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Omnispan缝合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晓晖 华国军 +2 位作者 王星亮 樊嵘 张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Omnispan系统全内缝合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Omnispan缝合技术治疗的28例半月板损伤,5例内侧半月板体部合并半月板前角损伤者采用缝合钩和双针由内向外缝合,...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Omnispan系统全内缝合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1采用关节镜下Omnispan缝合技术治疗的28例半月板损伤,5例内侧半月板体部合并半月板前角损伤者采用缝合钩和双针由内向外缝合,5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时采用自体半束腓骨长肌腱和(或)腘绳肌腱单束解剖重建交叉韧带。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13~24)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Barrett等标准评估24例半月板达到临床愈合,Mcmurry征均为阴性;4例肥胖患者MRI发现多个Ⅲ级半月板损伤信号。末次随访时22例完全无痛,6例活动时轻度疼痛,20例恢复伤前运动和劳动能力。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Omnispan系统全内缝合技术能够有效缝合多种类型的半月板损伤,并持续维持半月板的稳定性,进而缓解半月板损伤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缝合 关节镜 Omnispan系统 全内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对痛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峰 张安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2-619,共8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对痛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痛风组(建模+灌胃生理盐水)、西药组(建模+...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信号通路探究补阳还五汤对痛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痛风组(建模+灌胃生理盐水)、西药组(建模+灌胃20 mg/kg苯溴马隆)、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建模+灌胃6.5、26.0 g/kg补阳还五汤)和通路激活组(建模+灌胃26.0 g/kg补阳还五汤+腹腔注射0.02 mg/kg PI3K活化物(740Y-P))。测量大鼠关节肿胀度,测定血清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对滑膜组织进行HE染色及TUNEL检测,测定滑膜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FoxO1/FoxO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痛风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血清尿酸、TNF-α、IL-1β水平及滑膜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痛风组相比,西药组、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血清尿酸、TNF-α、IL-1β水平及滑膜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相比,通路激活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及血清尿酸、TNF-α、IL-1β水平及滑膜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进而促进滑膜组织细胞凋亡,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痛风 大鼠 滑膜细胞 凋亡 炎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
下载PDF
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522,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之间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颈椎病患者563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259例,平均年龄53.3±19.6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A组(脊髓型颈椎病,n=208)、B组(神经根型颈椎病,n=194)和C组(颈型颈椎病,以轴性症状为主且无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n=161)。所有患者行颈椎MRI及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通过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C2-7 Cobb角、C0-2 Cobb角、C7斜率(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直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通过Image J软件对MRI轴位像上C3~7上终板水平浅层颈伸肌截面积(superficial extensor area,SEA)、深层颈伸肌截面积(deep extensor area,DEA)与相应颈椎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以SEA/VBA及DEA/VBA作为颈伸肌肌容量。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矢状位参数,颈伸肌肌容量进行对比(组间两两对比采用Games-Howell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肌容量与矢状位参数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2-7 Cobb角A组(8.64°±6.19°)显著低于B组(12.55°±6.27°,P<0.05)及C组(13.08°±5.77°,P<0.05);C7S A组(28.09°±10.16°)显著高于B组(22.26°±7.55°,P<0.05)及C组(21.63°±8.96°,P<0.01);C2-7 SVA A组(21.77±12.38mm)显著高于B组(17.80±10.82mm,P<0.05)及C组(15.54±6.82mm,P<0.01)。SEA/DEA比值各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DEA/VBA比值明显低于B、C组(P<0.05),其中以C3-5水平差异最为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C3 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379,P<0.05)及C7S (r=-0.311,P<0.05)呈弱负相关,C4水平DEA/VBA比值与C2-7 SVA (r=-0.478,P<0.01)及C7S(r=-0.466,P<0.01)呈中度负相关,而SEA/VBA比值与矢状位参数未表现出显著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伸肌肌容量 颈椎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影响
4
作者 孙斌磊 戴纪杭 +2 位作者 孙钰 颜连启 王静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不同浓度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L1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279.42±32.58g(260~320g),随机分成A组(HHT 0.2mg/ml组)、B组(HHT 0.1mg/ml...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不同浓度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L1椎板切除术后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2月龄,体重279.42±32.58g(260~320g),随机分成A组(HHT 0.2mg/ml组)、B组(HHT 0.1mg/ml组)、C组(生理盐水组)。制作L1椎板切除术模型,显露硬脊膜,C组生理盐水冲洗后直接逐层闭合切口,A、B组分别用浸泡有不同浓度HHT的棉垫放入骨缺损区5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逐层闭合切口。术后1个月时,行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学(HE染色)观察硬膜外瘢痕粘连情况,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以及胶原光密度值分析。结果:A组无明显粘连,B组存在轻度粘连,C组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瘢痕粘连。A组硬膜外瘢痕中胶原光密度值(0.063±0.014)及成纤维细胞计数(8.43±2.52个)较C组(0.186±0.005和22.47±2.37个)明显降低,且优于B组(0.126±0.017和14.60±1.67个)(P<0.05)。结论: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对预防硬膜外粘连有效,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且局部应用0.2mg/ml的高三尖杉酯碱防粘连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大鼠 高三尖杉酯碱 硬膜外粘连 安全性
下载PDF
