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3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内部流体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
1
作者 张毅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8-77,共10页
1 现代地球科学地球内部流体行为研究涉及到5个方面的问题:即流体在地球内部不同层位的(1)存在形式;(2)分布;(3)来源;(4)迁移过程以及(5)迁移过程中与所附存的岩石间所发生的化学的和物理的作用。这5个方面代表了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最... 1 现代地球科学地球内部流体行为研究涉及到5个方面的问题:即流体在地球内部不同层位的(1)存在形式;(2)分布;(3)来源;(4)迁移过程以及(5)迁移过程中与所附存的岩石间所发生的化学的和物理的作用。这5个方面代表了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最关键性问题。地球内部流体的动力过程(dynamic processes)则主要是指第(4)和第(5)个问题。由于进行地球内部流体研究所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部流体 物理化学性质 渗透机制 动力学过程
原文传递
Inversion of gravity and topography data for the crust thickness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2
作者 黄建平 傅容珊 +2 位作者 许萍 黄建华 郑勇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3期264-272,共9页
The data of Bouguer gravity and topography are inverted to obtain the crust thickness of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regional non-isostasy we corrected the reference Moho depth in the inversion with region... The data of Bouguer gravity and topography are inverted to obtain the crust thickness of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regional non-isostasy we corrected the reference Moho depth in the inversion with regional topography relief, and performed multiple iterations to make the result more reliable. The obtained crust thickness of China is plotted on a map in cells of l°×1°. Then 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fluctuation of the Moho depth.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is found,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3. Differ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0.96 and 0.91, are found for the data in land and ocean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boundary between land and ocean is generally along the bathymetric line of -800 m.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s curvature on the calculated result, we tried two inversion models: the inversion for the whole region and the inversion for 4 sub-regions. The difference in the crust thickness deduced from the two models is less than 5 km.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ifference is discussed. After comparing our result with that of other studies, we suggest that with our method the Bouguer gravity and the topography data can be independently inverted to obtain the crust thickness of China and its adjac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crust thickness gravitational isostasy
下载PDF
曲堤油田沙河街组地层水特征及意义
3
作者 娄凤芹 《科技视界》 2020年第5期149-150,共2页
本文依据研究区沙河街组地层水样化验分析数据,深入分析了沙河街组地层水的地层水类型和水化学特征参数和电性特征。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地层水型以CaCl2型为主;地层水总矿化度垂向上和平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垂向上沙四下亚段地层水总... 本文依据研究区沙河街组地层水样化验分析数据,深入分析了沙河街组地层水的地层水类型和水化学特征参数和电性特征。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地层水型以CaCl2型为主;地层水总矿化度垂向上和平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垂向上沙四下亚段地层水总矿化度最高,向上逐渐降低;平面上曲堤北带地层水总矿化度高于中南部。水层电阻率与矿化度图版揭示沙河街组水层视电阻率分布范围0.6~1.8Ω·m之间,其中曲堤北部高矿度地层水发育区由于含盐量高导致水层和油层电阻率都偏低,易形成低电阻油层,是下步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堤油田 矿化度 电阻率 低阻油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被引量:5
4
