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古之谜终被解破——大卫王的真实性可以确认
1
作者 陈凤姑 杨共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据《圣经》记载 ,大卫王是古代以色列历史上最强大的国王之一 ,但除了《圣经》之外 ,一直没有发现有关对大卫王的其他记载。所以学术界对于大卫王存在的真实性始终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直到最近 ,由于以色列凯旋碑的出土和公布 。
关键词 大卫王 真实性 确认
下载PDF
试论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从资料构成、史书编集到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立新 王敦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7,共10页
与古代埃及和西亚诸国只留下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不同,古代以色列民族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意识;与古代希腊充满人本精神的历史记载也不同,以色列民族历史观的实质是一神论的神权历史观。他们将对耶和华神的信仰融入对民族历史发展的思考... 与古代埃及和西亚诸国只留下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不同,古代以色列民族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意识;与古代希腊充满人本精神的历史记载也不同,以色列民族历史观的实质是一神论的神权历史观。他们将对耶和华神的信仰融入对民族历史发展的思考和解释之中,其历史书卷的编写几乎持续了一千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历史成为“历史就是耶和华神对以色列民族的救赎史”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圣经>(<塔纳赫>) 历史观 古代以色列民族
下载PDF
试析申命运动
3
作者 冯定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1-57,79,共8页
申命改革是古希伯来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 ,对希伯来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次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改革结果较详细的分析 ,对这次改革的时间界定提出了新的看法 ,并对其性质。
关键词 申命改革 背景 主要内容 时间 性质 古希伯来
下载PDF
“王国之法便是法”:散居犹太人的国家权威观 被引量:1
4
作者 艾仁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源自《巴比伦塔木德》的著名法律箴言——"王国之法便是法",经过许多拉比的讨论辩驳,逐渐发展成为散居犹太人处理与非犹太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一方面,它明确了散居犹太人对于居住国的义务,作为所在地域的居民,应当像本地... 源自《巴比伦塔木德》的著名法律箴言——"王国之法便是法",经过许多拉比的讨论辩驳,逐渐发展成为散居犹太人处理与非犹太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一方面,它明确了散居犹太人对于居住国的义务,作为所在地域的居民,应当像本地人一样尊重属地权威、承担纳税职责;另一方面,所在国的权威又是有限的,一旦超出某种限度或与犹太律法相冲突,它便不再是法。这种准则的实质,是为维持犹太社团而向外邦权威作必要的妥协。与其说它是一项法律准则,毋宁说是一种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之法便是法 哈拉哈 散居犹太人 国家权威
下载PDF
以色列献祭系统的类税收制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久晴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07-119,共13页
古代以色列献祭系统是一个庞杂的体系,除了神圣性外,还具有类税收制的性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该献祭系统具有与税收系统相似的职能;第二,该献祭系统初具古代税收系统的特征和性质,几乎可视为税收系统的雏形。然而,古代以色列献祭系... 古代以色列献祭系统是一个庞杂的体系,除了神圣性外,还具有类税收制的性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该献祭系统具有与税收系统相似的职能;第二,该献祭系统初具古代税收系统的特征和性质,几乎可视为税收系统的雏形。然而,古代以色列献祭系统之所以具有类税收制的性质,乃是因为神权对俗世事务的干涉导致供养神权系统的献祭系统不得不扩张其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祭系统 税收系统 圣经 古代以色列
下载PDF
对话“他者”——评述约翰·柯林斯《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基督教中迦南的遗产》
6
作者 黄东阳 《基督教学术》 2022年第2期14-24,共11页
《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基督教中迦南的遗产》一文是柯林斯教授结合“他者”视角对早期以色列以及基督教信仰溯源明义的力作。通过对但以理异象人物原型以及程式结构的辨认,他历史性地揭示了圣经信仰中存在的迦南遗存,有力地论证了早期以色... 《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基督教中迦南的遗产》一文是柯林斯教授结合“他者”视角对早期以色列以及基督教信仰溯源明义的力作。通过对但以理异象人物原型以及程式结构的辨认,他历史性地揭示了圣经信仰中存在的迦南遗存,有力地论证了早期以色列信仰中的多神崇拜、但以理异象中并列出现的神,以及福音书中父神与子神的概念、上帝与耶稣的关系等都是对迦南神话的继承与发展。圣经保存的迦南传统说明文明间的对话早已存在,这对于基督教中国化具有启发性意义,更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多元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文明交流 迦南神话 但以理异象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论以色列第一代君王扫罗及其悲剧命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艳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扫罗是士师时期和王国之间的过渡性人物。