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个油蒿灌丛沙堆气流结构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萍 哈斯 +2 位作者 吴霞 杨一 杜会石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89,共9页
气流结构是控制沙堆形态发育及演变的重要因子.用EC9-1型风杯风速计及风向标观测分析库布齐沙漠平坦薄层覆沙地上单个独立灌丛沙堆周围0.3m高处气流的水平变化及4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总结出单个独立油蒿灌丛沙堆的气流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气流结构是控制沙堆形态发育及演变的重要因子.用EC9-1型风杯风速计及风向标观测分析库布齐沙漠平坦薄层覆沙地上单个独立灌丛沙堆周围0.3m高处气流的水平变化及4m高度内的风速廓线,总结出单个独立油蒿灌丛沙堆的气流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0.3m高度上,气流流速自积沙体迎风坡脚向两侧及背风侧呈先减后增的水平变化特征,背风坡脚的风速降至最低;在沙堆顺风向中轴线上,沙堆迎、背风侧附近的风速廓线分为二层,2H(灌丛沙堆总高度)以下为偏离对数分布的下凹型曲线,自下而上风速呈先减后增趋势,不透风积沙体与具疏透性的灌丛过渡高度处的风速最小,可能因过渡区存在反射流和涡流所致,2H以上符合对数分布规律,说明油蒿灌丛沙堆对气流的最大干扰高度不超过其总高度的2倍.全通透性型灌丛因积沙过程逐步转变为下密上疏型结构的灌丛沙堆,使得灌丛背风侧气流减速区长度迅速缩短,是拖着长尾的风影沙堆向椭圆形或近圆形灌丛沙堆演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油蒿灌丛沙堆 气流结构 形态演变
下载PDF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安徽省碳储量演化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9
2
作者 孙方虎 方凤满 +4 位作者 洪炜林 罗浩 余健 房莉 苗雨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为探讨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演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通过耦合InVEST模型碳储存模块和PLUS模型,分析1990—2018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时空演化特征,并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预测2034年、2050年安... 为探讨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演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通过耦合InVEST模型碳储存模块和PLUS模型,分析1990—2018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时空演化特征,并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预测2034年、2050年安徽省碳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的碳储量分别为1218.37×10^(6),1215.65×10^(6),1211.39×10^(6),1206.18×10^(6) t,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主要由于耕地、林地被侵占。此外,省内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差异显著,碳储量整体表现为“皖南较高、皖北皖中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情景预测表明,自然发展情景下,安徽省2034年和2050年的碳储量分别为1197.93×10^(6),1196.08×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其碳储量分别为1202.89×10^(6),1200.37×10^(6) t。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受到限制,森林、草地等高碳密度地类得到保护,碳储能力提升。研究结果为深入厘清安徽省碳储量时空格局奠定基础,以期为安徽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双碳”战略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安徽省
下载PDF
典型白云岩洞穴水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沉积差异对比研究
3
作者 龚晓欢 周忠发 +3 位作者 张恒 苏丹 黄静 董慧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9-771,共13页
为揭示不同洞穴系统中水–气化学过程变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于2018年8月~2019年7月对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洞穴系统一级支洞大风洞和麻黄洞内9个滴水点的空气及水化学指标开展了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并运用饱和指数法和水化学... 为揭示不同洞穴系统中水–气化学过程变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于2018年8月~2019年7月对绥阳县温泉镇双河洞穴系统一级支洞大风洞和麻黄洞内9个滴水点的空气及水化学指标开展了一个完整水文年的动态监测,并运用饱和指数法和水化学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大风洞和麻黄洞9个滴水点水化学类型除MH6#外均为HCO_(3)-Ca·Mg型,而MH6#因SO_(4)^(2-)浓度偏高,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Mg型;(2)研究区内洞穴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且受碳酸、硫酸和硝酸的共同作用;(3)通过水–气CO_(2)分压差数据和相关性分析可知,麻黄洞沉积环境整体优于大风洞;(4)大风洞和麻黄洞沉积环境主要受到气流交换模式、水–岩作用强度、稀释效应、先期方解石沉积(PCP)过程和人类旅游活动的影响,洞内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旱季优于雨季、Ⅱ类滴水点优于Ⅰ类滴水点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沉积环境 表观饱和指数 水文地质
下载PDF
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数量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妍 介冬梅 +5 位作者 刘利丹 高卓 高桂在 石连旋 郭继勋 乔志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7-987,共11页
