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代官私印集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建武 《文博》 2007年第1期18-21,共4页
  印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凭信,它虽小,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历代印章、封泥300多方,其中大部分已有专家考释.现将部分未作著录、考释的印章及近年散见的印章集中考辨如下...   印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凭信,它虽小,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历代印章、封泥300多方,其中大部分已有专家考释.现将部分未作著录、考释的印章及近年散见的印章集中考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博物馆 博物馆藏 将兵都尉 龟钮 边长 篆书 篆体 书体 印面 历史博物馆 东关县 建武将军
下载PDF
佳作迭出
2
作者 谷松章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4年第7期45-45,共1页
“泰仓”(图1)是一方秦半通官印。所谓的半通印,是指级别较低的官印,印面二至三字,印形为竖长形,取意为正方官印的一半。这是秦代的印制规定。在篆刻上,人们将私印中类似形制的印章也称为半通印,私印印形更小。本文所指仅限两... “泰仓”(图1)是一方秦半通官印。所谓的半通印,是指级别较低的官印,印面二至三字,印形为竖长形,取意为正方官印的一半。这是秦代的印制规定。在篆刻上,人们将私印中类似形制的印章也称为半通印,私印印形更小。本文所指仅限两字半通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作 官印 秦代 形制
原文传递
十六方元朝驿站官印集释
3
作者 党宝海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1期58-72,共15页
本文按时间先后和印文种类综合介绍了十六方元朝驿站官印,指出汉文印文中的"蘸"和"站"是表示驿站的蒙古语词汇jam的音写。突厥语的yam应是蒙古语借词。文章还探讨了站印的制作机构、印章所属驿站的位置等问题。
关键词 元朝 驿站 官印 JAM
下载PDF
敦煌一棵树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俊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2,共5页
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敦煌市博物馆新发现一棵树烽燧,拾获简牍16枚。本文根据此次发现,进一步探讨丝绸之路在敦煌的具体路线以及大煎都侯官作为通往西域重要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 一棵树烽燧 简牍 大煎都侯官
下载PDF
九华山地藏玺印略考——九华山地藏玺印与地藏信仰研究
5
作者 何翔彬 陈尚前 《北京民俗论丛》 2015年第1期14-21,共8页
一、引言九华山位于安徽长江南岸青阳县境内,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据《九华山志》记载,东晋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九华山地区。唐开元末,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南部)僧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中... 一、引言九华山位于安徽长江南岸青阳县境内,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据《九华山志》记载,东晋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九华山地区。唐开元末,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南部)僧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中,宴然独坐,苦心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唐贞元十年(794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圆寂,尸坐石涵中,三年未腐,众僧徒尊为地藏菩萨示现(意即地藏菩萨转世),建肉身塔供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 玺印 九华山 安徽 宗仰 菩萨 长江
原文传递
记录古代之玺印探究历史与文化——读《湖南古代玺印》
6
作者 秦彤 《上海文博论丛》 2005年第4期72-73,共2页
