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东山客家的“风水”实践与“风水”观念——以四川成都洛带镇宝胜村刘氏宗族石刻族规碑文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蓬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四川东山客家刘氏宗族的三个"风水"族规表明:东山客家十分重视"风水"与人类生存的重要关系而不迷信"风水",注重通过人为努力"培植风水"而不单纯依靠自然条件和祖宗的护佑获得"风水"... 四川东山客家刘氏宗族的三个"风水"族规表明:东山客家十分重视"风水"与人类生存的重要关系而不迷信"风水",注重通过人为努力"培植风水"而不单纯依靠自然条件和祖宗的护佑获得"风水"宝地,注重兴修水利蓄积雨水来获得水源、通过宗族组织的有效管理来保护"风水"和分配"风水"利益,注重住宅、坟墓和植树都要与自然环境协调。这些"风水"观念和实践表现出他们积极的环境意识和改造自然、艰苦奋斗、顽强生存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客家研究 东山客家 刘氏宗族 “风水”实践 “风水”观念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石经
2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0-30,共1页
石经是刻在石头之上的儒家经典,古代刻制石经的目的是核定儒家经典中的谬误,统一文字,并使之易于保存、流传下去。从东汉熹平四年(175)蔡邕首创其事开始,历代曾多次刻制石经,至今有文字可考者有下列七种:(1)汉嘉平石经,即蔡邕主持所刻石... 石经是刻在石头之上的儒家经典,古代刻制石经的目的是核定儒家经典中的谬误,统一文字,并使之易于保存、流传下去。从东汉熹平四年(175)蔡邕首创其事开始,历代曾多次刻制石经,至今有文字可考者有下列七种:(1)汉嘉平石经,即蔡邕主持所刻石经,用隶书刻成。(2)正始石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经 熹平 正始 嘉平 四年 后蜀 校定 二字 少者
原文传递
探秘和日石经
3
作者 龙山 《寻根》 2013年第5期74-79,共6页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由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永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由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永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青藏高原藏民族的岩石崇拜尤独具特色,譬如藏人的各种石饰、玛尼堆和石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字 文化承载 自然崇拜 远古时期 精神魅力 美好人生 青藏高原 石崇拜
原文传递
赵书元版《圆觉经》刊刻经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强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2-83,107,共3页
《圆觉经》,亦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自唐宋以降,历代不乏钞写本与刻本流传于世,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书元刻本则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版本。据《秘殿珠林》卷十四·名人书刻本著录:'元赵... 《圆觉经》,亦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自唐宋以降,历代不乏钞写本与刻本流传于世,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书元刻本则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版本。据《秘殿珠林》卷十四·名人书刻本著录:'元赵孟頫书圆觉一套一册,列为上等。' 是经为赵孟頫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觉经 佛陀多罗 秘殿珠林 赵孟 延祐 赵书 罽宾 元刻本 管氏 中峰禅师
原文传递
山东境内北朝摩崖刻经中“僧安道壹”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浩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50-52,共3页
通过对北朝时期东平洪顶山刻经及题记的研究 ,明确了“僧安道壹”的姓氏、籍贯及刻经范围 ,并认定邹县、东平两地出现的“僧安道壹”
关键词 山东 北朝 摩崖刻经 "僧安道壹" 刻经范围 考证
下载PDF
《唐石经校文》研究现状述评
6
作者 李思远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作为目前保存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石刻儒家经典,唐石经在中国经典传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清人严可均的《唐石经校文》则是对唐石经的考订最为翔实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清代学术研究的走向深入,对《唐石经校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校勘... 作为目前保存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石刻儒家经典,唐石经在中国经典传承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清人严可均的《唐石经校文》则是对唐石经的考订最为翔实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清代学术研究的走向深入,对《唐石经校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校勘特点的研究上,在整理与研究方面尚有拓展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严可均 《唐石经校文》 研究现状 述评
下载PDF
心动灵岩
7
作者 赵延勇 郑曙光 《走向世界》 2015年第35期108-109,共2页
