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一次冰雹过程的雷达产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君 肖秀珠 +1 位作者 张红梅 徐竹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B12期86-88,93,共4页
以闽西一次典型冰雹过程为例,对这次冰雹过程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和基本速度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对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强回波核高度、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和多普勒速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些冰雹雷达产品的重要指标和判据... 以闽西一次典型冰雹过程为例,对这次冰雹过程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和基本速度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对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强回波核高度、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和多普勒速度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些冰雹雷达产品的重要指标和判据。这些结论在龙岩市日常的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对判断是否为冰雹回波和降雹时段、地点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指标 雷达产品
下载PDF
2010年3月5日冰雹过程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文键 夏丽花 《福建气象》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对2010年3月5日福建省的闽北出现的较大范围的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次冰雹过程发生静止锋前暖区内,高空中纬度西风槽及南支槽和高低空西南急流及静止锋切变是引发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通过... 对2010年3月5日福建省的闽北出现的较大范围的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次冰雹过程发生静止锋前暖区内,高空中纬度西风槽及南支槽和高低空西南急流及静止锋切变是引发这次冰雹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通过物理量条件分析,得出冰雹落区的大气层结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同时强烈的升温和上干下湿的比湿分布,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强对流 静止锋 低空急流
下载PDF
下地面对冰雹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引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295-297,共3页
分析了冰雹形成的局地稳定度和不稳定能量的变化 ,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讨论了下地面的性质——土壤、植被、地貌结构对冰雹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稳定度 地面-大气能量交换 影响机理 冰雹 下地面 不稳定能量 土壤 地貌 植被
下载PDF
雹云运动规律与地形关系初探
4
作者 卿清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4-56,共3页
一、概况 四川省冕宁县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脉东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边缘山区。该县境内地形复杂,其西北和东北部山高峻险,中部和南面相对略为平坦。山脉、河流基本为南北走向,安宁河穿过整个县境,牦牛山,小相岭是该县的主要山脉(见附图)。
关键词 雹云 运动规律 地形关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Physical Process for Hailstone Growth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文 郑国光 胡志晋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5年第1期93-101,共9页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hail growth the heatand mass transfers play a determinant role in growth rates and different structures. However, manynumerical model researchers made extrapolatio...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show that during hail growth the heatand mass transfers play a determinant role in growth rates and different structures. However, manynumerical model researchers made extrapolation of the key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thermalbalance expression from measurements of evaporating water droplets obtained under small Renoldsnumbers (Re ≤ 200) introduced by Ranz and Marshall, leading to great difference from reality. Thispaper is devoted to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measure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under Renoldsnumbers related to actual hail scales proposed by Zheng, which are then applied, to Hu-He 1D and 3Dmodels for hail growth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melting rate of a hailstone is 12%-50%bigger, the evaporation rate is 10%-200% higher and the dry-wet growth rate is 10%-40% larger fromthe present simulations than from the prototyp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PARAMETERIZ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多单体冰雹云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迤静 《新疆气象》 2001年第2期22-23,29,共3页
多单体冰雹云是强冰雹云中出现机会最多的一种,通过对多单体冰雹云结构特征变化的分析,取得几点可供人影雷达指挥人员和防雹作业人员借鉴的结果。
关键词 多单体 结构 冰雹云 防雹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
下载PDF
粤北地区一次初冬冰雹天气特征分析
7
作者 罗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年第2期79-80,84,共3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及广州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6年11月18日发生在粤北地区的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强辐散、中低层强辐合引发剧烈的上升运动,不稳定能量大量积累和强的触发机制,再加上有利冰雹...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及广州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6年11月18日发生在粤北地区的一次强冰雹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强辐散、中低层强辐合引发剧烈的上升运动,不稳定能量大量积累和强的触发机制,再加上有利冰雹生长的温湿环境和地形热力和动力作用,是促使这次冬季冰雹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普勒雷达三体散射特征有利于判断冰雹的生消;中气旋的出现有利于冰雹长时间维持和冰雹类型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冰雹 特征分析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及近年变化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红斌 麻服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9-51,共3页
