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9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特征研究
1
作者 单新 柳成志 楼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以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乌裕尔河依安大桥剖面考察及对依安县境内乌裕尔河沉积体挖探槽、探坑,结合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详细研究了其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乌裕尔河依安段为细粒曲流河沉积体,在垂向上总共形成了3期沉积... 以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乌裕尔河依安大桥剖面考察及对依安县境内乌裕尔河沉积体挖探槽、探坑,结合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详细研究了其沉积特征。研究表明,乌裕尔河依安段为细粒曲流河沉积体,在垂向上总共形成了3期沉积旋回,主要发育河道、河漫滩和天然堤3种沉积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沉积、点沙坝、河漫滩和沼泽4种微相。结合粒度分析结果,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体在C-M图上主要发育三段:递变悬浮段、均匀悬浮段和悬浮滚动段,反映了乌裕尔河水动力变化情况及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裕尔河 高弯度曲流河 沉积相 粒度分析 CM图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铀系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马志邦 赵希涛 +1 位作者 朱大岗 吴中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大湖 ,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研究中应用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技术所测定的纳木错西北岸 3个剖面的 8个富含碳酸盐湖相沉积物样品的年龄。其实验程序是 :先按矿物的粒径将样品分成若干子样品 ,全溶子样品并分别... 纳木错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大湖 ,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研究中应用铀系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技术所测定的纳木错西北岸 3个剖面的 8个富含碳酸盐湖相沉积物样品的年龄。其实验程序是 :先按矿物的粒径将样品分成若干子样品 ,全溶子样品并分别测试它们的2 3 0 Th/ 2 3 2 Th和2 3 4 U/ 2 3 2 Th比值 ,然后通过年龄等时线来校正由碎屑物带来的初始钍的影响 ,从而避免了常用的稀酸淋滤法难于验证的同位素分馏问题。测试结果显示 ,在等时线上所有数据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明所获得的年龄数据是合理的。由此可以初步认为 ,纳木错拔湖 4 7.5m以上的高位湖相沉积 ,形成于 90 .7± 9.9~ 71.8± 8.5kaBP间的晚更新世早期 ;而在拔湖 4 2 .8m、2 7.7m、2 3m、17m和 10 .7m的第六、五、四、三和二级阶地 ,则分别形成于 5 3.7± 4 .2kaBP、4 1.2± 4 .7kaBP、35 .2± 3.0kaBP、32 .3± 4 .4kaBP和 2 8.2± 2 .8kaBP左右的晚更新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湖相沉积 铀系年代学 年龄等时线 同位素 稀酸淋滤法
下载PDF
泥裂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意义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闯 钟建华 +2 位作者 曹梦春 孙宁亮 王雅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39-550,共12页
泥裂较为常见,但是成因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通过总结近年来泥裂的相关研究进展,对泥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了泥裂的研究意义,并讨论了泥裂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泥裂的内部影响因素在于泥质沉积物成分和厚度以及上、下接触关系... 泥裂较为常见,但是成因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通过总结近年来泥裂的相关研究进展,对泥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了泥裂的研究意义,并讨论了泥裂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泥裂的内部影响因素在于泥质沉积物成分和厚度以及上、下接触关系,其中厚度和成分的变化导致破碎程度不同,上、下沉积物之间的摩擦力越小,形成的泥裂多边形越多,边缘越容易发生上翘;泥裂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干湿环境交替、水分及含盐度、生物改造,其中高温度下形成的单个泥裂范围大,干湿环境的不断交替使泥裂交角趋于120°,水含量影响泥裂多边形的大小,含盐度影响泥裂的边缘形态,动植物活动对泥裂的形态具有改造作用;厚度是泥裂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因素,同时后期沉积物的快速覆盖也非常重要;从工程角度而言,探究泥裂的成因机理有助于解决泥裂引起的工程问题;从地质角度而言,泥裂的出现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保存下来的泥裂构造可以指示古海岸线、区域性地层上升及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裂 影响因素 成因机理 泥质沉积物 物理模拟 温度 厚度 沉积构造