自古名山僧占多。灵岩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佛教寺院,历代高僧辈出,灵岩山因此是一座名山。到过灵岩寺的人,都会被灵岩寺浓厚的佛教氛围和秀美的自然山水所吸引,灵岩山秀美俊俏,白杨湖碧水若镜,辟支塔耸入云间,千佛殿泥塑传神,墓塔林静... 自古名山僧占多。灵岩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佛教寺院,历代高僧辈出,灵岩山因此是一座名山。到过灵岩寺的人,都会被灵岩寺浓厚的佛教氛围和秀美的自然山水所吸引,灵岩山秀美俊俏,白杨湖碧水若镜,辟支塔耸入云间,千佛殿泥塑传神,墓塔林静穆庄严……初游灵岩,便见"灵岩胜境"谷深景幽,"十里松"蟠曲多姿,"滴水崖",雨花飞溅,"巢鹤岩"三面陡绝,"灵辟峰"峻峭雄奇。更有那"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雪晴"等奇观,并且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初游灵岩寺便被它迷人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岩 穆庄 辟支塔 千佛殿 镜池 佛教寺院 雪晴 积翠 林静 卓锡泉
原文传递
晋源《华严石经》残石考据 被引量:1
8
作者 姚远 《文物世界》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早在1940年,晋源风峪风洞出土100余通镌刻于武周时期的《大方广佛华严石经》(简称:华严石经)迁回晋祠保存。因受历史条件限制,风峪风洞遗址并未完成遗址清理发掘工作。直到上世纪60-80年代,晋祠博物馆陆续在遗址附近发现《华严石经》残... 早在1940年,晋源风峪风洞出土100余通镌刻于武周时期的《大方广佛华严石经》(简称:华严石经)迁回晋祠保存。因受历史条件限制,风峪风洞遗址并未完成遗址清理发掘工作。直到上世纪60-80年代,晋祠博物馆陆续在遗址附近发现《华严石经》残石,现馆内陈列展出《华严石经》130余通。史书记载《华严石经》刻石应有160通,因此还有大量的石经刻石散失佚落。2016年在晋源村民家中发现的石经碑刻,应是《华严石经》残损刻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石经》 晋阳古城 残石
下载PDF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经著作辨正(三)
9
作者 张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3,共1页
近治儒家石经,见民国时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颇有不足,兹提出辨正。如桂馥《历代石经略》二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312页):“其中所列诸条,分为三事。”案此所谓三事,即“一不言汉石经为一字三字,二误以汉石经为三... 近治儒家石经,见民国时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颇有不足,兹提出辨正。如桂馥《历代石经略》二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312页):“其中所列诸条,分为三事。”案此所谓三事,即“一不言汉石经为一字三字,二误以汉石经为三字,三考定汉石经为一字”云云,稿本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445页),专为汉石经而发,非论历代石经全体。“诸条”上当补“汉石经”三字,其义乃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辨正 著作 民国时期 中华书局 齐鲁书社 历代
下载PDF
大足石刻观经变中栏杆的时代印记及艺术痕迹
10
作者 刘小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0期35-37,共3页
石窟寺中的栏杆等古建筑与实物有异同。通过对大足石刻观经变中的栏杆细部构件特征的研究,与雕刻同时期的栏杆特征加以对比分析,得出观经变中的栏杆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其基本特征与雕刻同时期栏杆特征一致,由于受造像主题影响,栏杆的... 石窟寺中的栏杆等古建筑与实物有异同。通过对大足石刻观经变中的栏杆细部构件特征的研究,与雕刻同时期的栏杆特征加以对比分析,得出观经变中的栏杆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其基本特征与雕刻同时期栏杆特征一致,由于受造像主题影响,栏杆的一些细部特征存在艺术加工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杆 特征 时代印记 艺术痕迹 大足石刻
下载PDF
唐《开成石经》展陈空间改造与原址保护的意义
11
作者 杨兵 《碑林集刊》 2020年第1期-,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七次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的活动,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在这七种石经刻石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七次将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的活动,分别是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在这七种石经刻石中,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三种。其中唐《开成石经》(图一)以其碑石数量的完整性,内容的准确性,享有"古本之终,今本之祖"1的赞誉,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石经 《熹平石经》 乾隆石经 开成石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 儒家经典 曹魏 刻石
原文传递
关于嘉祐石经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顧永新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3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北宋嘉佑石经的残石和拓本尽管有传世者,但相关文献记载多阙如或语焉不详,关于嘉佑石经经数、刊立、散亡、修复、补刻等问题尚不明晰,本文试爬梳有关史料,探赜索隐。传世拓本经数有九,周密亦有'九经'之说,但真正是北宋刊刻的仅... 北宋嘉佑石经的残石和拓本尽管有传世者,但相关文献记载多阙如或语焉不详,关于嘉佑石经经数、刊立、散亡、修复、补刻等问题尚不明晰,本文试爬梳有关史料,探赜索隐。传世拓本经数有九,周密亦有'九经'之说,但真正是北宋刊刻的仅有八经,《孟子》是元初补刻的。传统观点认为嘉佑石经始刊于至和元年,其说非是,实际上大约在庆历元年既已开始。关于嘉佑石经散佚及其流向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金人运到燕京的说法本不足取,金国子监也曾刊立石经,不过只有《礼记》、《春秋》二经,金、元二代都曾修复过。元汴梁路儒学建在北宋国子监故址,元世祖时曾修复过那里的嘉佑石经,散亡殆始自元末之乱;明永乐中圮壤于水,所以开封府学易址,石经残石也归于府学新址,景泰中已磨灭破碎;天顺中,再次圮泐于水,但直到正德中还有残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祐石经 刊立 散亡 修复 补刻
原文传递
