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尤布王朝时期阿勒颇古城堡的研究
1
作者 贾婧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7期72-74,共3页
在战乱频繁的中东,阿勒颇作为叙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是阿拉伯世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位于城中心的阿勒颇古城堡最值得关注。几千年来,它历经沧桑,屡遭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后又几经修复、加固,至伊斯兰初期时已成为了坚不可摧的战堡。它最... 在战乱频繁的中东,阿勒颇作为叙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是阿拉伯世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位于城中心的阿勒颇古城堡最值得关注。几千年来,它历经沧桑,屡遭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后又几经修复、加固,至伊斯兰初期时已成为了坚不可摧的战堡。它最初的功能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到后期统治者则更注重它的防御功能。在阿尤布王朝时期统治者修缮了防御工事,加强了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这样的举措对于当时及后世各个地区城堡的修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颇 古城堡 复建 意义
下载PDF
历史角度下叙利亚语言政策的特点及成因
2
作者 吴越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2022年第1期181-183,共3页
叙利亚作为一个多族群、多文化的国家,境内语言资源丰富、语言情况复杂。其语言政策既具有阿拉伯国家共性即阿拉伯化、去殖民化、全球化;又具有基于其独特历史和国内外现状的特性即高等教育的阿拉伯化、少数族群语言政策的差别化、外语... 叙利亚作为一个多族群、多文化的国家,境内语言资源丰富、语言情况复杂。其语言政策既具有阿拉伯国家共性即阿拉伯化、去殖民化、全球化;又具有基于其独特历史和国内外现状的特性即高等教育的阿拉伯化、少数族群语言政策的差别化、外语教育的政治化。维护阿拉伯语核心地位、深度推进“阿拉伯化”、打压本土少数族群语言旨在建立并强调统一的民族认同,而区别对待不同的外语则出于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语言政策 民族认同
下载PDF
蛮族中的文明人:5—6世纪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认识——以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两次托孤事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8-145,共8页
408年拜占庭皇帝阿卡第临终之际把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托孤给萨珊波斯帝国国王耶兹迪格德一世是两国关系史上的美谈。但是525年波斯国王科巴德希望把幼子科斯劳托付给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却未能成行。两次托孤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 408年拜占庭皇帝阿卡第临终之际把未来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托孤给萨珊波斯帝国国王耶兹迪格德一世是两国关系史上的美谈。但是525年波斯国王科巴德希望把幼子科斯劳托付给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一世却未能成行。两次托孤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是各自国内问题和两国关系各种因素的集中表现。选择彼此的对手作为托孤对象更反映出在古代晚期拜占庭人眼中波斯人是“蛮族”中的“文明人”,突显出两国关系中相对平等的认知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帝国 萨珊波斯帝国 古代晚期
下载PDF
叙利亚民族国家建构困境与启示:基于冲突治理的分析
4
作者 曹鹏鹏 韩隽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9年第4期84-91,共8页
冲突治理视角下后发多族群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叙利亚作为典型的后发多族群国家,无法应对政治冲突、族群和宗教教派冲突以及对外自主性问题。其国家治理低效直接迟滞了民族国家建构步伐。社会多元冲突是造成叙利... 冲突治理视角下后发多族群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叙利亚作为典型的后发多族群国家,无法应对政治冲突、族群和宗教教派冲突以及对外自主性问题。其国家治理低效直接迟滞了民族国家建构步伐。社会多元冲突是造成叙利亚危机的重要因素。在叙利亚民族国家从威权到弱威权的演变中,国内族群冲突与教派分裂、弱威权政权解体、域外力量介入与博弈等,加剧了叙利亚的内部冲突。叙利亚民族建构的进程与困境,对类似国家的冲突治理提供了参考:完善协商型国家制度设计,建构认同型族群与教派关系,塑造自主型国家治理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冲突治理 民族国家建构 宗教冲突
下载PDF
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新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历程中,殖民主义政治影响、民族主义政治力量、军人干预政治、复兴党理论与实践,以及阿萨德个人权威及其政治合法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因素或前后相继、或相互作用,主导了现代叙利亚政治发展方向,并最终确立... 叙利亚现代政治发展历程中,殖民主义政治影响、民族主义政治力量、军人干预政治、复兴党理论与实践,以及阿萨德个人权威及其政治合法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因素或前后相继、或相互作用,主导了现代叙利亚政治发展方向,并最终确立起复兴党一党执政党政合一的总统共和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现代政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叙利亚国家危机产生的三层内因探析
6
作者 李云鹏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9-78,126,共11页
叙利亚危机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现象,其影响源于国内范畴的叙利亚国家危机。叙利亚国家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且层次化的内部诱因。其中,国家身份认同涣散的族群宗派结构以及少数教派垄断政治资源的国家权力结构是危机产生的深层内因;威权体... 叙利亚危机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现象,其影响源于国内范畴的叙利亚国家危机。叙利亚国家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且层次化的内部诱因。其中,国家身份认同涣散的族群宗派结构以及少数教派垄断政治资源的国家权力结构是危机产生的深层内因;威权体制的日渐衰朽及其引发的各类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危机产生的中层内因;被弱威权体制缺陷放大的严重国内干旱气候灾害及其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是危机产生的直接内因。在叙利亚国家危机生成的整个过程中,三层次内因并非各自独立发挥作用,而是交互影响,联动共振,其综合效应而非单一效应最终促成了危机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国家危机 内部成因 层次分析
