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刊专稿——冶金考古”编后记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37,共1页
金属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程,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主要以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来说,通过发掘、分析冶金遗存,了解古人获取金属矿产资源的途径、冶炼金属和铸造器物的技术... 金属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程,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主要以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来说,通过发掘、分析冶金遗存,了解古人获取金属矿产资源的途径、冶炼金属和铸造器物的技术,及其体现的人类社会各方面信息,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刊本期特别刊发了一组各地不同时期的冶金遗址发掘简报,旨在集中呈现这一领域的最新考古收获。安徽阜南县台家寺遗址和江苏镇江市孙家村遗址是在商周时期的大型高等级聚落中发现了铸造生产设施及相关遗迹,出土了大量与冶铸有关的遗物。这些遗存是判断遗址的性质、等级,了解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北京延庆区水泉沟遗址和湖南桂阳县桐木岭遗址则是历史时期位于金属矿产地附近的大规模冶炼遗址,特别是保存完整、系统分布的生产设施为复原和分析当时的冶炼技术体系提供了准确直观的材料。发掘简报是对田野工作和考古遗存的忠实记录,上述四处冶铸遗址类型不同,发掘的工作方法和资料的记录、整理、分析手段各异。通过这组专稿,读者可以了解现阶段冶金考古工作的新特点、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遗址发掘简报 专稿 金属矿产资源 编后记 文化遗存 社会发展程度 人类社会
原文传递
阿尔泰地区早期游牧文化实用性马衔和马镳研究
2
作者 包曙光 王禹夫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1,共9页
通过对公元前1千纪阿尔泰地区的麦耶米尔文化、比肯文化和巴泽雷克文化的实用性马衔和马镳进行类型学研究,认为阿尔泰地区早期游牧文化的马衔是由双环首马衔向单环首马衔演变;马镳由三孔向双孔或无孔演变。公元前6世纪巴泽雷克文化开始... 通过对公元前1千纪阿尔泰地区的麦耶米尔文化、比肯文化和巴泽雷克文化的实用性马衔和马镳进行类型学研究,认为阿尔泰地区早期游牧文化的马衔是由双环首马衔向单环首马衔演变;马镳由三孔向双孔或无孔演变。公元前6世纪巴泽雷克文化开始,铁质马衔和马镳逐渐增多。这种时代特征和演变规律与同时期中国新疆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衔镳演变具有同步性,这应与欧亚草原东部区内部存在文化趋同性和互动交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地区 马衔 马镳 早期游牧文化
原文传递
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上)——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
3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1年第1期75-91,共17页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址、塔什巴遗址、塔尔加尔河流域的游牧考古和巴尔干半岛的动物考古等为例,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国内史前畜牧、游牧考古研究的评述,集中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和阿敦乔鲁遗址以及西藏三个典型地点。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开展对生业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目前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游牧考古 生业模式 游牧起源 拜尕什遗址 塔什巴遗址 阿敦乔鲁遗址
下载PDF
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78,168,共21页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址、塔什巴遗址、塔尔加尔河流域的游牧考古和巴尔干半岛的动物考古等为例,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国内史前畜牧、游牧考古研究的评述,集中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和阿敦乔鲁遗址以及西藏三个典型地点。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开展对生业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目前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游牧考古 生业模式 游牧起源 拜尕什遗址 塔什巴遗址 阿敦乔鲁遗址
原文传递
早期游牧文化起源问题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邵会秋 吴雅彤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7,共10页
以整个欧亚草原为视角,对比资料相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东南部、萨彦-阿尔泰地区和黑海北岸三个地区畜牧向游牧转变期的材料,对早期游牧起源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研究表明,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三个地区都存在自身特色明显、畜... 以整个欧亚草原为视角,对比资料相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东南部、萨彦-阿尔泰地区和黑海北岸三个地区畜牧向游牧转变期的材料,对早期游牧起源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研究表明,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三个地区都存在自身特色明显、畜牧业发达的遗存,但其中只有萨彦-阿尔泰地区可能已经转变成游牧经济,而内蒙古东南部和黑海地区在同时期可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游牧社会。欧亚草原地区各地早期游牧的起源不是同步的,也不是一条直线发展的,最早的游牧很有可能出现在远离发达农业文明且畜牧业发达的草原地带,而与发达农业文明毗邻且与之关系密切的地区游牧则产生的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萨彦-阿尔泰地区 起源 夏家店文化 斯基泰
原文传递
中石器文化及有关问题国际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1
6
《农业考古》 2000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中石器文化 中石器时代 学术研讨会 农业起源
下载PDF
史前房屋布局变化的比较及其意义
7
作者 杨建华 《古代文明辑刊》 2004年第1期40-53,共14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房屋是家庭居住的场所。房屋的变化是家庭人口与结构变化最重要的证据。史前社会房屋形态的演变就是当时家庭组织变化的真实反映。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地在史前时代常常发生房屋结构的一个大的变化,或许暗示着一种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房屋是家庭居住的场所。房屋的变化是家庭人口与结构变化最重要的证据。史前社会房屋形态的演变就是当时家庭组织变化的真实反映。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地在史前时代常常发生房屋结构的一个大的变化,或许暗示着一种家庭结构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各地区是有区别的,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些差别制约着各地文化发展的进程以及血缘与地缘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将就出自两河流域、日本、美国西南部和中国比较典型的房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了解各地史前社会家庭形态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房屋结构 变化 房屋 社会 家庭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铜器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31