“古碑文化”亟待抢救
13
作者 吴长生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古碑 抢救与保护 历史价值 学田碑 黔西北 大老爷 灵峰寺 历史文献价值 封建宗法社会 毕节市
下载PDF
现而未现看“书岩”
14
《华夏人文地理》 2004年第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书岩” 灵岩山 佛教石经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山东书法全集·十·佛教刻经》 山东北朝佛教刻经概论(节选)
15
作者 赖非 《山东艺术》 2017年第1期64-75,1,共13页
佛教刻经是我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其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较早的刻经主要分布在河北邯郸周围与山东泰峄山区。前者以字数多、篇幅完整而名扬海内外,后者以规模大、气势宏伟而著称于世。被康有为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佛教刻经是我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其价值与意义是多方面的。较早的刻经主要分布在河北邯郸周围与山东泰峄山区。前者以字数多、篇幅完整而名扬海内外,后者以规模大、气势宏伟而著称于世。被康有为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目前国际上佛教文化、美术考古、书法艺术史等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王佛 文殊般若波罗蜜经 洪顶山刻经 泰山经石峪 造像题记 《文殊般若经》
原文传递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石经拓片研究
16
作者 王琳琳 《碑林集刊》 2018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一、乾隆石经略说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而"十三经"则是儒家典籍的核心。"十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一、乾隆石经略说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而"十三经"则是儒家典籍的核心。"十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经考 乾隆石经 中国国家图书馆
原文传递
北凉石塔刻经与写经生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中慧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7年第1期191-199,351-352,共11页
前言20世纪考古发现的五胡十六国北凉时期(397—439)石塔有十四座,在武威、酒泉、敦煌、吐鲁番等地陆续发现,其中十一座收藏在国内各级博物馆,三座流向国外。其中六座有纪年~1,这些有年代的石塔铭刻有供养人的名字与发愿文,有的石塔上... 前言20世纪考古发现的五胡十六国北凉时期(397—439)石塔有十四座,在武威、酒泉、敦煌、吐鲁番等地陆续发现,其中十一座收藏在国内各级博物馆,三座流向国外。其中六座有纪年~1,这些有年代的石塔铭刻有供养人的名字与发愿文,有的石塔上还有石刻佛经经文,非常珍贵,益发凸显北凉石塔的文化价值。由于这是佛教传入中国。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黑龙江碑刻考校札记
18
作者 王竞 《北方文物》 1999年第1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黑龙江 碑文 碑刻 陆军中将 文例 墓碑 哈尔滨文庙 吉林将军 “以”字 《清史稿》
原文传递
《石台孝经》刊刻经过及题名诸臣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财经 《碑林集刊》 1994年第1期82-86,共5页
步入碑林,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石台孝经》亭,其上悬挂着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二字匾额,《石台孝经》碑即立于其中。这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最大、位置最显著和最著名的一通石碑。碑身由四块青石合成方柱体,置于三层方形石台之上,故... 步入碑林,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石台孝经》亭,其上悬挂着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二字匾额,《石台孝经》碑即立于其中。这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最大、位置最显著和最著名的一通石碑。碑身由四块青石合成方柱体,置于三层方形石台之上,故称'石台孝经'。石台四周线刻缠枝牡丹、蔓草及瑞兽等典型唐代图案。碑额方形,四周浮雕卷云瑞兽。'石莹润如玉,照人须眉,朗若明镜,凿刻精工,为最殊观。'~①笔者实测碑身高6.20米,四面皆宽1.32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碑林博物馆 缠枝牡丹 云瑞 上柱国 《文苑英华》 二字 如玉 玄宗 希烈
原文传递
乾隆石经——北京孔庙十三经碑林
20
作者 刘长工 《首都博物馆论丛》 199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一我国古代自汉、唐、宋以来都有石经之刻,目的是为了'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①石经之刻始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蔡伯喈)认为'经籍去圣之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 一我国古代自汉、唐、宋以来都有石经之刻,目的是为了'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①石经之刻始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蔡伯喈)认为'经籍去圣之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贻误后学'。~②因此在汉代熹平四年(175)奏请订正《六经》文字。相传蔡邕亲手写经于碑,由工匠镌刻,后称《熹平石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石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经 北京孔庙 蒋衡 贻误后学 蔡伯喈 写经 蒋氏 奏请 《孝经》 著名文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