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半球冬季极涡异常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姜忠宝 王盘兴 +1 位作者 吴息 智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16,共15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9/2010年北半球冬季500~10hPa的极涡环流指数,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分析了北半球冬季极涡在垂直高度上(共12层)的季、月气候态和异常态变化规...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9/2010年北半球冬季500~10hPa的极涡环流指数,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分析了北半球冬季极涡在垂直高度上(共12层)的季、月气候态和异常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极涡面积和强度在不同高度上的大小变化不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也存在差异,二者相关性不好,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指数。极涡面积和强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在上下层上也不一样,异常变化规律复杂;极涡中心位置上下层变化规律相同,主要在东半球80°N以北范围变化,在极点附近经度变化大,纬度变化小,纬度指数年代际变化明显,近10a极涡明显偏南。从整体上看,极涡中心位置从500hPa到10hPa形态上为逆时针、半径越向上越大的旋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极涡 环流指数 气候态 异常变化
下载PDF
近百年北半球冬季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及其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6
2
作者 朱乾根 施能 +1 位作者 徐建军 枕桐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50-758,共9页
研究了近110a北半球冬季6个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检测其突变年份,划分了各自的阶段性。同时分析了大气活动中心与中国气候的关系,发现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北太平洋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降水... 研究了近110a北半球冬季6个主要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检测其突变年份,划分了各自的阶段性。同时分析了大气活动中心与中国气候的关系,发现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北太平洋高压强度与中国冬季降水有较好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活动中心 年代际变化 气候变化 北半球 冬季
下载PDF
A PRINCIPAL MODE OF CIRCULATION COVARIATION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NSO DURING BOREAL WINTER
3
作者 唐卫亚 管兆勇 钱代丽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4期450-461,共12页
By employing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analysis, we hav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covariations between circulation changes in the Northern(NH)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SH) and their associatio... By employing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analysis, we hav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covariations between circulation changes in the Northern(NH)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SH)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ENSO by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the reconstructed monthly NOAA SST, and CMAP precipitation along with 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 ENSO indices. A bi-hemispheric covariation mode(hereafter BHCM) is explored, which is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first mode of the SVD analysis of sea surface pressure anomaly(SLPA-SVD1). This SVD mode can explain 57.36% of the total covariance of SLPA. BHCM varies in time with a long-term trend and periodicities of 3—5 years. The long term trend revealed by SVD1 shows that the SLP increases in the equatorial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but decreas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tropical Indian Ocean, which facilitates easterlie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o be intensified and El Ni觡o events to occur with lower frequenc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BHCM looks roughly symmetric about the equator in the tropics, wherea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zonal disturbances in the mid-latitude of NH and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AAO in the mid-latitude of SH. On inter-annual time scales, the BHCM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ENSO. The atmosphere in both the NH and SH responds t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equatorial region, while the contemporaneous circulation changes in the NH and SH in turn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El Ni觡o/La Ni觡a. In boreal winter,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BHCM are found worldwide. Specifically, in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BHCM,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re anomalously low in eastern China and some other regions of East Asia. 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circulations in the NH and SH and the dynamical mechanisms behind these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circulation variations covariation mode climate anomaly ENSO
下载PDF
夏季南亚高压和印度低压环流指数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洪芳玲 李丽平 +1 位作者 王盘兴 罗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4-1242,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50-2006年夏季(6-8月)南亚高压(SAH)和印度低压(IL)的面积、强度和中心位置指数,并定量分析了SAH、IL的气候和异常特征及其与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同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SAH 7月最强、6月最弱,...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50-2006年夏季(6-8月)南亚高压(SAH)和印度低压(IL)的面积、强度和中心位置指数,并定量分析了SAH、IL的气候和异常特征及其与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同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SAH 7月最强、6月最弱,中心位置6月偏东南,7、8月偏西北;IL 7月最强,中心位置偏西。(2)SAH、IL的年际异常与亚洲季风区热源异常显著相关,但IL与热源的相关明显强于SAH。(3)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SAH、IL中心位置的经度指数异常与同期高原及亚洲内陆与东亚、东北亚间的热源异常型;SAH、IL中心偏东年,热源异常型为西正、东负。高原主体及其邻近地区的热源异常与SAH强度异常无显著相关,而与IL强弱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印度低压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 同期相关分析
