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odel on the cause of Tangshan earthquakes in 1976
1
作者 WANG Jian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1年第5期589-595,共7页
In this paper the shortages of explanations on the cause of Tangshan earthquakes in 1976 are pointed out. Earthquake phenomena around Tangshan earthquakes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it is noticed that the most promin... In this paper the shortages of explanations on the cause of Tangshan earthquakes in 1976 are pointed out. Earthquake phenomena around Tangshan earthquakes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it is noticed that the most prominent seismic phenomenon are seismic denseness of ML=4, but ML=3 and ML=2 is not active in the same temporal-spatial interval, which occurred from 1973 to 1975. We think that the phenomenon should correspond to relative integrity of the crust medium under higher regional stress. Assuming that the seismicity in circumjacent region could reflect the jostling extent of surrounding plates toward the Chinese mainlan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re are multi-dynamical processes in North China region in 1970s, which supply the basic dynamical source to Tangshan earthquakes. A model of multi-dynamical processes and local weakening of the crust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Tangshan earthquakes. This model could unpuzzle many seismic phenomena related to Tangshan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下载PDF
1987年8月2日寻乌地震的破裂方式 被引量:5
2
作者 雷土成 王耀东 欧秉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3-360,共8页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发生M_S5.5级地震,震中烈度Ⅷ度,震中位于24°58′N,115°39′E,震源深度13km。本文根据震害特征、地壳构造活动性、震源机制、建筑物破坏的优势方向和介质条件,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破裂方式作了... 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发生M_S5.5级地震,震中烈度Ⅷ度,震中位于24°58′N,115°39′E,震源深度13km。本文根据震害特征、地壳构造活动性、震源机制、建筑物破坏的优势方向和介质条件,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破裂方式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破裂方式 震源机制 寻马县
下载PDF
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能源数学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强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按照地球转动的动力学理论,证明了水库蓄水能使地球产生转动惯量变化,因而使地球释放动能;以三峡水库为例,计算出地球将释放1.448×1016J的能量.
关键词 转动惯量 能量 三峡水库 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
下载PDF
深震
4
作者 郭铁栓 卓钰茹 《地震科技情报》 1990年第2期5-9,共5页
关键词 地震 深震 震源
下载PDF
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Ms6.6级强震的地震烈度控震构造和发震机理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中海 叶培盛 吴珍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3-725,共13页
实地调查发现,2008年10月6日的西藏当雄Ms6.6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近南北向的亚东-谷露裂谷中羊易盆地的北部。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可达Ⅸ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其宏观震中位置、极震区范围、主要余震分布等都明显受到羊易... 实地调查发现,2008年10月6日的西藏当雄Ms6.6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近南北向的亚东-谷露裂谷中羊易盆地的北部。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可达Ⅸ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其宏观震中位置、极震区范围、主要余震分布等都明显受到羊易地堑西侧主边界断裂的控制。地表观察和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强震活动的直接原因是藏南近东西向伸展变形作用诱发羊易地堑主边界断裂发生正断层活动,而近期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强震活动相对频繁的特点很可能与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区域应力场调整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东-谷露裂谷 地震烈度 控震构造 汶川大地震
下载PDF
固体围压下完整花岗岩粘滑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程海旭 吴开统 张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1-222,共12页
本文用完整的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围压三轴实验装置上压缩,研究围压和应变速率对岩样变形破裂过程、粘滑应力降、粘滑复发间隔及样品主破裂几何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较低时,粘滑应力降较大,复发间隔较长且分布无规律。加载速率越... 本文用完整的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围压三轴实验装置上压缩,研究围压和应变速率对岩样变形破裂过程、粘滑应力降、粘滑复发间隔及样品主破裂几何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较低时,粘滑应力降较大,复发间隔较长且分布无规律。加载速率越大,粘滑应力降越小,复发间隔也近似相等,粘滑事件表现出准周期性。围压和应变率较低时,岩石的主破裂会演变成两个交叉的共轭断裂面;而围压和应变率较高时,岩石的主破裂则演变成单一断裂面或入字形断裂面。本文结果对认识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孕育、发生及重复过程;研究地震重复发生的机制及影响地震复发间隔的主要因素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滑 应力降 地震 复发问题 花岗岩
下载PDF
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友华 《高原地震》 1994年第1期64-70,共7页
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周友华(湖南省地震办公室)地壳发生构造运动,必然是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在探讨推动地壳构造运动多种力的作用时,首先应当去研究最强大的和最现实的对地壳的作用力.1布格重力异常是产生推动地壳垂... 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周友华(湖南省地震办公室)地壳发生构造运动,必然是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在探讨推动地壳构造运动多种力的作用时,首先应当去研究最强大的和最现实的对地壳的作用力.1布格重力异常是产生推动地壳垂直运动动力的根本来源地球表面普遍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地壳形变 重力异常 地震发生 塑性形变 塑性流变 唐山地震 地震地质 不平衡应力 异常地区
