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田河气田天然气东西部差异及原因 被引量:46
1
作者 秦胜飞 贾承造 李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18,共3页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是成熟度较高的干气 ,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高。天然气来自寒武系海相高—过成熟烃源岩 ,属油型气。气田呈近东西向展布 ,西部井区的埋深小于东部井区 ,西部井区天然气二氧化碳含量和干燥系数明显高于东部 ,西...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是成熟度较高的干气 ,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量高。天然气来自寒武系海相高—过成熟烃源岩 ,属油型气。气田呈近东西向展布 ,西部井区的埋深小于东部井区 ,西部井区天然气二氧化碳含量和干燥系数明显高于东部 ,西部井区甲烷碳同位素重于东部。导致东西部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别的原因是 ,天然气自东向西运移造成了组分的东西部差异 ;西部井区的压力释放使水中溶解的CO2 大量释放 ,导致CO2 含量增加 ;扩散作用导致了甲烷碳同位素的西重东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气田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差异
下载PDF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金爱民 楼章华 +2 位作者 朱蓉 焦立新 李华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藏属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分布区.研究表明,其油源为台北凹陷二叠系,中高孔、渗的中上三叠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鲁克沁构造带三叠系油藏烃类注入至少有两期,早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是晚白垩世,并以早期...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藏属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分布区.研究表明,其油源为台北凹陷二叠系,中高孔、渗的中上三叠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鲁克沁构造带三叠系油藏烃类注入至少有两期,早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是晚白垩世,并以早期注入为主.稠油成藏则由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由于早期源岩成熟度较低,原油本身较稠,而油气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和盆地抬升剥蚀阶段大气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氧化等作用则使其进一步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稠油 成藏机理 水动力
下载PDF
低潜山反转构造演化、成藏体系与勘探——以胜利油区孤北低潜山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常国贞 毕彩芹 林红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19-23,共5页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是一切大中型油气田油气勘探开发中晚期所经历的必然阶段。胜利油区孤北低潜山已经取得一定的勘探成果 ,但基本上都是局限于低潜山之上的第三系地层中 ,潜山构造本身还没有取得突破。在勘探程度日益增高的胜利油区 ,类...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是一切大中型油气田油气勘探开发中晚期所经历的必然阶段。胜利油区孤北低潜山已经取得一定的勘探成果 ,但基本上都是局限于低潜山之上的第三系地层中 ,潜山构造本身还没有取得突破。在勘探程度日益增高的胜利油区 ,类似的勘探目标由于埋藏深、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和破坏 ,研究程度较低 ,但它将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目标和方向。运用大量的实际资料 ,对潜山地层发育及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 ,通过构造演化过程的分析 ,论述了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预测总结了油气藏类型和油气分布特征 ,划分了 3个成藏组合 ,指出了勘探潜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体系 油气勘探 低潜山 构造演化 油气藏 成藏组合
下载PDF
《2005.0中国地磁图》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毅 顾左文 +1 位作者 顾春雷 王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3期1-7,共7页
《2005.0中国地磁图》的编制完成,为地震地磁监测引出一套新的思路。江西九江-瑞昌M_s 5.7地震发生后,通过对震区一定范围内地磁分量跟踪测量,在《2005.0中国地磁图》基础上,局部修正了该区域2005.0地磁基本场分量的曲面样条模型。... 《2005.0中国地磁图》的编制完成,为地震地磁监测引出一套新的思路。江西九江-瑞昌M_s 5.7地震发生后,通过对震区一定范围内地磁分量跟踪测量,在《2005.0中国地磁图》基础上,局部修正了该区域2005.0地磁基本场分量的曲面样条模型。该结果很好的表现了该区域地磁基本场分量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化,为地震预报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该方法在安徽地区前兆异常核实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5.0中国地磁图》 地震监测 曲面样条模型 地震预测
下载PDF
