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板块西北缘早志留世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蓝光志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简述了层序地层学的意义及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的由来,并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扬子板块西北缘早志留世陆表海缓坡环境的特点,研究了本区层序地层的特殊性,进而指出经典层序地层理论在陆表海缓坡环境沉积组合中并非完全适... 本文简述了层序地层学的意义及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的由来,并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扬子板块西北缘早志留世陆表海缓坡环境的特点,研究了本区层序地层的特殊性,进而指出经典层序地层理论在陆表海缓坡环境沉积组合中并非完全适合,必须加以补充和修正。本文还讨论了凝缩层在本区的生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扬子板 早志留世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板块巴麦地区志留系对比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智礼 李慧莉 +1 位作者 李晓剑 陈梦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6-443,共8页
塔里木板块巴麦地区志留系钻井岩芯中的化石十分贫乏,很难作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本文综合分析柯坪-巴楚露头区及巴麦覆盖区典型钻井志留系,对巴麦地区多口主要钻井志留系岩电特征对比厘定。井下志留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早志留世柯坪... 塔里木板块巴麦地区志留系钻井岩芯中的化石十分贫乏,很难作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本文综合分析柯坪-巴楚露头区及巴麦覆盖区典型钻井志留系,对巴麦地区多口主要钻井志留系岩电特征对比厘定。井下志留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早志留世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及依木干他乌组。柯坪塔格组仅发育上段,缺失中-下段,主要见于D5-B7-C2井以北地区,厚度一般在200m左右,具有北厚南薄、东厚西薄的变化;塔塔埃尔塔格组地层序列较全,均发育下部的红泥岩段与上部的上砂岩段,主要见于D5-B7-C2井以北地区,厚度一般在400m左右,最厚可大于1 000m,由南向北变厚;依木干他乌组序列较全,分布于C2-B8-C7井西部及C1-B4-B1井以北,厚度一般在200m左右,具有北厚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最厚可达300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岩电特征 志留系 巴麦地区 塔里木板块 新疆
原文传递
渝东—湘西地区志留纪小河坝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志军 陈洪德 +1 位作者 林良彪 侯明才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2-671,共10页
通过对渝东—湘西地区野外露头及相关室内研究,分析了区内志留纪小河坝组沉积环境、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将该区小河坝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 通过对渝东—湘西地区野外露头及相关室内研究,分析了区内志留纪小河坝组沉积环境、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及其演化特征。将该区小河坝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都由海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了渝东—湘西地区小河坝组4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更加精确真实地反映了海陆分布、物源方向及其演化过程,更好地反映了层序格架下的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揭示出研究区早志留世小河坝期碎屑岩沉积的物质主要来自东南部的江南雪峰山隆起,沉积环境由东往西逐渐变深,三角洲平原位于湘西地区,三角洲前缘发育于渝东地区;碳酸盐台地发育于靠近黔中隆起的南部浅水区,沉积环境由南往北逐渐变深,深水陆棚沉积区位于宜宾—重庆一带,该新认识对于更准确地预测渝东-湘西志留系储集体的分布以及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岩相古地理 小河坝组 志留系 渝东-湘西
原文传递
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四射珊瑚组合带与层序地层序列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建强 何心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厘定上扬子区下志留统(Llandovery)四射珊瑚组合带序列:(1)香树园组DinophylumRhabdocyclus组合带,时限为Aeronian期;(2)雷家屯组下部Stau... 根据动物群演替和层序地层的研究,厘定上扬子区下志留统(Llandovery)四射珊瑚组合带序列:(1)香树园组DinophylumRhabdocyclus组合带,时限为Aeronian期;(2)雷家屯组下部StauriaBriantelasma组合带;(3)雷家屯组上部MaikotiaKodonophylum组合带,它们对应于Telychian早期;(4)宁强组GyalophyloidesIdiophylum组合带,相当于Telychian晚期。上扬子区下志留统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下志留统 四射珊瑚 组合带 层序地层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多尺度联合表征及评价——以焦石坝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武军 李军 +2 位作者 王亮 路菁 武清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5-41,共7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研究是页岩气表征与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鉴于页岩矿物成分复杂、孔隙组分多样,多种测试手段的联合分析已成为页岩孔隙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发展趋势。综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CO2吸附、特高压压汞等...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研究是页岩气表征与评价的核心工作之一。鉴于页岩矿物成分复杂、孔隙组分多样,多种测试手段的联合分析已成为页岩孔隙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发展趋势。综合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CO2吸附、特高压压汞等对川东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孔径分布及连通性等进行了配套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储层孔隙以100 nm以下的中孔和微孔占主导,其中孔径为10 nm左右的孔隙所占体积最大;2有机质发育及含量决定了页岩气储层孔隙发育情况及孔径大小分布,表现为随着TOC含量的增大,孔径大的孔隙部分逐渐增多,有效孔隙度逐渐增大;3多种实验手段联合测试才能获得页岩的多尺度孔隙全貌特征,而液氮-高压汞联合测试能反映其孔隙系统的基本特征。总体上,优质页岩气储层具有更大的微孔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大小及有效孔隙体积,研究成果和结论对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的综合表征和评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系统 多尺度 联合表征