下载PDF
阿萨德时期叙利亚政治稳定与国家治理能力评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新刚 马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共9页
1970年代阿萨德重建政治权威,推进经济改革扩大政治基础,整合社会力量增强政治认同,使叙利亚摆脱了自1946年独立以来的政治权威衰朽与国家动荡,实现了政治稳定。1980年代在经历了经济困顿、政教冲突和权力斗争后,叙利亚重新实现稳定。1... 1970年代阿萨德重建政治权威,推进经济改革扩大政治基础,整合社会力量增强政治认同,使叙利亚摆脱了自1946年独立以来的政治权威衰朽与国家动荡,实现了政治稳定。1980年代在经历了经济困顿、政教冲突和权力斗争后,叙利亚重新实现稳定。1990年代,叙利亚面临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双重压力,阿拉维少数派专权,阿萨德健康状况恶化及其长子意外身亡,政治继承问题凸显,国家治理能力急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菲兹·阿萨德 叙利亚 政治重建 政治稳定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叙利亚危机及前景 被引量:9
8
作者 董漫远 《国际展望》 2012年第6期78-92,145-146,共15页
叙利亚是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长期高举反以、反美旗帜,与伊朗结为战略同盟,与埃及、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有宿怨,致力于争夺阿拉伯世界领袖地位,在中东地区发挥着独特作用。目前的叙利亚危机构成西亚北非动荡的组成部分,并将... 叙利亚是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长期高举反以、反美旗帜,与伊朗结为战略同盟,与埃及、沙特、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有宿怨,致力于争夺阿拉伯世界领袖地位,在中东地区发挥着独特作用。目前的叙利亚危机构成西亚北非动荡的组成部分,并将对中东格局、力量对比、阿拉伯世界发展前景、域外大国角逐态势等产生重要影响。推翻巴沙尔政权是美国既定目标,可能实现,但叙利亚的动荡将长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危机 叙伊战略同盟 “倒巴沙尔” 长期动荡
下载PDF
艾森豪威尔主义与1957年叙利亚危机 被引量:1
9
作者 兰岚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3期194-195,共2页
1957年的叙利亚危机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冷战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通过重建与分析叙利亚危机的整个过程,认为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不能实现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相反,叙利亚危机使保守阿拉伯政权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的怀疑,对美国中东政策... 1957年的叙利亚危机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冷战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通过重建与分析叙利亚危机的整个过程,认为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不能实现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相反,叙利亚危机使保守阿拉伯政权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的怀疑,对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转而把目光放在了以色列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主义 叙利亚危机 冷战
下载PDF
叙利亚与两伊战争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志龙 张妮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81,共11页
叙利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阿萨德阿拉维派复兴党统治集团的利益,基于现实矛盾、地缘政治和教派因素,在两伊战争中从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支持伊朗,反对伊拉克,叙利亚的两伊政策因两伊战争的进程和阿以冲突的起伏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并... 叙利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阿萨德阿拉维派复兴党统治集团的利益,基于现实矛盾、地缘政治和教派因素,在两伊战争中从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支持伊朗,反对伊拉克,叙利亚的两伊政策因两伊战争的进程和阿以冲突的起伏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并对叙利亚和伊朗及中东地缘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两伊战争 伊朗 伊拉克
原文传递
叙利亚土地改革初探
11
作者 李豪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小农经济的普遍衰落与私人地产的急剧膨胀,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乡村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是叙利亚推行土地改革举措的重要根源。叙利亚土地改革在保护私人财产的原则上,通过限制私人地产占有规模,征购超过限额的土地并以固定份额出售给无地... 小农经济的普遍衰落与私人地产的急剧膨胀,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乡村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是叙利亚推行土地改革举措的重要根源。叙利亚土地改革在保护私人财产的原则上,通过限制私人地产占有规模,征购超过限额的土地并以固定份额出售给无地和少地农民,削弱了在外地主的传统势力,缓解了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确立了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却未明显改善贫困农民的经济境况,以致严重制约了叙利亚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 非国有化运动 私人地产 土地改革 乡村社会
