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西南乌恰群基干剖面及时代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永昌 刘百春 袁定国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72-77,共6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乌恰群可划分为3个组,自下而上为克孜洛依组、安居安组、帕卡布拉克组.基干剖面包括:天山山前喀什区乌恰剖面,西昆仑山前英吉莎南区伊里亚斯沟剖面,昆仑弧弯叶城皮山区甫沙剖面.划分对比标志主要有:沉积物粒度旋回、...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乌恰群可划分为3个组,自下而上为克孜洛依组、安居安组、帕卡布拉克组.基干剖面包括:天山山前喀什区乌恰剖面,西昆仑山前英吉莎南区伊里亚斯沟剖面,昆仑弧弯叶城皮山区甫沙剖面.划分对比标志主要有:沉积物粒度旋回、标志层、岩性颜色组合、矿物和微量元素、古生物等.通过野外观测对比,结合古生物组合及接触关系等,重新厘定了克孜洛依组底界并论证乌恰群时代为新近纪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乌恰群 基干剖面 划分对比标志 时代讨论
下载PDF
新近系研究进展简介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伟铭 邓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新近系各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的选定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至今上新统3个阶的GSSP已全部获得批准,中新统有3个阶获批准、2个阶有望在2 0 0 4年获得通过、1个阶的指示事件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的工作。除介绍新近系... 新近系各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的选定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进展,至今上新统3个阶的GSSP已全部获得批准,中新统有3个阶获批准、2个阶有望在2 0 0 4年获得通过、1个阶的指示事件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的工作。除介绍新近系各个阶最新的GSSP内容外,还就中国陆相新近系建阶工作的进展和研究重点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认为上新统麻则沟阶、高庄阶和中新统谢家阶有望在命名剖面定义底界的界线层型和点位,中新统保德阶、通古尔阶和山旺阶的底界有待在甘肃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和秦安地区寻找。中国陆相新近系建阶工作的开展与完成,会给中国地层学研究工作带来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 新近系 新生界 中国地质年代表
原文传递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地层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被引量:9
3
作者 石和 黄思静 沈立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3,共6页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 ,证明晚白垩世有一次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事件 ,在宗山剖面宗山组近底部的年龄值为 89.4 Ma,并讨论了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岗巴 上白垩统 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地层学
原文传递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磨拉石时代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喜臣 王永 丁孝忠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西昆仑山前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沉积记录了昆仑山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西昆仑山前磨拉石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中期,反映西昆仑山—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晚期有一次快速的隆升过程。孢粉记录结合区域地质资... 西昆仑山前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沉积记录了昆仑山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西昆仑山前磨拉石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中期,反映西昆仑山—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晚期有一次快速的隆升过程。孢粉记录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柯克亚剖面上部厚层砾岩的形成时代应为上新世早中期,而整个磨拉石开始沉积的时代应更早,为中新世晚期。沉积记录和气候变化显示了青藏高原在中新世晚期发生了显著的构造隆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磨拉石 青藏高原 隆升
下载PDF
临夏盆地中中新统虎家梁组的建立及其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邓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甘肃临夏盆地上中新统柳树组红黏土之下为一套以河流相砂砾岩为主的地层 ,现命名为虎家梁组 ,下伏中中新统东乡组紫红色泥岩。虎家梁组含有丰富的铲齿象动物群化石 ,包括 Alloptox sp.,Pliopithecus sp.,H emicy-on teilhardi,Amphicyon... 甘肃临夏盆地上中新统柳树组红黏土之下为一套以河流相砂砾岩为主的地层 ,现命名为虎家梁组 ,下伏中中新统东乡组紫红色泥岩。虎家梁组含有丰富的铲齿象动物群化石 ,包括 Alloptox sp.,Pliopithecus sp.,H emicy-on teilhardi,Amphicyon tairumensis,Percrocuta tungurensis,Gomphotherium sp.,Platybelodon grangeri,Zy-golophodon sp.,Anchitherium gobiensis,Alicornopssp.,H ispanotherium matritense,K ubanochoerusgigas,L istri-odon mongoliensis,Palaeotragustungurensis和 Turcocerus sp.等。依据岩性及哺乳动物化石资料 ,在临夏盆地建立虎家梁组并确定其时代为中中新世通古尔期。通过哺乳动物化石及地层层序的对比 ,临夏盆地的虎家梁组与宁夏彰恩堡组、兰州盆地咸水河组上段、准噶尔盆地哈拉玛盖组、蓝田地区冷水沟组、房县地区沙坪组和内蒙古通古尔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 甘肃 中新统 新近系 虎家梁组 岩石地层单位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江南)地区新近纪地层划分及时代讨论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振江 张于平 +1 位作者 王润华 梁晓红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 (江南 )地区多年来积累的古地磁、孢子花粉、微体生物化石、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重新研究 ,并结合岩性特征、地层层序进行区域地层对比 ,发现区内新近纪地层较齐全 ,自下而上将新近系层序厘定为中新统洞玄观组 (N1 d) ...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 (江南 )地区多年来积累的古地磁、孢子花粉、微体生物化石、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重新研究 ,并结合岩性特征、地层层序进行区域地层对比 ,发现区内新近纪地层较齐全 ,自下而上将新近系层序厘定为中新统洞玄观组 (N1 d) /白龙港组 (N1 b)、六合组 (N1 l) ,上新统新建干窑镇组 (N2 g) ,并将第四纪 /新近系界线划在磁性地层极性柱的 M/ G之间 (距今大约 2 .6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江苏 浙江 上海 新近纪 第四纪 地层划分 时代归属
原文传递
红层砾石组分是区域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以赣西北中─晚第三纪的砂砾岩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蔡雄飞 章泽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根据赣西北中─晚第三纪陆相紫红色砂砾岩岩性横向上不太稳定的特点,提出砾石成分的来源和成因特征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因为砾石成分作为风化和搬运的最终产物,它与基底母岩区是密不可分,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 砾石组分 区域地层 对比 晚第三纪 中第三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