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界层微型火箭气象探空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彦良 陈洪滨 +4 位作者 凌超 王勇 孙宝来 刘玉盛 杨智强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首次介绍了国内自主研制的边界层微型火箭气象探空系统,系统包括火箭发射装置、探空仪、降落伞、地基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其温度、湿度和气压测量采用数字式传感器,风速和风向由北斗/GPS全球定位信息获得。火箭升空至顶点后,将... 首次介绍了国内自主研制的边界层微型火箭气象探空系统,系统包括火箭发射装置、探空仪、降落伞、地基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其温度、湿度和气压测量采用数字式传感器,风速和风向由北斗/GPS全球定位信息获得。火箭升空至顶点后,将探空仪和降落伞从仪器舱弹出,在下降过程中测量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等参数,通过无线发射机传送至地面接收机,由处理软件实现数据存储和参数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多次外场比较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探测技术指标和功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设备研制要求,可应用于气象保障、大气探测、环境监测及海洋气象要素廓线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火箭 下投探空仪 低层大气探测
下载PDF
子午工程首次火箭探空数据准单色惯性重力波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博 胡雄 +4 位作者 肖存英 史东波 韦峰 王欣颖 王连忠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7-553,共7页
利用2010年6月3日子午工程首次气象火箭探测的温度和风场数据,采用矢端曲线法分别从平流层(20~50 km)和对流层(0~15 km)廓线提取了海南火箭发射场上空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参数.火箭探测的平流层和对流层两个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分别向上和向... 利用2010年6月3日子午工程首次气象火箭探测的温度和风场数据,采用矢端曲线法分别从平流层(20~50 km)和对流层(0~15 km)廓线提取了海南火箭发射场上空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参数.火箭探测的平流层和对流层两个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分别向上和向下逆风传播,固有周期为20.1h和22.4h,垂直波长为9.5km和4.0 km,水平波长为2900 km和753 km,垂直群速度c_(gz)为0.0887 m·s^(-1)和0.0298 m·s^(-1),水平群速度C_(gh)为12.7 m·s^(-1)和3.65 m·s^(-1),λ_h/λ_z为305:1和188:1,c_(gh)/c_(gz)为143:1和1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单色惯性重力波 固有周期 传播方向 气象火箭
下载PDF
气象探空火箭气温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宇 陈书驰 +3 位作者 万黎 金波 盛峥 王鑫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9,共11页
在气象火箭测温修正模型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理论,对温度修正及其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火箭探空仪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大气密度变化规律,建立温度修正数学模型,推导得到温度修正公式。根据误差理论,分析影响温度修正的八项误差因... 在气象火箭测温修正模型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理论,对温度修正及其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火箭探空仪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大气密度变化规律,建立温度修正数学模型,推导得到温度修正公式。根据误差理论,分析影响温度修正的八项误差因素,并逐项给出温度修正误差表达式。以气象火箭实测数据为例,运用上述公式,对探空火箭温度反演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反演不确定度在50~60 km较大,最大为3.6 K;40~50 km不确定度为0.3~0.9 K;40 km以下,不大于0.3 K。影响温度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是气动加热修正项、滞后效应修正项、结构热传导修正项和传感器对环境热辐射修正项。数据处理时采用参考大气或标准大气仅进行一次修正是不够的,需进行迭代修正,单次修正结果与迭代修正结果差异最大可达5.6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探空火箭 气温测量 数据处理 不确定度评估
下载PDF
探空火箭在临近空间气象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超 邵胜利 +1 位作者 王芳栋 聂鹏飞 《测控技术》 CSCD 2018年第5期16-19,共4页
从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探空火箭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临近空间气象保障需求,研究了探空火箭探测手段在临近空间气象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站点布局设计、探测方案制定和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模型研究,... 从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探空火箭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临近空间气象保障需求,研究了探空火箭探测手段在临近空间气象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站点布局设计、探测方案制定和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模型研究,展望了探空火箭探测技术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临近空间气象保障技术和形成能力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火箭 临近空间 气象保障 应用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