下载PDF
关于贵州北部和黔东南志留系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和统一名称问题 被引量:7
6
作者 龚联瓒 《贵州地质》 1990年第4期313-323,共11页
本文根据实际材料,通过对贵州北部和黔东南志留系岩石地层的重新划分对比,在搞清了它们所属的岩石地层单位后,首次将上述两区的岩石地层名称进行了统一(即由下至上统一为龙马溪组、松坎组、石牛栏组、马脚冲组、溶溪组、秀山组、回星哨... 本文根据实际材料,通过对贵州北部和黔东南志留系岩石地层的重新划分对比,在搞清了它们所属的岩石地层单位后,首次将上述两区的岩石地层名称进行了统一(即由下至上统一为龙马溪组、松坎组、石牛栏组、马脚冲组、溶溪组、秀山组、回星哨组共七个正式的基本单位),并建议废弃雷家屯组、香树园组和韩家店群上、中、下三段(或上、中、下三部,或一、二、三段)等名称,而将段直接升级为所属的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岩石地层 地层划分 贵州
下载PDF
塔东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研究
7
作者 童小畅 刘朋远 +2 位作者 帅宇 满向杰 李琴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9期179-179,178,共2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志留系的层序特征和展布规律,为下一步油气藏的预测提供了基础支撑。
关键词 塔东地区 志留系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新认识 被引量:5
8
作者 尚凯 郭娜 张睿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微量元素、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该套地层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学特征、粒度、沉积构造、微量元素、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里木盆地S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该套地层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结合地震属性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河道的多期迁移、纵横向叠置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良好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影响的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志留系 下沥青砂岩段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盐边稗子田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界线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原相 钱咏臻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8-112,共15页
四川省盐边县北部稗子田地区的志留系发育良好 ,牙形刺化石极为丰富 ,与上覆泥盆系连续沉积 ,并呈整合接触。该剖面为我国扬子区较为理想的志留纪地层剖面 ,其代表和反映了扬子区西部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丰富了区内志留... 四川省盐边县北部稗子田地区的志留系发育良好 ,牙形刺化石极为丰富 ,与上覆泥盆系连续沉积 ,并呈整合接触。该剖面为我国扬子区较为理想的志留纪地层剖面 ,其代表和反映了扬子区西部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丰富了区内志留系的研究内容。笔者详细记述了稗子田志留系至下泥盆统下部剖面的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的垂直分布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区内新的地层系统 ,提出地层划分的对比依据和建议。新方案除对志留系底的黑色硅质碳质页岩沿用龙马溪组这一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外 ,其上的碳酸盐岩均重新划分和建立了新的岩石地层单位 ,并确定其涵义和时限标准。新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 ,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包括龙马溪组、国胜组和乡涧组 ;中志留统下部为下稗子田组 ,中志留统上部至上志留统下部为上稗子田组 ;上志留统上部为沟口组 ;顶志留统为岩口组 ;下泥盆统自下而上为榕树组和小梁子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子田剖面 化石带 地层界线划分 志留系 泥盆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龙木错地区志留纪大型古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识别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军 王陆太 +3 位作者 钟华明 童劲松 鲁如魁 王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67-1275,共9页
青藏高原龙木错地区发现了完整的志留纪地层,新建了早中志留世龙木错组、中晚志留世单面山组和晚顶志留世心形湖组。志留纪经历了开阔海台地—闭塞海湾—三角洲—潮坪的环境演变过程。其中单面山组下段发育大型古三角洲沉积,由前三角洲... 青藏高原龙木错地区发现了完整的志留纪地层,新建了早中志留世龙木错组、中晚志留世单面山组和晚顶志留世心形湖组。志留纪经历了开阔海台地—闭塞海湾—三角洲—潮坪的环境演变过程。其中单面山组下段发育大型古三角洲沉积,由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构成。其中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湾、湖泊、沼泽等微相发育,沉积厚度巨大。晚志留世大型三角洲沉积的发现,海陆变化频繁的沉积环境,龙木错以东的五指山等地中上泥盆统不整合于奥陶系—志留系之上,证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北侧受到晚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与羌塘南部地区的沉积建造存在截然的差异。因此,这一现象的发现有助于了解羌南、羌北的构造演化,为探讨南、北古大陆的板块边界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木错 志留系 三角洲沉积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下载PDF
东准噶尔地区荒草坡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家常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55,共4页
荒草坡群是东准噶尔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其时代归属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两个剖面分析,对荒草坡群的时代归属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荒草坡群进行重新划分。
关键词 荒草坡群 地质时代 东准噶尔地区 志留纪
