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2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th cycl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
作者 David Oldroyd 《Episodes》 SCIE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For at least two centuries, most geologists have been convinced that Earth has experienced a "linear," directional histor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our plane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a few billion years ag... For at least two centuries, most geologists have been convinced that Earth has experienced a "linear," directional histor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our plane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a few billion years ago. No one expects Earth's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into a core, mantle, and crust to be reversed, and future evolution of life is unlikely to revert to one-celled organisms and then repeat itself. In spite of such mega-examples of non-cyclic processes, every introductory geology student is confronted almost immediately with the "rock cycle" and eventually with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ven the cyclic nature of plate tectonics. Geology majors learn about cycloth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循环周期 地球运动 地质学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12
2
作者 宗国洪 肖焕钦 +2 位作者 李常宝 施央申 王良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5-282,共8页
济阳坳陷由负反转盆地、右旋扭张盆地及主动裂谷三个原型叠加而成,并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三叠纪为板内造山作用阶段, 济阳坳陷曾为五条 N W向的以逆冲断层为主的压性构造带占据, 早—中侏罗世造山作用结束;晚侏罗世... 济阳坳陷由负反转盆地、右旋扭张盆地及主动裂谷三个原型叠加而成,并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三叠纪为板内造山作用阶段, 济阳坳陷曾为五条 N W向的以逆冲断层为主的压性构造带占据, 早—中侏罗世造山作用结束;晚侏罗世—早始新世为负反转盆地阶段,三叠纪 N W 向逆冲断层发生反向伸展;中始新世—渐新世为右旋扭张盆地阶段, N E、 E N E 向扭张断裂发育, 并进而成盆接受沉积, N W 向断裂反向伸展活动受到抑制而渐趋消亡;中新世—全新世为主动裂谷阶段,“拗陷运动”取代“断陷运动”。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的阶段特征表明了郯庐断裂中、新生代的剪切运动史, 即三叠纪右旋剪切, 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左旋剪切, 中始新世—渐新世右旋剪切, 中新世—全新世作弱右旋压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负反转断裂 郯庐断裂 大地构造意义
下载PDF
四川盆地早白垩世红层磁倾角偏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千 王彬 +1 位作者 张浩东 王志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5-1837,共13页
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巴中地区和西部雅安地区早白垩世红层分别采集9块手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系统退磁获得两地的特征剩磁,其中巴中地区平均方向为,倾斜校正之前:D_g/I_g=25.3°/19.0°,k=18.6,α_(95)=8.8°;倾斜... 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巴中地区和西部雅安地区早白垩世红层分别采集9块手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系统退磁获得两地的特征剩磁,其中巴中地区平均方向为,倾斜校正之前:D_g/I_g=25.3°/19.0°,k=18.6,α_(95)=8.8°;倾斜校正之后:D_s/I_s=25.8°/18.9°,k=24.3,α_(95)=7.6°.雅安地区平均方向为,倾斜校正之前:D_g/I_g=24.5°/45.0°,k=15.7,α_(95)=9.0°;倾斜校正之后:D_s/I_s=356.7°/35.6°,k=28.5,α_(95)=6.6°.磁化率各向异性实验结果显示两地均未受到显著的构造应力影响.等温剩磁各向异性(AIR)实验结果,巴中地区IRMz/IRMLx平均值为0.8194,表明18%的压实率;雅安地区IRMz/IRMx平均值为0.8909,表明11%的压实率,计算得到巴中和雅安地区校正后的磁倾角分别为22.7°和38.8°.根据等温剩磁各向异性(AIR)实验和Tauxe and Kent(2004)提出的EI校正法得到的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早白垩世陆相碎屑岩层中存在沉积压实作用造成的磁倾角偏低现象,而且川东北巴中地区的偏低程度强于川西雅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倾角偏低 等温剩磁各向异性 四川盆地 早白垩世红层
下载PDF
里海巨型盆地的地球动力特征及含油气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希娟 姚新民 《国外油田工程》 2007年第11期1-2,共2页
根据构造圈闭类型、圈闭分布规律、储集层类型和发育规律等,里海巨型盆地可分为三大地质板块:北里海(主要是滨里海)、中里海和南里海。通过分析这三大地质板块的地球动力特征发现,其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史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沉积盖层... 根据构造圈闭类型、圈闭分布规律、储集层类型和发育规律等,里海巨型盆地可分为三大地质板块:北里海(主要是滨里海)、中里海和南里海。通过分析这三大地质板块的地球动力特征发现,其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史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沉积盖层的构造和其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海盆地 地质板块 地球动力特征 含油气性