下载PDF
弹性多孔介质中应力-孔隙压耦联理论在新丰江水库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沈立英 常宝琦 吴名彬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用二维有限元法,将弹性多孔介质中应力-孔隙压耦联理论应用于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机制的研究。计算中,不仅考虑了均匀、非均匀模型的耦联,还考虑了断层的性质、产状对耦联作用的影响及库水位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附加应力与孔隙... 本文用二维有限元法,将弹性多孔介质中应力-孔隙压耦联理论应用于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机制的研究。计算中,不仅考虑了均匀、非均匀模型的耦联,还考虑了断层的性质、产状对耦联作用的影响及库水位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附加应力与孔隙压耦联作用是诱发水库地震的重要因素。新丰江水库地震不仅与库区存在的断裂、高密度基底有关,还与库水的加、卸载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耦联理论 水库 地震
下载PD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tensity envelope function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9
作者 金星 瘳振鹏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4期637-644,共8页
After the time history of seismic motion is represented by superposition of a series of narrow frequency band wave groups, we obtain a general relation between wave group arrival time and derivative of phase spectra i... After the time history of seismic motion is represented by superposition of a series of narrow frequency band wave groups, we obtain a general relation between wave group arrival time and derivative of phase spectra in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 frequency number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wave group arrival time is complete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phase difference spectra.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hase angles of seismic motionobey uniform distribution ranged from 0 to ─ 2π, a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y envelope function of seismic motion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with wave group arrival time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illuminates inner links among Fourier amplitude spectra and derivative of phase spectra and intensity envelope function. Some examples given by the paper support the conclusions mention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sity envelope function phase difference spectra wave group arrival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
下载PDF
华山北麓断裂断层泥的基本力学性质
10
作者 程谦恭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93-97,共5页
华山北麓断裂是渭河盆地内一条典型的活断层。著名的1556年华县八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断裂的动力变质带宽数十至数百米,构造角砾岩和糜棱岩发育,在数米至数十米厚的构造角砾岩层内,局部夹有几十厘米厚的薄层状断层泥。
关键词 断裂 断层泥 力学性质 地震
下载PDF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的微观研究方法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大全 汤有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69,共7页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一般尚未固结,难以对其进行定向取样,固化和磨制薄片,笔者经过长期努力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郯—庐断裂带赤山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的研究中。笔者按总结出的方法定向采取断层泥,对其固化并磨制定向薄片... 柔性断层错动产物一般尚未固结,难以对其进行定向取样,固化和磨制薄片,笔者经过长期努力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郯—庐断裂带赤山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的研究中。笔者按总结出的方法定向采取断层泥,对其固化并磨制定向薄片,在镜下仔细观测,发现众多变形现象和由其反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重要信息。属脆性变形的有:长英质矿物颗粒被错移并形成棋盘格式构造,脆—塑或塑性变形发生在粘土和云母类的矿物中,尤其是“帚”状扭折和先扭后错现象在云母中非常普遍。恢复薄片的自然产状后,宏微观构造具统一性。据变形产物赋存的地质时代,它们应是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微观证据。文中笔者除系统介绍了柔性断层产物的采样、固结、磨片和应用此种技术的实例外,还探讨了显微构造分析在活断层研究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柔性断层产物 样品 固结 地震
下载PDF
四川省铜街子电站水库诱发地震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铭奎 《四川地震》 1994年第2期12-23,共12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铜街子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结合地质构造对诱发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该区地震的发展趋势作了估计。这是四川省首次获得该水库蓄水期库区的微震观测资料。
关键词 水库 诱发地震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汶川8.0级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的深层过程与动力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吉文 张永谦 阮小敏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6期2-2,共1页
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由3条NE向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逆冲走滑断裂系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和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地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的迹象(相对于短期和临震预测),... 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由3条NE向断裂带组成的龙门山逆冲走滑断裂系上,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和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然而强烈地震发生前却未见有可能的确切征兆或浅表层异常活动的迹象(相对于短期和临震预测),即浅层过程与地震发生的深层过程并不匹配。那么为什么在龙门山地区突然发生了这次大地震,它具有哪些特征?其成因机制又是什么?为此必须对这次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壳幔速度结构和其深层动力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过程 大地震 成因探讨 汶川 龙门山地区 地震发生 深层动力过程 走滑断裂系
