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斐济的“去英国化”及其深层原因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桂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98,共8页
2006年斐济军事政变后,英国不仅联合澳新等国对斐济实施经济制裁,而且再次暂停斐济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使得英国与斐济的关系不断紧张与恶化。在英联邦国家"去英国化"浪潮的影响下,斐济民族主义高涨,军事强人姆拜尼马拉马执掌... 2006年斐济军事政变后,英国不仅联合澳新等国对斐济实施经济制裁,而且再次暂停斐济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使得英国与斐济的关系不断紧张与恶化。在英联邦国家"去英国化"浪潮的影响下,斐济民族主义高涨,军事强人姆拜尼马拉马执掌的政府自2012年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消除英国在斐济的影响。斐济的"去英国化"主要表现为:在新版钱币中去除英国女王头像,在公共假期中清除英国女王生日列表,在国旗图案中去除英国的殖民化色彩。"去英国化"不仅是斐济自主发展的合理要求,而且是其建构民族国家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济 去英国化 民族主义 姆拜尼马拉马
原文传递
斐济的民族主义与种族冲突——1987年斐济军事政变的起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吕桂霞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11期70-77,共8页
由于历史原因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政策,斐济国内两大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尖锐,最终导致了1987年的两次军事政变。个中缘由众多,但在笔者看来,"二战"后民族主义的勃兴以及两大种族之间长期以来的矛... 由于历史原因和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政策,斐济国内两大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十分尖锐,最终导致了1987年的两次军事政变。个中缘由众多,但在笔者看来,"二战"后民族主义的勃兴以及两大种族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与冲突,是造成该国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斐济应摒弃对土著斐济人优越地位的维护,放弃简单的二分法,加快民主进程,重新定义"斐济人"的概念,以缓解政治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济 民族主义 种族冲突 政变
下载PDF
斐济与国际维和行动:演进、动因及影响
3
作者 吕桂霞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95-108,共14页
在太平洋诸岛国中,斐济军队相对实力最强,自1978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其足迹已遍布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冲突国家和地区,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斐济参与维和行动的特点鲜明,动因复杂,其中联合国维和机制的转变,维护斐... 在太平洋诸岛国中,斐济军队相对实力最强,自1978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其足迹已遍布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冲突国家和地区,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斐济参与维和行动的特点鲜明,动因复杂,其中联合国维和机制的转变,维护斐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获取国际支持是斐济政府参与维和行动最为重要的考量。深度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不仅使斐济的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外交空间不断拓展,经济发展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而且对该国维和人员及家庭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济 维和行动 国际形象 外交空间 军事政变
原文传递
“和平队”在太平洋岛国的活动研究:以斐济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桂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8,共9页
美国自1966年开始向其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派遣和平队志愿者起,至今已遍布除瑙鲁以外的13个独立国家。它结合岛国实际需要,重点关注太平洋岛国的教育、卫生、经济、社区发展、青年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志愿者"人... 美国自1966年开始向其托管地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派遣和平队志愿者起,至今已遍布除瑙鲁以外的13个独立国家。它结合岛国实际需要,重点关注太平洋岛国的教育、卫生、经济、社区发展、青年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志愿者"人民对人民"的亲身示范方式,向民众传授知识和技能,推动岛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同时,也提升了美国在岛国的形象,促进了岛国民众对美国的认知,潜移默化地传播了美国文化与价值观,增强了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软实力,但也付出了一定人员的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队 太平洋岛国 斐济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在南太平洋领事裁判权的生成、论争与困境——以斐济为中心(1859-1871)
5
作者 徐桑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4,196,197,共13页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始向南太平洋地区派遣驻扎官、领事等外交人员,作为它在当地政策的推行者。从身份上看,英国领事多具有传教士背景。受人道主义的影响,他们对南太平洋的海陆秩序较为关注,对猖獗一时的劳工贸易表现出了强烈谴责和...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开始向南太平洋地区派遣驻扎官、领事等外交人员,作为它在当地政策的推行者。从身份上看,英国领事多具有传教士背景。受人道主义的影响,他们对南太平洋的海陆秩序较为关注,对猖獗一时的劳工贸易表现出了强烈谴责和抵制的态度,也由此要求自身权限的扩大。自1857年威廉·普理查德担任驻斐济领事开始,英国政界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讨论开始深化。一方面,尽管英政府也决意对非法人口贸易进行打击,但一些既有法律已经对领事的职能与权力做出了界定,这当中的法理困境并不是容易克服的;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在南太平洋的总体策略还是以保守为主,加之斐济政府于1871年成立,领事裁判权由此丧失了进一步延伸的政治环境,还有可能引发与他国之间的争端。最终,英国在斐济的领事裁判权只经历了“昙花一现”般的存在与实践,虽然其中的一些人道主义因素产生了客观上的积极作用,但它本质上还是英国海外政策的一部分,是近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犯他国主权的工具与凭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制度 领事裁判权 斐济 伦敦传道会 非法劳工贸易 威廉·普理查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