由于未来全球变暖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对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简称OTC)和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tor,简称IR)对位于松嫩草原西南部吉林省长岭... 由于未来全球变暖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对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利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简称OTC)和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tor,简称IR)对位于松嫩草原西南部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村种马场境内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进行模拟温度升高处理,研究增温对芦苇植硅体数量的影响.OTC增温方式设置两种不同的规格,分别用OTC-Ⅰ和OTC-Ⅱ表示,即本文利用OTC-Ⅰ、OTC-Ⅱ和IR这3种不同的增温方式来模拟温度升高,每种增温方式均设置了3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增温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以期更详细的研究芦苇中植硅体数量与温度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实验发现,3种不同增温方式对芦苇鞍型植硅体和芦苇硅化气孔的影响一致,即增温后芦苇鞍型植硅体的数量增加、芦苇硅化气孔的数量有所减少;在3种不同增温方式的影响下,芦苇尖型植硅体对增温的响应存在差异,在OTC(OTC-Ⅰ、OTC-Ⅱ)增温方式下,增温后芦苇尖型植硅体的数量减少,但在IR增温方式下,增温后芦苇尖型植硅体的数量增加.通过对比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数量变化特征的异同,有利于得出比较全面和令人信服的结论,同时为今后广大学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增温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方式 芦苇 植硅体 数量
原文传递
许昌市街道灰尘粒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慧 袁胜元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8期206-211,共6页
为获得许昌市街道灰尘的粒度特征和判断其主要来源,利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12年3月采集的许昌市街道灰尘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许昌市街道灰尘以粉砂为主,其次是砂粒,粘粒含量最少。粒度呈三峰型尖锐曲线,第1众数... 为获得许昌市街道灰尘的粒度特征和判断其主要来源,利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12年3月采集的许昌市街道灰尘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许昌市街道灰尘以粉砂为主,其次是砂粒,粘粒含量最少。粒度呈三峰型尖锐曲线,第1众数为30~145μm,第2众数为4~15μm,第3众数为0.5~1μm,平均粒径在25.42~236.15μm,分选性差,负偏。许昌市街道灰尘粒度分布与现代尘暴降尘的粒度分布模式相似,说明许昌市街道灰尘沉积是风积作用的继续,即街道灰尘主要是由低空季风环流产生的粗粒粉尘和由西风环流控制细粒粉尘混合搬运的结果,同时建筑工地就地起源的粗颗粒物质导致部分样品粒径偏大,反映出建筑行为对街道灰尘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灰尘 粒度特征 许昌 来源
下载PDF
沿海滩涂垦殖对土壤氮总转化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新新 金晓斌 +2 位作者 杜心栋 周寅康 刘海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52-1559,共8页
滩涂湿地在吸收、转化和滞留氮、磷等营养元素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选取江苏东部沿海典型滩涂区,分别对垦殖时间为0、3、6、17、30、60a的沿海滩涂进行采样,对相应的土壤氮总转化速率指标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滩涂垦殖后,表征氮素活化... 滩涂湿地在吸收、转化和滞留氮、磷等营养元素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选取江苏东部沿海典型滩涂区,分别对垦殖时间为0、3、6、17、30、60a的沿海滩涂进行采样,对相应的土壤氮总转化速率指标进行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滩涂垦殖后,表征氮素活化过程的指标,如总矿化率、总硝化率、净矿化率和净硝化率等有所增加,而有利于氮固持的铵态氮同化率指标无显著变化,硝态氮同化率指标变慢;围垦期限超过30a后,各氮总转化速率指标渐趋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净矿化率、总矿化率、铵态氮同化率、净硝化率、总硝化率与围垦年限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6、0.929、0.819、0.800、0.798;硝态氮同化率与围垦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685;除铵态氮外,全氮、硝态氮、pH值、有机碳均与各氮总转化速率指标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滩涂垦殖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改变带来土壤氮总转化速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氮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垦殖 氮总转化速率 垦殖年限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水位下降引起的浅滩出露及其对产粘性卵鱼类繁衍的潜在影响探讨——以2020年春季为例
7
作者 杨帆 何报寅 +4 位作者 冯奇 肖飞 班璇 涂世平 舒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62,共9页
