。高角闪岩相以浅位岩为主原地深熔花岗岩的原岩建造为类磨拉石建造系列,低角闪岩似绿岩建造的原岩建造为镁铁质泥灰岩粉砂岩型复理石建造。其地质体是由61.2%的层状变质岩系和31.8%的原地深熔花岗岩组成。根据各建造的地层缺生,底砾岩及低、高角闪岩相矿物共生组合区域性叠加和变辉绿岩群的分布规律,确定三套变质建造为不整合接触,据此提出新的划分方案并与华北地台北部太古界分布区作了对比,事实证明岩石地层学的方法,在太古代地质与成矿研究中仍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砾岩 花岗岩 复理石建造 太古代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俄罗斯-挪威北极石油区的地质演化
6
作者 Antonina Stoupakova Erik Henriksen +2 位作者 Yuri Burlin 吴峧歧(译) 邱燕(校对) 《海洋地质》 2008年第3期59-59,共1页
北极大陆架面积约2600×10^4km2,这片广阔的大陆架地区被分为若干盆地和潜在油气区。俄罗斯北极区内有两大地块,即东部地块和西部地块。这两大地块均形成于陆壳基底之上,被Gakkel扩张脊和邻近的深水拗陷隔歼,并于晚元古代、泥... 北极大陆架面积约2600×10^4km2,这片广阔的大陆架地区被分为若干盆地和潜在油气区。俄罗斯北极区内有两大地块,即东部地块和西部地块。这两大地块均形成于陆壳基底之上,被Gakkel扩张脊和邻近的深水拗陷隔歼,并于晚元古代、泥盆纪、晚二叠世-二叠纪和白垩纪-早第三纪的裂陷作用阶段被多次改造。西部地块由巴伦支海一喀拉海陆架组成,且延伸至两拉普帖夫海;东部地块则由拉普贴夫海东部、东西伯利亚和Chukcha盆地所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区 俄罗斯 地质演化 油区 挪威 东西伯利亚 大陆架 晚元古代
下载PDF
宁镇地区中生代构造分期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肖志明 《江苏地质》 1991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根据深部地质编图资料,探讨了宁镇地区的某些基本构造问题.如构造活动的分期演化以及各期构造活动的控矿控岩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出五种构造样式。
关键词 构造演化 中生代 江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中生代若尔盖古高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树根 李智武 +11 位作者 Peter J.J.Kamp 冉波 李金玺 邓宾 王国芝 Ganqing XU Martin Daniík 杨迪 王自剑 李祥辉 刘顺 李巨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共28页
40 Ma B.P."原青藏高原"的提出使得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向东的延伸情况不明。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高原、龙门山冲断带和四川盆地有机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原-山-盆体系,成为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和生长的... 40 Ma B.P."原青藏高原"的提出使得青藏高原的早期隆升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向东的延伸情况不明。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高原、龙门山冲断带和四川盆地有机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原-山-盆体系,成为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和生长的理想场所,而位于高原内部若尔盖地块的红参1井更为此提供了宝贵素材。基于红参1井的构造恢复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结合区域上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和古高程数据,提出青藏高原东缘在早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之前就已形成了高原,称之为若尔盖古高原,并从基底构造属性、构造变形、地壳缩短与增厚、沉积记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证。红参1井钻井剖面构造恢复结果揭示所钻遇7 000余米的三叠系复理石层系实际上有46%的厚度是由构造重复所致,连同广泛发育的晚三叠世埃达克质花岗岩以及利用中性岩浆岩Sr/Y比值估算的地壳厚度,共同表明青藏高原东部松潘-甘孜地区在晚三叠世就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地壳加厚。红参1井多重低温热年代学[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测试结果揭示若尔盖地块分别在白垩纪中期(约120 Ma B.P.和约80 Ma B.P.)经历了2次快速的冷却事件,累计剥蚀厚度达5 km,之后转入极其缓慢的冷却过程,暗示其已进入高原化阶段;而在整个新生代期间处于近乎"零"剥蚀的状态而被动地抬升到现今高度(不同于常见的山脉隆升,地块隆升代表了一定范围的区域整体抬升)。因此,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地块最晚在白垩纪末期就已形成高原,即若尔盖古高原,其范围可能包括三叠系复理石层系覆盖的大部分松潘-甘孜地区,并可能向西与羌塘古高原相连,构成羌塘-若尔盖古高原。