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降水形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微 效存德 +1 位作者 郭晓寅 张东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5—2015年和中山站1989—2015年的天气现象记录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两站降水、降雨和降雪日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长城站降水形态变化与当地气温和阿蒙森低压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长城站降水日数较...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5—2015年和中山站1989—2015年的天气现象记录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两站降水、降雨和降雪日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长城站降水形态变化与当地气温和阿蒙森低压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长城站降水日数较多,年总降水日数为236~343 d,有增加的趋势,变化速率为4.51 d/10a;其中降雨日数为74~185 d,降雪日数为157~282 d,增加的速率分别为2.68 d/10a和1.25 d/10a。而中山站年降水日数较少,年总降水日数为104~173 d,有减小的趋势,变化速率为-1.30 d/10a,中山站全年气温几乎都在0℃以下,降雨稀少,降雪为主要的降水形态。长城站年平均气温和降雨日数与总降水日数的比值(雨日比)显著正相关,在增温速率较大的秋季(3—5月),雨日比也显著增加(4.36%/10a)。降水形态受气温的影响很大,随着气温升高,长城站年降水日数中降雨日数的比重增加。秋季阿蒙森低压经向中心的东移有利于暖湿气流吹向南极半岛,也促进了降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长城站 中山站 降水形态
下载PDF
青海省4—9月连阴雨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晓燕 李甫 +2 位作者 颜海前 薛丽梅 侯永慧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69-77,共9页
基于1961—2020年青海省48个台站4—9月的降水、总云量和日照时数日资料,计算得到青海省各站连阴雨发生次数、持续天数和累计降水量,并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青海省连阴雨时... 基于1961—2020年青海省48个台站4—9月的降水、总云量和日照时数日资料,计算得到青海省各站连阴雨发生次数、持续天数和累计降水量,并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青海省连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连阴雨年平均发生次数为4次,持续天数为26 d,累计降水量为122.0 mm:空间上表现出东南向西北减弱的特点,时间上青海西部呈增加趋势,东部呈减少趋势;连阴雨累计降水量REOF空间分区分为东部区、中部区、南部区、西北区和西南区,其中前3个区累计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后2个呈增加趋势;各区域突变时间分别为1988、1969、2005、1974和1975年;5个区域的降水周期特征存在不同周期的嵌套,各区域普遍存在2~3 a的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时空特征 青海
下载PDF
1961-2020年湖北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3
作者 李伶俐 丁兴艳 甘经伟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了Mann-Kendall (MK)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较高,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冬季降水量相对稳定且集中,湖北省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上存在明...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了Mann-Kendall (MK)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较高,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冬季降水量相对稳定且集中,湖北省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分布特征,山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大于低海拔平原地区,研究区内日平均降水量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表明,极端降水发生的频率在逐渐增加,PRCPTOT的分布逐渐由鄂西侧山区向鄂东侧平原地区转移,湖北省分别有59%和56%的站点RX1day和RX5day呈增加趋势,R95p和R99p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变化,CWD和CDD分别有59%和85%的站点呈减小趋势,R10和R20在西南方向均表现出减少趋势,未表现出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RHtest方法对我国降水资料的均一性检验试验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高杰 何金海 +1 位作者 周自江 曹丽娟 《气象科技》 2012年第6期914-921,共8页
应用RHtest方法结合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725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月降水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试验和订正,并以波密站、元阳站和巢湖站为例介绍了检验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对我国降水资料均一性检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应用RHtest方法结合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725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月降水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试验和订正,并以波密站、元阳站和巢湖站为例介绍了检验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对我国降水资料均一性检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2400台站高密度月降水资料的使用更加有益于参考序列的选取,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和结合元数据主观判断的方式来对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更加合理。检验出存在非均一性断点的台站仅占2.1%,表明我国降水资料序列均一性情况良好,台站较大距离的迁移是造成部分降水序列非均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检验出存在断点的降水序列采用RHtest提供的订正方法进行了订正和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降水序列的年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改变,均一性也有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资料 均一性 RHtest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井灌区主汛期降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东 付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5,共4页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主汛期降水时间...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主汛期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53农场主汛期降水序列具有3 a,6 a,29 a以及13 a左右4个主周期,同时,主汛期降水序列与年降水序列的主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井灌水稻 主汛期降水序列 小波变换 多时间尺度分析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甘肃山丹近224年降水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峰 袁玉江 +5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范子昂 张瑞波 尚华明 张同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6,共5页