原文传递
岩石圈俯冲挠褶流变演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韩玉英 王维襄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大陆边缘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和外隆等构造,是海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聚敛过渡带内相伴发育的构造体系.海沟和外隆的发生、发展和活动,与海洋岩石圈的俯冲过程密切相关.建立岩石圈俯冲、挠褶、流变、演化的广义解析理论,可得到具有普... 大陆边缘海沟、岛弧、弧后盆地和外隆等构造,是海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聚敛过渡带内相伴发育的构造体系.海沟和外隆的发生、发展和活动,与海洋岩石圈的俯冲过程密切相关.建立岩石圈俯冲、挠褶、流变、演化的广义解析理论,可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俯冲 流变演化 外隆 地球动力学 挠褶
原文传递
甘-新北山金窝子金矿田构造控矿解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柏林 吴淦国 +1 位作者 叶得金 刘晓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10,共6页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中朝-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甘-新北山中带,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区域构造格局控制成矿带的分布,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型式。金矿田内基本构造格局是走向NE、倾向NW的...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中朝-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甘-新北山中带,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区域构造格局控制成矿带的分布,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型式。金矿田内基本构造格局是走向NE、倾向NW的低角度逆冲断层及其伴生(派)生的同走向高角度逆冲断层、紧闭褶皱以及与其垂直的高角度横张断层组成的推覆构造体系。NE向低角度逆冲断层控制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以210金矿床为代表),NNW向高角度横张断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化(以金窝子金矿床为代表),而NE向高角度逆冲断层和紧闭褶皱中无金矿化。NE向低角度断层不仅是重要的含矿构造,而且在成矿过程中起着控制成矿物理化学界面的作用。所以,金窝子金矿田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控矿构造动力学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窝子金矿田 构造控矿 构造动力学条件 金矿化类型 甘-新北山
下载PDF
科学家测定太空边缘距地球表面118公里
7
作者 安长军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09年第6期52-52,共1页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自行研制的仪器,最终测定出了太空边缘的准确位置,距地球表面118公里。所谓太空边缘就是地球大气层与太空的边界线。此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太空天气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地球表面 科学家 太空 测定 全球气候变化 卡尔加里 加拿大 边界线
下载PDF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兴伟 张志珣 +2 位作者 施小斌 侯方辉 田振兴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1,26,共6页
岩石圈并不是经典板块理论认为的整体的刚性圈层,而是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介绍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流变学分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热—流变结构所反映的地... 岩石圈并不是经典板块理论认为的整体的刚性圈层,而是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介绍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流变学分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热—流变结构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信息,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认为未来需要加强深部结构和地热学的研究,尤其是我国海域此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热-流变 深部结构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构造演化 被引量:5
9
作者 袁四化 刘永江 +4 位作者 NEUBAUER Franz 常瑞虹 GENSER Johann 关庆彬 黄倩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7-2382,共26页
新生代阿尔卑斯是非洲和欧洲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强烈的造山作用使大量前中生代基底出露地表,尽管这些基底被强烈逆冲推覆和走滑叠置,但是仍保留较丰富的前中生代基底演化信息。结合近几年对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的研究,本文梳理和... 新生代阿尔卑斯是非洲和欧洲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强烈的造山作用使大量前中生代基底出露地表,尽管这些基底被强烈逆冲推覆和走滑叠置,但是仍保留较丰富的前中生代基底演化信息。结合近几年对东阿尔卑斯原-古特提斯的研究,本文梳理和重建了阿尔卑斯前中生代基底的构造格局,认为前阿尔卑斯基底受原特提斯、南华力西洋、古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影响而经历了多期造山过程。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原阿尔卑斯作为环冈瓦纳地块群的组成部分,受原特提斯洋俯冲的制约,是新元古-早古生代环冈瓦纳活动陆缘的组成部分,其中,海尔微-彭尼内基底组成外缘增生系统,包括卡多米期地壳碎片在内的陆缘弧/岛弧以及大量增生楔组成内缘增生系统。早奥陶世瑞亚克洋打开,随后原阿尔卑斯从冈瓦纳陆缘裂离,在泥盆纪-石炭纪受南华力西洋控制,海尔微-彭尼内-中、下奥地利阿尔卑斯从冈瓦纳分离。在早石炭世(维宪期)南阿尔卑斯(或与之相当的冈瓦纳源地块)与北部阿莫里卡地块群拼贴增生于古欧洲大陆南缘,共同组成华力西造山带(广义),华力西期缝合带保留在绍山-科尔山南侧。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尔卑斯受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影响,在华力西造山带南侧形成安第斯山型活动大陆边缘,古特提斯洋在阿尔卑斯的演化至少持续到早三叠世,消亡遗迹保留在中奥地利阿尔卑斯基底的Plankogel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卑斯 原特提斯洋 古特提斯洋 冈瓦纳 卡多米 加里东 华力西 造山作用