陈松长先生所著的《湖南古代玺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文物、考古学的视野下,对湖南各地出土和收藏的历代玺印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并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 陈松长先生所著的《湖南古代玺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文物、考古学的视野下,对湖南各地出土和收藏的历代玺印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并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6月)的修订和增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玺印 陈松长 上海书店 包山楚简 长沙国 汉简 简文 断代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长沙古物闻见记
下载PDF
释文雅堂藏几枚与府有关的秦封泥
7
作者 王辉 王巧英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4年第1期16-22,共7页
北京杨广泰先生文雅堂藏战国、秦汉封泥、陶文万余枚,已出版《新出封泥选编》(以下简称《泥汇》,~①近日即将出版《新出陶文封泥选编》(以下简称《陶泥》),~②其中多精品。拙文《杨广泰〈新出陶文封泥选编〉序》已对其部分陶文、封泥作... 北京杨广泰先生文雅堂藏战国、秦汉封泥、陶文万余枚,已出版《新出封泥选编》(以下简称《泥汇》,~①近日即将出版《新出陶文封泥选编》(以下简称《陶泥》),~②其中多精品。拙文《杨广泰〈新出陶文封泥选编〉序》已对其部分陶文、封泥作过讨论,兹再对其所藏几枚与府有关的封泥加以讨论,以就教于同道。一河外府丞《泥汇》0379—0382:'河外府丞'《陶泥》30·6:'河外府丞'(图一)此外,秦封泥又见'南郡府丞'(《泥汇》0605—0611)、'上党府丞'(《泥汇》0676)、'菑川府丞'(《古封泥集成》~③335);《陶泥》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道 泥汇 先生 有关 封泥 陶泥 堂藏 战国
原文传递
吴大澂和封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白谦慎 《中国书画》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一枫江书屋主人藏有一部《簠斋封泥》,共五册,收入晚清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旧藏古封泥拓片422枚,内有晚清名宦、著名学者吴大澂(1835—1902)手批129处。收藏印有"愙斋集古"(图1)、"趛斋审定"、"... 一枫江书屋主人藏有一部《簠斋封泥》,共五册,收入晚清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旧藏古封泥拓片422枚,内有晚清名宦、著名学者吴大澂(1835—1902)手批129处。收藏印有"愙斋集古"(图1)、"趛斋审定"、"赵叔孺收藏印"等。第一册有袁克文(1889—1931)的引首"古封泥",款曰:"簠斋藏泥,愙丈考释,今归冰铁盦。丁巳三月克文观记。"(图2)丁巳为1917年,此时,这一册页由苏州吴县篆刻家王大炘(斋号冰铁盦,1869—1924)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名宦 陈介祺 袁克文 封泥 赵叔孺 收藏印
下载PDF
成都双元村154号大墓出土巴蜀文化印章研究
9
作者 严志斌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1,共5页
成都双元村M154大墓出土骨印背面并立两罍两钟或两罍的形象,是巴蜀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罍与钟的象形。罍与钟是是蜀人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象征。拥有钟、罍这二种蜀文化礼制核心器物并拥有祭祀权者,无疑是蜀文化社会中的上层权贵。... 成都双元村M154大墓出土骨印背面并立两罍两钟或两罍的形象,是巴蜀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罍与钟的象形。罍与钟是是蜀人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象征。拥有钟、罍这二种蜀文化礼制核心器物并拥有祭祀权者,无疑是蜀文化社会中的上层权贵。印上的罍、钟的形象组合应该可以视作巴蜀印章上“■”与“■”符号组合的实物表现,双元村骨印可能处在巴蜀符号创制过程中由实物向符号过渡的阶段,在讨论巴蜀符号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的课题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印章符号及墓葬器物组合等,本文认为双元村M154墓与马家大墓、成都商业街大墓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村墓地 巴蜀文化 罍形符号 钟形符号
原文传递
湖南江华发现北宋官印
10