下载PDF
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云飞 胡守云 +4 位作者 朱育新 尹宇 周万平 E.Appel V.Hoffman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5-780,共6页
通过阳宗海柱状沉积物中硅藻、介形类研究和磁参数机理解释, 以及对酸性硅藻与湖水瞬时最低pH值的相关性分析和代用标志的综合判别, 确认20世纪50年代湖泊环境优越; 1960年始受煤烟型大气污染危害, 1965~1980年间污染强度最大时湖水瞬... 通过阳宗海柱状沉积物中硅藻、介形类研究和磁参数机理解释, 以及对酸性硅藻与湖水瞬时最低pH值的相关性分析和代用标志的综合判别, 确认20世纪50年代湖泊环境优越; 1960年始受煤烟型大气污染危害, 1965~1980年间污染强度最大时湖水瞬时最低pH值可降低至5~6; 1983~1999年间污染强度有减少趋势, 但依然是环境修复的主要障碍. 酸沉降引起的耐酸物种扩展和贝壳生物消亡, 以及水土界面pH-Eh环境变化引起的铁磁性矿物流失, 是导致代用指标垂向变化和进行环境重建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代用标志 环境重建 湖泊沉积物 阳宗海 煤烟型大气污染 湖泊沉积记录 20世纪50年代 低PH值 污染强度
原文传递
蒸发岩中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以思茅盆地MZK-3井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苗忠英 郑绵平 +2 位作者 张雪飞 张震 高运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6-1179,共14页
思茅盆地目前是中国唯一的含古代固体钾盐矿床的沉积盆地,其钾盐形成时代、物源特征、海侵方向等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依据海相硬石膏的形成条件、存在形式、同位素分馏机理,重点分析了盆地内MZK-3井蒸发岩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思茅盆地目前是中国唯一的含古代固体钾盐矿床的沉积盆地,其钾盐形成时代、物源特征、海侵方向等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依据海相硬石膏的形成条件、存在形式、同位素分馏机理,重点分析了盆地内MZK-3井蒸发岩硫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岩盐中的硬石膏在蒸发盆地析岩盐阶段即可形成,单独成层的硬石膏是由原始沉积的石膏经历了沉积埋藏升温进而脱水而成;②岩盐中硬石膏的硫同位素值具有"双峰"特征,分别为14‰~16‰和8‰~10‰或6‰~8‰,这体现了硫酸盐的双重来源——原始海水中的硫酸盐和陆源淡水输入的硫酸盐或火山活动提供的硫源;③硬石膏层的硫同位素在区域上具有对比性,结合^(87)Sr/^(86)Sr值的特征,认为其代表了海相的沉积环境;④硬石膏层的硫同位素值平面上由南向北降低,可能反映了在此方向陆源淡水或火山活动对蒸发岩盆地的影响逐渐增强,进而说明这可能也是海侵的方向。可见对硬石膏硫同位素的研究,不仅在沉积学上能揭示物源、沉积环境、海侵方向等信息,更能对研究区钾盐矿床勘查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蒸发岩 地球化学 钾盐 思茅盆地
下载PDF
季节性河道与暂时性河道的沉积特征——以新疆白杨河冲积扇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昌民 王绪龙 +7 位作者 陈哲 吴涛 张祥辉 赵康 黄远光 张坦 冯文杰 袁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517,共13页
通过对新疆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的地貌和现代沉积进行调查,发现冲积扇表面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河道,一种为季节性河道,另一种为暂时性河道。暂时性河道内水流占有率小于50%直至接近于0,主要由暴雨形成突发性洪水造成,季节性河流河道内流水... 通过对新疆现代白杨河冲积扇的地貌和现代沉积进行调查,发现冲积扇表面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河道,一种为季节性河道,另一种为暂时性河道。暂时性河道内水流占有率小于50%直至接近于0,主要由暴雨形成突发性洪水造成,季节性河流河道内流水占据率为50%左右,输出水流特征介于暂时性河道和常年性河流河道之间。白杨河主河道属于季节性河道,河道占冲积扇表面面积2.1%,沉积物以砾石质为主,颗粒粗、磨圆度高、分选较好,泥质含量低、叠瓦状排列特征明显,沉积物具有向下游变细的趋势,河道形态沿程变化明显。暂时性河道占冲积扇表面面积97.9%,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磨圆度低、分选差、泥质含量高,河道规模向下游减小,分叉增多。季节性河道以河道径流为主,暂时性河道主要以片流、泥石流等方式搬运沉积物。季节性河道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较远的源区,暂时性河道的沉积物来源于冲积扇扇根附近基岩风化形成的倒石锥,塌积扇和山地泥石流沉积,一部分来自于对冲积扇原有沉积物的改造、搬运和再沉积。季节性河道是形成冲积扇扇体的主要动力,暂时性河道主要对冲积扇起改造作用。研究深化了对干旱地区冲积扇沉积过程和沉积特征的认识,丰富了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河流 季节性河流 白杨河冲积扇 现代沉积调查 准噶尔盆地 新疆
下载PDF
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
7