8
作者 韩汝玢 孙淑云 +1 位作者 李秀辉 潜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总结了28年来作者对中国考古发掘出土逾千件铜器显微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铜及铜合金有纯铜、砷铜、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黄铜、铅黄铜、银铜、砷白铜及镍白铜等;它们的显微组织显示了铸造、冷热加工组织以及室温长... 总结了28年来作者对中国考古发掘出土逾千件铜器显微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铜及铜合金有纯铜、砷铜、锡青铜、铅青铜、铅锡青铜、黄铜、铅黄铜、银铜、砷白铜及镍白铜等;它们的显微组织显示了铸造、冷热加工组织以及室温长期埋藏条件下铜合金组织发生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显示的特征等;与现代铜及铜合金金相图谱有诸多不同.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铜及铜合金金相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铜器 显微组织 冶金考古
下载PDF
古代砷铜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9
作者 潜伟 孙淑云 韩汝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2期43-50,共8页
通过总结有关古代砷铜研究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人类使用砷铜的历史,汇集了学者们对砷铜组织和性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模拟古代实验条件冶炼砷铜的实验方法和结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早期砷铜器物,提出了我国砷铜技术来源的... 通过总结有关古代砷铜研究的文献资料,回顾了人类使用砷铜的历史,汇集了学者们对砷铜组织和性能的测试结果以及模拟古代实验条件冶炼砷铜的实验方法和结论,并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早期砷铜器物,提出了我国砷铜技术来源的问题,以期引起中外考古学、冶金史专家的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铜 延展性 加工硬化 直接还原 共熔还原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考古调查——铜石并用时代至希腊化时代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萌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67,共14页
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丰富多彩而又颇具特色.并与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1年5~6月、9~10月,西北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 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的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丰富多彩而又颇具特色.并与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1年5~6月、9~10月,西北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中亚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国家的24个重要文化遗产点和13个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图一)。现以时代为序.将所考察的文化遗产点分别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考古调查 铜石并用时代 希腊化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亚地区 古代文化
原文传递
把最好的项目介绍到中国——澳大利亚联邦国际合作协会秘书长、法人代表谭云
11
《国际人才交流》 2004年第5期8-8,共1页
关键词 谭云 澳大利亚联邦国际合作协会 科技交流 中国 培训实习班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亚欧大陆高纬度地区人群的扩散及其对中国旧石器文化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潮 《南方文物》 2014年第2期83-96,共14页
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气候与资源环境迥异于人类的起源地——热带非洲。人类需要具备更多的文化适应手段才能适应高纬度地区的生存。在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向该地区的迁移扩散极为有限,而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技术、社会组织等文化层面... 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气候与资源环境迥异于人类的起源地——热带非洲。人类需要具备更多的文化适应手段才能适应高纬度地区的生存。在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向该地区的迁移扩散极为有限,而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技术、社会组织等文化层面的进步,人类开始广泛向高纬度地区扩散,打破了东亚地区与欧亚大陆西侧的文化隔离屏障,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文化格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拟通过人类适应的视角,结合考古材料,分析人类向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带的扩散历程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类迁徙、交流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格局产生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 中国北方 流动性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巴蜀青铜兵器热镀锡工艺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智辉 孙淑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5-1009,共5页
采用SEM、XRD和矿相分析方法对几件战国带虎斑纹的巴蜀兵器样品进行分析.样品基体为铸态组织且铸后经过加热;斑纹与基体有明显的界面,斑纹是高锡的铜锡合金,厚度在20~40μm;斑纹主要是由SnO2与Cu41Sn11组成.根据分析结果并分别用镀高... 采用SEM、XRD和矿相分析方法对几件战国带虎斑纹的巴蜀兵器样品进行分析.样品基体为铸态组织且铸后经过加热;斑纹与基体有明显的界面,斑纹是高锡的铜锡合金,厚度在20~40μm;斑纹主要是由SnO2与Cu41Sn11组成.根据分析结果并分别用镀高锡合金法、热镀锡法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为虎斑纹系人工表面处理得到,处理工艺应为热镀锡.组织观察到从基体向镀层方向生长的柱状晶,应是铜向液态锡中溶解扩散所致;镀层中δ相的存在,可能热镀锡后又经过退火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斑纹 热镀锡 退火
下载PDF
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下)——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