下载PDF
断层接触非均匀性对米尺度断层黏滑失稳成核过程的控制
10
作者 任雅琼 谢凡 卓燕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6-2349,共14页
非均匀性是野外断层的重要特征,我们利用预制的具备接触非均匀性的米尺度岩石断层开展黏滑实验,模拟野外地震失稳过程.通过观测预制岩石断层发生的多个黏滑事件的应变时空演化,并对比断层接触非均匀性测定结果发现:(1)断层的接触弱段是... 非均匀性是野外断层的重要特征,我们利用预制的具备接触非均匀性的米尺度岩石断层开展黏滑实验,模拟野外地震失稳过程.通过观测预制岩石断层发生的多个黏滑事件的应变时空演化,并对比断层接触非均匀性测定结果发现:(1)断层的接触弱段是成核最先启动,即最早发生预滑的区域,随失稳临近,预滑区域扩展且滑动速率增加,与厘米尺度均匀断层相比,准静态过程的预滑扩展不明显,向准动态过程转变突然且迅速;(2)断层的接触强段在成核期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应力升高,且随失稳临近增幅加强,强段的屈服是断层从缓慢破裂到快速破裂的转折点,接触强段的持续闭锁在以往的厘米尺度均匀断层黏滑实验中较为少见;(3)加载速率以及加载历史是影响米尺度断层成核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随加载速率变慢,成核持续时间变长,随加载历史变长,断层趋于均匀化,成核持续时间变短.上述研究结果明确提供断层接触非均匀性控制成核过程的直接证据.这不仅有助于将实验结果向可操作的地震预测实践转化,也有助于促进(大陆浅源)地震前兆机理的探索及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黏滑 地震成核 断层接触非均匀性 预滑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地幔矿物水溶解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文清 代立东 +3 位作者 李和平 胡海英 蒋建军 惠科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55-2063,共9页
本文简要阐述地幔矿物中水溶解度的研究方法及过程,探讨晶体结构、化学组成、水逸度、温度、压力、氧逸度、硅活度等对溶解度的影响,结合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瓦兹利石、林伍德石等主要造岩矿物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地幔的储水能力,并指... 本文简要阐述地幔矿物中水溶解度的研究方法及过程,探讨晶体结构、化学组成、水逸度、温度、压力、氧逸度、硅活度等对溶解度的影响,结合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瓦兹利石、林伍德石等主要造岩矿物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地幔的储水能力,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矿物 水溶解度 方法及过程 影响因素 储水能力
原文传递
流体作用在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院生 卢焕章 +1 位作者 陈晓枫 李兆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从地球内部流体存在的若干事实、流体总量的估计、地球内部流体作用和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意义,指出把流体作用作为地球动力学演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端员去研究岩石圈的动力学演化,抓住流体与运动这根主线,着重... 从地球内部流体存在的若干事实、流体总量的估计、地球内部流体作用和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意义,指出把流体作用作为地球动力学演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端员去研究岩石圈的动力学演化,抓住流体与运动这根主线,着重研究解决流体作用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提出和建立较完善的地球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模型,这应是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部流体 流体作用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海正驱动力
13
作者 郭亚平 《企业家(内刊)》 2011年第10期58-61,共4页
蓝天、白云、碧海、沙滩,33对穿着印有“我们结婚了”情侣衫的年轻人,踏浪厦门,以“海”为“证”,宣布着他们的喜讯。这一群新人,来自天南海北,说着不同的誓言,拥有着不同的幸福,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正人。
关键词 驱动力 年轻人 “海” 沙滩 南海
下载PDF
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项目的实施与展望 被引量:25
14
作者 孙和平 许厚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协会(IUGG)下属的地球深部研究(SEDI)小组倡导成立了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项目(GGP)。该项目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联合组成观测网络,开展周期为六年的连续观测,规范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国际资料交... 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协会(IUGG)下属的地球深部研究(SEDI)小组倡导成立了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项目(GGP)。该项目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联合组成观测网络,开展周期为六年的连续观测,规范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国际资料交换,利用统一方法处理数据,使它们在地球内部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发挥作用。概要综述了GGP的研究内容及实施要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地球动力学 国际合作研究 合作项目