作者 Zeng-Zhao Fen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In recent years,th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and English Edition)continually received manuscripts,in which some authors are from China and some are from Pakistan,Lithuania,Morocco,South Africa,etc.Th... In recent years,th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Chinese Edition and English Edition)continually received manuscripts,in which some authors are from China and some are from Pakistan,Lithuania,Morocco,South Africa,etc.The authors of these manuscripts,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and method of Miall’s paper(1985),selected rocks from each bed in the clastic sections of their study areas and induced some rock types,such as conglomerates,sandstones and fine-grained stones,and considered them as lithofacies.It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definition of lithofacies.I wrote some papers,i.e.,Feng(2018,2019,2020),to point out the problems and hope that the authors worldwide,especially Chinese authors,will not continually cite,spread and follow Miall’s paper(1985)viewpoint and method blindly.Prof.Miall is the first person who considered rocks(in fact,the sediments)as lithofacies and proposed a facies analysis method.His viewpoint and facies analysis method confused the definition of facies and facies analysis method.My current paper is a special article to discuss the principal problems of Miall’s paper(1985),i.e.,he considered the sediments as lithofacies and utilized lithofacies to analyze facies,but not to discuss the contributions and less strictness of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his paper.Here,I have to declare that the facies in my current paper is the facies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but not of other geological disciplines,such as igneous petrology,metamorphic petrology,palaeontology,stratigraphy,geophysics,geochemistry.Certainly,the definitions of facies and lithofacies are controversial.My current paper will adhere to the policy of“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I hope that through academic discussions,contends and geological practice,thes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S Sediment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FACIES Sedimentary facies Lithofacies LITHOLOGY Facies analysis method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Geological practice
原文传递
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深水沉积体的特征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曾勤 王英民 +5 位作者 吕睿 龚承林 陶崇智 黄一洺 陈玲玲 吴嘉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1,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孟加拉扇上扇某区块的深水沉积体特征。发现了六种典型地震相:下切充填相、海鸥翼状相、楔形发散相、透明相、强振幅平行相和弱振幅平行相。下切充填相代表粗粒的水道充填沉积;海鸥翼状相代表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楔形发散相代表细粒的天然堤沉积;透明相代表块体搬运沉积;强振幅平行相代表朵叶体沉积;弱振幅平行相代表深海披覆沉积。通过对典型地震剖面特征和平面属性分布分析可知:上扇垂向上依次沉积了朵叶体、水道和堤岸、朵叶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扇 深水沉积单元 地震相 演化
下载PDF
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9