14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1年第2期58-73,共16页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址、塔什巴遗址、塔尔加尔河流域的游牧考古和巴尔干半岛的动物考古等为例,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国内史前畜牧、游牧考古研究的评述,集中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和阿敦乔鲁遗址以及西藏三个典型地点。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开展对生业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目前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游牧考古 生业模式 游牧起源 拜尕什遗址 塔什巴遗址 阿敦乔鲁遗址
下载PDF
西欧四国收藏古代铜鼓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富霞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通过实地调查可知,德国、比利时、法国和奥地利等西欧四国的5家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共收藏了171面来自我国和东南亚的铜鼓。其中属于我国铜鼓的分属石寨山型、冷水冲型、北流型、灵山型、遵义型和麻江型,来自东南亚的则属于黑格尔Ⅰ—Ⅳ型... 通过实地调查可知,德国、比利时、法国和奥地利等西欧四国的5家博物馆及私人藏家共收藏了171面来自我国和东南亚的铜鼓。其中属于我国铜鼓的分属石寨山型、冷水冲型、北流型、灵山型、遵义型和麻江型,来自东南亚的则属于黑格尔Ⅰ—Ⅳ型铜鼓以及部分作为明器使用的小铜鼓。这些藏品通过考古发掘、购买和捐赠等方式流失到西欧。源自我国的铜鼓多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驻华领事、工程师、学者等,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将其运至欧洲的博物馆入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四国 古代铜鼓 铜鼓类型 流失文物 海外调查
原文传递
萨哈林岛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某些问题的解析
16
作者 H.A.卡诺贝卡 刘冬冰 《北方文物》 1999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萨哈林岛 旧石器 中石器 遗址 新石器 人工制品 砾石石器 二次沉积 自然保护 河滩地
原文传递
十三年爯壶断代新考
17
作者 史红庆 《殷都学刊》 2007年第4期54-60,共7页
十三年爯壶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该窖藏内虽有共王时期的标准器——墙盘,但此壶的断代仍争议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共王、懿王时期说;懿王、孝王时期说;孝王、夷王时期说。时间跨度过大。先前学者多只注重断代中... 十三年爯壶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该窖藏内虽有共王时期的标准器——墙盘,但此壶的断代仍争议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共王、懿王时期说;懿王、孝王时期说;孝王、夷王时期说。时间跨度过大。先前学者多只注重断代中纹饰、铭文书体及西周中、晚期各王在位年数等要素的一种或是几种,由于角度单一,所得结论不免有所偏颇。本文综合考虑该器的形制、纹饰、铭文书体和内容,并对西周中、晚期各王在位年数进行讨论,从多角度重新审视该壶的时代归属,认为此壶当为西周晚期偏早厉王时期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年再壶 纹饰 形制 铭文书体 王年
下载PDF
《丝绸之路史前史》中译本评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丝绸之路史前史》是俄罗斯学者叶莲娜·伊菲莫夫纳·库兹米娜(Elena Efimovna Kuzmina)关于欧亚草原考古的力作。原稿由俄文写成,后因故未能出版。20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梅维恒(Victor H.Mair)教授征得作者同意后,将其译... 《丝绸之路史前史》是俄罗斯学者叶莲娜·伊菲莫夫纳·库兹米娜(Elena Efimovna Kuzmina)关于欧亚草原考古的力作。原稿由俄文写成,后因故未能出版。20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梅维恒(Victor H.Mair)教授征得作者同意后,将其译为英文出版,中译本由英文版翻译而成,译者李春长,2015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中译本 史前史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科学出版社 评介 欧亚草原 英文版
原文传递
城市、钱币与艺术——“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杨巨平 王潇 邵大路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6-140,共5页
2018年8月17日至20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南开大学丝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维克森林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高师和中国社会... 2018年8月17日至20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南开大学丝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举办"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文明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维克森林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高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丝路希腊化城市的变迁、希腊化钱币的演变、希腊化宗教艺术的传播、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明研究 丝绸之路 宗教艺术 希腊化 研讨会综述 遗产 城市
原文传递
中亚七河地区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考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20
作者 刘汉兴 孔媛媛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55,共11页
20世纪50-70年代,由苏联考古学家对中亚七河地区的古墓葬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占有考古基础材料之上,对外伊犁河流域、楚河流域、塔拉兹河流域的时代属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的墓葬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以期找出这三... 20世纪50-70年代,由苏联考古学家对中亚七河地区的古墓葬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占有考古基础材料之上,对外伊犁河流域、楚河流域、塔拉兹河流域的时代属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的墓葬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以期找出这三处不同流域内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上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以及与域外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指出社会组织结构是造成此种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七河地区 考古遗存 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