鉴于部落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抵抗异族侵袭的迫切形势的需要,扫罗在民众的呼吁中被膏立为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他多次带领以色列人作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战场上他是一位英雄,但在建... 扫罗是士师时期和王国之间的过渡性人物。鉴于部落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抵抗异族侵袭的迫切形势的需要,扫罗在民众的呼吁中被膏立为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他多次带领以色列人作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战场上他是一位英雄,但在建设国家上,他却未能把以色列建成一个具有完备统治机制的国家,最后战死于沙场,成了一位悲剧式的英雄。扫罗的悲剧命运既是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也与他的性格有关;而不同时期的叙述话语也对这位君王在历史与宗教上的定位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罗 君王 英雄 悲剧 话语权利
下载PDF
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基督教中迦南的遗产
8
作者 约翰·科林斯 黄东阳(译) 《基督教学术》 2022年第2期1-13,213,共14页
约三百年前,耶稣会卷入一场关于以何种方式在中国传教的论战(史称“礼仪之争”)。耶稣会认为可以用中文术语称呼基督教的上帝,基督徒也可以参与民间的儒家礼仪,但这些遭到了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的拒绝。19世纪和20世纪发展... 约三百年前,耶稣会卷入一场关于以何种方式在中国传教的论战(史称“礼仪之争”)。耶稣会认为可以用中文术语称呼基督教的上帝,基督徒也可以参与民间的儒家礼仪,但这些遭到了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的拒绝。19世纪和20世纪发展起来的圣经和古代近东研究表明,对跨文化翻译应当更为宽容。事实上,圣经传统中包括上帝名字的各种概念和启示(revelation)都不是以其原始面目突然出现,而是由古代迦南和近东的宗教传统交织而成。前往中国的耶稣会士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他们寻求与本土信仰之间的延续,而不是将异教世界视为完全不同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以理书》第7章 人子 厄力 巴力 迦南神话
原文传递
试析犹太教《塔木德》中的平等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共7页
犹太教《塔木德》中的平等观是一个神学概念,意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观念的历史渊源、哲学和神学依据源于《塔纳赫》,体现在犹太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辨和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等。平等观... 犹太教《塔木德》中的平等观是一个神学概念,意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观念的历史渊源、哲学和神学依据源于《塔纳赫》,体现在犹太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人性善恶的哲学思辨和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等。平等观对于培养和巩固犹太人的族群意识、宗教虔诚、商业精神等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木德》 平等观 犹太民族
下载PDF
神话、历史与现实: 贝尼特与十个遗失部落问题
10
作者 蒋真 苗怡怡 《外国问题研究》 2020年第4期84-94,118,共12页
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流放了以色列的十个部落,后来这批人从历史上消失了,被称为“十个遗失的部落”。随后,以色列十个部落被放逐历史的扩大化、《圣经》解释的神秘化、被放逐位置的模糊化,最终导致十个遗失部落问题的形成,并随着对弥赛... 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流放了以色列的十个部落,后来这批人从历史上消失了,被称为“十个遗失的部落”。随后,以色列十个部落被放逐历史的扩大化、《圣经》解释的神秘化、被放逐位置的模糊化,最终导致十个遗失部落问题的形成,并随着对弥赛亚救赎的渴求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需求,使以色列十个遗失部落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以美国历史学家兹维·本-多·贝尼特为代表,他认为该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与世界历史的演进达到同步,从而成为研究世界历史形成与发展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个遗失的部落 《圣经》 神话 历史 现实
下载PDF
《但丘铭文》与以色列古史研究的现实面向
11
作者 梅华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7,共13页
《但丘铭文》是近几十年来以色列古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人们研究早期亚兰国家的扩张以及大马士革与以色列的争端提供了史料。《但丘铭文》广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是文中的“bytdwd”(大卫家)及其与古代以色列早期历史的密切关... 《但丘铭文》是近几十年来以色列古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人们研究早期亚兰国家的扩张以及大马士革与以色列的争端提供了史料。《但丘铭文》广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是文中的“bytdwd”(大卫家)及其与古代以色列早期历史的密切关联。围绕“大卫家”与圣经历史叙述可信性的关系,以色列古史学者中的“极大主义者”和“极小主义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其中,有些论争已经超出了学术范畴。部分西方学者的政治立场、个人信仰乃至利益纠葛已经影响了铁器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与考古领域的定位、功能及规范。因此,《但丘铭文》也为人们展示了“以色列古史”背后丰富的现实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丘铭文》 以色列古史 极大主义 极小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