下载PDF
《测量月亮与地球表面之间距离》一课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观宝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2007年第11期24-26,共3页
1教材介绍 人教A版必修5《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节第14页谈到如何测量月亮与地球表面之间的距离:早在1671年两位法国科学家就利用几乎位于同一本初子午线上的柏林和好望角,先测量出角a和J9(如图1),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AB,从而推... 1教材介绍 人教A版必修5《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节第14页谈到如何测量月亮与地球表面之间的距离:早在1671年两位法国科学家就利用几乎位于同一本初子午线上的柏林和好望角,先测量出角a和J9(如图1),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AB,从而推算出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为3854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面 距离 教学思考 月亮 测量 本初子午线 好望角 科学家
下载PDF
1969年渤海Ms7.4地震发震断层的声学探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西双 裴彦良 +5 位作者 刘保华 赵月霞 刘晨光 解秋红 华清峰 邓声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91-2301,共11页
发生于1969年的渤海M_s 7.4地震是渤海海域惟一一个主震被现代仪器记录的大地震,对其发震断层的讨论争议颇多.2005-2008年,我们在主震震区进行了3个航次的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获得了包括浅层单道地震、侧扫声纳以及CHIRP剖面等在内的数百... 发生于1969年的渤海M_s 7.4地震是渤海海域惟一一个主震被现代仪器记录的大地震,对其发震断层的讨论争议颇多.2005-2008年,我们在主震震区进行了3个航次的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获得了包括浅层单道地震、侧扫声纳以及CHIRP剖面等在内的数百公里综合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本文报道了对上述声学资料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在震区海底之下2-3 m发现了一条走向NE30°、长20 km、宽约3 km的微型凹陷带,地质时代为5000 a B.P.,沉积面的最大下凹幅度为1.5 m;在空间位置上微型凹陷带与BZ28断裂、余震活动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微型凹陷带是BZ28断裂活动的结果,而A层底界的下凹变形则是1969年渤海7.4级地震活动的结果,BZ28断裂是该地震的发震断层.BZ28断裂呈NE30°走向,是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其最新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晚期,根据地质时代以及断层的垂向位移量,计算得到BZ28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5 mm/a,全新世为0.3 mm/a,具有活动强度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9渤海7.4级地震 发震断层 声学探测
下载PDF
夏威夷地幔柱动力学
17
作者 Lassi.,J 戴勤奋 《海洋地质动态》 1999年第1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夏威夷 地幔柱 动力学 热地幔柱
下载PDF
松南及南部邻区壳幔结构与中、新生代盆地形成
18
作者 程日辉 王东坡 廖兴明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4期7-9,共3页
在松南及南部邻区岩石圈中存在电性高导层,分布在壳内和幔内。高导层反应出岩石圈中拆离面、滑脱面以及流变塑性带的特性,也揭示出本区大陆壳幔结构。壳幔结构在本区不同地点的差异反映出深部软流圈、岩石圈和地壳的运动、演变过程。这... 在松南及南部邻区岩石圈中存在电性高导层,分布在壳内和幔内。高导层反应出岩石圈中拆离面、滑脱面以及流变塑性带的特性,也揭示出本区大陆壳幔结构。壳幔结构在本区不同地点的差异反映出深部软流圈、岩石圈和地壳的运动、演变过程。这一深部过程是本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的直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壳幔结构 盆地形成 新生代 中新代
下载PDF
实验均衡二十年
19
作者 李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16,共5页
回顾了利用响应函数技术研究地球均衡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实验均衡 响应函数 负荷 造山带
下载PDF
全球地幔垂直流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先琼 朱介寿 蔡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2-1028,共7页
用高分辨率地震体波速度成像以及相关的地球物理资料,计算地幔垂直流动形式及流动速度,得到全球地幔流垂直运动模式.从全球尺度来看,地幔流基本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为两个大规模下降流区域,西... 用高分辨率地震体波速度成像以及相关的地球物理资料,计算地幔垂直流动形式及流动速度,得到全球地幔流垂直运动模式.从全球尺度来看,地幔流基本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为两个大规模下降流区域,西印度洋-非洲及大西洋、中南太平洋及东太平洋为两个大规模地幔上升流区域.地幔上升流起源于核幔边界,主要表现在地幔中部和上地幔下部.地幔垂直流动速度约每年1-4cm.地幔流动对地表板块运动、海洋中脊和中隆、俯冲带和碰撞带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地幔上升流与地表现代热点有密切关系.从东亚尺度看,地幔流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东亚边缘裂谷系和西太平洋边缘海为上升流、西伯利亚地幔深度表现为物质下降流、青藏高原-缅甸-印度尼西亚特提斯俯冲带地幔下降流,这三个区域地幔流动与地表的西太平洋构造域、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相吻合.勾勒出南海地区构造特征:从上到下的大体结构是上部呈“工”字型、中间为圆柱型、底部星盾形的地幔上升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体波层析成像 全球地幔流动 垂直流动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