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干流出现了低水位的异常现象,通过收集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与三峡水库的水文信息,分析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水位下降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长江水位下降导致的城陵矶河段、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大面... 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干流出现了低水位的异常现象,通过收集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与三峡水库的水文信息,分析2020年春季长江中游水位下降的过程和原因;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分析长江水位下降导致的城陵矶河段、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浅滩大面积出露情况;最后探讨了这些变化可能对产粘性卵鱼类繁衍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2020年春季长江中上游的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本次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2)长江中游干流水位下降导致了鄱阳湖与洞庭湖浅滩出露面积分别达到670 km^(2)和480 km^(2),浅滩的大面积出露可能已经对这些鱼类的繁衍产生了系统和深刻的影响;3)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产粘性卵鱼类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监测评价,同时长江三峡以及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应该充分考虑到中下游产粘性卵鱼类的自然繁殖习性,制定更合理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鱼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鱼类资源 水位变化 浅滩出露
下载PDF
甘肃省榆中县地形对耕地分布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润芳 孙建国 张卓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4,共7页
针对现有研究在地形对耕地分布影响中较少考虑地形因子间交互作用,且忽视了沟壑密度等因子影响的问题,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在地貌分区基础上利用分形指数分析了耕地分布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和沟壑密度对耕地分布... 针对现有研究在地形对耕地分布影响中较少考虑地形因子间交互作用,且忽视了沟壑密度等因子影响的问题,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在地貌分区基础上利用分形指数分析了耕地分布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和沟壑密度对耕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谷平原区与黄土塬区耕地连片性较好,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区和北部石质低山丘陵区耕地空间分布较稳定;各地貌区影响耕地分布的主导因子不同,南部石质山地和黄土丘陵区是高程,黄土塬和河谷平原区是坡度,北部石质低山丘陵区是沟壑密度;地形因子交互作用均表现为增强,其中沟壑密度影响作用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分布 地形 地理探测器 沟壑密度 榆中县
下载PDF
巢湖地区现代花粉-植被-人类活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储君 马春梅 +3 位作者 李峰 孙珏 黄振辉 孙佳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3期1-15,共15页
巢湖地区的孢粉研究多集中于化石孢粉,相对缺少现代孢粉研究的支持。选取巢湖地区苔藓表土样品及湖泊表层底泥样品共49个进行孢粉分析,探讨现代花粉与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反... 巢湖地区的孢粉研究多集中于化石孢粉,相对缺少现代孢粉研究的支持。选取巢湖地区苔藓表土样品及湖泊表层底泥样品共49个进行孢粉分析,探讨现代花粉与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植被状况,松属、栗属、落叶栎类、榆科、朴属、柳属、枫杨属、蔷薇科、十字花科、蒿属、紫菀属、禾本科(≤37μm)、藜科和眼子菜属为花粉主要类型。现代花粉和钻孔花粉的匹配度较高,可以为反演古植被古气候提供科学依据。花粉图谱和聚类分析将所有的采样点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相对划分出3个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区域:(1)农田区—人类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区域;(2)公园绿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的区域;(3)次生林和湖心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的区域。巢湖地区十字花科花粉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人类活动的强弱,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此外,由于大规模开发、人工栽培以及次生林生长等因素均可能对花粉含量产生较大影响,结合钻孔孢粉分析推测近1000年来巢湖地区松属、十字花科和谷物类禾本科花粉大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极有可能是人为因素而非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表土花粉 植被 人类活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福建福宁湾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10
作者 侯晨阳 靳建辉 +2 位作者 邱俊杰 卫俊杰 许岱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1-633,共13页