下载PDF
南亚高压研究概述及指示意义
5
作者 苏东玉 夏强 +2 位作者 云静波 孙鑫 金迎春 《内蒙古气象》 2010年第4期3-8,共6页
南亚高压是行星尺度大气环流系统,是北半球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夏季最强大、稳定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和制约我国乃至亚洲的天气、气候演变,有关南亚高压形成及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 南亚高压是行星尺度大气环流系统,是北半球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夏季最强大、稳定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和制约我国乃至亚洲的天气、气候演变,有关南亚高压形成及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南亚高压研究工作的若干主要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一些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展望并着重指出了南亚高压研究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前景及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天气和气候 青藏高原 大气环流
下载PDF
100hPa极涡、南亚高压的变化及大气环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永仁 李跃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9-526,共8页
利用NCEP/NCAR高度场资料进行计算,对冬、夏极涡与南亚高压面积进行Morlet小波变换,并对100hPa高度场进行EOF分解和长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极涡、南亚高压具有相似的演变特征,这种相似特征在前期冬季极涡与南亚高压之间表现更为明显,... 利用NCEP/NCAR高度场资料进行计算,对冬、夏极涡与南亚高压面积进行Morlet小波变换,并对100hPa高度场进行EOF分解和长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极涡、南亚高压具有相似的演变特征,这种相似特征在前期冬季极涡与南亚高压之间表现更为明显,体现了准5年尺度和准2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变化的位相上则相反。EOF分析表明,前期冬季高纬度地区与中低纬度地区的环流变化呈相反趋势,且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冬季极涡的趋势一致,第一模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分布。夏季第一模态全场为负值,体现了夏季100hPa整体异常性;第二模态反映了副热带中低纬度大气环流与高纬度大气环流变化相反。从其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冬季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呈负趋势变化,副热带地区呈正趋势变化,夏季除我国华北部分地区为负趋势变化外,均为正趋势变化。极涡、南亚高压的这种年代际变化与100hPa高度场的长期线性趋势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极涡 南亚高压 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江西夏季高温天气期间副高特征与预报方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尹洁 金米娜 +1 位作者 肖安 张瑛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年第2期19-25,共7页
利用1959—2010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概况进行分析,利用1970—2009年常规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期间500 hPa副高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江西夏季高温与副高的关系。利用2001—2008年资料进行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和925 hP... 利用1959—2010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概况进行分析,利用1970—2009年常规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期间500 hPa副高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江西夏季高温与副高的关系。利用2001—2008年资料进行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和925 hPa气温以及500 hPa高度与日最高气温相关较高,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建立江西夏季高温客观预报方法,通过实报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高温 副高特征 客观预报方法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玉先 喻世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6-257,共12页
用CEOF、功率谱、带通滤波等方法和1988年、1991年5-7月逐日2.5°×2.5°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对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进行了诊断研究。得出: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及西传是全球现象;副... 用CEOF、功率谱、带通滤波等方法和1988年、1991年5-7月逐日2.5°×2.5°500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对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进行了诊断研究。得出:副热带高压季节性北跳及西传是全球现象;副高发生季节性跳动的源主要位于阿拉伯海地区和中太平洋地区,汇主要位于东太平洋地区;副高的季节性跳动主要是扰动场的作用;低频振荡在副高的季节性跳动及西传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年副高季节性跳动的差异是扰源和扰源激发出的低频波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季节性跳动 气压 低频振荡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及其与ENSO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成林 邹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利用NCEP资料定义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并对这两种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且分别与Nio 3指数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副高强度指数、脊线指数都存在年际尺度的变率,而且与Nio 3指数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 利用NCEP资料定义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并对这两种指数进行功率谱分析,且分别与Nio 3指数作相关性分析,发现副高强度指数、脊线指数都存在年际尺度的变率,而且与Nio 3指数在年际尺度上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引起副高年际变率的机理作了尝试性探讨:在年际尺度上,副高脊线位置首先出现异常南移,同时副高强度减弱,副高南侧正的西风距平加强了赤道纬向西风;异常的西风使得暖水向东传播,约2个月后Nio 3区海温异常升高并西传,其后约1个月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中太平洋海水升温的同时加热大气,在Hardly环流作用下,约3个月以后,副高开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际 小波分析
下载PDF
NON-LINEAR CRITICAL LAYER IN EL NINO AND LA NINA YEARS AND FORMATION, MAINTENTENANCE AND OSCILL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10