作者 贺赤诚 张岳桥 +3 位作者 李建 李海龙 孙东霞 熊金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87,I0010-I0028,共44页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历史。第一阶段近WNW–ESE向伸展作用控制了马衔山断陷盆地的伸展断陷和早白垩世河湖相沉积,在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80–60Ma)在NNW–SSE向挤压作用下,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盆地挤压反转。该阶段的断层活动和盆地发育的板块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南部和东部陆缘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俯冲汇聚。第二阶段表征为古近纪(~60–23Ma)构造挤压与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晚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宁盆地、兰州盆地、马衔山东南段等区域,在马衔山地区这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NE向,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第三阶段为中新世(~23Ma–)时期。早期(~23–13Ma)马衔山北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控制了断裂带东南段中新世红黏土沉积,引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中新世晚期(~13Ma起)以来,构造应力体制转变为ENE–WSW挤压,其造成马衔山地区周缘山系的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隅 白垩纪-新生代 断层运动学 古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耦合强震孕育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强 姚亚峰 +3 位作者 欧明霖 赵宏 张博康 丁小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1-1222,共12页
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软弱带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性的深度空间特征,提出强震孕育的壳幔耦合模型。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四川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及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通过剪切波分裂得出上地幔... 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软弱带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性的深度空间特征,提出强震孕育的壳幔耦合模型。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四川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及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通过剪切波分裂得出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果数据,描绘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再分别同该地区GPS观测的速度场数据、区域构造应力场数据和13 km深度的介质密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与分析,并针对本文提出的孕震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对形变场和应力场耦合特征的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快波偏振方向总体分别与GPS测量的地壳运动速度场方向变化和水平最大应力方向相关性较大,壳幔各圈层相互作用及软流圈的流动所展示的地震各向异性都与应力传递机制息息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壳内软弱带(低速高导体)在壳幔耦合运动研究中的关键作用,而该类耦合运动与地震孕育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各向异性 地壳应力场 GPS速度场 青藏高原东南缘 壳幔耦合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结构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洪伟 李廷栋 苏刚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85-2494,共10页
扬子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的俯冲碰撞形成了著名的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其板块碰撞接触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利用国家台网中心64个省台记录的1079个近震事件的10922个P波到时和251个远震事件的11931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远近震联合反演的层析成... 扬子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的俯冲碰撞形成了著名的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其板块碰撞接触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利用国家台网中心64个省台记录的1079个近震事件的10922个P波到时和251个远震事件的11931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远近震联合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对苏鲁地区进行了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两个低速异常区分别对应山东半岛西部的华北板块地幔上隆区和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区.在地幔300 km深度之下出现的高速异常体可能代表了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之前俯冲拆沉的古特提斯洋板块.传统观点的扬子板块岩石圈向北俯冲不明显,华北板块表现为向东南俯冲的高速特征.华北板块俯冲以苏鲁造山带中部的北纬35°为界,分为南北两种俯冲样式.北部俯冲不明显,华北板块停滞在郯庐断裂带以西;南部则表现华北板块向东南陡倾俯冲到苏鲁造山带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壳幔速度结构 P波层析成像 华北板块东南俯冲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桐柏山地壳结构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7
作者 张宏飞 张本仁 +3 位作者 张海祖 钟增球 索书田 王林森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53-1058,共6页
