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蒋盈沙 高艳红 +1 位作者 潘永洁 李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1,共9页
基于站点观测的沙尘暴数据和卫星遥感(FY-3A)的沙尘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和强度自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往青藏高原的东南方向递减。季节变化上,... 基于站点观测的沙尘暴数据和卫星遥感(FY-3A)的沙尘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和强度自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往青藏高原的东南方向递减。季节变化上,沙尘暴在青藏高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而在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这主要是由于地表大风中心在3月北移、10月南移;FY-3A反演的沙尘天气在两个区域均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发生强度与观测结果在季节变化上也存在差异。在1980-2007年,青藏高原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强度上均呈减弱趋势,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减弱而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沙尘 沙尘暴遥感 FY-3A
原文传递
Features of visibility variation at Great Wall Station,Antarctica
2
作者 YANG Qinghua YU Lejiang +2 位作者 WEI Lixin ZHANG Benzheng MENG Shang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3年第3期188-193,共6页
The variation of visibility at Great Wall Station (GWS) was analyzed using manual observational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86 to 2012.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occurrence of high (≥ 10 km) and low visib... The variation of visibility at Great Wall Station (GWS) was analyzed using manual observational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86 to 2012.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occurrence of high (≥ 10 km) and low visibility (0-1 km) are 61.0% and 8.0%, respectively. Visibility at GWS shows an evident seasonal variation: The highest visibility between November and March, and the lowest visibility from June to October. Sea fog and precipi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low visibility during summer, whereas frequent adverse weather, such as falling snow, blowing snow, or blizzards, are responsible for low visibility in winter.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low visibility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86 to 2012. Conversely,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high visibility has shown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during winter. The decreasing tendencies of fog, blowing snow, and snowfall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high visibility during winter. Visibility at GWS exhibits significant synoptic-scale (2.1 to 8.3 d), annual, and inter-annual periods (2 a, 4.1 a, and 6.9 a to 8.2 a), among which the most significant period is 4.1 a. The visibility observed during 2012 indicates that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 can be applied in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visibility at G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at Wall Station ANTARCTICA VISIBILITY sea fog blowing snow
下载PDF
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过程传输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花丛 刘超 张碧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7,共9页
2017年5月4-5日和2015年3月28-30日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均包含外来输送及沙尘回流过程。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大气成分资料、CALIPSO卫星监测及风廓线雷达数据等,对两次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变化、传输轨迹、天气学条件、边界层特征等... 2017年5月4-5日和2015年3月28-30日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均包含外来输送及沙尘回流过程。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大气成分资料、CALIPSO卫星监测及风廓线雷达数据等,对两次过程中的气象要素变化、传输轨迹、天气学条件、边界层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由蒙古气旋引起,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经沙源地传输的沙尘气溶胶可被抬升至700 hPa以上高度,主要传输层位于对流层中低层;高空急流强度、入口区位置及次级环流的结构对沙尘传输及影响区域有重要指示意义;沙尘回流主要受大气中低层偏南风输送带的影响,主要传输高度为1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北京与回流上游城市PM10浓度变化的时间滞后性与前期沙尘天气是否得到彻底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传输 沙尘回流 CALIPSO卫星 风廓线雷达