作者 陶丽 陆维松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1999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Monthly mean zonal wind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 t'or December 1982, April 1983, October 1984 and ApriI 1985 are used in numerical integration as thebasic flow in a... Monthly mean zonal wind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 t'or December 1982, April 1983, October 1984 and ApriI 1985 are used in numerical integration as thebasic flow in a non-linear critical-layer model. The subtropical high is extensive and limited in number if simulated with the basic now in December 1982 and April 1983. It consists of 2 to 3 cells that move westward at alloscillatory periods of 1~ 2 months. The subtropical high, simulated with the basic flow in October 1984 and April1 985. is weak and small in coverage, or distributed in strips that contain up to 4 cells. The high. merged or spillover a short time. is moving westward. The years 1982 ~ 1983 are a process of EI Nino while the years 1984- 1985one of La Nina. lt is known from the chart of energy flux that it oscillates by a much larger amplitude and longerperiod in the El Nino year than in the La Nina year. All the results above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basic now' in theEl Nino year is enhancing the subtropical high lagging by about 4 months and that in the La Nina year is decay'ing it.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well-known observational fact that the SSTA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tlc is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tent and int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west Pacific lagging by 1 ~2 seasons.The result is also important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formation, maintenance and oscillation of the subtropical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CRITICAL LAYER SUBTROPICAL high El Nino event basic flow
下载PDF
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邓伟涛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3-619,共7页
利用NCEP/NCAR资料计算出冬季极涡面积(PVA)指数和极涡强度(PVI)指数,对冬季北极涛动(AO)和北半球500 hPa极涡指数进行周期分析,讨论了冬季AO与极涡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冬季AO指数与PVA指数呈反相关关系,与PVI指数呈正相关关... 利用NCEP/NCAR资料计算出冬季极涡面积(PVA)指数和极涡强度(PVI)指数,对冬季北极涛动(AO)和北半球500 hPa极涡指数进行周期分析,讨论了冬季AO与极涡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冬季AO指数与PVA指数呈反相关关系,与PV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且AO指数呈上升趋势,PVA指数呈下降趋势。冬季AO指数、PVA指数以及PVI指数均具有多重周期。强(弱)AO指数年,极地500 hPa高度场降低(升高),PVI指数偏大(偏小),PVA指数偏小(偏大)。500 hPa高度场上亚洲大槽、北美大槽均减弱(加强)。AO可激发出类似EU遥相关型的异常,从而影响到东亚地区的气候。冬季AO指数在1982年发生突变,且突变后北太平洋地区的正中心位置更靠东,强度更大。此外,AO突变前后极涡变化不是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极涡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论洪涝灾害与武汉城市建设
12
作者 庄展鹏 张莹 钱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6年第2期160-160,共1页
2016年7月,武汉等地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本文通过对洪涝灾害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当前城市建设的不足,提出城市规划建议和防洪治涝的办法。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洪涝
下载PDF
热带低压“浣熊”与中纬度低槽系统相互作用下的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晓惠 许爱华 刘晓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9-38,共10页
2008年4月19—20日,在热带低压"浣熊"与中纬度低槽系统相互作用下,粤赣闽地区发生一次暴雨过程。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常规地面降水资料、FY-2C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1°×1°)对这次过程进行... 2008年4月19—20日,在热带低压"浣熊"与中纬度低槽系统相互作用下,粤赣闽地区发生一次暴雨过程。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常规地面降水资料、FY-2C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1°×1°)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热带低压在深入内陆逐渐减弱填塞的时候,与中纬度东移的低槽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是导致降水加强和维持的主要原因。二者合并后使得低值系统发展,槽前西南急流增强,中尺度急流核生成,正涡度平流加大,水汽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增强,这些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诊断分析 热带低压“浣熊” 中纬度低槽 暴雨
下载PDF
大气活动中心在低频遥相关机制中的作用之解析研究
14
作者 薛凡炳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注意到Rossby波列的谱平均性质 ,采用气候平均流场为基本流场 ,从正压无辐散的线性化涡度方程 ,导出了赤道以外大气低频振荡周期和能量水平传播速度的解析近似公式 .发现准静止的大气活动中心就是低频振荡发生器 ;低频振荡并不一定沿大... 注意到Rossby波列的谱平均性质 ,采用气候平均流场为基本流场 ,从正压无辐散的线性化涡度方程 ,导出了赤道以外大气低频振荡周期和能量水平传播速度的解析近似公式 .发现准静止的大气活动中心就是低频振荡发生器 ;低频振荡并不一定沿大圆传播 ,而是在偏北的平均气流中越过流线向南传播 ,在偏南的平均气流中越过流线向北传播 ,在槽底或脊顶附近转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列 大气活动中心 低频振荡 遥相关机制
原文传递
与2003年梅雨期西太副高东西向运动有关的热带上空东风带扰动的结构和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秀萍 吴国雄 刘还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6,共7页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东西进退相关系的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简称EV)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与其南侧的东风带扰动存在同时...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2.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东西进退相关系的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简称EV)的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太副高与其南侧的东风带扰动存在同时西进的过程,当西太副高南、北两侧的东、西风带上的扰动在相向运动中抵达同一经度上时,西太副高出现异常东退。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为中高层天气系统,它从对流层中层伸展到50 hPa高度附近,在200 hPa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热力场上表现出"上暖强下冷弱"的垂直分布特征;在西太副高东退时,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辐散效应和垂直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风带扰动中心附近的垂直速度场出现从上升运动到向下下沉运动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带扰动 结构特征 西太副高东西向运动