若尔盖古高原的形成不仅造成四川盆地西缘在白垩纪中期出现了重要的物源转变,更重要的是加剧了青藏高原东缘白垩纪气候干旱化,出现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隆升剥蚀 沉积记录 地壳加厚 中生代 古高原 若尔盖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大连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架厘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宗秀 唐哲民 +1 位作者 杨中柱 杨晓波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中国东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边缘地带 ,经历了漫长而又特殊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从叠加构造解析入手 ,详细划分了大连地区中、新生代的韧—脆性变形构造期次、变形机制 ,重新厘定了该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格架 ,并进行了区域动力学问... 中国东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边缘地带 ,经历了漫长而又特殊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从叠加构造解析入手 ,详细划分了大连地区中、新生代的韧—脆性变形构造期次、变形机制 ,重新厘定了该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格架 ,并进行了区域动力学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构造格架 中--新生代 大连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沙沟河阶地的年代与成因 被引量:84
10
作者 潘保田 邬光剑 +2 位作者 王义祥 刘志刚 管清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4期2669-2675,共7页
祁连山东段北麓的河流阶地系列是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地貌标志. 通过古地磁、热释光、放射性14C测年及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对比, 初步确定祁连山东段沙沟河的5级主要阶地和洪积台地分别形成于约830, 418, 250, 140和10 ka. 阶地特征与... 祁连山东段北麓的河流阶地系列是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地貌标志. 通过古地磁、热释光、放射性14C测年及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对比, 初步确定祁连山东段沙沟河的5级主要阶地和洪积台地分别形成于约830, 418, 250, 140和10 ka. 阶地特征与成因分析表明, 由基座阶地构成的主要阶地系列是构造上升形成的, 5级主要阶地揭示了祁连山东段最近830 ka存在5次强烈隆升事件, 它们发生的年代大致相当于这5级阶地的形成年代. 同一级阶地内, 由副阶地构成次级阶地系列. 气候变化在其形成上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祁连山 阶地 构造隆升 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高岭石对稠油氧化影响的DTA-TG分析
11
作者 李洪奎 王如燕 +3 位作者 侯向阳 张湘辉 李忠权 李嘉宁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NETZSCH STA 409PC同步热分析仪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红浅扩大试验区中的稠油样品在氧化过程中高岭石的影响,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的加入影响了稠油的低温及高温氧化反应,使稠油的低温氧化DTA峰值温度从437.6℃增加为455.4... 运用NETZSCH STA 409PC同步热分析仪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红浅扩大试验区中的稠油样品在氧化过程中高岭石的影响,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的加入影响了稠油的低温及高温氧化反应,使稠油的低温氧化DTA峰值温度从437.6℃增加为455.4℃;高温氧化DTA峰面积显著减小,峰值从607.8℃减小为597.8℃;高岭石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稠油的低温,高温氧化的DTA峰值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混合样品中稠油的低温,高温氧化及高岭石脱羟基反应呈现为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原油的氧化过程,对提高采收率和推动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稠油 氧化 脱羟基 DTA-TG分析
原文传递