海岸沉积物是记录海-陆-气相互作用下区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因短历时古气候事件发生时间短、各物质载体和代用指标都存在一定不足,对华南海岸带沉积物研究多探讨其与海平面波动等长时间尺度上的关系,限制了对粒度信息中可能记录的... 海岸沉积物是记录海-陆-气相互作用下区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因短历时古气候事件发生时间短、各物质载体和代用指标都存在一定不足,对华南海岸带沉积物研究多探讨其与海平面波动等长时间尺度上的关系,限制了对粒度信息中可能记录的短期气候事件的深入研究,不利于解译古气候与古人类历史。本研究选取福建霞浦福宁湾FN1钻孔0~8 m部分,以光释光年代标尺为基础,使用粒度作为主要环境代用指标,并通过端元分析、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方法,阐明福建东北沿海地区沉积物粒度特征;再结合TOC/TN含量变化,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钻孔0~8 m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不同沉积相中各粒级百分比含量波动较大,根据粒径变化趋势和各粒度参数变化曲线分为U1、U2、U3三层。(2)根据BasEMMA方法选取3个端元进行分析。其中,EM1代表低能沉积条件,以粉砂为主,是受冬季风影响的敏感组分,可指示冬季风强度变化;EM2代表中能沉积条件,出现粒级、TOC/TN及沉积速率的突变。受东亚冬季风影响,陆源物质含量增加;EM3代表高能沉积条件,区域水动力增强,沉积物粗颗粒含量增加;高能与低能条件的频繁变化使沉积过程变得复杂,形成海陆过渡相。(3)3.9 ka B.P.~3.7 ka B.P.、1.4 ka B.P.~1.2 ka B.P.以及距今约500 a以来,沉积物粒度与TOC/TN均出现明显变化。与前人对东亚季风与ENSO变化的研究对比发现,环境代用指标的突变与华南沿海在该时段发生的风暴潮频率密切相关,可能对该地区人类生活居住产生严重威胁,进而影响区域文化演替,这表明沉积物粒度特征和TOC/TN含量变化特征等具有指示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的潜力。本研究可以为古环境重建和人类文化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 环境演变 福建福宁湾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以铜川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帆 曹明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3-837,共5页
目的使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格局。方法运用实地调研,查阅文献,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铜川市进行现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铜川市现在处于资源的枯竭期,资源优势地位丧失引发转型及就业危机;产... 目的使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格局。方法运用实地调研,查阅文献,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铜川市进行现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铜川市现在处于资源的枯竭期,资源优势地位丧失引发转型及就业危机;产业结构单一依赖资源,重工业比重过大;所有制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污染严重。结论在产业转型时期应延伸产生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以水泥为主导的建材产业集群,壮大培育新兴产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转型 铜川
下载PDF
热岛效应视角下口袋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卓志雄 吴天杰 +1 位作者 洪长兴 黄启堂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以最新四大“火炉城市”之首福州市为研究地点,从热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热环境实测数据对口袋公园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口袋公园的景观特征以及城市设计指标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为未来口袋公园的建设... 以最新四大“火炉城市”之首福州市为研究地点,从热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热环境实测数据对口袋公园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口袋公园的景观特征以及城市设计指标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为未来口袋公园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建议。结果表明:1)口袋公园在白天和夜间比周围城市街道要凉爽,在微尺度上可以改善城市热环境;2)口袋公园绿化覆盖率、面积、形状指数与热环境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口袋公园周长小于300m时,其与平均温度的关系是正相关,当口袋公园周长大于300m时,其与温度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3)建筑密度与口袋公园的空气温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夜间却显示得比较微弱;容积率与温度呈现抛物线关系,容积率超过一定数值(1.25)可以降低环境温度;4)口袋公园绿化覆盖率和形状指数对周边环境降温程度具有一定的影响,绿化覆盖率越大,形状指数越复杂,降温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热环境 口袋公园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基于AHP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资源对宜居东莞的评价
13
作者 张雯彦 胡嘉燕 +2 位作者 蔡婉滢 林文坛 卢海锋 《陕西水利》 2022年第3期19-22,共4页
东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注重城市的发展,开展东莞宜居城市评价研究意义重大。水资源是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水资源安全深刻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基于AH... 东莞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注重城市的发展,开展东莞宜居城市评价研究意义重大。水资源是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水资源安全深刻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水资源对宜居东莞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选取围绕水资源的4个一级影响因素和10个二级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采用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选取2002年~2018年水资源方面的数据确定隶属函数,对东莞进行宜居城市的评价。运用该方法对宜居东莞的评价,其研究结果合理,可供东莞高质量发展城市参考和借鉴,对中国宜居城市的评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宜居城市 水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 东莞市
下载PDF