出露于桐柏山一带的桐柏杂岩,其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介于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核部杂岩和相对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超高压变质杂岩之间,侵入于桐柏杂岩的鸡公山花岗岩明显不同于桐柏杂岩的Pb同位素组成,而与大别核部... 出露于桐柏山一带的桐柏杂岩,其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介于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核部杂岩和相对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大别超高压变质杂岩之间,侵入于桐柏杂岩的鸡公山花岗岩明显不同于桐柏杂岩的Pb同位素组成,而与大别核部杂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根据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及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分析,指出在区域地壳结构上,桐柏杂岩是位于大别核部杂岩之上但位于超高压受质杂岩之下的一个岩系,东部大别地区由于地壳剥露程度高,在大别核部杂岩之上的桐柏杂岩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在桐柏地区,地壳剥露相对较浅,在桐柏杂岩之下的深部地壳中仍有类似于东部大别核部杂岩的分布,因此,在造山带的地壳结构上,桐柏地区和大别地区的地壳基底组成是统一的,现今它们在造山带中的分布仅仅反映造山带地壳不同暴露截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山 地壳结构 同位素地球化学 PB同位素 桐柏杂岩 花岗岩 大别核部杂岩 同位素示踪
下载PDF
横跨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运动转换与变形分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晓静 高祥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8-1535,共8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包含喜马拉雅弧和东、西构造结3个基本部分,它们是大陆碰撞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移动,并向西藏高原下俯冲产生的构造变形系统.该系统的重要地质特征之一,是同时存在多种不同样式、不同或相反性质的地壳变形,例如地壳南北向... 喜马拉雅造山带包含喜马拉雅弧和东、西构造结3个基本部分,它们是大陆碰撞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移动,并向西藏高原下俯冲产生的构造变形系统.该系统的重要地质特征之一,是同时存在多种不同样式、不同或相反性质的地壳变形,例如地壳南北向缩短与东西向伸展,高原隆起与山间盆地下沉,与造山带走向大致平行的向北倾斜或向南倾斜的逆断层,东西向(如藏南滑脱带)和南北向的正断层,北东和北西向的走滑断层,绕垂直轴(平面弧形)和水平轴(剖面褶皱)的弯曲等.这些现象表明,在完整、刚硬的印度次大陆插进破碎(拼合)、柔软的西藏下面后,造山带以南印度向北的简单刚体运动在跨越喜马拉雅南缘后转换为多种变形,分配到喜马拉雅造山带及其北边的广大陆内地区.这样的转换过程可能是以不连续方式发生在新生代以来不同地质年代,发生并保留在不同的深度,所造成的变形特征与深部热状态和分层流变性质,以及许多局部条件有关,如原有构造走向与印度板块运动方向之间的几何关系(角度),被变形地质体的相对强度,不同变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局部应力状态的改变等.喜马拉雅造山带向南凸出的弧形,是由浅表的逆断层上盘的向南滑动形成的,受地形及重力梯度控制,基本上与弧的走向正交,掩盖了深部可能存在的斜向俯冲.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的变形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西藏东部下地壳向东、东南流动的部分原因,这样的流动可能限制或改变了东构造结附近的地壳变形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构造结 构造运动转换 变形分配 分层流变 下地壳流
下载PDF
冀东陆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宗絮 郭才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9-376,共8页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地壳由麻粒岩相岩石组成,上部为角闪石麻粒岩亚相的中性成分的麻粒岩,下部为辉石麻粒岩亚相的基性成分的麻粒岩构成,底部夹有透镜状蛇纹石化橄榄岩以及紫苏花岗岩。中地壳主要由高角闪岩相的中性-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片岩构成,顶部为低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片岩,广泛发育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含隙间高温流体相(fluid phase),形成高导-低速层。上地壳主要为绿片岩相(部分低角闪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以及花岗岩组成,顶部为沉积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结构 岩石学模型 变质相
下载PDF
地心探秘
10
作者 刘声远 《大自然探索》 2014年第11期14-23,共10页
地球内核驱动着一个巨大的磁场,这个磁场把我们与险恶的宇宙隔开。然而,地球内核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呢?俄罗斯西北部遥远的科拉半岛上,在一座废弃科考站锈迹斑斑的废墟中,有一个世界上最深的洞。如今被焊接铁板封闭、被称作“科拉超... 地球内核驱动着一个巨大的磁场,这个磁场把我们与险恶的宇宙隔开。然而,地球内核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呢?俄罗斯西北部遥远的科拉半岛上,在一座废弃科考站锈迹斑斑的废墟中,有一个世界上最深的洞。如今被焊接铁板封闭、被称作“科拉超深钻洞”的这个深洞,其实是几乎己被遗忘的冷战竞赛的遗迹。这场竞赛对准的目标并非是太空,而是地球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心 地球内核 科拉半岛 地球内部 西北部 俄罗斯 超深钻 磁场
下载PDF
利用转换波研究阿根廷安第斯前陆地壳厚度的变化
11
作者 M.Regnier 张家茹 《地震地质译丛》 1995年第5期1-10,共10页
1.引言近来,已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安第斯造山带的运动学演化(Isacks,1988;Allmendinger等,1990),提出的模型中包括了大幅度的地壳缩短,能满意地解释安第斯山脉的主要地貌构造特征。为了确定南纬30°横切整个安第斯造山带的地壳缩短量,... 1.引言近来,已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安第斯造山带的运动学演化(Isacks,1988;Allmendinger等,1990),提出的模型中包括了大幅度的地壳缩短,能满意地解释安第斯山脉的主要地貌构造特征。为了确定南纬30°横切整个安第斯造山带的地壳缩短量,Allmendinger等提出了一系列可以计算高科迪勒拉隆起的模型,其差别在于上地壳和下地壳变形的联系程度。这些模型中限定下地壳变形模式的关键参数是地壳厚度。确实,上地壳的结构、脆性变形延伸的深度和莫霍面深度的确定使我们能较好的估计出下地壳中的塑性增厚量。至今在南美特别是在安第斯几乎没有地壳厚度的测量。为了提供这种重要的信息,于1987年8月至1988年5月在阿根廷圣胡安州(图1和2)建立一个流动地震台网(PANDA台网)。台网建在纳兹卡板块近水平的缩短段上。整个台网记录到的贝尼奥夫带(图3)的大多数中源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前陆地壳 转换波 安第斯造山带
