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汶川地震中村镇房屋震害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任卫教 孟履祥 刘立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第4期99-101,共3页
在房屋应急评估的基础上,对村镇房屋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加强措施。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应急评估 村镇房屋
下载PDF
Nonlinear analysis on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and earth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 Zubin1,2, TENG Jiwen2, LIN Jun1, ZHANG Linhang1 & JIANG Zhongjin1 1.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 & Measur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6,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logy &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8期1175-1182,共8页
The linear model based on the hydraulic pressure vibrator has been no longer adaptable to the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the limited energy from the vibrator to the gro... The linear model based on the hydraulic pressure vibrator has been no longer adaptable to the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the limited energy from the vibrator to the ground,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oupling mode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and the earth.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restore term was introduced to the coupling model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amount of harmonics in the vibrator baseplate. The nonlinear vibrat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model by the multiscale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energy transmission from the vibrator to the ground, ultraharmonic resonance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generation of harmonics. An improved scheme was advanced to select the cross correlation reference signal in the vibrator seismic exploration. Good application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field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or COUPLING model electromagnetic NONLINEAR vibration.
原文传递
安徽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及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杰 沈小七 +1 位作者 王行舟 沈业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统计了安徽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 ,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 4组 ,它们与震中区及其附近的新生代活动断裂的走向有较好的一致性 ,大致反映了安徽各地的发震构造及破裂方位。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活动时间最新 ,多... 统计了安徽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 ,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 4组 ,它们与震中区及其附近的新生代活动断裂的走向有较好的一致性 ,大致反映了安徽各地的发震构造及破裂方位。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活动时间最新 ,多与地震活动相关 ,而北东向活动断裂是研究地区主要的地震构造。从构造地貌、断裂活动、遥感解译活动线性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印证关系来看 ,大别山北麓、皖东北地区是安徽现代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 ,其中 ,皖东北地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等震线长轴方位 地震地质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rupture process of the 2008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68
4
作者 ZHANG Yong FENG WanPeng +2 位作者 XU LiSheng ZHOU ChengHu CHEN YunT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Focal mechanism and dynamic rupture process of the Wenchaun Ms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on 12 May 2008 were obtained by inverting long period seismic data from the Global Seismic Network (GSN), and characteri... Focal mechanism and dynamic rupture process of the Wenchaun Ms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on 12 May 2008 were obtained by inverting long period seismic data from the Global Seismic Network (GS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near the fault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verted result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causing disaster. A finite fault model with given focal mechanism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long period P-waves from 21 stations with evenly azimuthal coverage were adopted in the inversion. From the inverted results as well as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the causative fault of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confirmed to be a fault of strike 225°/dip 39°/rake 120°, indicating that the earthquake was mainly a thrust event with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component. The released scalar seismic moment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9.4×1020―2.0×1021 Nm, yielding moment magnitude of Mw7.9―8.1.