利用近 40年黑龙江省各气象台站冰雹资料 ,概述全省冰雹天气气候基本特征 ,对比统计分析近 2 0年黑龙江省降雹的强度、频率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特征变化。
关键词 气候特征 人工防雹 黑龙江 冰雹天气 空间分布 降雹强度 频率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中部一次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魏勇 彭军 +2 位作者 热苏力.阿不拉 王存亮 陈建民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771-777,802,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石河子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1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环流背景形势下,较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石河子CINRAD/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1日发生在新疆天山北坡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发生在巴尔喀什湖低涡的环流背景形势下,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0℃层和-20℃层的适宜高度以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同时山区和平原交界处的地形和热力不稳定作用对对流风暴的触发和发展成为冰雹云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普勒雷达PUP产品的分析得出:这次强对流天气在组合反射率因子(CR)图出现了中心强度为63dBZ强对流单体和大面积>50 dBZ的强回波区;在反射率因子剖面(RCS)上表现为60 dBZ强回波区的高度已达到5 km,50 dBZ强回波区的高度达到7.3 km,整个回波顶高度达到12 km的强回波墙,十分有利于冰雹的形成;在冰雹发生前期,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中气旋,促使对流风暴单体加强和维持;在冰雹形成区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跃增及其密度>3.5 g/m3十分利于冰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 局地强对流 天气形势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特征 被引量:45
10
作者 张琳娜 郭锐 +1 位作者 何娜 廖晓农 《气象科技》 201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北京南郊观象台加密探空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0—2009年北京地区出现的30次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天气类型可以分为3类:东北冷涡型、蒙古低涡型和低槽型。其所占比例...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北京南郊观象台加密探空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0—2009年北京地区出现的30次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天气类型可以分为3类:东北冷涡型、蒙古低涡型和低槽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东北冷涡12次;蒙古低涡10;低槽8次。冰雹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午后14:00—18:00。从大尺度形势特征来看,北京冰雹日,从925hPa到500hPa各层均有动力辐合系统,即高空有较深厚的动力系统,并且各层辐合系统当天过境影响北京。蒙古低涡和偏西路径低槽型的流场有如下显著特征:500hPa在内蒙古中部有西北大风速区,风速在20m/s以上;850hPa和700hPa在北京的东南部有偏南大风速区,风速可达12m/s左右。冰雹发生日高空各层湿度并不大,各层温度露点差大都大于5℃,这说明冰雹的发生并不需要较强的湿度条件。对常用物理量参数研究发现,对预报冰雹天气发生有意义的参数及其阈值如下:低空有大的风切变,其中1000/700hPa风切变分布在3m.s-1.km-1左右;850/500hPa风切变分布在2~4m.s-1.km-1之间;500hPa与850hPa温度差为28~35℃;全总指数为40~50℃;0℃层高度为3000~4500m;-20℃层高度为6000~7500m;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大于800J.kg-1;深对流指数为20~30;抬升指数小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天气类型 湿度 稳定度指数
下载PDF
一次春季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叶爱芬 伍志方 +2 位作者 程元慧 肖伟军 温晶 《气象科技》 2006年第5期583-586,I0003,I0004,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3月30日发生在广东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强冷空气入侵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的发展,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利于大冰...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4年3月30日发生在广东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层强冷空气入侵配合地面中尺度低压的发展,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下湿上干的不稳定层结、合适的0℃层与-20℃层高度利于大冰雹的形成;强有力的中尺度抬升系统和强垂直风切变直接导致强对流的发生,并使强对流长时间维持。在强风暴的发展过程中,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CINRAD-SA)观测到高悬的强回波、风暴中低层强入流、风暴顶强辐散及冰雹云三体散射所产生的钉状回波(TBSS)等特征。雷达资料分析表明:TBSS的强度随着上升气流的强弱及冰雹的降落发生变化;即使无中气旋,持久稳定的风暴相对入流和风暴顶强辐散也能使强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辐散减弱,标志着入流减弱,伴随着强回波核下降,风暴进入消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针状回波 入流 高层强辐散
下载PDF
“2013.3.20”赣南冰雹过程潜势分析
12
作者 刘小弟 刘云香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A02期109-110,共2页
从对流潜势出发,分析这次强对流发生之前大气垂直层结特征,探索大气垂直层结特性与强对流过程之间的联系,为强对流预报提供有意义的预报因子。
关键词 冰雹 潜势 分析
下载PDF
滨州市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13
作者 王培涛 王凤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206-208,210,共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6月9—10日发生在滨州市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高层干冷,低层暖湿,地面有中尺度辐合线。0℃层和-20℃层高度适宜,各项环境大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6月9—10日发生在滨州市的强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高层干冷,低层暖湿,地面有中尺度辐合线。0℃层和-20℃层高度适宜,各项环境大气的稳定度参数均达到强对流天气的阈值。强垂直风切变导致强对流的发生并使强对流长时间维持。沿海雷暴出流风场加强了低层水汽输送。雷达回波具有弱回波区、回波悬垂等结构,回波由平原进入山区后再次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层结稳定度 辐合线 雷达回波 山东滨州
下载PDF
