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及其近海海雾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刁学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7-91,共5页
本文从资料统计入手,对青岛及其近海雾季(4~7月)特别是7月海雾的分布和雾生、雾消的环境条件作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海雾 海雾特征 雾生和雾消 青岛
下载PDF
长治市雾的分析及其预报
2
作者 何庆林 《山西气象》 1994年第1期44-45,50,共3页
长治市雾的分析及其预报何庆林(长治市气象局046000)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至一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由于雾的存在,使能见度减小,严重地影响着海陆空交通和军事活动,往往造成撞机、撞车、翻... 长治市雾的分析及其预报何庆林(长治市气象局046000)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降至一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由于雾的存在,使能见度减小,严重地影响着海陆空交通和军事活动,往往造成撞机、撞车、翻船等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有风时,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消散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黔西南州冬季辐射雾的形成及消散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莉群 李婧 李腹广 《贵州气象》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利用经验公式检验2000—2004年黔西南州气象资料,分析黔西南冬季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指标,并建立辐射雾生成和消散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汽条件一定时,近地面层大气降温幅度的差异,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辐射雾的淡浓程度... 利用经验公式检验2000—2004年黔西南州气象资料,分析黔西南冬季辐射雾形成的有利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指标,并建立辐射雾生成和消散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当水汽条件一定时,近地面层大气降温幅度的差异,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辐射雾的淡浓程度;低空含水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在弱风甚至是静风条件下,如果本地上空有强大的的逆温层,则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高湿性和高饱和性是形成辐射雾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形成条件 天气形势 预报指标
下载PDF
职业统计人刍议
4
作者 霍丙森 《统计教育》 2010年第5期7-8,共2页
相信许多统计人跟我一样,近来心情颇不平静,“工资被增长”,“1.5%”,网络上尖刻的评论,仿佛大石头一样,压在我的胸口,觉得憋得慌,总想找个地方去大喊大叫一番,幸好,我没有,因为我的理性占了上风,因为我还可以思考,可以... 相信许多统计人跟我一样,近来心情颇不平静,“工资被增长”,“1.5%”,网络上尖刻的评论,仿佛大石头一样,压在我的胸口,觉得憋得慌,总想找个地方去大喊大叫一番,幸好,我没有,因为我的理性占了上风,因为我还可以思考,可以写些东西,可以慢慢消散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绪。不过,一种新的愁绪又很快飘过来了,“仅仅是消散这种情绪吗?”,答案当然是“不”!我们必须去找找这种郁闷情绪的成因,去思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 职业 情绪 消散
下载PDF
一次浓雾宏微观结构特征及快速消散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濮梅娟 尚倩 +2 位作者 李子华 杨军 刘端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0-777,共8页
利用2010年11月17-18日南京北郊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生消物理机制和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雾是在晴夜、微风、辐射降温和逆温层背景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平流导致了雾层发展深厚;雾在爆发性... 利用2010年11月17-18日南京北郊雾的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生消物理机制和微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雾是在晴夜、微风、辐射降温和逆温层背景下形成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平流导致了雾层发展深厚;雾在爆发性发展之后立即进入快速消散过程,1h之内全部消散,这与太阳辐射、气温快速升高及逆温层的消失有关,强梯度风也是雾快速消散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雾 爆发性增强 快速消散 梯度风
下载PDF
2004-11-28~12-04华北等地大雾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贺哲 王蕊 梁钰 《河南气象》 2006年第2期21-23,共3页
对2004年11月28日~12月4日发生在华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持续性大霉天气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发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区)与辐射降温有利干形成辐射雾。此次大雾在持续过程中性质发生了改变,由辐射雾转变为平流雾。若东北地区的... 对2004年11月28日~12月4日发生在华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持续性大霉天气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发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区)与辐射降温有利干形成辐射雾。此次大雾在持续过程中性质发生了改变,由辐射雾转变为平流雾。若东北地区的地面冷高压中心西侧或南侧另有一小高压环流,通常为一种有利于华北及中东部地区产生或维持大雾天气的环流型,在其南侧及西南侧产生的准地转流和非地转流在华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交汇为该地区带来了丰沛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中尺度系统 准地转流 非地转流
下载PDF
潮水位及堆填速率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影响研究
7
作者 许波 吴继敏 +2 位作者 许礼 彭森良 胡嫣然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过程中,随着土体的固结由堆填土自重所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将不断消散。基于比奥固结理论,结合某沿海围垦工程,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土体固结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土体固结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过程中,随着土体的固结由堆填土自重所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将不断消散。基于比奥固结理论,结合某沿海围垦工程,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土体固结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土体固结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土体的应力固结度。研究过程中,考虑了潮汐环境的影响及渗透系数在固结过程中随着土体孔隙比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验证了曼德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法 比奥固结理论 应力固结度 曼德尔效应
下载PDF
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瑞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2,共8页
推导出一个相对湿度方程,分析了在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和辐射的效应。
关键词 相对湿度方程 平流 湍流 辐射效应 海雾
下载PDF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Dense Fog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in Shandong Inland 被引量:1