作者 周九宜 黄树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4-434,共1页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一枚北宋铜官印。现藏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局。铜印为方形,长5.2、宽5、厚1.5毫米,长方形纽。朱文篆书"道州江华县巡检之印"。印背及纽侧阴刻"熙宁七年"、"少府监... 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一枚北宋铜官印。现藏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局。铜印为方形,长5.2、宽5、厚1.5毫米,长方形纽。朱文篆书"道州江华县巡检之印"。印背及纽侧阴刻"熙宁七年"、"少府监制"款。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华瑶族自治县 北宋 官印 湖南 考古工作 少府监 江华县 文化局 熙宁 长方形
原文传递
楚默谈印 各种风格的汉印欣赏
11
作者 楚默 《书画艺术》 2010年第4期67-67,共1页
汉印是印史上的一座高峰,人们比之唐诗宋词。汉代的印章风格呈现多种风貌,宫印、私印、肖形印都很有特色。印文书体方面,秦小篆、摹印篆、鸟虫篆、缪篆,百花齐放;印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方形、圆形、矩形、三圆连珠、四圆连珠、双套印、... 汉印是印史上的一座高峰,人们比之唐诗宋词。汉代的印章风格呈现多种风貌,宫印、私印、肖形印都很有特色。印文书体方面,秦小篆、摹印篆、鸟虫篆、缪篆,百花齐放;印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方形、圆形、矩形、三圆连珠、四圆连珠、双套印、三套印,应有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印 风格 楚默 欣赏 唐诗宋词 百花齐放 秦小篆 印章
下载PDF
辽宁省博物馆藏安杖子出土封泥的再认识
12
作者 张书慧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1-26,共6页
1979年凌源安杖子古城出土了19方封泥,此后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这批封泥的时代鉴定、印文释读、历史地理研究的论文,尤其在1998年周晓陆、刘瑞所作《90年代之前所获秦式封泥》一文发表后,确认了安杖子封泥中存在秦封泥,使安杖子封泥... 1979年凌源安杖子古城出土了19方封泥,此后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这批封泥的时代鉴定、印文释读、历史地理研究的论文,尤其在1998年周晓陆、刘瑞所作《90年代之前所获秦式封泥》一文发表后,确认了安杖子封泥中存在秦封泥,使安杖子封泥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安杖子封泥出土后,辽宁省博物馆入藏了其中印文不重复的15方,现以辽博馆藏安杖子封泥为基础,回顾以往研究,重新释读其中5方封泥释文,并测量这15方封泥的具体数据,与《秦封泥集》公布的封泥数据进行比较,重新认识安杖子封泥的重要性,证明辽西地区秦文化有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期望在今后的历史、考古研究中有更多更深入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杖子 秦封泥 西汉封泥
下载PDF
秦印的收藏现象及其市场前景
13
作者 秦鹏 《中国拍卖》 2022年第11期62-65,共4页
秦印是众多印风中很有特色的一类,其自由活泼的文字和大开大合的章法为世人所关注,秦印收藏也成了学者和印人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本文采用图像分析法,通过对秦印目前流传的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了秦印的收藏现象和收藏价值、秦印的风格类... 秦印是众多印风中很有特色的一类,其自由活泼的文字和大开大合的章法为世人所关注,秦印收藏也成了学者和印人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本文采用图像分析法,通过对秦印目前流传的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了秦印的收藏现象和收藏价值、秦印的风格类型和价值判断、秦印的市场前景等问题,为收藏者、学者、艺术家了解研究秦印提供一定的参考。秦印在古玺、汉印、流派印风里虽然较为小众,但秦印的收藏慢慢走向了大众视野,大家对秦印的认识也从过去的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秦印的文献价值、艺术价值被大家逐渐了解,尤其是众多秦印印谱的出现,为相应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印 古玺 图像分析法 文献价值 风格类型 大开大合 印风 市场前景
原文传递
西汉“君侯之印”义释及凿印工艺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人俞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5期90-92,共3页
西汉“君侯之印”义释及凿印工艺初探李人俞1989年10月,徐州市郊下淀乡陶楼村小凤山发现了一座古墓葬。考古工作者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定该墓为西汉武帝时期的竖穴合葬墓。墓中出土古印四枚,其中银质“君侯之印”,是一件... 西汉“君侯之印”义释及凿印工艺初探李人俞1989年10月,徐州市郊下淀乡陶楼村小凤山发现了一座古墓葬。考古工作者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定该墓为西汉武帝时期的竖穴合葬墓。墓中出土古印四枚,其中银质“君侯之印”,是一件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汉代珍贵文物。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刻 吕不韦 《史记》 《战国策》 《庄子》 印文 左丞相 列侯 制作工序 《与韩荆州书》