作者 祝关伟 《科技与企业》 2012年第15期175-175,共1页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废弃河道、席状砂...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废弃河道、席状砂等。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根据测井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对本区扶余油层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岭地区 浅水湖泊三角洲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江苏王港潮间带柱状样的压缩和校正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爱军 高抒 贾建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561,共7页
潮滩盐沼是海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研究潮滩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传统的、主要的手段是采集柱状样;在潮间带采集柱状样一般采用重力采样法,在采集过程中会产生管内压缩和管下压缩。在江苏中... 潮滩盐沼是海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研究潮滩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传统的、主要的手段是采集柱状样;在潮间带采集柱状样一般采用重力采样法,在采集过程中会产生管内压缩和管下压缩。在江苏中部王港地区的潮间带,利用重力方法取得9个柱状样,在现场采样时记录了采样管内外深度,在室内对采集的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根据野外记录和室内分析结果,管内压缩和管下压缩均为线性过程;管内压缩率与沉积物含水量及沉积物分选性有关,含水量越高,压缩率越大,沉积物分选越差,压缩率越大。管下压缩量是管内压缩量的11%,随着管内压缩率的增大,管下压缩量也增大,管下压缩所起的作用就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盐沼 柱状样 压缩 江苏海洋
下载PDF
苏州澄湖湖底硬粘土粒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苗苗 戴雪荣 +1 位作者 师育新 郑祥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8-832,共5页
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的一个浅水湖泊,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同时发育有NW—SE横穿澄湖的古河道和泥沼洼地。在接近湖泊中心部位的古河道中打钻获得了4m长的岩芯,并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芯下部的硬粘土主要由细粉... 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的一个浅水湖泊,湖底十分平坦,主要由硬粘土组成,同时发育有NW—SE横穿澄湖的古河道和泥沼洼地。在接近湖泊中心部位的古河道中打钻获得了4m长的岩芯,并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芯下部的硬粘土主要由细粉砂、中粉砂和粘土组成,分别占26.7%~38.1%,26.9%~34.3%和19.7%~26.2%,可命名为粘土质粉砂;众数粒径为10~50μm,平均占57.9%;平均粒径为6.3~6.9。将其与上部的湖泊沉积、镇江下蜀黄土和中国北方各地黄土的粒度比较表明,苏州澄湖湖底的硬粘土原本也是风尘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湖 硬粘土 粒度 太湖平原 长江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缘早白垩世源区特征:来自盆地碎屑锆石U—Pb年龄的信息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守涛 李忠 许承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6-966,共11页
通过对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79颗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微区定年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库车坳陷的物源年龄构成复杂,主要集中在427~389Ma,379~339Ma、321~283Ma,266~239Ma,162~150Ma五组及前寒武纪基底年龄。结合对潜在的物源区... 通过对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79颗碎屑锆石的LA—ICP—MSU—Pb微区定年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库车坳陷的物源年龄构成复杂,主要集中在427~389Ma,379~339Ma、321~283Ma,266~239Ma,162~150Ma五组及前寒武纪基底年龄。结合对潜在的物源区天山造山带岩石属性、年龄构成调研以及以往盆地碎屑组分、重矿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早白垩世时期库车坳陷北缘物源受南天山皱褶带和伊犁—中天山弧造山带源区共同控制,即南天山、塔里木北缘的南天山花岗岩—碱性岩带,伊犁—中天山(包括中天山南缘断裂的古生代花岗岩—火山岩带)均为潜在的物源。并且,前寒武纪基底年龄的发现反映源区剥露程度较深,天山造山带可能存在元古代—太古代结晶基底,但对此类锆石的成因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另外,碎屑锆石年龄162~150Ma暗示了天山地区可能存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但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天山 白垩系 碎屑锆石 物源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三叠纪震积岩研究及触发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凯 张向阳 +2 位作者 商恩俊 曹玉鹏 赵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115-118,共4页