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忠潮 贺宝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对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大量的实地考察,应用遥感卫星图像等信息资料,对五陵塬南、北缘侵蚀沟谷和黄土滑塌的发育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五陵塬南缘发育的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8~30m的黄...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对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大量的实地考察,应用遥感卫星图像等信息资料,对五陵塬南、北缘侵蚀沟谷和黄土滑塌的发育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五陵塬南缘发育的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8~30m的黄土崖)为窑洞聚落带,受坡面径流作用发育侵蚀沟谷和黄土坍塌;该塬边黄土窑洞带侵蚀沟谷的发育状况表现为东段密度较小,规模较大,西段反之。北缘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30~90m的黄土崖)西段主要发育“群发性”黄土滑塌。东段侵蚀沟谷数量少,长度较大。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的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新构造运动、黄土岩性和结构、大气降水与农田灌溉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并会对五陵塬周边人类居住安全,边坡水土流失,塬面文物古迹保护和西咸新区发展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陵塬 侵蚀地貌 发育 影响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兰州地区生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3
15
作者 许宝荣 刘一川 +4 位作者 董莹 朱恭 张永中 陆志翔 邹松兵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分析不同时期城市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兰州地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测评其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边界生境存在退化迹象,生境质量... 分析不同时期城市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兰州地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测评其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边界生境存在退化迹象,生境质量分布呈现与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相似的集聚特征,区域总体生境质量稳定,变化频繁且生境类型稀缺的区块主要表现在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兰州 生境质量 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HYSPLIT模式的西北干旱区典型沙尘事件沙源地及沙尘传输路径探析
16
作者 吴芷瑜 辛智鸣 +2 位作者 姜群鸥 于洋 王紫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2-1868,共7页
沙尘天气事件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天气,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借助于地面实测颗粒物数据、MODIS影像数据、OMI传感器影像数据、CALIPSO激光雷达数据,采用HYSPLIT模式对我国西北地区2016年一次典型沙尘事件时空演变特... 沙尘天气事件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天气,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借助于地面实测颗粒物数据、MODIS影像数据、OMI传感器影像数据、CALIPSO激光雷达数据,采用HYSPLIT模式对我国西北地区2016年一次典型沙尘事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基于PM_(2.5)/PM_(10)指数判断西北地区典型城市大气污染源性质以及污染情况;然后,利用MODIS影像MCD19-A2数据产品-气溶胶光学深度AOD数据、OMI-Aura L3级OMAEROe数据产品-紫外吸水性气溶胶指数AAI数据和CALIPSO-Level1级数据,分析大气气溶胶中沙尘水平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借助HYSPLIT模式模拟沙尘气流后向轨迹,确定区域内沙尘传送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典型城市中西宁、兰州、银川在2016年4月30日—5月1日前后PM_(10)指数均超过200μg·m^(-3),PM_(2.5)/PM_(10)均小于0.6,且处于较低值,这表明是由于自然污染源影响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上升,可推测此次为沙尘暴事件影响;大气气溶胶在沙尘事件发生期间呈现出明显水平变化特征,沙尘事件起源于南疆盆地,在5月1日至5月4日持续影响新疆南部和中部地区,青海、甘肃、宁夏以及陕西部分地区也受到影响;根据其变化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本次沙尘天气事件气溶胶污染形成的中心,此次沙尘暴事件影响范围主要有新疆南部盆地和中部以及青海省北部地区;通过对气流轨迹模拟结果来看,2016年4月30日—5月1日沙尘暴事件通过偏西型路径主要影响新疆以及青海部分地区,经分析可得其沙尘物质可能来源于南疆盆地、新疆北部位于准噶尔盆地内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及境外哈萨克斯坦等地区。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抑制西北地区沙尘源地起沙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遥感影像 大气气溶胶 沙尘运移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师范专业综合自然地理天然实习基地——永安盆地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链涵 李斌 李昕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经野外观察发现,永安盆地地层发育齐全、连续,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典型,野外露头出露良好,有铁路、公路横切地层剖面,地层倾角大,地层相对集中;地貌类型丰富,建立了喀斯特... 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经野外观察发现,永安盆地地层发育齐全、连续,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典型,野外露头出露良好,有铁路、公路横切地层剖面,地层倾角大,地层相对集中;地貌类型丰富,建立了喀斯特和丹霞地质公园;土壤类型较多;植被分带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且可以穿越重要的实习路线,生活条件方便,物价较低.综合认为,永安盆地具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重要资源,可以作为全国师范院校野外基地建设的重要场所,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盆地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基地 地质学 地貌学