下载PDF
Origin of the Silurian Crude Oil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azhong Uplift 被引量:5
12
作者 YANG Haijun LI Sumei +3 位作者 PANG Xiongqi XIAO Zhongyao GU Qiaoyuan ZHANG Baosho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28-1140,共13页
The Silurian stratum in the Tazhong uplift is an important horizon for exploration because it preserves some features of the hydrocarbons produced from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For this reason, the study of the... The Silurian stratum in the Tazhong uplift is an important horizon for exploration because it preserves some features of the hydrocarbons produced from multi-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For this reason,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the Silurian oils and thei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tes a major part in revealing the mechanisms for the composi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zone in the Tazhong area.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lurian oils in Tazhong vary with belts and blocks, i.e., heavy oil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TZ47-15 well-block in the North Slope while normal and light oils in the No. I fault belt and the TZ16 well-block, which means that the oil properties a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patterns. Most biomarkers in the Silurian oil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id-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s, suggesting a good genetic relationship. However, the compound specific isotope of n-alkanes in the oils and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hydrocarbons in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se oils are mixed oils derived from both the Mid- Upper Ordovician and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s. Most Silurian oils have a record of secondary alterations like earlier biodegradation, including the occurrence of "UCM" humps in the total ion current (TIC) chromatogram of saturated an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25-norhopane in saturated hydrocarbons of the crude oils, and regular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s of light and heavy components from the structural low to the structural high. The fact that the Silurian oils are enriched in chain alkanes, e.g., n-alkanes and 25-norhopane, suggests that they were mixed oils of the earlier degraded oils with the later normal oil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ilurian oils experienced at least three 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ing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maturity of reservoir crude oils and the oils in fluid inclusions.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s of these oils in the TZ47-15 well-bl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URIAN ISOTOPE BIOMARKER mixed-source oil
下载PDF
的的喀喀湖畔的古迹
13
作者 王祖远 《飞碟探索》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南美洲玻利维亚共和国与秘鲁共和国边界线上,有一个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它隐没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在古生代第一纪寒武纪至第三纪志留纪期间(距今5.7亿至4亿年),地壳运动频繁,当安第斯山脉隆起时.在... 南美洲玻利维亚共和国与秘鲁共和国边界线上,有一个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它隐没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在古生代第一纪寒武纪至第三纪志留纪期间(距今5.7亿至4亿年),地壳运动频繁,当安第斯山脉隆起时.在其“心脏”地带发生了一系列断裂下陷运动.形成了的的喀喀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第斯山脉 古迹 玻利维亚 共和国 边界线 南美洲 淡水湖 志留纪
原文传递
Orbital control on cyclical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Early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s 被引量:6
14
作者 Siding Jin Hucheng Deng +3 位作者 Xing Zhu Yan Liu Sibing Liu Meiyan F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33-545,共13页