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温晓东 李玉茂 +4 位作者 左杨斌 张玉九 黄晓斌 蔡立杰 陈志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2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效固定螺钉数量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采用新型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2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 目的探讨术前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效固定螺钉数量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采用新型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2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收集CT平扫资料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有效固定螺钉的数量。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5(12~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伸直0°,屈曲125°,最大伸直角度-3°,最大屈曲角度131°,平均活动范围127°。膝关节功能按HSS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21例,优良率100%。术后即刻、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与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时,术前在CT平扫与计算机辅助下可完善术前准备,减少术中无效固定螺钉,确保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块的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CT平扫 计算机辅助 新型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芮清伟 刘波 +4 位作者 艾继超 吴刚强 韩晓军 陈诚 曾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309-310,共2页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 目的探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6采用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的2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5~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4(90~230)mL,住院时间平均8.5(7~10)d。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5(7~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7(4~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等级:优1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上臂后侧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可有效的保护断端血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肘关节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上臂后侧入路
原文传递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微 康汇 +1 位作者 李红川 朱宇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1采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术治疗的30例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疼痛VA...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01采用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术治疗的30例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4(1~2)h。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36)个月。术后无感染、肩袖再次撕裂。3例术后6周出现肩关节明显粘连,加强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恢复良好。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与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创伤小,无需额外取材,术后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病损 关节镜 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 重建上关节囊
原文传递
左环指末节离断伤后腹腔大量出血死亡1例
8
作者 刘东璞 卢凤美 +2 位作者 姚海涛 盛延良 赵志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97-97,共1页
1病例资料死者,女,42岁。于2011年1月12日以“左环指末节离断伤”人某市煤炭总医院骨外科住院手术治疗,2011年1月22日夜患者因左下腹疼痛,经会诊后转入普外科,2011年1月23日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经抢救无效于2011年1月... 1病例资料死者,女,42岁。于2011年1月12日以“左环指末节离断伤”人某市煤炭总医院骨外科住院手术治疗,2011年1月22日夜患者因左下腹疼痛,经会诊后转入普外科,2011年1月23日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经抢救无效于2011年1月23El7时死亡(家属否认既往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环指末节 腹腔大量出血 死亡
下载PDF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3
9
作者 夏青 朱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0期1092-1093,共2页
目的总结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8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的4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其他功能锻炼,同时注意观察耐受程度与... 目的总结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8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的4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骨搬运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其他功能锻炼,同时注意观察耐受程度与软组织张力情况,定期摄X线片观察滑移骨段偏移情况与新生骨矿化情况。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16~48)个月。术后5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并应用抗生素治愈。16例牵拉区域疼痛明显,口服止痛药物后缓解。6例出现足下垂,骨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后改善,嘱患者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12例出现轴向偏移,调整外固定架与骨延长速度后矫正。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14~18个月,平均16个月。胫骨缺损端愈合时间为6~8个月,平均7.6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Kofoed踝关节评分,其中疼痛平均40.8分,功能平均22.3分,活动度平均14.8分。结论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需要注意轴向偏移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大段骨缺损 骨搬运技术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 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 牵拉成骨
原文传递
正常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后对MMP-2、MMP-7和MMP-9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朋飞 阚卫兵 +3 位作者 赵婧 姜玉祥 谢殿洪 肖志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7,共6页