9
作者 郗兴文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We us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onthly foggy days from 84 stat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latest decades,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mean foggy days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and annual mean f... We us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onthly foggy days from 84 stations of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latest decades,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mean foggy days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and annual mean foggy days in Shandong.Result shows that foggy weather have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Shandong inland and coast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y of foggy days,winter and autumn are the peak period of dense fog in the inland of Shandong,however,dense fog is less in coastal area.Take Jinan for example,we have emphatically analyzed the activity change rules of foggy days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since 1952 in the inland,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uring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year and less frequently-occurring year of dense f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e fo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Shandong inland Autumn and winter China
下载PDF
南岭山地浓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被引量:32
10
作者 唐浩华 范绍佳 +1 位作者 吴兑 邓雪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2-96,共5页
南岭山地冬春季每当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浓雾发生的频率非常高。根据 2 0 0 1年 2 - 3月南岭山地浓雾试验获取的宏观和微观资料 ,分析该地浓雾微物理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南岭山地浓雾属于平流雾和爬坡雾 ,与冷空气活动 (锋面 ... 南岭山地冬春季每当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浓雾发生的频率非常高。根据 2 0 0 1年 2 - 3月南岭山地浓雾试验获取的宏观和微观资料 ,分析该地浓雾微物理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南岭山地浓雾属于平流雾和爬坡雾 ,与冷空气活动 (锋面 )密切相关 ,具有持续时间长 ,能见度极其恶劣等特征 ;平均数密度 (N)、平均直径 (D)和含水量 (W)等微物理结构参量随时间变化很大 ,彼此存在关联 ;雾滴谱在浓雾过程中不断变化 ,反映了核化、凝结和碰并 (或碰撞 )、沉降等微物理过程的不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山地 浓雾 微物理结构 演变过程 平流雾 爬坡雾 微物理过程 能见度
下载PDF
别让书香渐渐消散
11
作者 刘燕荣 《奋斗》 2010年第4期60-61,共2页
据说,世界读书日源起于勇士乔治屠龙救出公主、公主赠书以报的故事,可见古人将书籍看得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需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关键词 消散 世界读书日 公主
原文传递
一次罕见的辐射-平流雾研究(Ⅰ)——生消物理过程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严文莲 濮梅娟 +2 位作者 王巍巍 杨军 刘端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6,共8页
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本文通过对12月24—27日持续4 d的大雾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郊雾生消过程中宏观物理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这次大雾为辐射平流雾,其边界层温、湿结构特... 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本文通过对12月24—27日持续4 d的大雾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郊雾生消过程中宏观物理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这次大雾为辐射平流雾,其边界层温、湿结构特征与以往研究的辐射雾存在明显的不同;大雾维持时间久,尤其是强浓雾天气(能见度<50 m)持续时间长达约37 h;逆温深厚,雾层厚,雾顶高,多在450 m以上。研究表明:逆温层深厚、大气层结稳定、风向风速适宜,暖湿气流的不断补充,是这次大雾长时间稳定维持且雾顶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流雾 宏观物理特征 暖湿平流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东辉 尚可政 +2 位作者 赵中军 王式功 冯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74-81,共8页
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各季节雾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运用天气学基本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环渤海地区春夏季和秋冬季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 利用环渤海地区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各季节雾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运用天气学基本原理和天气学分析方法,研究环渤海地区春夏季和秋冬季雾出现的天气形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次数的年际变化呈小幅波动且略减少的趋势;雾出现次数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冬季和夏季为雾的高发季节;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雾出现的次数最多,河北省南部和辽宁省中部地区雾出现的次数多于其他内陆地区。环渤海地区雾发生时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低槽型、高压脊型、平直西风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型;而地面天气形势类型较复杂,主要包括均压场型、高压前部型、锋面气旋型、弱高压型、东高西低型、地形槽型和西南倒槽型等7种。环渤海雾发生时近地面逆温温差(T925-T)维持在2.5℃左右,温度露点差(T-Td)全部小于3.0℃,地面风速以微风为主(1—3 m·s-1),风速较大时也有雾出现,但风速不超过8 m·s-1。通过对环渤海地区雾出现时高低空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结合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环渤海地区雾的分析和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环流形势 地面天气形势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基于旋翼无人机探测的一次强浓雾边界层结构分析
14