High resolution(939 samples)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TOC)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huanghe Section of^152.6 m in the Changning area,Sichuan Basin.The sampling s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units considering t... High resolution(939 samples)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TOC)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Shuanghe Section of^152.6 m in the Changning area,Sichuan Basin.The sampling section was divided into two units considering the distinct-different deposit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s accumulation rate.The lower part(Unit 1)and the peer part(Unit 2)with high resolution sample spacing(0.08–0.4 m)enabl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ecession cycle in two sedimentary sequences with distinct different sedimentary accumulation rate.MTM Power spectral analyses on untuned TOC series reveals significant peaks exceeding above the 95%confidence level and shows that both Unit 1 and Unit 2 have recorded Milankovitch cycles of 405 kyr long eccentricity,short eccentricity,obliquity and precession.The floating astronomical time scale(ATS)was constructed on the Shuanghe Section in the Early Silurian(~439.673–444.681 Ma),and which was calibrated by 405 kyr long eccentricity cycles.The total duration of the Wufeng and Longmaxi shales is 5.01 Myr.The floating ATS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duration of the graptolite zones and each stage in the study interval.Finally,we postulated two models that could verify the linkage between orbital cycle and organic accumulation.To make sure whether productivity or preserv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under long eccentricity control,the pha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btained filtered signal and the theoretical orbital solution should be made clear in the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STRATIGRAPHY Floating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Early Silurian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下载PDF
The Age of the Original Silurian Badangshan Formation and its Ductile Deformatio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New Evidence from Zircon SHRIMP U-Pb Ages 被引量:2
15
作者 CUI Yuliang Qu Hongjie +5 位作者 CHEN Yingfu WANG Sen MENG Xianfeng SONG Dianlan ZHANG Wenyong WANG H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330-2332,共3页
Objective Many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documen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However, whether the age of original Silurian Badangshan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 Objective Many 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documen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However, whether the age of original Silurian Badangshan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belongs to the Archean, Silurian or Devonian remains controversial, and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time of this formation also lack of chronological study. This work focu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ocks in the original Silurian Badangshan Formation of the Jiefangyingzi and Dachaoyanggou area of Chifeng, and the U-Pb dating of rhyolite and late intrusive rocks, and then discussed the age of ductile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urian Badangshan DUCTILE
下载PDF
内蒙古狼山地区晚志留世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健 滕学建 +2 位作者 张永 刘洋 段霄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8-1169,共12页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零星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晚志留世石英闪长岩主要出露于哈日音熬瑞一带。该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块状构造,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9.0±4.0~413.3±1.8Ma。岩石暗色矿...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零星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晚志留世石英闪长岩主要出露于哈日音熬瑞一带。该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块状构造,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9.0±4.0~413.3±1.8Ma。岩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富铁(4.27%~4.65%)、富钠(4.17%~4.4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Pb,不同程度亏损高场强元素P、Ti、Nb,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弱负Eu异常,这些特征与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La/Ba-La/Nb图解显示俯冲交代地幔的源区特点;岩石负的εHf(t)值(-12.1^-8.8)及较大的TDM2值(1981~2362Ma)反映了古元古代古老地壳熔融的特点。花岗岩类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岩体形成于弧陆拼贴的构造背景。对比白乃庙地区新发现的晚志留世弧陆拼贴的石英闪长岩,两者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因此,华北地块北缘晚志留世弧陆拼贴作用向西延伸至狼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狼山地区 晚志留世 石英闪长岩 弧陆拼贴