原文传递
米散射激光雷达测量大气水平能见度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礼林 迟如利 《物理与工程》 2007年第4期21-23,28,共4页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大气观测工具,可以通过直接探测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光辐射信号来定量地反演大气水平能见度,从而成为测量大气水平能见度的主要手段.正在研制的一台基于532nm波长的车载式米散射激光雷达,用于大气能见度的测量;...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大气观测工具,可以通过直接探测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光辐射信号来定量地反演大气水平能见度,从而成为测量大气水平能见度的主要手段.正在研制的一台基于532nm波长的车载式米散射激光雷达,用于大气能见度的测量;简单介绍了正在研制的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给出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雷达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显示了该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水平能见度的可靠性,计算误差显示在大气能见度为10km时该激光雷达的测量误差小于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能见度
下载PDF
铁岭地区大雾天气特点及预警技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庆丰 高嵩 +1 位作者 庞丽洁 杨海枫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频繁交替出现,气候异常的成分不断增多,同时随着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车辆的逐年增加,尾气排放的大量增多,城市建筑的大量增多,广大农村的大量焚烧秸秆等原因都使得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频繁交替出现,气候异常的成分不断增多,同时随着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车辆的逐年增加,尾气排放的大量增多,城市建筑的大量增多,广大农村的大量焚烧秸秆等原因都使得空气中的可成为凝结核的杂质相对增加,尤其是冬季采暖季节,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更是为大雾提供了更多的水汽凝结核。于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大雾天气出现的次数就相对增多。大雾天气对于交通来说,可谓是灾害性天气。因此,把握和分析好大雾天气特点,准确做好大雾的诊断预报工作并及时发布大雾预警,把灾害降到最低,是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核 水汽 大雾 灾害 预警
下载PDF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对浙江省金丽温高速公路低能见度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晓妮 任晨平 +3 位作者 王志 陈仲瑜 柳婧 宋建洋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1-482,共12页
利用浙江省地面观测数据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数据,通过逻辑回归(LR)、线性判别(LDA)、K近邻算法(KNN)、决策树(CART)、高斯贝叶斯(NB)和支持向量机(SVM)6种机器学习算法针对浙江省金丽温高速公路进行低能见度识别建模,并运用多种评估... 利用浙江省地面观测数据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数据,通过逻辑回归(LR)、线性判别(LDA)、K近邻算法(KNN)、决策树(CART)、高斯贝叶斯(NB)和支持向量机(SVM)6种机器学习算法针对浙江省金丽温高速公路进行低能见度识别建模,并运用多种评估方法评估模型结果,显示SVM算法模型效果较好,且针对小于1000 m的能见度天气有较好的识别。进一步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和卫星数据建立识别模型,发现效果优于单一来源的数据建模,一般以KNN算法建模效果较好,且在对浓雾、强浓雾的识别中,结合地面和卫星数据的模型识别效果更好。针对单一数据利用SVM算法,结合地面和卫星数据选择KNN算法再对金丽温高速公路的大雾过程进行识别,显示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的模拟效果不差于地面观测数据模拟效果,且能够识别夜间和凌晨的雾,对地面观测识别可作为有效补充,将对省内没有地面气象观测的低能见度识别和短临预测有一定辅助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 机器学习 低能见度
下载PDF
郑州市冬春季相对湿度和PM_(2.5)的关系
7
作者 张雯 白建伟 +2 位作者 张宁 韦贞鸽 李俊杰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究郑州市2019—202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为开展城市PM_(2.5)监测和道路洒水作业提出建议。【方法】基于PM_(2.5)浓度及湿度、风速、降水、气温等气象观测数据,在STATA软件中建立多元逻辑回... 【目的】探究郑州市2019—2023年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为开展城市PM_(2.5)监测和道路洒水作业提出建议。【方法】基于PM_(2.5)浓度及湿度、风速、降水、气温等气象观测数据,在STATA软件中建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设定参照组,分析PM_(2.5)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2023年冬春季郑州市PM_(2.5)均值由72.41μg/m^(3)降为61.42μg/m^(3),降幅为15.2%。在相对湿度低于80%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大,PM_(2.5)出现在较高浓度区间的概率也增大,且该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结论】空气中的水分会促进PM_(2.5)前体物生成二次颗粒物,并导致细颗粒物吸水进而增加重量,但相对湿度过高时可能由于降雨冲刷而导致PM_(2.5)浓度下降。建议在进行PM_(2.5)监测时充分剔除湿度对测量值的影响,在道路洒水作业前也要全面考虑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相对湿度(RH) PM_(2.5) 监测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连霍高速公路(河南段)能见度影响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力 《河南科技》 2018年第29期148-154,共7页
根据2014—2015年连霍高速郑州至三门峡段的交通气象站和周边8个国家站资料,分析其能见度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连霍高速郑州至三门峡段能见度日变化随季节不同,春季日最低能见度主要发生在06:00—08:00,夏季日最低能见... 根据2014—2015年连霍高速郑州至三门峡段的交通气象站和周边8个国家站资料,分析其能见度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连霍高速郑州至三门峡段能见度日变化随季节不同,春季日最低能见度主要发生在06:00—08:00,夏季日最低能见度时段主要发生在04:00—07:00,秋季日最低能见度时段主要发生在05:00—07:00,冬季日最低能见度主要发生在09:00—10:00。整体变化具有日出前后最低,15:00—16:00最高的日变化规律。能见度相关性最好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其次是气温和气温地温差。能见度低于1 000m时主要为偏南风、西南风、偏西风和东北风,风速主要为1~3m/s的微风,其中风速以东北风最大。能见度大于1 000m时,主要为西风、偏南风和东风,尤其是东风风频明显增大偏北风占比非常少,主要风向与交通气象站所处的东西向山脉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霍高速公路 能见度特征 气象要素