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a fault more than 300 km long, and had a complicated rupture process of about 90 s duration time. The slip distribution was highly inhomogeneous with the average slip of about 2.4 m. Four slip-patches broke the ground surface. Two of them were underneath the regions of Wenchuan-Yingxiu and Beichuan,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rst being around the hypocenter (rupture initiation point), where the largest slip was about 7.3 m, and the second being underneath Beichuan and extending to Pingwu, where the largest slip was about 5.6 m. The other two slip-patches had smaller sizes, one having the maximum slip of 1.8 m and lying underneath the north of Kangding, and the other having the maximum slip of 0.7 m and lying underneath the northeast of Qingchuan. Average and maximum stress drops over the whole fault plane were estimated to be 18 MPa and 53 MPa,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near the fault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eatures of th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were coinci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co-seismic displacement
原文传递
天山地震活动区的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胥颐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以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分布和导电性为基础,描述了天山地区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大都发生在地壳内不同速度块体之间的过渡带附近;沿着天山的南缘和毗邻塔里木盆地的西昆仑、阿尔金等山前地带,壳内高导层由北向南、... 以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分布和导电性为基础,描述了天山地区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大都发生在地壳内不同速度块体之间的过渡带附近;沿着天山的南缘和毗邻塔里木盆地的西昆仑、阿尔金等山前地带,壳内高导层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加深并增厚,它们与所在地区震源深度的分相相吻合。这种不稳定的地壳结构有长期受力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形变甚至破裂而引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区 速度结构 高导层 震源深度
下载PDF
淮阴台井下测震震级偏差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雅山 李永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2年第6期39-42,共4页
依据台站两年来实测的地震震级和江苏省区域测震台网定的震级进行比较,计算出各个地震的偏差值和台站的震级校正值,并获得相应的标准误差,最后对影响震级差值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淮阴地震台 井下测震 震级偏差
下载PDF
应用于地球深部物质科学研究的静态超高压实验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侯渭 谢鸿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3期7-13,共7页
三十多年来静态超高压实验技术已发展成为实验压力、温度范围分别为1~550GPa,-256°~3500℃,主要应用于下地壳、地幔及地核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并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一项实验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实验技术与地学领域... 三十多年来静态超高压实验技术已发展成为实验压力、温度范围分别为1~550GPa,-256°~3500℃,主要应用于下地壳、地幔及地核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并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一项实验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项实验技术与地学领域其它高温高压实验技术的区别,以及静态超高压实验装置的两大系列——金钢石压腔装置和大腔体高压装置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并对这两大系列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我国应有的对策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深部物质 超高压 地壳 地核
下载PDF
地下水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新基 张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6-51,共6页
本文依据大量观测事实并参考前人所做的工作,对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合理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观测井口装置中主支管空间位置的合理设计、逸出气“集气腔”的大小... 本文依据大量观测事实并参考前人所做的工作,对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合理设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观测井口装置中主支管空间位置的合理设计、逸出气“集气腔”的大小以及气体(包括自由气体和逸出气体)与液体的分离程度等。根据上述几点并结合井孔自身的不同条件,本文设计出了两种比较合理的井口装置模型,该模型的设计对今后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改造和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逸出氡 溶解氡 观测 地震
下载PDF
与活断层有关的二、三个问题
9
作者 浅田敏 日升 《地震地质译丛》 1993年第4期60-61,共2页
Ⅰ.活断层研究,从当今地震学,特别是从地震发生各种观点来看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但是,多年来笔者一直对活断层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所困惑。因此,在这里写出来向多数专家请教。在我国,浓尾平原的有名断层的照片尽管广为流传,然而,在断层模式... Ⅰ.活断层研究,从当今地震学,特别是从地震发生各种观点来看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但是,多年来笔者一直对活断层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所困惑。因此,在这里写出来向多数专家请教。在我国,浓尾平原的有名断层的照片尽管广为流传,然而,在断层模式理论完成之前,部分学者认为断层只不过是与地震发生有关的现象之一。并没有1人认为断层面的形成就是地震的发生,即使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这一时期持续了几十年。在此期间美国的地震学者一直监视着圣安德烈斯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地震 地壳运动
下载PDF
用随机ω^—2震源模式拟合北美西部测得的反应谱:△σ与k之间的优选法