作者 周文君 王宏斌 +3 位作者 高雅 吴泓 裔传祥 吴芳芳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射阳站探空资料、旋翼无人机探测资料等,分析2019年10月19日夜间到20日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次强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根据无人机垂直观测资料及湍流参数Ri结果发现: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近地面始终存在...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射阳站探空资料、旋翼无人机探测资料等,分析2019年10月19日夜间到20日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次强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根据无人机垂直观测资料及湍流参数Ri结果发现: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近地面始终存在强贴地逆温,最大逆温强度达4.6℃/(100 m)。在大雾形成到发展阶段,逆温逐渐增强,弱湍流区的发展高度也逐渐抬升,最大发展高度达280 m,雾层厚度逐渐增大。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高度达到最大250 m,而此时受太阳辐射影响,逆温层上层湍流开始逐渐增强,弱湍流区发展高度降至150 m。大雾消散阶段,逆温减弱,雾层厚度迅速降低,湍流增强,逆温层逐渐趋于消散。在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之上均存在较大的东南风,海上暖湿气流的输送不仅使逆温得以加强和维持,而且在冷的下垫面上促进了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强浓雾。无人机垂直观测完整的获取了此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Ri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大雾发生期间稳定层高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雾 边界层 旋翼无人机 湍流 辐射冷却
下载PDF
降水Z指数在河南旱涝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朱业玉 王记芳 武鹏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20-22,共3页
利用河南50个站1951-2004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对降水Z指数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Z指数的修改和订正方法,并进一步对区域旱涝指标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Z指数 订正 旱涝指标
下载PDF
沪宁高速公路一次冬季浓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佳 缪启龙 +1 位作者 严明良 马德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3-730,共8页
利用由多个美国研究部门及大学的共同参与研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2006年12月24—27日沪宁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 利用由多个美国研究部门及大学的共同参与研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2006年12月24—27日沪宁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属于较典型的平流雾,其生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系统的下沉运动、充足的水汽;同时也有辐射作用,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冷却是雾维持的重要因素。大范围下沉运动使中低层大气增温与地面辐射降温配合,形成深厚的逆温层,对大雾长时间维持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是一次以平流雾为主伴随辐射雾的过程。27日14时后干冷空气南下才使大雾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平流雾 WRF模式 沪宁高速公路
下载PDF
混沌消散 DEMARCUS COUSINS
17
作者 郭忻杪 《当代体育(扣篮)》 2016年第18期28-31,共4页
有些时候,一个人变得成熟可能就在一瞬间,而对考辛斯来说,这个瞬间,正在今年夏天。作为国王队当家球星,过去几个赛季,考神留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桀骜不驯、爱惹是生非,“如果”、“可惜”这样的字眼始终伴随着他,挥之不去。
关键词 消散 混沌 “如果” 国王队 瞬间
下载PDF
次级环流在两次辽宁沿海大风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18
作者 黄阁 梁寒 +1 位作者 陆井龙 盛永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4期153-159,共7页
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灾害性天气频发,灾害性大风天气对于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渔业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沿海大风的预报能力,对于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2012年8月28日(台风"... 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灾害性天气频发,灾害性大风天气对于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渔业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沿海大风的预报能力,对于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2012年8月28日(台风"布拉万")和2009年2月13日辽宁沿海地区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次级环流的作用,发现:(1)急流次级环流下沉支所在区域是地面大风加强的区域,为预报大风落区提供了理论依据;(2)垂直速度引发的动力次级环流的强弱变化对地面大风的强弱变化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大风过程中的成对的垂直速度中心的阶梯状分布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对地面大风有促进作用;(3)热力次级环流对地面大风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对大风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急流次级环流 垂直速度 变温场
下载PDF
辽宁沿海大风天气学分型及预报指标初探
19
作者 梁寒 黄阁 +2 位作者 盛永 吴曼丽 张宁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4期160-164,共5页
大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极易造成海上航运及海上渔船生产作业困难、渔业养殖设施损坏。分析沿海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预报指标及构建预报概念模型,有利于深入了解沿海大风的气候特点、发生发展机理,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1971—201... 大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极易造成海上航运及海上渔船生产作业困难、渔业养殖设施损坏。分析沿海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预报指标及构建预报概念模型,有利于深入了解沿海大风的气候特点、发生发展机理,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1971—2010年辽宁沿海17个常规站日最大风速、风向资料,针对辽宁沿海的4个海区及单站的7级以上大风,对其风速和风向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出现日数最多,最多位于旅顺市,大风总日数为925天,平均每年23.1天;(2)辽东半岛西部、南部和东部沿海偏北大风次数要明显多于偏南大风站次数,渤海北部沿海的大风天气以西南偏南大风为最多;(3)辽宁沿海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中4月份最多为51天,冬季次之,夏秋季出现最少;(4)风向主要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东西风出现次数较少;(5)10月至次年2月辽宁沿海偏北大风占主导地位,4—6月份辽宁沿海偏南大风占主导地位。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针对1971—2010年26次大风典型个例普查地面及高空影响系统,对辽宁海上大风进行天气学分型,将其分为高低压型、高压型、低压型等3种。按照不同的天气学分型对其分别建立预报概念模型,确定预报关键区并初步总结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天气学分型 预报指标 预报概念模型
下载PDF
许昌秋季连阴雨时空分布及环流形势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红燕 王东平 靖春悦 《河南气象》 2006年第4期37-38,共2页
利用许昌所辖5站秋季历史降水资料,分析了许昌地区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及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地区秋季连阴雨平均1—2年发生一次,9月份居多,过程发生次数呈西南多东北少趋势。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时空分布 环流形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