下载PDF
浅论民国时期宁夏的慈善事业——以《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云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给慈善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处西北一隅的宁夏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在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近代社会慈善事业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从恢复生产、施医给药、改良风气等方面对宁夏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给慈善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地处西北一隅的宁夏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在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近代社会慈善事业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从恢复生产、施医给药、改良风气等方面对宁夏的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宁夏 宁夏省政述要 慈善
下载PDF
古叙利亚文明的流变和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新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0,共6页
古叙利亚文明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但因古今概念、民族、疆域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今人很难对古叙利亚文明进行准确客观的阐释与构建。在今人概念中,“叙利亚(Syria)”一词为政治单位,专指中东地区的一个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叙利... 古叙利亚文明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但因古今概念、民族、疆域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今人很难对古叙利亚文明进行准确客观的阐释与构建。在今人概念中,“叙利亚(Syria)”一词为政治单位,专指中东地区的一个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其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王新刚:《中东国家通史:叙利亚与黎巴嫩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页)。古代叙利亚主要是一个区域概念,即便在一战末期,还主要指包含陶鲁斯山与西南半岛、地中海与叙利亚沙漠之间的区域,囊括了今日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等国家,是为大叙利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概念 中东地区 地中海东岸 中东国家 黎巴嫩 塞浦路斯 巴勒斯坦 约旦
原文传递
“文明”与“交往”:青铜时代叙利亚文明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昌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4,共5页
青铜时代(Bronze Age)是由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1788—1865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年代划分的专业术语,处于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之间,在世界各地的起止时间不一。叙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之一,... 青铜时代(Bronze Age)是由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1788—1865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年代划分的专业术语,处于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之间,在世界各地的起止时间不一。叙利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之一,细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城市化兴起)、中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又名古叙利亚时期)和晚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1600—前1200年,又名中叙利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起止时间 铁器时代 汤姆森 专业术语 石器时代 叙利亚 文明
原文传递
文明交往视域下波斯希腊化时期叙利亚文明特质沿革阐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继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9,共6页
在经历了约两千五百年的闪米特人统治之后,以公元前539年波斯人释放“巴比伦之囚”为标志,叙利亚历史进入印欧民族介入的发展时期。波斯人与希腊人先后在此地建立政权,古叙利亚文明“独立发展”模式被“互鉴带动”模式取代,但“同质”... 在经历了约两千五百年的闪米特人统治之后,以公元前539年波斯人释放“巴比伦之囚”为标志,叙利亚历史进入印欧民族介入的发展时期。波斯人与希腊人先后在此地建立政权,古叙利亚文明“独立发展”模式被“互鉴带动”模式取代,但“同质”文明与“异质”文明在叙利亚地区渐次深入的碰撞与交融,进一步丰富了古叙利亚文明的特质与内涵。从文明交往的视角与理论,深入洞察与阐释波斯希腊化时期的叙利亚文明的特质,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文明交往理论,对深入认识叙利亚文明的特征与内涵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化时期 文明交往 闪米特人 巴比伦之囚 叙利亚 波斯
原文传递
罗马化研究的理论反思——以叙利亚地区的罗马化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24,共6页
一罗马化概念的生成德国历史学家蒙森(Mommsen)首先创造了“罗马化”一词,而英国学者哈佛菲尔德(Havefield)首次对“罗马化”的过程进行分析。从此以后,罗马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罗马国家本身的历史可以被后人... 一罗马化概念的生成德国历史学家蒙森(Mommsen)首先创造了“罗马化”一词,而英国学者哈佛菲尔德(Havefield)首次对“罗马化”的过程进行分析。从此以后,罗马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罗马国家本身的历史可以被后人解释为强势文明教化蛮族,二是罗马化概念的提出是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自我需要。一方面,罗马帝国主义被视为一项文明使命:罗马的命运和责任是把人道主义传播给其他种族,改变野蛮人的行为方式,建立罗马治下的和平。这其实是前现代社会人类的“我族中心观”与世界主义的结合。伴随着这种文明精神,以政治实用主义为指导的一种文化互动方式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方式 罗马化 世界主义 前现代社会 政治实用主义 理论反思 文明教化 叙利亚