下载PDF
地壳三维结构的层析成像方法──爆炸和地震资料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先康 杨卓欣 +3 位作者 杨玉春 杨健 宋建立 赵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2-431,共10页
给出了利用人工爆炸和天然地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的理论和方法.地壳速度结构被看作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而不事先把速度模型参数化,从而避免了不同的参数化过程对反演解带来的不确定影响.给出了把两类资料... 给出了利用人工爆炸和天然地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的理论和方法.地壳速度结构被看作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而不事先把速度模型参数化,从而避免了不同的参数化过程对反演解带来的不确定影响.给出了把两类资料联系在一起的积分核的具体表达式.用文中的方法处理了唐山滦县地区的实测资料,获得了该区中、上地壳三维结构的层析成像结果.并与仅用人工地震资料所获得的结果做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观测 地壳结构 层析成像 联合反演 地震数据
下载PDF
基于叠前反演的流体敏感属性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周水生 宜伟 +2 位作者 郝召兵 黄为清 伍向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85-1992,共8页
提取叠前地震振幅信息的叠前反演技术已成为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其能获得各种岩石弹性参数,丰富储层预测方法.因目标储层的差异性,优选并建立有利的流体敏感参数对储层流体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量并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 提取叠前地震振幅信息的叠前反演技术已成为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其能获得各种岩石弹性参数,丰富储层预测方法.因目标储层的差异性,优选并建立有利的流体敏感参数对储层流体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量并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根据岩石物理理论建立组合流体敏感参数,达到对油气检测的最佳敏感效果.定义了流体敏感量,定量分析岩石弹性参数的流体敏感性.最后本文在X区块进行了叠前地震反演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岩石物理实验分析并建立获得的流体敏感参数能明显的提高储层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弹性参数 流体敏感属性 叠前反演
下载PDF
基于GeoServer的地学数据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鹏程 李广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年第15期142-145,共4页
地学数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资料共享是推进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论文针对当前地学数据安全共享面临的问题,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GIS和数据库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Open GIS规范的共享解决方案,设计了共享系统的整... 地学数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资料共享是推进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论文针对当前地学数据安全共享面临的问题,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GIS和数据库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Open GIS规范的共享解决方案,设计了共享系统的整体框架、数据库结构及系统的详细功能模块,并以海南省1:250万基础地质空间数据共享为例,基于开源软件Geo Server进行了系统实现,使多源、异构的空间数据能够有机地整合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可为解决地学数据共享中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 SERVER 地学数据 OPENGIS 数据共享
下载PDF
探测地球内部的隐秘
15
作者 奇云 《科学之友》 2003年第7期4-6,共3页
在我们的卫星已经飞向太阳系的时候,我们的钻头却最远只能钻到脚下12千米的深处,这便是“上天有路,入地无门”的现实。为了探测地球内部的隐秘,科学家们要给地球深深地钻上几个窟窿!
关键词 地心 探测器 铁水 数据采集 地核 科学钻探
下载PDF
论大陆地壳的模式化
16
作者 Т.Л.Бабаджанов З.Р.Щейх-Заде 朱佛宏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5-27,共3页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各种地壳地震测深法的优缺点和地壳内部结构的探测结果,并评述了根据这些探测结果建立的地壳模式。近年来积累的关于地壳结构的亚临界反射波和近垂直反射波的资料,以及地壳地震波不清晰度的研究成果证明,基底面和莫霍...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各种地壳地震测深法的优缺点和地壳内部结构的探测结果,并评述了根据这些探测结果建立的地壳模式。近年来积累的关于地壳结构的亚临界反射波和近垂直反射波的资料,以及地壳地震波不清晰度的研究成果证明,基底面和莫霍面之间的岩层在垂向和侧向上是很不均匀的;地壳的剖面充满了杂乱分布而且取向不同的反射单元、无记录带和大量具异常速度的夹层。因此,大陆地壳不宜用“层状-块体”模式来描述,而应改用“蜂窝状不均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地壳 模式
下载PDF
岩石加速破裂行为的物理自相似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百存 秦四清 +3 位作者 薛雷 陈竑然 吴晓娲 张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46-1760,共15页