通过对中国近30年来有关三叠纪震积岩的相关记录进行汇总总结,总结出三叠纪震积岩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盆地东南缘、川西龙门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山东淄博盆地、滇西地区。结合三叠纪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特征,对三叠纪地震... 通过对中国近30年来有关三叠纪震积岩的相关记录进行汇总总结,总结出三叠纪震积岩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盆地东南缘、川西龙门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山东淄博盆地、滇西地区。结合三叠纪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特征,对三叠纪地震事件发生的触发机制从整体范围内进行了探讨,并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分布规律为例对地震事件对油气藏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三叠纪 震积岩 触发机制
下载PDF
川西—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地层对比及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小娟 王昌勇 +3 位作者 陈小二 刘帅 范亚楠 林如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9,共15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解释成果,结合岩石薄片等分析测试成果,对四川盆地西部—中部地区上三叠统内部层段进行了厘定,并对物源体系及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早卡尼期川西坳陷最早接受沉积,马鞍塘组自西向东、向北上超于雷口...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地震解释成果,结合岩石薄片等分析测试成果,对四川盆地西部—中部地区上三叠统内部层段进行了厘定,并对物源体系及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研究。早卡尼期川西坳陷最早接受沉积,马鞍塘组自西向东、向北上超于雷口坡组古喀斯特面之上,晚卡尼期发生强烈海退导致沉积范围缩小,该期以发育障壁海岸—陆棚沉积体系为主。早诺利期伴随再次海侵,小塘子组再次向川中隆起上超,晚诺利期构造活动导致龙门山中、北段大幅隆升和剥蚀,沉积环境从障壁海岸—陆棚沉积体系向河流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变。早瑞替期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地层继续向隆起带上超,在中瑞替期川中隆起带开始接受沉积。安县运动导致龙门山大幅抬升和须家河组早期沉积的大量剥蚀,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及三角洲为特征。印支晚期差异构造抬升导致须家河组上部地层的削截,自南东—北西须家河组顶部的削蚀量逐渐增大。川西—川中地区上三叠统主要受西部及东南部物源体系控制,早期沉积充填特征主要受雷口坡组古喀斯特地貌控制,而晚期沉积充填特征主要受印支晚期构造活动控制,龙门山的持续抬升导致湖盆中心及物源交汇区不断向东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体系 构造活动 安县运动 马鞍塘组 须家河组
下载PDF
刍议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15
作者 沈润恺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第S2期178-178,共1页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叫原生构造,例如层理及层面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叫原生构造,例如层理及层面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例如缝合线等。研究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可以确定沉积介质的营力及流动状态,从而有助于分析沉积环境,有的还可确定地层的顶底层序等。沉积构造用来描述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这种分布与排列,是沉积作用与过程、古环境以及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沉积 控制
原文传递
东营凹陷樊东地区沙三中沉积体系与成藏条件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子军 邓宏文 +2 位作者 方勇 石世革 李刚连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7,共3页
根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东营凹陷樊东地区沙三中地层划分为SA和SB两个等时地层单元。SA主要由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所构成,而SB主要为斜坡扇-盆底扇沉积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顶超面和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成因、分布以及岩... 根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东营凹陷樊东地区沙三中地层划分为SA和SB两个等时地层单元。SA主要由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所构成,而SB主要为斜坡扇-盆底扇沉积体系。进一步研究表明,顶超面和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成因、分布以及岩性圈闭的形成.