10
作者 Davi.,MB 张杰 《地震译文集》 1993年第1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震源 震级 最佳化
下载PDF
地震电磁辐射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修济刚 吴培稚 张德齐 《国际地震动态》 1993年第10期1-5,共5页
地震前的电磁辐射现象已经在许多震例中被证实。作为地震预测预报的一种新方法研究,我国近年来在震前电磁辐射的机理、前兆现象、观测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概述了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并介绍了国家地震局电磁辐射研究技术组的活动... 地震前的电磁辐射现象已经在许多震例中被证实。作为地震预测预报的一种新方法研究,我国近年来在震前电磁辐射的机理、前兆现象、观测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概述了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并介绍了国家地震局电磁辐射研究技术组的活动以及在云南、北京两地所做的对比观测试验的一些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电磁辐射 短临前兆
下载PDF
埃及综合地震灾害图
12
作者 HeshamEI—Araby 孙启伟 熊道慧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3年第4期1-12,共12页
埃及是世界上有2800年地震活动史料记载的少数地区之一,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也可追溯到1899年。近期在开罗西南发生的灾难性地震(1992年10月12日,5.9级)和早些时候在阿斯旺西南的地震活动(1981年11月14日,5.5级)引起人们对进一步认识... 埃及是世界上有2800年地震活动史料记载的少数地区之一,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也可追溯到1899年。近期在开罗西南发生的灾难性地震(1992年10月12日,5.9级)和早些时候在阿斯旺西南的地震活动(1981年11月14日,5.5级)引起人们对进一步认识埃及地震活动性,尤其是人口稠密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地区(例如,阿斯旺大坝周围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地震 地震活动分布 地震灾害图 GIS环境 震中分布图 震中频度图 危险断裂图 土层放大效应图 土层液化图 人口灾害图
下载PDF
国家地震局“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研究:三级课题验收基本情况及主要进展
13
作者 李志雄 徐京华 《地震科技情报》 1994年第11期1-6,共6页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短临预报 课题验收
下载PDF
英国科学家在预报地震研究上取得关键性进展
14
《世界经济科技》 1989年第7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地震 预报 英国
下载PDF
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二)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兰格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16,共9页
应用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方法,对地震前的空区、条带及大地震的迁移现象,根据强震前地震活动的四要素,进行了计算,其预报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 效应场函数
下载PDF
山西地震带中段M≥6地震活动特征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鄢挺骅 《山西地震》 1994年第1期32-36,共5页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震带 中强地震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东哈萨克核爆炸产生的远震P波尾波中Rg散射成P波的证据
17
作者 I.N.Gupta R.A.Wagner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8-64,共7页
两个地震台阵记录的Degelen和Shagan河(东哈萨克)地下核爆炸产生的远震数据的分析表明,低频振幅比P/P尾波随爆炸源深度而明显变化。这组数据包括NORSAR和EKA台阵分别记录的22次Degelen爆炸数据(包括8个已公布爆炸点深度的数据)和40次Sha... 两个地震台阵记录的Degelen和Shagan河(东哈萨克)地下核爆炸产生的远震数据的分析表明,低频振幅比P/P尾波随爆炸源深度而明显变化。这组数据包括NORSAR和EKA台阵分别记录的22次Degelen爆炸数据(包括8个已公布爆炸点深度的数据)和40次Shagan河爆炸数据。根据这些台阵数据用最小二乘反演,分离震源项和接收项,推导的结果不受记录场地效应的影响。也比较了不同深度的相邻爆炸点的P波和P尾波,得到的结果几乎与传播路径效应无关。观测到对深度依赖的可能解释是由于震源区的不均匀性,爆炸激发产生的Rg散射成P波是远震P波的主要来源。观测的P尾波持续时间表明散射可能发生在浅地壳的大区域,因此,可将尾波的稳定性当作爆炸当量的估计量。对地下核爆炸产生的远震P尾波形成的了解可以提供包括爆炸点深度在内的有用的震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炸 远震 P波 尾波 Rg散射
下载PDF
地球起源的再探讨
18
作者 Павлов A +1 位作者 Г 朱佛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地球起源 地球物理学 上地幔 洋中脊 洋壳 古地磁资料 地质学 学科 地理 观点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各边界垂直形变速率与断层活动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琴 《四川地震》 2005年第1期43-46,38,共5页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各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垂直形变测量资料,计算各断裂带垂直形变速率合成值,分析 各断裂带形变速率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断层活动有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该块体东北边界断 层活动北段是以压性为主的逆断层,...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各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垂直形变测量资料,计算各断裂带垂直形变速率合成值,分析 各断裂带形变速率特征。结果表明,川滇菱形块体断层活动有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点。该块体东北边界断 层活动北段是以压性为主的逆断层,南段是以张性为主的正断层,西南边界断层活动北段以压性为主,南段则 以张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
下载PDF
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棋福 马丽 +1 位作者 陈建民 李志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3,共7页
本文从自仿射分形的角度探讨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在对自仿射分形的分维量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较为适用的分形方法和满足计算需要的样本点数。从对部分水氡和地电阻率资料进行的处理分... 本文从自仿射分形的角度探讨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分形处理方法。在对自仿射分形的分维量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处理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较为适用的分形方法和满足计算需要的样本点数。从对部分水氡和地电阻率资料进行的处理分析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地震前兆时序观测资料可用分形方法处理分析,分维值(或H值)可反映观测资料的结构变化特征,其作为一个无量纲量为综合对比分析各类前兆现象,探讨地震前兆场的复杂性特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观测数据 分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