根据山丹大黄沟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发现,大黄沟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山丹上年8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4(P<0.00001)。利用大黄沟的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可重建山丹近224年来上年8月至当年6... 根据山丹大黄沟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发现,大黄沟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山丹上年8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4(P<0.00001)。利用大黄沟的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可重建山丹近224年来上年8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变化。交叉检验表明降水重建结果稳定可靠。通过对降水重建序列与周边地区树轮降水重建序列和树轮年表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该重建序列与周边地区的树轮重建降水的干湿阶段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并对西北地区极端干旱历史事件有良好的响应。多窗谱分析发现,重建降水序列具有4.2a、3.4 a、3.2 a、2.6 a的准周期变化;滑动T检验法发现,重建降水序列在1887年、1908年发生过降水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 树轮年表 降水重建
下载PDF
镇江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及雨型设计 被引量:23
7
作者 庄智福 王珂清 +2 位作者 杨杰 陈兵 朱海涛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513,共8页
用镇江市1980—2013年连续34 a的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数据审核处理建立暴雨统计样本。对镇江市近34 a的暴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存在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具备开展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的必要。基于此,采用年最大值法展开修订... 用镇江市1980—2013年连续34 a的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数据审核处理建立暴雨统计样本。对镇江市近34 a的暴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存在较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具备开展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的必要。基于此,采用年最大值法展开修订,基于皮尔逊III型分布确定概率曲线并进行参数推求,研制了镇江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在此基础上,开展镇江市短历时暴雨雨型设计研究。统计发现:短历时暴雨以单峰型分布为主,其雨峰位置大部分出现在整个暴雨过程的前半段。进而采用芝加哥法雨型进行雨型设计,确定雨峰位置系数,得到镇江市短历时暴雨的雨型设计过程,短历时暴雨的瞬时雨强最高达5.9 mm/min,过程累计降水最高达10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暴雨强度公式 雨型设计 镇江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被引量:97
8
作者 刘晓东 安芷生 +1 位作者 方建刚 陈广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19,共7页
利用最近 5 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 40 0年来的降水量 ,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 ,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低 )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多 )... 利用最近 5 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 40 0年来的降水量 ,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 ,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低 )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多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夏末秋初的 8~ 9月是决定全年降水变化的关键时期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 8~ 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扩大 ,从而有利于东亚夏季风锋面位置北移 ,进而使东亚夏季风北界南侧黄河中游一带的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旱 全球变暖 回归分析 合成分析 降水变化 降水量
下载PDF
1960—2017年滦河流域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董满宇 王磊鑫 +2 位作者 李洁敏 江源 徐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基于滦河流域196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Pettitt法、经验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分析了滦河流域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a来,滦河流域PCD平均值为0.71,呈显著的下降... 基于滦河流域1960—2017年逐日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Pettitt法、经验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分析了滦河流域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a来,滦河流域PCD平均值为0.71,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CP平均值为203.3,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月22—23日左右,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PCD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而PCP的突变特征不明显.近60a来,PCD和PCP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乐亭、唐山、青龙和承德地区PCD的降幅较大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CP在中游的青龙地区下降幅度较大.EOF分析结果表明:滦河流域PCD和PCP以全区一致型的空间分布为主,流域上游与中下游反向的分布格局次之.滦河流域年降水量与PCP相关性较差,而与PC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青龙、乐亭、秦皇岛和唐山等中下游地区都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说明滦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年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也相应越大,使得当地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位于流域上游的多伦和围场地区PCD、PCP与年降水量相关性都不显著,这对于当地的水土保持是相对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时空变化 滦河流域
下载PDF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蒙映菲 毛文书 +1 位作者 邓涛 朱德刚 《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554-568,共15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近60年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7年西南地区7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主要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对该地区近60... 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近60年来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利用1961~2017年西南地区76个气象站点的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主要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对该地区近60年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西南地区近60年来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大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变化趋势。2) 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显示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型;第2模态显示夏季降水在西北–东南有“正–负–正”的分布类型;第3模态显示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型。3) 小波分析表明:夏季降水主要有2年、3~7年、8年以及12~22年的变化周期。4) EEMD分解表明:夏季降水具有2.85年、6年、16.28年、28.5年的变化周期,且在整个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5) 西南地区趋势系数正值区和负值区交错分布,年平均降水的相对变率不大,从西南到东北由正转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EOF分析 小波分析 EEMD分析