下载PDF
谈漳州“八宝印泥”
15
作者 朱世铮 《世纪》 2002年第3期56-56,共1页
1986年我步入花甲之年,一生从事印刷、出版工作的二哥给我一盒印泥,告我这是先祖父遗物,估计已有百年,由我保藏留作纪念。当时我也不在意,10余年来偶然使用过几次。去年国庆,金秋双节期间兰州、西安。
关键词 印泥 福建漳州 出版工作 康熙年间 保藏 哈尔滨 印刷 先祖 花甲 兰州
原文传递
释“太师国王都行省之印”
16
作者 马顺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5,160,共5页
故宫博物院藏"太师国王都行省之印"是大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赐给大将木华黎的官印,为木华黎受命主政中原汉地时(1217-1223)专用。"太师国王都行省"官号甚为罕见,该印内涵丰富,既有金朝旧制的影响,又体现了大蒙古国... 故宫博物院藏"太师国王都行省之印"是大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赐给大将木华黎的官印,为木华黎受命主政中原汉地时(1217-1223)专用。"太师国王都行省"官号甚为罕见,该印内涵丰富,既有金朝旧制的影响,又体现了大蒙古国官印制度产生、发展的脉络,是金元之际典章文物传承的典型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大蒙古国 木华黎 宫印
原文传递
黑水城出土X24国公令印文考辨
17
作者 张笑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176-179,共4页
通过对黑水城出土X24国公令印文的考证,可知印文中都元帅定国公为完颜承晖,枢密副使温国公为仆散端。该文书的年代并非以往学者认为的西夏,而是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正史中仆散端的温国公封爵失载,据此出土印文可补正史之缺。
关键词 黑水城 都元帅 定国公 枢密副使 温国公
下载PDF
《急就篇》人名新證(續二)
18
作者 張傳官 《出土文献研究》 2020年第1期302-326,共25页
本文將沿用于省吾、劉釗、邢義田等先生的研究方法,1結合傳世典籍、出土文獻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對《急就篇》的人名進行新證研究。2其中,前人所使用的漢印材料較少,本文將進行大量補充;古代人名在出土材料(尤其是璽印)中不僅有諸多異寫... 本文將沿用于省吾、劉釗、邢義田等先生的研究方法,1結合傳世典籍、出土文獻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對《急就篇》的人名進行新證研究。2其中,前人所使用的漢印材料較少,本文將進行大量補充;古代人名在出土材料(尤其是璽印)中不僅有諸多異寫,也有不少義近者,施謝捷先生、魏宜輝先生已有不少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印文字徵 金石文字 湖南省 《急就篇》
原文传递
“楚骑尉印”及“蕲城宋父”印相关问题考
19
作者 严烨 《文物春秋》 2013年第2期55-57,共3页
本文对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印章"楚骑尉印"和陶楼汉墓出土的"蕲城宋父"印进行了考释,认为"楚骑尉印"应非"楚骑都尉印"的省略,西汉初期可能设有"骑尉"这一官职";蕲城宋父&qu... 本文对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印章"楚骑尉印"和陶楼汉墓出土的"蕲城宋父"印进行了考释,认为"楚骑尉印"应非"楚骑都尉印"的省略,西汉初期可能设有"骑尉"这一官职";蕲城宋父"印的释读顺序有误,印文应当读作"城父宋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徐州狮子山楚墓 印章 楚骑尉印 蕲城宋父印
下载PDF
黑水城出土元代文书押印制度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朝辉 潘洁 《西夏研究》 2013年第4期84-87,共4页
黑水城出土文书中保存了大量印文,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戳印等官印与押印、画押等私印。后者基本形态为上部一横,下部更粗一横,两划中间有变化的图案。印文常见于文中或末尾,前者多为骑缝印,后者主要为日期印和签署印。这些珍贵的印文资料... 黑水城出土文书中保存了大量印文,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戳印等官印与押印、画押等私印。后者基本形态为上部一横,下部更粗一横,两划中间有变化的图案。印文常见于文中或末尾,前者多为骑缝印,后者主要为日期印和签署印。这些珍贵的印文资料对研究元代押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出土文书 官币 元代 押印 私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