下载PDF
山西省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宝玲 卜玉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1,共9页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及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基于山西省1995、2005、2015年三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山西省土地利用主要为耕地、草地...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及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基于山西省1995、2005、2015年三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山西省土地利用主要为耕地、草地和林地。20年来耕地先增加后略有降低,林地与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则表现为降低趋势。(2)1995-2005年,山西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林草地开垦与退耕还林(草)并存、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与土地复垦并存的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度高。2005-2015年土地利用转换量很小,集中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其次为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1995-2015年山西省各个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20年来,山西省经历了气候暖干化,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飞速发展。在自然、社会、经济三因素协同作用下,土地利用发生了快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 驱动因素 山西省
下载PDF
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韦小茶 周秋文 +4 位作者 张继 唐欣 彭正 林丽 杨江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0-531,共12页
植被变化及其与驱动因素的关系研究是开展大规模植被恢复效益评估以及进一步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仍不明晰。以广西为例,基于NDVI、气温、降雨和DEM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线性趋势分析... 植被变化及其与驱动因素的关系研究是开展大规模植被恢复效益评估以及进一步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仍不明晰。以广西为例,基于NDVI、气温、降雨和DEM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线性趋势分析、统计降尺度和偏相关分析法,对1982—2016年广西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2—2016年广西多年平均NDVI为0.53,年NDVI呈波动增长趋势,变化率为0.013/10a。广西植被覆盖呈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非喀斯特区的植被覆盖高于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区,高海拔地区的植被覆盖低于低海拔地区,高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坡度为0°~10°、>40°的南坡和东南坡;(2)非喀斯特区的NDVI增加趋势明显,峰林平原的NDVI出现下降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植被改善越明显。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植被覆盖变化存在差异,但植被改善区所占面积比例均大于退化区;(3)广西多年平均气温为20℃,变化率为0.255℃/10a,呈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8 mm,变化率为22.43 mm/10a,呈南部、东部向西北部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NDVI、降雨量和气温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NDVI受气温的影响程度强于降雨,尤其与冬季气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夏季降雨具有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峰丛洼地的NDVI与降雨呈明显的负相关,峰林平原的NDVI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 地形 广西
下载PDF
华北地区4200 a BP前后气候突变事件与社会响应
20
作者 石佳 栗文佳 于世永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以华北地区为例,讨论了4 200aBP前后气候突变事件及其造成的社会响应.通过分析多个气候替代指标发现,此时气候的干冷突变使得华北... 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以华北地区为例,讨论了4 200aBP前后气候突变事件及其造成的社会响应.通过分析多个气候替代指标发现,此时气候的干冷突变使得华北地区新石器文化衰落,农业文明急剧衰退,农业结构发生转变,旱作农业占据主导地位,草原畜牧业得以发展,社会分层逐渐出现.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整合考古资料和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缩小测年误差,突出气候模型输出,深化对气候突变过程的理解,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全新世 气候突变 新石器文化 社会响应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