雹云成雹机制及最佳催化方案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毅梅 周毓荃 李子华 《河南气象》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应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雹云模式 ,对河南南阳 1999年 5月 9日一次降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云内存在过冷水累积区 ,冰雹在过冷水累积区长大 ;使用不同催化方案催化后 ,均能起到减少地面降雹的作用 ,但是在... 应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雹云模式 ,对河南南阳 1999年 5月 9日一次降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云内存在过冷水累积区 ,冰雹在过冷水累积区长大 ;使用不同催化方案催化后 ,均能起到减少地面降雹的作用 ,但是在雹云形成的不同时间、不同的催化部位和使用不同的催化剂量 ,其消雹效果不一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雹云模式 成雹机制 数值模拟 过冷水累积区 人工防雹
下载PDF
阿克苏北部暴雨和冰雹湿位涡对比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莲梅 杨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18,共6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分别对阿克苏北部2次暴雨和冰雹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se面陡立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θs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和冰雹容易发生;850hPa MPV1<0和MPV2>0以及700hPa MPV1>0和MPV2<0,易产生暴雨... 应用湿位涡理论,分别对阿克苏北部2次暴雨和冰雹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se面陡立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θs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和冰雹容易发生;850hPa MPV1<0和MPV2>0以及700hPa MPV1>0和MPV2<0,易产生暴雨,且MPV1和MPV2数量级相当,即正压过程与斜压过程同样重要。冰雹发生时850hPa MPV1>0和MPV2<0,由于影响系统的不同,700hPa MPV1和MPV2分布有所不同,但存在MPV1和MPV2的正负配置,有利于倾斜涡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倾斜涡度 暴雨 冰雹 冰雹过程 诊断分析 阿克苏 北部 倾斜涡度发展 位涡理论
下载PDF
一次冰雹过程的V-3θ图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敷川 肖明丽 +1 位作者 刘子文 张新雄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A02期18-19,共2页
应用V-3θ曲线图(欧阳位温图)对2009年4月13日广东多处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V-3θ曲线图对强对流天气预测都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天气学 V-3Θ图 强对流
下载PDF
一次夏季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元昭 王明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A02期39-40,46,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基GPS水汽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7日发生在深圳的台风外围的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外围 强对流 冰雹 深圳
下载PDF
关于冰雹的融化层高度 被引量:124
18
作者 俞小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9-654,共6页
冰雹尤其是强冰雹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冰雹融化层到地面的高度。长期以来国外英文文献上一直都将湿球温度0℃层(Wet Blub Zero,WBZ)作为冰雹融化层的近似高度,但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引起国内预报人员和部分研究人员(包括作者在内)的足够... 冰雹尤其是强冰雹预报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冰雹融化层到地面的高度。长期以来国外英文文献上一直都将湿球温度0℃层(Wet Blub Zero,WBZ)作为冰雹融化层的近似高度,但这一事实一直没有引起国内预报人员和部分研究人员(包括作者在内)的足够注意。以至于一直到现在,国内绝大多数预报人员仍然将干球温度0℃层(Dry Blub Zero,DBZ)作为冰雹融化层的近似高度,这是一个错误。在WBZ和DBZ之间和上下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干空气(即温度露点差较大)时,二者高度会有明显的差距。本文主要阐明冰雹融化层的高度应该采用湿球温度0℃层(WBZ)高度而不是干球温度0℃层(DBZ)高度,说明了当对流层尤其对流层中层存在明显干层时,由于蒸发冷却引起的水膜再冻结会有利于大冰雹落地,而此时的冰雹融化层也就是湿球温度0℃层(WBZ)的高度明显低于干球温度0℃层(DBZ)的高度。文中给出了如何根据探空资料的T-logp图确定湿球温度垂直廓线进而确定湿球温度0℃层(WBZ)高度的方法。最后给出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对流层中层明显干层存在与否对冰雹融化层高度的影响,以及冰雹融化层高度的高低是决定冰雹大小甚至降雹与否的主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融化层高度 湿球温度0℃(WBZ) 干球温度0℃(DBZ) T-logp图
下载PDF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祁蕾 《时代农机》 2018年第11期24-24,26,共2页
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并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6年8月14日发生在湖北省保康县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并结合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实时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次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中心回波高度,... 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并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6年8月14日发生在湖北省保康县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并结合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实时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次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中心回波高度,云顶高度,流场结构及上下层配置,含水量场等宏微观物理量的分布及其演变。另外,模拟分析了冰雹,冰晶,雪等粒子形成的微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冰雹云模式 数值模拟 湖北保康
下载PDF
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53
20
作者 张霞 周建群 +3 位作者 申永辰 李荣 白宇 王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从冰雹形成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2 0 0 2年7月1 9日出现在郑州地区的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外部抬升力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 2 0℃层高度及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 从冰雹形成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详细分析了2 0 0 2年7月1 9日出现在郑州地区的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外部抬升力等条件同时满足,易导致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生;适宜的0℃层和- 2 0℃层高度及大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低空水平螺旋度和差动位温平流与此次强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过程 机制分析 2002年7月 物理 强对流性天气 不稳定层结 郑州地区 水汽条件 垂直切变 对应关系 环境风 20℃ 螺旋度 落区 平流 位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