下载PDF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及粤港澳的灰霾天气观测预报预警标准 被引量:70
9
作者 吴兑 邓雪娇 +2 位作者 毕雪岩 李菲 谭浩波 《广东气象》 2007年第2期5-10,28,共7页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面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面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发而变小,导致它的平衡水汽压升高,就更易蒸发掉。在不饱和大气中小于数μm的云雾滴必然蒸发,而且伴随着蒸发云雾滴尺度会进一步变小,导致曲率越来越大,蒸发速率越来越快。过去错误认为凝结核可以在低相对湿度(RH)情况下产生凝结生成雾滴的观点,是忽视了粒子曲率作用的结果,将实验室大颗粒(常常达mm量级)的吸湿性特征,延用至次μm粒子造成的。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重要物理过程,云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可见标志。在云雾中必然存在凝结或凝华过程,因而必然伴随着潜热释放,这就使云雾内的温度高于环境,在云雾内必然盛行微弱的上升气流,不可能是下沉气流,这些宏观过程在霾层内是不存在的,因而成为识别雾与霾的重要的宏观动力条件。在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时,在排除降水、吹雪、雪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等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通过调试RH,使雾与轻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其限值大体在90%左右,与美国和英国在讨论霾影响能见度(vis)的长期变化趋势中使用的限值RH<90%相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增加的霾日,绝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气溶胶细粒子污染造成的。依据上述结果和以前的研究,给出了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霾与雾观测的标准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并介绍了相关的业务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都市 雾(轻雾) 灰霾天气 预警信号 广东省
下载PDF
A Novel Four-Wavelength Transmissometer for Distinguishing Haze and Fog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久珂 毛节泰 +4 位作者 赵春生 颜鹏 马楠 刘鹏飞 刘晓阳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3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Haze and fog exhibit different micro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Mie scattering theory. Haze particles are smaller than fog droplets. Light of a shorter wavelength is reduced more than that of a longer... Haze and fog exhibit different micro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Mie scattering theory. Haze particles are smaller than fog droplets. Light of a shorter wavelength is reduced more than that of a longer wavelength during haze events. In fo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are not as apparent.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light exti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ze and fog, a novel four-wavelength transmissometer based on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ing was designed to distinguish haze from fog with central wavelengths at 415, 516, 650, and 850 nm. The four-wavelength transmissometer was tested in an insitu experiment during the winter of 2009. Fog was determined whe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t the four wavelengths were not notable, whereas haze was determined when the light at shorter wavelength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reduced than that at longer wavelengths. A threshold which describes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t the four wavelengths was defin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fog and haze. The four-wavelength transmissometer provided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commercial fog monitor during several measurements made in fog and haze events, especially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visibility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 HAZ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four-wavelength transmissometer
原文传递
湖北襄阳机场能见度特征分析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鹏飞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26期21-23,共3页