掌握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体积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加速破裂行为的演化规律,是实现地质灾害物理预测的关键.本文考虑裂纹张开和闭合两种情况,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三轴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临界尺度与等效应力的关系.对微元体破坏概率,分... 掌握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体积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加速破裂行为的演化规律,是实现地质灾害物理预测的关键.本文考虑裂纹张开和闭合两种情况,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三轴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临界尺度与等效应力的关系.对微元体破坏概率,分别采用以等效应力表达的Weibull分布函数和裂纹尺度分形函数,通过对比导出了形状参数m与裂纹分布分维D_f关系的表达式.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岩石峰值强度点与体积膨胀点应变比仅与m或D_f有关.对岩石蠕变或准蠕变破坏,合理的m值范围为[1.0,4.0],在此范围内应变比近似为常数1.48,该常数是描述不同尺度岩石加速破裂规律的物理自相似常数.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岩石加速破裂规律构建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其适用性广,尤其在崩滑和大地震预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此外,本文给出了b值与m值定量关系,以解释b值的物理意义,并探讨将其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应力 岩石加速破裂行为 物理自相似 常数1.48 多锁固段脆性破裂
下载PDF
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方法和应用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国志 徐锦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108,共6页
页岩气作为分布比较广泛、产量相对稳定及清洁的能源,是石油资源的接替型能源.该文以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沉积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随机建模对研究区域的层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下部页岩... 页岩气作为分布比较广泛、产量相对稳定及清洁的能源,是石油资源的接替型能源.该文以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沉积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随机建模对研究区域的层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地层主要包含石英、粘土、黄铁矿和碳酸盐4类,7种岩性页岩的密度和纵横波速度会由于TOC(总有机碳百分比)增加有所减小.当TOC自1%增加至2%时,这些参数均会从减小向较小幅度的增大,随之再转向减小的趋势发展.此外,7种岩性页岩地层的密度、纵波、横波速度都会随着孔隙度的增大呈现出单调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球物理 建模方法 研究实例
下载PDF
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及灾害评估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逸平 张俊海 +1 位作者 林昊 杜乃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119,共3页
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有滑坡体转化为迅速移动的流体时,火山爆发和降雨强度很大时。火山流和迅速融化的冰雪体的混合也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地震和大坝的溃决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一个综合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必须注意泥石流发生的时... 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有滑坡体转化为迅速移动的流体时,火山爆发和降雨强度很大时。火山流和迅速融化的冰雪体的混合也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地震和大坝的溃决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一个综合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必须注意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泥石流发生地点、泥石流的规模和泥石流的滑动距离等主要问题。深入认识泥石流诱发因素与运动成灾规律,是研发减灾新技术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诱发因素 灾害评估
下载PDF
白云鄂博稀土白云岩电磁学特征与影响因素
20
作者 李亮 何兰芳 +5 位作者 杨占峰 徐亚 赵永岗 郝美珍 赵剑 刘春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0-960,共11页
白云鄂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也是我国著名的铁矿区。稀土白云岩是白云鄂博稀土矿主要赋矿岩体,大部分铁矿也赋存于其中。然而,稀土白云岩的岩石电磁学特征至今没有清楚的认识,影响了电磁法勘探资料解释及稀土白云岩发育规律的认识。本... 白云鄂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也是我国著名的铁矿区。稀土白云岩是白云鄂博稀土矿主要赋矿岩体,大部分铁矿也赋存于其中。然而,稀土白云岩的岩石电磁学特征至今没有清楚的认识,影响了电磁法勘探资料解释及稀土白云岩发育规律的认识。本文测量了白云鄂博稀土白云岩、铁矿石样品和部分围岩的岩石复电阻率,为分析岩矿石复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还测量了样品的磁化率数据。利用手持XRF分析仪对样品进行成分粗分析,部分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分析和显微镜下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岩石电阻率变化范围跨度大,而且相同岩性岩石电阻率差异较大。矿区围岩与矿石(铁、稀土)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磁化率差异、轻稀土元素含量(LREE:La、Ce、Pr、Nd)差异显著。岩石组分与岩石电磁属性的交汇结果显示,岩石磁化率与岩石Fe_(2)O^(T)_(3)含量正相关。镜下分析发现,磁铁矿的分布与联结程度影响白云鄂博铁矿石电阻率。白云鄂博稀土白云岩具有中高阻、甚至高阻特征,岩石中大量发育的高阻矿物是影响其电磁学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岩石电磁学分析为白云鄂博电磁法勘探数据解释和隐伏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岩石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稀土 白云岩 复电阻率 磁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