下载PDF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南亚高压在NCEP/NCAR和ECMWF再分析资料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雯 智协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利用NCEP/NCAR和ECMWF 1961~2000年北半球逐月平均的500 hPa和1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系统——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南亚高压做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不同的再分析资料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 利用NCEP/NCAR和ECMWF 1961~2000年北半球逐月平均的500 hPa和1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重要系统——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南亚高压做了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不同的再分析资料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1980年以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出的副高明显偏弱,而其所反映的副高的变化在幅度和强度上均大于ECMWF再分析资料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所得出的副高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不真实的。在1969年、1979~1991年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南亚高压中心强度明显比ECMWF的强,特别是1992~1995年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南亚高压中心强度更强且中心范围更大。此外,NCEP/NCAR再分析资料所反映的南亚高压的变化在幅度和强度上也都大于ECMWF再分析资料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南亚高压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冬季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环流指数资料简介
17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7-768,共2页
1概况 大气活动中心(atmospheric center of action,ACA)是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场中全年或季节性出现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巨大高压、低压系统。ACA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在区域气候及其季节变化,它们的异常及... 1概况 大气活动中心(atmospheric center of action,ACA)是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场中全年或季节性出现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巨大高压、低压系统。ACA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在区域气候及其季节变化,它们的异常及遥联与大范围大气环流和区域气候异常关系密切,是大气环流异常与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简洁、定量地描述逐年冬季北半球ACA的主要特征(面积、强度、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活动中心 北半球 环流指数 冬季 区域气候异常 大气环流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海平面气压
下载PDF
体验视角下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岩 张萌 胡沈健 《设计》 2020年第23期36-38,共3页
探索体验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体验设计与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关联,进而研究高校活动中心的交往空间在体验视角下展开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体验式设计的视角对多所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调研分析,研究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 探索体验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体验设计与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关联,进而研究高校活动中心的交往空间在体验视角下展开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体验式设计的视角对多所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调研分析,研究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从交往过程中的多空间、多角度、多维度展开体验性设计建构研究。推导出其空间需求特性以及类型,最终提出高校活动中心交往空间的体验式设计原则。为高校活动中心的交往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活动中心 交往空间 互动性 体验视角 环境设计
下载PDF
内蒙古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永刚 孟雪峰 +1 位作者 云静波 王志春 《内蒙古气象》 2010年第5期3-7,共5页
选取1971—2008年64次较强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过程,对其物理量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hPa高空锋区的北退或断裂与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流层中层的暖平流对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发展强盛起到关键作用... 选取1971—2008年64次较强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过程,对其物理量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0hPa高空锋区的北退或断裂与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流层中层的暖平流对大陆暖高压系统的发展强盛起到关键作用,通常在暖高压系统的上游(西部、北部)维持暖平流时,暖高压系统将发展并维持强盛状态,当暖高压系统北部出现较强的冷平流时,暖高压系统将很快崩溃;500~850hPa厚度场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整层气柱冷暖性质,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内蒙古高温酷暑天气发生的部位和区域;蒙古暖高压控制区中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大气下沉增温,对流层中低层维持暖心结构,由于整层气柱很暖,低层减压形成了近地层的热低压,具有干热的特征。最后总结了内蒙古高温酷暑的定量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暖高压 预报指标
下载PDF
东亚低纬地区局地Hadley环流特征及其与大气臭氧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世昌 李琼 +4 位作者 刘煜 吕达仁 苏锦兰 段雪梅 李慧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6,共9页
利用1975—2008年NCEP/NCAR的逐月平均风场资料及1975—2001年ECMWF的逐月多层臭氧质量混合比资料,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东亚低纬度地区之局地Hadley环流的结构及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异常时对应大气臭氧... 利用1975—2008年NCEP/NCAR的逐月平均风场资料及1975—2001年ECMWF的逐月多层臭氧质量混合比资料,用大气环流三维分解方法研究了东亚低纬度地区之局地Hadley环流的结构及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局地Hadley环流异常时对应大气臭氧的空间距平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东亚低纬度地区局地Hadley环流既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又具有明显区别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的自身结构特征:除冬季存在明显向南、向北输送的两闭合环流圈外,局地Hadley环流在其余季节均以向南输送为主;(2)该局地Hadley环流具有不同于纬圈平均Hadley环流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在整个研究时段上以振荡变化为主,并没有表现出象纬圈平均值那样明显的增强趋势;(3)区域赤道上空平流层20~50 hPa大气臭氧的正负距平异常中包含有局地Hadley环流的异常信息:当局地Hadley环流异常强时,区域赤道上空20~50 hPa大气臭氧有一显著负距平异常中心,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Hadley环流 纬圈平均Hadley环流 臭氧质量混合比 大气环流三维分解 东亚低纬度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