下载PDF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多时间尺度低频降水的活动和传播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乾根 徐国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研究表明 ,准 45 d、准 2 3d和准 1 4d等 3类低频降水的频率愈低 ,低频降水愈趋向于从高原东侧和南侧向高原传播 ;反之 ,频率愈高 ,低频降水愈趋向于由高原向高原东侧和南侧传播。低频降水的传播路径倾向于与其上空 1 5 0 h Pa低频辐散... 研究表明 ,准 45 d、准 2 3d和准 1 4d等 3类低频降水的频率愈低 ,低频降水愈趋向于从高原东侧和南侧向高原传播 ;反之 ,频率愈高 ,低频降水愈趋向于由高原向高原东侧和南侧传播。低频降水的传播路径倾向于与其上空 1 5 0 h Pa低频辐散带的传播路径相一致 ,但强度则不完全一致。高原中南部低频降水强度远大于高原北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时间尺度 低频降水 传播特征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年对应的海—气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怡瑶 魏麟骁 《贵州气象》 2016年第2期8-14,共7页
该文利用观测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第四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与其联系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EOF1)和南北反相型(EOF2... 该文利用观测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第四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与其联系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EOF1)和南北反相型(EOF2)。第一模态对应着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青藏热低压和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大槽偏弱,印缅槽持续发展,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不断向西南地区东部输送;这一模态与同期10月的赤道中部太平洋海温有着密切关系。与秋季降水第二模态相联系的环流场上,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青藏热低压和副高偏弱,对流层中部的位势高度场以经向环流为主,南支槽活动较弱,不利于水汽向中、高纬地区输送;这一模态与同期3月南半球新喀里多尼亚岛附近海域的海温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秋季降水 大气环流 海表温度
下载PDF
辽宁中部地区近63年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相关度分析
13
作者 郝姣姣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第12期44-47,共4页
采用10项极端降水指数对辽宁中部地区1954-2018年极端降水变化其及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中部地区近63a以来降水强度、最大1日极端降水指数呈现显著递增变化,大雨日数指数有所增加,但趋势不明显。辽宁中部极端降水变... 采用10项极端降水指数对辽宁中部地区1954-2018年极端降水变化其及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中部地区近63a以来降水强度、最大1日极端降水指数呈现显著递增变化,大雨日数指数有所增加,但趋势不明显。辽宁中部极端降水变化的主因为西南暖湿环流影响,降水强度、最大1日极端降水指与不同大气环流因子均呈现显著相关,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研究成果对于指导辽中地区防洪治涝规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 大气环流指标 相关度分析 辽宁中部地区
下载PDF
近50年来滇东岩溶地区极端降水变化分析
14
作者 帅静然 丁文荣 《水资源研究》 2022年第4期346-356,共11页
以滇东岩溶地区3个典型气象站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选取4个极端降水指标,并采用Sen’s斜率法分析、CV值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了滇东岩溶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 会泽站RX1day呈显著上升趋... 以滇东岩溶地区3个典型气象站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选取4个极端降水指标,并采用Sen’s斜率法分析、CV值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了滇东岩溶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 会泽站RX1day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幅度最大,泸西站RX5day和CWD显著下降,3个站点CWD均下降,会泽站和泸西站的CDD均呈上升趋势,砚山站趋势不明显;2) 3个站点四个指标的CV值变化范围分别在0.30~0.35、0.29~0.40、0.30~0.45和0.25~0.35之间,泸西站波动最大,砚山站波动最小;3) 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中砚山站突变点较多且集中,这是砚山站点与另外两个站点相比最显著的区别,表明砚山站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综上,总体上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所有分析结果均符合气候变化大背景影响下的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滇东南
下载PDF
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邢贞相 刘美鑫 +2 位作者 付强 李衡 闫丹丹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2-904,共13页
降水作为描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分布规律对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提高降水预测能力均有着重大意义.为揭示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基于垦区30年(1981~2010)的月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年降... 降水作为描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分布规律对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提高降水预测能力均有着重大意义.为揭示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基于垦区30年(1981~2010)的月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和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克里格插值对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线性趋势分析显示,对于研究区域的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且年际变化较显著;对于各季节降水量,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显著,春季基本无趋势变化;(2)M-K突变分析显示,年降水量总体无明显突变点,但1981~1999年间年降水量有微弱的上升趋势,1999年以后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而该区域年际间各季降水突变点较多,说明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3)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建三江垦区年降水量空间变化规律由西南至东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秋季和冬季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与年降水量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是秋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但春季和夏季降水量空间差异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三江垦区 降水量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捷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3期154-155,共2页