根据襄阳机场2001-2017年的能见度资料,分析了襄阳机场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为增速最快的阶段;第三阶段变率开始加快。(2)季节变化上,夏... 根据襄阳机场2001-2017年的能见度资料,分析了襄阳机场能见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为增速最快的阶段;第三阶段变率开始加快。(2)季节变化上,夏季和秋季的能见度好于冬季和春季。(3)日变化总体上中午和下午的能见度好于早晚。(4)持续时间上,低于0.8、1、1.5及3km的持续时间在4-6h的平均次数均为最多,在12-24h的出现的平均次数均为最少。(5)造成襄阳机场能见度<1km的天气现象主要是辐射雾和雨,其中雾为主要因素,降水为次要因素。(6)对于襄阳机场来说,把航班时刻安排在中午或下午,就可尽量减少不正常航班的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机场 航空气象 能见度 降水 飞行
下载PDF
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章秋英 牛生杰 +4 位作者 沈建国 王英舜 武魁 王敏 张凯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5-761,共7页
利用2005年1月至9月锡林浩特观象台积分浊度计的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变化特征,讨论了它的季节变化、日变化、不同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散射... 利用2005年1月至9月锡林浩特观象台积分浊度计的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变化特征,讨论了它的季节变化、日变化、不同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至9月散射系数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散射系数能很好的反映沙尘天气的强度;它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散射系数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越射系数 积分浊度计
下载PD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Its Radiative Forcing over Yulin, China in 2001 and 2002 被引量:11
13
作者 车慧正 张小曳 +3 位作者 Stephane ALFRARO Bernadette CHATENET Laurent GOMES 赵剑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64-576,共13页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the Mu Us desert of northern China, acquired through a CE318 sunphotometer of the ground-based 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 are analyzed. The se...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the Mu Us desert of northern China, acquired through a CE318 sunphotometer of the ground-based Aerosol Robotic Network (AERONET), are analyz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r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pressure, temperature, water vapor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on th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s also studied. Then, the sourc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under two different cases, a dust event and a pollution event,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found in Yulin was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dust events in spring from the Mu Us desert and deserts of West China and Mongolia,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pollutant particles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China in the other season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radiative forcing and the radiative forcing efficiency at the surface and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are analyzed and regressed using the linear and Gaussian regress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erosol radiative forcing Mu Us desert China
下载PDF
题系“雾霾天气”
14
作者 沈海林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天气系统 碳氢化合物 暖锋天气 黄淮地区 雾霾天气 水汽凝结 近地面大气 大气湿度
原文传递
2007—2017年中国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特征及输送过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贾瑞 刘玉芝 +2 位作者 吴楚樵 祝清哲 汪兵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利用最新发布的CALIPSO产品,构建了2007-2017年中国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结合HYSPLIT-4模式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沙尘的三维输送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的沙尘排放源区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气溶胶出现频率分别为60%和... 利用最新发布的CALIPSO产品,构建了2007-2017年中国沙尘气溶胶的三维分布,并结合HYSPLIT-4模式和再分析数据,探讨了沙尘的三维输送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的沙尘排放源区主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尘气溶胶出现频率分别为60%和35%。塔克拉玛干沙漠排放的沙尘主要(50%~70%)停留在源地0~6 000 m高度,少部分向东输送至甘肃和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排放的沙尘则主要向东输送。中国沙尘排放量在春季最大,向东输送最强;夏季,东亚夏季风限制了沙尘向东输送;秋季,沙尘排放减弱,输送强度和夏季相当;沙尘排放量在冬季最小,输送最弱。夏季,沙尘在输送过程中可被抬升至高度5 000 m以上,春季次之,秋、冬季的沙尘主要在低层大气输送。沙尘在向东输送的过程中被抬升并和当地人为污染物混合变为污染性沙尘,华北地区污染性沙尘出现频率高达30%;输送到海洋的沙尘也会与洋面上(0~3 000 m高度)的海盐气溶胶混合,出现频率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尘气溶胶 三维分布 输送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朝鲜海峡大气能见度推理模型及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雨龙 张韧 毛科峰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6,共11页