论东秦岭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贵忠 王艺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东秦岭的北部地区——北秦岭(即旧称“秦岭地轴”)。作者着重讨论了秦岭造山带的杂岩(秦岭杂岩、宽坪杂岩和陶湾杂岩)和太华杂岩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技其地质构造特征。提出秦岭杂岩是在中... 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东秦岭的北部地区——北秦岭(即旧称“秦岭地轴”)。作者着重讨论了秦岭造山带的杂岩(秦岭杂岩、宽坪杂岩和陶湾杂岩)和太华杂岩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技其地质构造特征。提出秦岭杂岩是在中元古代时期因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华北断块南缘向北俯冲引起断块区基底开裂,向南漂离而形成的块体。宽坪杂岩与陶湾杂岩是在秦岭杂岩块体向南漂离过程中形成的以洋壳为底的边缘海盆地的产物。经晋宁运动,边缘海闭合,形成早期的北秦岭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构造 演化 盆地 断块
下载PDF
嵖岈山上怪石多
13
作者 文月飞 《资源导刊》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在中原腹地,耸立着一座海拔不高山势却很嵯峨的山。在亿万年间的地质演化中,大自然这位年长而慈祥的母亲格外垂青这块山地,将它精雕细刻,是它呈现出一派“峰峰有奇石,石石挟仙气”的迷人景观。它,就是被誉为“中原盆景”的崦岈山。
关键词 地质演化 大自然 中原 景观
下载PDF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格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93-303,共11页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沉积 建造 大地构造 演化
下载PDF
华北三重构造层的沉积演变和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黎彤 梅孜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75-282,共8页
华北地区的构造层可划分为地槽构造层,地台构造层和地洼构造层。本文研究了这三个构造层在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沉积速率和岩石化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自中元古代以来的各系地层的沉积速率和岩石化学成分的演化规律或特征。
关键词 构造层 沉积 演变 岩石化学 华北
下载PDF
甘新交界红柳河地区海西期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福生 王涛 +3 位作者 李伍平 李金宝 康旭 王春英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8-22,共5页
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特征 ,结合生物化石鉴定和同位素测年结果 ,红柳河地区海西期物质建造由红柳河群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组成 ,主期变形形成主干褶皱———红柳河向斜及伴生构造 ,变形机制为纵弯褶皱作... 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特征 ,结合生物化石鉴定和同位素测年结果 ,红柳河地区海西期物质建造由红柳河群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和陆相磨拉石建造组成 ,主期变形形成主干褶皱———红柳河向斜及伴生构造 ,变形机制为纵弯褶皱作用兼具一定压扁特点 ,总挤压收缩率达 40 %~ 70 % ,反映了造山后强烈陆内收缩变形特点。构造演化时限为 35 6~ 2 5 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河地区 海西期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黔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煤层号成藏关系分析
17
作者 李建芳 冯春芳 石玉梅 《云南煤炭》 2014年第1期29-33,共5页
黔西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是影响煤层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为此,本文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黔西地区构造发育及其演化特征、区... 黔西地区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是影响煤层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为此,本文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黔西地区构造发育及其演化特征、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特征、区域岩浆组合及其特征,探讨了黔西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关系分析,揭示了黔西地区构造控制下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煤层气 区域构造单元 区域岩浆组合
下载PDF
日本板块造山理论研究历史和日本列岛新的地质构造体划分 被引量:2
18
作者 矶崎行雄 沈耀龙 《海洋地质译丛》 1993年第1期1-43,共43页