下载PDF
与中上地壳间应力交换有关的大震成核现象
14
作者 Huc.,M 王正尚 《地震科技情报》 1999年第8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地震 成核现象 孕震层 地震成因
下载PDF
利用多个震源机制解求祁连山西段平均应力场方向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熠熙 张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5,共7页
祁连山西段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14个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2001-2012年66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性质以走滑和逆冲为主,印证了祁连山... 祁连山西段由于受到多个构造块体的共同约束,表现出复杂的地球物理特性和地质特性。本文利用14个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和2001-2012年66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性质以走滑和逆冲为主,印证了祁连山西段基本构造变形特征;三个区域应力张量的定量结果显示,最大主压应力σ1方向在NE向,水平挤压作用明显,且具有一定的分区特征,表明局部应力场受到局部构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张量 祁连山西段 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上地幔密度异常驱动小尺度对流及实验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容珊 王景贇 +3 位作者 常筱华 黄建华 戴志阳 查显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2,共8页
 建立了由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 发展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框架上,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所显示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密度异常,...  建立了由密度异常驱动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数学 物理模型, 发展了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反演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该模型建立在三维直角坐标系框架上, 假设地震层析成像所显示的地震波速度异常对应于上地幔物质密度异常, 而该密度异常反映了上地幔小尺度热对流系统的温度异常场. 模型首先将地震层析成像确定的地震波速度异常转换为密度异常, 并视其为对流的驱动力; 进而利用三维傅立叶变换, 在波数域内,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 求解控制流体行为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性方程, 最后求得对流的流场. 为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使用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模型: 热体和冷体模型; 俯冲断离( break off)板片模型, 计算了其驱动的地幔流场. 结果表明, 本文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与区域岩石层构造动力学相关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对流 动力学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中小地震时间组织结构的无标度区与大震前期征兆——鲜水河断裂带现今地震分布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Joint Research Group on Self—Organization Phenomena in Seismology,Sichuan Bureau of Seismology & Sichuan University 《大自然探索》 1990年第1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地震 时间分布 组织结构 震前征兆
下载PDF
中国三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及讨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卓钰如 H. Kanamori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9-496,共8页
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矩、应力降等参数,不(又对认识地震的破裂过程,而且对预报强地面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文章对板内地震应力降的特点、地震矩与高频源谱的关系及区域特征的讨论,使我们可直接由长周期体波或面波得出的地震矩M_... 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地震矩、应力降等参数,不(又对认识地震的破裂过程,而且对预报强地面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文章对板内地震应力降的特点、地震矩与高频源谱的关系及区域特征的讨论,使我们可直接由长周期体波或面波得出的地震矩M_0估计出不同地区中大地震的高频源谱,以供强地面运动预报参考。 由于对发生在中国板内的1976年11月6日盐源地震(M_s=6.5)和1976年11月15日宁河地震(M_s=6.3)的震源参数还没有详尽的报道;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参数 机制 中国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时标 姚振兴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00-607,共8页
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确实是显著存在的;某段断层地震震级越大,对相邻断层的相关性影响越强;受挤压应力的走滑断裂带上各段断层的确具有“串联”受力关... 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孕育时空相关性确实是显著存在的;某段断层地震震级越大,对相邻断层的相关性影响越强;受挤压应力的走滑断裂带上各段断层的确具有“串联”受力关系,某一段断层的地震,客观上缩短了相邻断层的地震孕育时间,因此对相邻断层的地震具有“促震”作用;平静期、活跃期交替出现是鲜水河断裂带孕震的必然规律;对鲜水河断裂带,滑动可预报模型与事实出入很大,而经修改了的时间可预报模型却与事实基本相符.本文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历史地震记录资料为基础,对有关地震预报模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孕震过程 相关性 地震成因
下载PDF
应力触发模型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辉 王琼 王海涛 《内陆地震》 2008年第3期271-281,共11页
对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以来,地震专家和学者通过对大量震例的分析和比较,在应力触发问题某些方面的研究逐渐从探索性趋向系统性。主要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和完整库仑破裂应... 对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以来,地震专家和学者通过对大量震例的分析和比较,在应力触发问题某些方面的研究逐渐从探索性趋向系统性。主要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和完整库仑破裂应力3方面简要概述其对地震触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触发模型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动态库仑破裂应力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