针对当前海上贸易航道通航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能见度数据缺失等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能见度数据推理技术。通过研究海域的确定、节点因子的选取、样本数据集的生成、推理模型的构建及参数学习和推理计算等流程,构建了基于贝叶斯... 针对当前海上贸易航道通航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能见度数据缺失等问题,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能见度数据推理技术。通过研究海域的确定、节点因子的选取、样本数据集的生成、推理模型的构建及参数学习和推理计算等流程,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技术的能见度数据推理模型,并以朝鲜海峡海域为例展开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具有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规律,利用多年某月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推理该月的能见度等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相同样本形式下样本数据数量与推理结果准确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能见度 朝鲜海峡
下载PDF
灰霾天气、气溶胶及其检测手段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帆 周广强 《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PM2.5,这一原本陌生的名字,伴随着今年入秋以来全国大范围的灰霾天气进入了公众的视野。2011年11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并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2011年11月16日,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理化特性 检测手段 灰霾
下载PDF
盖州市大气能见度与气象条件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轶明 张晋广 +5 位作者 袁健 张秀艳 李洋 张维全 万绪江 卢秉红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4期55-62,共8页
利用2011—2012年盖州市大气能见度和地面气象要素(相对湿度、风速、气温、气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盖州地区大气能见度月和日的变化特征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盖州市大气高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3月和10月,低能见度事... 利用2011—2012年盖州市大气能见度和地面气象要素(相对湿度、风速、气温、气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盖州地区大气能见度月和日的变化特征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盖州市大气高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3月和10月,低能见度事件多出现在6—8月;夏季能见度最低,14时能见度最大,20时能见度比08时略小。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大,与风速和气温相关性次之,与气压相关性最差;当相对湿度>80.0%时,能见度最低值为10.4±3.2km,大气能见度与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51和-0.52;其中较高的气温、较大的相对湿度、较小的风速及较低的气压是盖州地区低能见度(<10km)事件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相关性
下载PDF
降雨对佛山市南海区能见度的影响
19
作者 郭瑞玲 招伟文 麦玲玲 《广东气象》 2015年第5期44-47,共4页
选取了佛山市南海区2009—2011年间降雨时段内的能见度及降雨强度,分析不同的降雨强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雨强跟能见度成反比,雨强越大能见度越低,随着雨强的增大,平均能见度逐渐下降。小雨量级对能见度的影响较小,而大雨及以上... 选取了佛山市南海区2009—2011年间降雨时段内的能见度及降雨强度,分析不同的降雨强度对能见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雨强跟能见度成反比,雨强越大能见度越低,随着雨强的增大,平均能见度逐渐下降。小雨量级对能见度的影响较小,而大雨及以上量级对能见度的影响较大。短时强降雨能造成能见度的时好时坏和短时剧降,而短时强降水引起能见度剧变的关键在于1 min雨强,从实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分钟雨强增大,能见度可呈指数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降雨 雨强 能见度 南海区
下载PDF
丹东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胡笳 马雁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7-13,共7页
利用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丹东市区器测能见度资料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分析目测能见度与器测能见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季节中,PM10和PM2.5、PM1.0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降水强度与PM的湿清除效率关系。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 利用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丹东市区器测能见度资料和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分析目测能见度与器测能见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季节中,PM10和PM2.5、PM1.0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研究降水强度与PM的湿清除效率关系。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目测能见度与器测能见度的比值相对较小;能见度较差时,PM10粒子比重增大,PM1.0/PM10和PM2.5/PM10比值与月平均风速为负相关;天气现象日数较多的月份,其对应的月平均能见度较小;PM日平均质量浓度的改变量以及降雨量对PM的湿清除效率与降水强度相关,器测目测能见度平均值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器测 目测 PM_1.0 PM_2.5 PM_1.0 降水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