利用58a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站的1月降水资料和逐年1月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951-2008年1月份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总体呈4.44mm/10a的增加趋势,存在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年左右的年际周期,且在198... 利用58a长江中下游地区25个站的1月降水资料和逐年1月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951-2008年1月份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总体呈4.44mm/10a的增加趋势,存在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年左右的年际周期,且在1988年出现了从减少趋势到增加趋势的突变点。长江中下游1月降水的趋势系数分布为全区一致增加,且趋势系数由北向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Trends and Altitude in China
17
作者 YANG Qing MA Zhu-Guo CHEN L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trends (PVT) and altitude were analyzed using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526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08.With respect 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trends (PVT) and altitude were analyzed using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526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08.With respect to elevation,China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ubregions,below 200 m,200-1500 m,and above 1500 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nnual PVT and altitude are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regions.In the region below 200 m in elevation,the best relationship has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0.19 (0.49),passing the 90% (99.9%) significance level south (north) of 35 N.However,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close to zero,and the latitude strongly gover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mplitude of annual PVT in the 200-1500-m elevation region.In mo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where the elevation is greater than 1500 m,there is a weak negative correlation.The Mann-Kendall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trend of regional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had no obvious trend of change in China due to the reverse significant variation trends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tendency rate topographic effect ALTITUDE CORRELATION
下载PDF
辽宁自然降水时空分析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凤琴 《辽宁气象》 1996年第1期24-28,共5页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命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对水的需求量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出现了缺水危机,其中非洲有11个,中东有9个,其他地区有6个,估计到2010年还将...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命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对水的需求量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现在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出现了缺水危机,其中非洲有11个,中东有9个,其他地区有6个,估计到2010年还将有8个国家步入这个行列。因此,水是当今世界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供不应求 世界 辽宁 需求量 国家 地区 自然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中非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105
19
作者 陈发虎 黄伟 +2 位作者 靳立亚 陈建徽 王劲松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7-1657,共11页
依据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1930~2009年间的最新0.5°×0.5°网格点的月均降水量序列,本文分析了中亚干旱区近8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发现,近80年来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中亚干旱区年降水整体上表现... 依据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1930~2009年间的最新0.5°×0.5°网格点的月均降水量序列,本文分析了中亚干旱区近8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发现,近80年来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中亚干旱区年降水整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年降水中以冬季降水的增加趋势最明显(0.7mm/10a).中亚干旱区近80年来的降水变化存在空间差异,可划分为五个降水变化区域(Ⅰ-哈萨克斯坦西区,Ⅱ-哈萨克斯坦东区,Ⅲ-中亚平原区,Ⅳ-吉尔吉斯斯坦区,Ⅴ-伊朗高原区),根据年降水分布模式以45°N为界划分为两类:研究区北部的两个区(Ⅰ和Ⅱ区)四季降水较均匀,南部的三个区均以春、冬季降水为主(占全年降水的60%~82%).在降水变化趋势上,除了中亚干旱区西南(Ⅴ区)在近80年来有微弱的减少趋势外,其他四区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尤以干旱区西部的Ⅰ区和Ⅲ区降水增加显著.近80年来降水增加或者减少的趋势主要取决于冬季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中亚干旱区降水存在较明显的年际变化, 中亚干旱区及其各分区都具有2~3 a的显著周期,南部三区(Ⅲ,Ⅳ,Ⅴ区)还存在5~6 a的显著周期,在此基础上都具有3~4个阶段性的变化趋势.最近一次趋势性变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研究区降水更多的表现出区域的差异性.近80年来,中亚干旱区降水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复杂,西风环流变化可能是影响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年和季节降水 变化趋势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5a区域站的贵州致灾强降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艳 李天江 毛显后 《贵州气象》 2016年第2期49-51,64,共4页
利用贵州省2010—2014年5—9月区域站小时降水资料,提出暴雨过程的标准,与国家站暴雨过程及暴雨集中区域进行对比,发现过程和集中区域均基本一致,证明区域站降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贵州短时强降水与因灾死亡人员发... 利用贵州省2010—2014年5—9月区域站小时降水资料,提出暴雨过程的标准,与国家站暴雨过程及暴雨集中区域进行对比,发现过程和集中区域均基本一致,证明区域站降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贵州短时强降水与因灾死亡人员发生的关联性,研究致灾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对预报服务和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站 小时降水 暴雨 致灾强降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