其中盆底扇、滑塌浊积岩砂体以及斜坡扇砂体是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沉积体系 成藏条件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沉积体系演化与赋铀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陶勇 毛永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在分析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各地层岩石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地貌、沉积环境,建立和厘定了盆地水西沟群沉积体系,进而分析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指出在这一系列演化过程中砂体发育最好的是河流相及扇三角洲平原相至前缘相.结... 在分析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各地层岩石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地形、地貌、沉积环境,建立和厘定了盆地水西沟群沉积体系,进而分析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指出在这一系列演化过程中砂体发育最好的是河流相及扇三角洲平原相至前缘相.结合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规律,分析了盆地铀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南缘 沉积体系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铀矿化
下载PDF
江苏中部淤泥质潮滩潮汐层理成因机理和风暴沉积判别标志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建 柏春广 徐永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2-569,共8页
通过对江苏中部淤泥质潮滩潮汐纹层发育过程的实地观测,以及对所采样品在室内进行的落淤量的计算与颗粒的粒度、磨圆度分析等,揭示出江苏中部海岸淤泥质潮滩沉积中的潮汐层理的成因机理:毫米级薄砂泥互层层理为半日潮的产物,厘米级厚的... 通过对江苏中部淤泥质潮滩潮汐纹层发育过程的实地观测,以及对所采样品在室内进行的落淤量的计算与颗粒的粒度、磨圆度分析等,揭示出江苏中部海岸淤泥质潮滩沉积中的潮汐层理的成因机理:毫米级薄砂泥互层层理为半日潮的产物,厘米级厚的厚砂泥互层层理为半月天文潮的产物。此外,通过对9711号台风引致的风暴潮影响前后的滩面进行了现场观测,发现江苏中部淤泥质潮滩上部存在一个即使在风暴潮期间也不发生侵蚀的地带。该带的风暴沉积与正常的潮滩沉积比较,具有粒度较粗,分选较差,磨圆稍好,递变现象明显,平行层理或波状交错层理发育比较典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纹层 成因机理 风暴潮 判别标志 江苏中部
下载PDF
欧洲中部地区晚更新世及全新世的泉华沉积
19
作者 杨小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8-344,共7页
在中欧地区的河谷、洪积扇、山坡坡麓及湖底常零星分布着更新世及全新世的碳酸盐沉积物。不少学者把碳酸盐沉积当作气候变化的产物并划分出其在中欧沉积的若干时期。笔者通过德国中部Leine河流域新老石灰泉华的详细研究对泉华沉积... 在中欧地区的河谷、洪积扇、山坡坡麓及湖底常零星分布着更新世及全新世的碳酸盐沉积物。不少学者把碳酸盐沉积当作气候变化的产物并划分出其在中欧沉积的若干时期。笔者通过德国中部Leine河流域新老石灰泉华的详细研究对泉华沉积与气候直接联系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运用不同方法测年验证,得知研究区的石灰泉华沉积始于11000aB.P,随后石灰泉华在研究区不同地点连续沉积。岩芯上沉积的变化和石灰泉华层的消失应是由地貌过程所引起的泉水出露位置改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华 气候变化 第四纪 晚更新世 全新世 沉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及西峰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沉积物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39
20
作者 罗静兰 史成恩 +7 位作者 李博 李忠兴 李健 韩永林 赵惊蛰 杜金良 戴亚权 杨斌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62-72,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长8沉积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其次为东南方向.长6沉积期除来自和长8相同方向的物源外,还受到盆地东北与东部方向物源的影响,悦乐-玄马-固城-合水-宁县一带为混合物源区.长8和长6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长8沉积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其次为东南方向.长6沉积期除来自和长8相同方向的物源外,还受到盆地东北与东部方向物源的影响,悦乐-玄马-固城-合水-宁县一带为混合物源区.长8和长6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出轻、重稀土分馏中等到强、弱~中等铕负异常的右倾模式,表明源区主要与分异较好的陆壳物质有关.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母岩性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长8沉积母岩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以及少量混合再旋回造山带源区的变质岩与沉积岩以及少量火成岩.长6段除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源区外,盆地东北缘基底隆起陆块的结晶基底及沉积盖层也有贡献.长6母岩区以含较多长英质岩性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流与物源 岩石地球化学 母岩性质与构造背景 长6与长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