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永州地区科举情况考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7-81,共5页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官吏选拔的重要制度,唐代基本上走向完善。这种以考试取士的制度事实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地方文化也概莫能外。考索永州地区唐代的科举制度状况,目的是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状况。
关键词 唐代 永州地区 科举制度 教育
下载PDF
唐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与两蕃农业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乌云花 毕德广 《殷都学刊》 2022年第2期61-67,共7页
唐代辽西地区处在一个冷暖干湿交替、以干冷为主的气候环境内。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并称“两蕃”,向来被笼统地认为是游牧民族。实际上,在唐代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两蕃除了从事牧业外,还从事渔猎采集业和手工业等。从唐中晚期起... 唐代辽西地区处在一个冷暖干湿交替、以干冷为主的气候环境内。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并称“两蕃”,向来被笼统地认为是游牧民族。实际上,在唐代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两蕃除了从事牧业外,还从事渔猎采集业和手工业等。从唐中晚期起,在气候条件和社会发展压力的综合影响下,两蕃开始从事以种植穄子等黍类作物为主的粗放型农业,对燕北山地和西辽河流域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蕃 农业 生态环境 唐代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肯尼亚的索马里人
3
作者 A.菲德斯 C.萨尔尼多利 戈弓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2-64,共3页
塔纳河以北,图尔卡纳湖以东一直到印度洋西岸,是一片广袤的干旱地区,其面积约占肯尼亚总国土的一半,而人口仅为50万,他们都是操东库希特语言的民族。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为索马里人,人口达28万(1980年)。按肯尼亚政府的人口普查统计,这... 塔纳河以北,图尔卡纳湖以东一直到印度洋西岸,是一片广袤的干旱地区,其面积约占肯尼亚总国土的一半,而人口仅为50万,他们都是操东库希特语言的民族。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为索马里人,人口达28万(1980年)。按肯尼亚政府的人口普查统计,这些索马里人分以下部族:欧加登人(90110人),德戈迪亚人(62425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人 肯尼亚 大群体 干旱地区 人口普查 生活方式 传统习俗 居民 游牧民族 水源
原文传递
肯尼亚移民经济、民族反抗和宪制改革(1945-1963)
4
作者 杭聪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5-51,88,共8页
肯尼亚移民经济造成的土地问题,引发了肯尼亚政治不稳定和军事价值下降。茅茅起义改变了白人土地占有面积扩大、非洲人就业岗位丧失和参政道路阻塞的局面,使非洲人获得重分土地的机会,并且扩大了参政权,虽离化解矛盾所需相距甚远,但经... 肯尼亚移民经济造成的土地问题,引发了肯尼亚政治不稳定和军事价值下降。茅茅起义改变了白人土地占有面积扩大、非洲人就业岗位丧失和参政道路阻塞的局面,使非洲人获得重分土地的机会,并且扩大了参政权,虽离化解矛盾所需相距甚远,但经此肯尼亚奠定了独立后新政治经济联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亚 土地问题 茅茅起义 宪制改革 英帝国
下载PDF
贞观廉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党永锋 《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8-81,共4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条千年古训不仅揭示了一个政权主体成功的施政经验,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章从权力的变异及腐败着手,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引出了贞观廉政思想。并同历史上以往执政方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条千年古训不仅揭示了一个政权主体成功的施政经验,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章从权力的变异及腐败着手,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引出了贞观廉政思想。并同历史上以往执政方式的比较得出了贞观廉政的特征,即循循善诱与严惩不贷相结合;上行下效与严格考课制度相结合。最后,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及我国廉政建设任务和状况,尤其是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时期的施政理念,借鉴贞观廉政建设的经验,总结出其对我国当代廉政建设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 廉政思想 特征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唐代死刑复核制度之研究
6
作者 林晓炜 周东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9-23,38,共6页
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唐代是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成熟期,其法律规定之细密、复核程序之严密,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唐代立法者从复审和复奏两方面严格规范了死刑复核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开创... 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唐代是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成熟期,其法律规定之细密、复核程序之严密,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唐代立法者从复审和复奏两方面严格规范了死刑复核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开创性、复核形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在制度的适用上面也有例外。为了我国刑事审判与执行程序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对唐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内容、思想的研究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复核制度 唐代 刑事审判
下载PDF
唐后期江淮城市的发展及衰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磊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37,共10页
唐后期江淮地区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增长。扬州、苏州和杭州是当时最发达的大城市。同时,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战乱、瘟疫和饥荒。它们造成城... 唐后期江淮地区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增长。扬州、苏州和杭州是当时最发达的大城市。同时,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战乱、瘟疫和饥荒。它们造成城市人口死亡,经济凋弊,商业停顿,市场关闭。而城市在重重的打击之下,有些可能一蹶不振,有些则可能迅速恢复并且继续向前发展,对于灾难的种种不同反应促使我们深入探讨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彼此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城市 衰落 扬州
原文传递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及其现代回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轶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8,共8页
"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恒久影响并具有普遍价值的内核,它体现着中华大社会共同体在其历史生活中蕴含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及相应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在先秦思想家中已经形成,在帝制时代经历了复... "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恒久影响并具有普遍价值的内核,它体现着中华大社会共同体在其历史生活中蕴含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及相应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在先秦思想家中已经形成,在帝制时代经历了复杂的嬗变但要旨得以保持,在现代中国的兴起中继续构成深沉的历史文化基础。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建设,需要深切体察中国文化中"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追求公共权力运作的普遍合理性,严格制约公权力的私有化,在公私张力场域把握合理的中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天下为公 公私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