目的观察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后对其下游基因MMP-2、MMP-7和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于正常人滑膜细胞,提取胞核蛋白β-catenin,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核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后对其下游基因MMP-2、MMP-7和MMP-9的影响。方法采用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于正常人滑膜细胞,提取胞核蛋白β-catenin,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核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滑膜细胞上清液中MMP-2、MMP-7和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于人滑膜细胞后,β-catenin在胞核蛋白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GSK-3β选择性抑制剂作用时间的延长,β-catenin的表达逐渐增强,呈时间依赖性,而在其干预的第48小时,胞核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变化最明显,是正常组滑膜细胞的5.8696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滑膜细胞比较,SB-216763干预的滑膜细胞上清液中MMP-2、MMP-7和MMP-9的表达分别是正常滑膜细胞的4.6188、3.2443和2.9979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B-216763成功激活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②MMP-2、7、9在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后其表达显著升高,证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MMP-2、MMP-7和MMP-9的表达有一定的调控作用。③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是激活的,而其对MMP-2、MMP-7和MMP-9的调控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降解,促进骨关节炎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该实验结果有助于从单一通路阐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细胞Wnt B—catenin信号通路 MMP-2 MMP-7 MMP-9
下载PDF
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威 梁英林 潘建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9期909-912,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78例腰...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9例采用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侧组),39例采用MIS-TLIF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IL-1、IL-6、TNF-α、CD20、CD45、CD68水平,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退变等级。结果7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9.0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双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2组IL-1、IL-6、TNF-α、CD20、CD45、CD68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IL-1、IL-6、TNF-α、CD20、CD45、CD68水平较双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后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侧组邻近节段退变等级较双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级更优,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异体骨重建带血管腓骨移植后供区骨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孟全 鲁亚杰 +5 位作者 龙作尧 姬传磊 李明辉 肖鑫 陈国景 李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大段异体骨重建带血管腓骨移植后供区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重建腓骨缺损后能否减少供区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8-12因肱骨、股骨病变部位切除后骨缺损需切取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的18例患者,按是否对腓骨... 目的观察采用大段异体骨重建带血管腓骨移植后供区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重建腓骨缺损后能否减少供区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0—2018-12因肱骨、股骨病变部位切除后骨缺损需切取带血管腓骨移植重建的18例患者,按是否对腓骨供区骨缺损进行重建分为重建组(11例)与未重建组(7例)。比较2组术后PES评分、外踝上移程度、距骨倾斜角变化程度、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3.7(9~78)个月。重建组术后PES评分低于未重建组,外踝上移程度、距骨倾斜角变化程度小于未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建组踝关节内翻活动度占健侧比值大于未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活动度占健侧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段异体骨对带血管腓骨移植后供区骨缺损进行重建可以减少远端腓骨上移与距骨倾斜角改变,减少供区并发症发生,改善踝关节内翻活动度,同时不增加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腓骨移植术 腓骨缺损 大段异体骨 骨重建 供区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后凸型低度退变性腰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7 位作者 孙旭 徐亮 杜长志 王牧一 杨柏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呈后凸形态对滑移参数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65例Ⅰ~Ⅱ度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6例,年龄42~72岁(平均54.3±11.9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节段呈后凸形态对滑移参数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65例Ⅰ~Ⅱ度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6例,年龄42~72岁(平均54.3±11.9岁)。根据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滑脱节段椎间隙的形态将患者分为后凸型滑脱组和非后凸型滑脱组。测量的滑脱参数包括滑脱率、滑脱角、前/后椎间隙高度及滑脱节段滑脱率、滑脱角活动度;矢状面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距离;同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影像学和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结果:21(12.7%)例为后凸型滑脱,其年龄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60.7±13.6vs53.4±11.9,P<0.05)。后凸型滑脱组滑脱角明显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3.2°±2.4°vs 7.3°±4.3°,P<0.001),而滑脱率明显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22.4±4.4)%vs (18.9±3.8)%,P<0.001]。后凸型滑脱组前方椎间隙高度显著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而后方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1)。后凸型滑脱组滑脱节段滑脱率和滑脱角活动度均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后凸型滑脱组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垂直距离明显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1),而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5)。两组之间骨盆入射角和胸椎后凸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后凸型滑脱组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01)。后凸型滑脱组VAS腰痛、腿痛评分和ODI显著高于非后凸型滑脱组(P<0.05)。结论:L4/5退变性滑脱患者中约12.7%的患者为后凸型滑脱,较非后凸型滑脱患者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腰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间隙高度 滑脱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Pfannenstiel入路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伟之 高金伟 +1 位作者 江洁 崔晓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Pfannenstiel入路与常规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4—2018-07诊治的64例骨盆前环骨折,32例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组),32例采用Pfannenstiel入路切开... 