下载PDF
广东郁南县连滩镇大尖山下志留统连滩组笔石动物群和地层对比
17
作者 于志松 卜建军 +3 位作者 吴俊 张克信 刘志远 姚成伟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7,143,共9页
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大尖山的下志留统连滩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页岩,含丰富的笔石化石。通过对连滩组笔石化石的系统采集与研究,鉴定出6属12种,分别属于(1)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2)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3)Monograptus se... 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大尖山的下志留统连滩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页岩,含丰富的笔石化石。通过对连滩组笔石化石的系统采集与研究,鉴定出6属12种,分别属于(1)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带;(2)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3)Monograptus sedgwickii带。研究区连滩组笔石化石组合与湖北宜昌龙马溪组、西秦岭南带安子沟组、陕南宁强龙马溪组、四川城口双河场组、北祁连山肮脏沟组和东秦岭东段张湾组的笔石化石组合可以进行对比,表明研究区连滩组的地质时代为早志留世埃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志留世 连滩组 笔石带 地层对比
下载PDF
库伦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K_1y)火山碎屑流相堆积物特征及火山喷发类型
18
作者 岳瑞芳 张云坡 刘玉成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2期10-10,18,共2页
文章通过对火山碎屑流相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火山喷发类型,确定为普林尼型喷发柱式爆发。
关键词 库伦地区 义县组(K1y) 火山碎屑流相 火山喷发类型
下载PDF
华南东部浙皖苏志留系唐家坞组、康山组和举坑组的时代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戎嘉余 王怿 +10 位作者 唐鹏 张小乐 盖志琨 魏鑫 詹仁斌 汪隆武 燕夔 黄冰 山显任 闫冠州 林翔鸿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67,共31页
浙皖苏(主要包括浙北、浙西、皖南和苏南)志留系唐家坞组及其相关地层在命名、划分和对比上长期存在争议。根据新的化石证据和海相红层分布特点,借鉴上扬子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划分方案,本文为研究区志留系对比提出新的认识。本研究以志留... 浙皖苏(主要包括浙北、浙西、皖南和苏南)志留系唐家坞组及其相关地层在命名、划分和对比上长期存在争议。根据新的化石证据和海相红层分布特点,借鉴上扬子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划分方案,本文为研究区志留系对比提出新的认识。本研究以志留系第一套红层(灰绿色为主,夹紫红色碎屑岩)的首现为唐家坞组、康山组和举坑组底界的识别标志,厘定各组的含义。唐家坞组以青灰色碎屑岩占优势(厚500~1000 m),紫红色岩层在下部发育,分布于浙江富阳、杭州、桐庐、建德和淳安等地。康山组为一套巨厚(厚逾2000m)、青灰或黄绿色为主、上下均夹紫红色的碎屑岩,分布在浙江安吉、长兴,以及江苏吴县、无锡等地。举坑组已知仅分布在命名地皖南黄山区,本文识别出举坑组下段(第一套红层)和上段(第二套红层),分别相当于康山组和茅山组,中段(不夹紫红色岩层)产秀山动物群特征分子王冠虫(Coronocephalus)等,其中、上段是否在黄山区以东地区发育,尚待深入研究。综合上述三组及其下伏地层(大白地组、河沥溪组等非紫红色碎屑岩)所产几丁虫、鱼类、三叶虫和腕足类等化石,将这三组的底界置于埃隆阶上部。皖苏侯家塘组(含少量紫红色碎屑岩)因底部产湖南笔石(Hunanodendrum)而暂归埃隆阶顶部—特列奇阶下部。生物地层新资料证实,本区志留系最高层位是举坑组上段(特列奇阶中上部),缺失特列奇阶顶部、温洛克统、罗德洛统和普里道利统。由此表明,本区与扬子其他地区志留系发育的同步性:温洛克世之前整个扬子台地已大规模上升成陆,此即扬子上升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第一套海相红层 华南东部 唐家坞组 康山组 举坑组 埃隆阶—特列奇阶
原文传递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怿 戎嘉余 +2 位作者 唐鹏 张小乐 赵文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8-284,共17页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罗德洛世—普里道利世)地层发育、划分对比及古地理和古环境特征,对于认识“广西运动”对华南地质作用的影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子区45条剖面进行实地考察或研究,开展了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的综合地层学研究... 扬子区志留纪晚期(罗德洛世—普里道利世)地层发育、划分对比及古地理和古环境特征,对于认识“广西运动”对华南地质作用的影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扬子区45条剖面进行实地考察或研究,开展了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的综合地层学研究,旨在揭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划分对比,勾绘了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的2个分布区——周缘沉积区和台地内部沉积区,含有7个沉积亚区。周缘区发育正常海湾,以正常浅海沉积和动物化石类群为特征;而内部区发育表现“分散”,实属相互连通的极浅的陆表非正常海,以极浅水、淡化海、无正常浅海动物化石、陆生植物化石发育为特征。经剖面解析和综合讨论后确认:扬子区志留系发育不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晚期到罗德洛世中晚期(约10 Myr)几乎空缺无沉积。上述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扬子上升的解译,并识别出4种表现型式。在大时间尺度上,扬子上升是扬子台地古生代地质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体上升运动(沉积间断长达~40—~150Myr)。以剖面研究为依据,本文提出广西运动最早发生和最先结束均在珠江区,较扬子区发生早大约10Myr,结束早大约4—5Myr;广西运动最后作用的时间点是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区 志留纪晚期地层 地层划分和对比 沉积区 扬子上升 广西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