日本列岛主要由晚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增生杂岩组成,这些杂岩原来形成于东亚大陆边缘(即20亿年的扬子克拉通(华南)和450Ma的弧前蛇绿岩)的俯冲带内。最近利用微化石和放射性测年的研究已区别出一些主增生杂岩,其中包括一些高P/T变质部分和... 日本列岛主要由晚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增生杂岩组成,这些杂岩原来形成于东亚大陆边缘(即20亿年的扬子克拉通(华南)和450Ma的弧前蛇绿岩)的俯冲带内。最近利用微化石和放射性测年的研究已区别出一些主增生杂岩,其中包括一些高P/T变质部分和次蛇绿岩。特别是,对每种增生杂岩的大洋板块地层和与俯冲有关的变质作用年代的认识,使得日本列岛的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得以用新定义的大地构造单元和它们间的共同边界来修正。除掉与弧有关的岩浆作用和由微板块活动造成的二次构造改造的影响,如弧后盆地张开,弧前碎块运动和弧碰撞,可看出在这些增生杂岩之间明显地向洋变年青。这种增长方向在西南日本可很好见到,那里存在几个不同单元,即从日本海一侧到太平洋一侧:400~300Ma的高P/T片岩,二叠纪(250Ma)增生杂岩,230~180Ma的高P/T片岩,侏罗纪(180~140Ma)增生杂岩,100Ma的高P/T片岩,晚白垩世(80Ma)增生杂岩,第三纪(50~20Ma)增生杂岩。这些大地构造界线的弯曲地表行迹和普遍的构造飞来峰及构造窗表明,这些杂岩,包括高P/T片岩,都表现为近水平(或平缓倾向北的)薄层构造单元,即推覆体。因此,日本列岛形成为一个巨大堆叠推覆体,这些推覆体在构造上向下变年青,直至现代南海增生杂岩。在这种近水平的造山带内,构造上最明显的是高P/T单元夹在低压单元间,如100Ma的三波川蓝片岩位于侏罗纪和晚白垩世葡萄石—绿纤石相增生杂岩之间。三波川高P/T单元的上升似乎与库拉—太平洋扩张脊到达海沟有关,这表明这种高P/T增生杂岩可能是因海沟处扩张脊的浮力俯冲而被挤入低压地区并被抬升的。那时的脊俯冲的证据得到了复原的古板块运动和同时期的与弧有关的伴有低压区域变质的领家岩浆作用高峰的佐证。夹在低压单元内的高P/T蓝片岩推覆体的形成也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 造山理论 日本列岛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山体系构造演化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五力 付俊彧 杨雅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中国东北盆山体系主要形成和发展于晚侏罗世晚期—新近纪,经历了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小盆山(盆岭)和晚白垩世—新近纪大盆山(盆山)两个阶段的构造发展过程.盆岭阶段起始于东北高原向盆岭体系转换的张家口期,全盛于义县—九佛堂期,萎... 中国东北盆山体系主要形成和发展于晚侏罗世晚期—新近纪,经历了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小盆山(盆岭)和晚白垩世—新近纪大盆山(盆山)两个阶段的构造发展过程.盆岭阶段起始于东北高原向盆岭体系转换的张家口期,全盛于义县—九佛堂期,萎缩于盆岭向盆山体系构造转换的沙海—阜新期,结束于张老公屯期(东山期).盆山阶段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期大规模拗陷、晚白垩世晚期拗陷萎缩、古近纪大规模裂谷和新近纪后裂谷拗陷.认为太平洋板块对盆山体系形成和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但无论是板块、地幔柱和超级地幔柱均不太可能形成如此规模,又具北北东向的中—新生代岩浆岩带和盆山体系,更可能是超级地幔热带、地幔柱和东亚多向板块汇聚背景下,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体系 构造演化 超级地幔热带 地幔柱 太平洋板块 中国东北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古亚洲与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与转换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五力 郭胜哲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1期27-34,共8页
现今分布于中朝、塔里木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之间的古亚洲构造域,既存在于前中生代,也存在于中新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不能等同于古亚洲洋及其构造域.作为古亚洲构造域一部分的古亚洲洋开始于晚寒武世—奥陶纪,结束于中三叠世.古太平洋及其... 现今分布于中朝、塔里木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之间的古亚洲构造域,既存在于前中生代,也存在于中新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不能等同于古亚洲洋及其构造域.作为古亚洲构造域一部分的古亚洲洋开始于晚寒武世—奥陶纪,结束于中三叠世.古太平洋及其构造域形成于晚古生代,印支期后,成为滨太平洋构造域.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与古亚洲构造域并存,形成两个构造域的板内造山带、局部盆山构造和东北高原.早白垩世形成以滨太平洋构造域为主体的北北东向盆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构造域 古亚洲洋 古太平洋及其构造域 滨太平洋构造域 演化与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