目的比较改良Pfannenstiel入路与常规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4—2018-07诊治的64例骨盆前环骨折,32例采用改良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组),32例采用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规组)。结果 64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出现性交痛患者的比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组与常规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Majeed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fannenstiel入路与常规Pfannenstie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的骨折复位与功能恢复。虽然改良Pfannenstiel入路手术时间更长,但是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而且患者腹直肌止点得到最大程度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环骨折 改良Pfannenstiel入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继福 崔文波 +1 位作者 万乾 刘宇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9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的Lenke-Silva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7诊治的3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损伤按Lenke-Silva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7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只需要进行减压处理;Ⅱ~Ⅳ型需要行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矫正冠状面侧凸及腰椎后凸畸形;Ⅴ型与Ⅵ型需要行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矫正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失衡,必要时需截骨矫形。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与LL的差值。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PT、PI与LL差值较术前减小,LL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nke-Silva分型指导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分型可信度高,重复性好,临床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Lenke-Silva分型 脊柱-骨盆参数
原文传递
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吴以诚 胡吴斌 +1 位作者 陈亚锋 石海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 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电针 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哲 吴建明 +2 位作者 邹明 周志化 梁大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术中使用片状超声骨刀头(观察... 目的探讨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9-06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术中使用片状超声骨刀头(观察组),33例术中未使用超声骨刀(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开槽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以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3个月。观察组出现5例脑脊液漏,5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4例脑脊液漏,7例轴性症状,5例共6个门轴断裂,对症治疗后治愈,未出现切口感染,内置物松动,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观察组开槽时间较对照组少,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48 h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应用片状超声骨刀头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门轴断裂几率,安全性高,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片状超声骨刀头 咬骨钳
原文传递
周学龙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痛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世定 王明杰 +1 位作者 周学龙 孙利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31-1733,共3页
介绍周学龙教授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痛的临床经验。周周学龙教授结合自身30余年的临床经验归纳肘外侧软组织痛总的病因是“力学平衡”失调,并认为“动力失衡在先,静力失衡在后”,其病理因素是黏连、挛缩、疤痕等。治疗上提出恢复肘关节生... 介绍周学龙教授治疗肘外侧软组织痛的临床经验。周周学龙教授结合自身30余年的临床经验归纳肘外侧软组织痛总的病因是“力学平衡”失调,并认为“动力失衡在先,静力失衡在后”,其病理因素是黏连、挛缩、疤痕等。治疗上提出恢复肘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同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基于中医经筋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将针刀神经触激术、浮针扫散法及西医“微创松解术”有机结合,创立“一松二扫三触激”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外侧软组织痛 针刀疗法 经验总结
下载PDF
髌骨关节外粉碎性骨折合并髌股关节脱位1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擎柱 尹雪莲 +7 位作者 金宇 王金铸 杨小华 王寅 付世杰 魏俊强 任栋 王鹏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4-765,共2页
髌骨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但髌骨关节外粉碎性骨折合并髌股关节脱位非常罕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于2014年10月17日收治1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主因"摔伤致左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4 ... 髌骨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但髌骨关节外粉碎性骨折合并髌股关节脱位非常罕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于2014年10月17日收治1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主因"摔伤致左膝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4 h"于2014年10月17日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髌股关节脱位 粉碎性骨折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是否保留韧带残端对胫骨骨道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姬广伟 许洪涛 +3 位作者 滕学仁 钟锐鑫 黄浩然 戴世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与不保留韧带残端对术后胫骨骨道扩大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08—2018-09诊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29例保留韧带残端(保留残端组),27例不保留韧...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与不保留韧带残端对术后胫骨骨道扩大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08—2018-09诊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29例保留韧带残端(保留残端组),27例不保留韧带残端(不保留残端组)。结果 56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2(6~12)个月。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X线片上胫骨骨道直径差值小于不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CT显示保留残端组5例胫骨骨道扩大,不保留残端组13例胫骨骨道扩大;不保留残端组胫骨骨道扩大比例高于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与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可以减轻胫骨骨道扩大程度,进而更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翻修手术,可能对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韧带重建 保留韧带残端 胫骨骨道扩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