JZS低潜山带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JZS低潜山带油藏是渤海油田勘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通过采取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综合评价、应力场分析等岩性及裂缝研究方法指出JZS太古界潜山带储层为一套结晶岩,以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溶... JZS低潜山带油藏是渤海油田勘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通过采取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综合评价、应力场分析等岩性及裂缝研究方法指出JZS太古界潜山带储层为一套结晶岩,以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溶蚀孔隙,裂缝在整套潜山储层中相当发育,其中构造高角度缝占主导地位,裂缝发育优势方位为北东~南西向、北北西~南南东向。储层发育受到岩性、构造运动、古风化溶蚀作用、充填物的影响。潜山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特点,纵向上分为4个亚带,油气富存在前两个亚带,有效储层厚度为不整合面以下平均150-200m,风化壳顶0~5m,不作为主要产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界 古潜山 构造裂缝 溶蚀作用 分布特征 储层特征
下载PDF
海南省(岛)1988.0年代地磁图的绘制及琼中台址磁场区域代表性研究
6
作者 陈钦才 陈宗学 +2 位作者 符干 罗速雄 孙枋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1年第4期51-57,共7页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岛)地磁图绘制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讨论了琼中地磁台地面磁场梯度分布,台地附近磁性环境变化特征,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磁场背景与台站观测值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琼中地磁台址磁场区城代表性的问题。
关键词 地磁图 等值线 磁场 区域 海南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小垚 曾联波 +5 位作者 魏荷花 孙建芳 史今雄 徐翔 曹东升 陆诗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8-832,共15页
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的分布规律是缝洞型油藏开发的基础。系统总结了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发育模式和表征方法,并讨论了缝洞储集体的发展趋势。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在纵向上的分布存在表层、渗流与径流3个岩... 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的分布规律是缝洞型油藏开发的基础。系统总结了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发育模式和表征方法,并讨论了缝洞储集体的发展趋势。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在纵向上的分布存在表层、渗流与径流3个岩溶带,主要受沉积环境、流体性质、构造条件与岩溶地貌等地质因素的控制,但在不同地质背景下主控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结合缝洞储集体的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缝洞储集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岩溶模式、演化阶段、缝洞储集体系统。现阶段缝洞储集体主要分为裂缝、溶洞、裂缝—溶洞、裂缝—断层、断层—溶洞和裂缝—断层—溶洞6种缝洞组合模式。考虑到缝洞储集体的不同表征技术,主要从缝洞储集体的描述、识别与预测3个层次进行表征。阐明断裂体系对缝洞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建立不同构造样式的缝洞储集体发育模式,是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前与叠后多属性联合分析,是定量预测缝洞储集体发育规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储集体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发育模式 碳酸盐岩
原文传递
渤海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华晓莉 李慧勇 +2 位作者 孙希家 于海波 史盼盼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3-840,共8页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锶稳定同位素、X衍射有序度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系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沙西北构造带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白云岩可划分为泥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泥...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锶稳定同位素、X衍射有序度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系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沙西北构造带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白云岩可划分为泥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泥质/灰质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四类,各类白云石特征差异明显。泥晶和颗粒白云岩δ^(18)O大于-7‰,^(87)Sr/^(86)Sr值与海水值接近,为0.7090~0.7120,Na_2O含量较高,大于0.06%,有序度偏低,薄片中可见石膏,为准同生成因。泥质/灰质白云岩为细晶结构,δ^(18)O偏负,为-8‰~-10‰,^(87)Sr/^(86)Sr为0.7120~0.7140,Na_2O含量降低,有序度变大,镜下见次生加大亮边,为埋藏成因。鞍状白云岩为中粗晶结构,贫δ^(18)O,^(87)Sr/^(86)Sr较高,薄片中见辉绿岩,为热液成因。本区白云岩以准同生和埋藏成因为主,局部沿断裂可能存在热液成因。奥陶系沉积时期主要发生埋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增加白云岩有效孔隙的重要阶段,为优质储层形成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沙西北构造带 下古生界 碳酸盐岩潜山 白云岩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