原文传递
罗马帝国时期叙利亚文化精英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磊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28,共5页
一问题与方法长期以来,罗马治下叙利亚地区的文化变迁现象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罗马化”(Romanization)及其他文化理论解释框架面临困境的背景下,身份认同(identity)理论被引入相关问题的研究。该理论将特定地区居民的血统、语言... 一问题与方法长期以来,罗马治下叙利亚地区的文化变迁现象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罗马化”(Romanization)及其他文化理论解释框架面临困境的背景下,身份认同(identity)理论被引入相关问题的研究。该理论将特定地区居民的血统、语言、宗教、生活方式等文化表现类属化,为多样性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相对开放的认知与解释范式,从而跳出了传统罗马化理论过于简单的“罗马-本地”二分法框架[马丁·皮茨:“皇帝的新衣?身份认同理论在罗马考古研究中的功用”(MartinPitts,“The Emperor’s New Clothes?The Utility of Identity in Roman Archaeology”),《美国考古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第111卷第4期(2007年10月),第70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文化精英 皇帝的新衣 解释范式 二分法 罗马化 问题与方法 面临困境
原文传递
清代民间乡儒方庆视域下的徽州文化——以叶澹斋文集曳为中心
18
作者 张得盼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所见清代嘉庆年间乡儒方庆一生“亦儒亦贾”,于书无所不读,擅长习文、修谱、赋诗及书法,不仅记录了徽州乡村“析箸阄书”的分家契约遗言,而且叙说了徽州人重视风水,以相度地形的吉凶来选择墓地求得吉福的现象... 《徽州民间珍稀文献集成》所见清代嘉庆年间乡儒方庆一生“亦儒亦贾”,于书无所不读,擅长习文、修谱、赋诗及书法,不仅记录了徽州乡村“析箸阄书”的分家契约遗言,而且叙说了徽州人重视风水,以相度地形的吉凶来选择墓地求得吉福的现象。在方庆眼中,在新安理学思想的熏陶和宗法制度的宣导下,加上政府稳定和徽商后方家庭的实际需要,妇女多接受守身如玉、为夫守节的教育,这些都规范着妇女言行,有利于维护公序良俗。同时,方庆热衷于乡村社会秩序的构建,举荐良善、彰明德行,其笔下歙南潘溪地理风貌如画,各色人物信而有征。据此可见,方庆在传播徽州文化、社会伦理及乡村社会秩序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庆 《澹斋文集》 徽州文化 乡村社会
下载PDF
19世纪30年代埃及在叙利亚地区的统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渊 王新刚 《中东问题研究》 2017年第1期163-190,共28页
19世纪初,埃及经过穆罕默德·阿里的西方化改革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面对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宗主国,埃及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并逐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与此同时,穆罕默德·阿里的西式改革也伴... 19世纪初,埃及经过穆罕默德·阿里的西方化改革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面对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宗主国,埃及基本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并逐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与此同时,穆罕默德·阿里的西式改革也伴随其扩张脚步延伸到了其他地区,对当地产生了非常大的震动,叙利亚地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随着第一次土埃战争的结束与《屈塔希亚和约》的签订,埃及开始了对叙利亚的十年统治。在这十年间,叙利亚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思想受到启蒙,西方的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开始在叙利亚渗透。这十年的统治开创了叙利亚历史的新纪元.叙利亚社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一方面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也在埃及统治者开放的政策和大力倡导下逐渐在叙利亚萌芽。另一方面,埃及对叙利亚的入侵使得欧洲列强在这一区域的争夺斗争“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政治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叙利亚 穆军默德·阿里 易卜拉欣 奥斯曼帝国
下载PDF
从民俗事象到生活实践--民俗学研究范式转换的知识社会史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向振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42-48,共7页
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并非是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难以解读新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是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未能探索出独特的知识生产机制和表述方式。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并非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贯穿学科发展历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 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并非是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难以解读新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是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未能探索出独特的知识生产机制和表述方式。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并非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贯穿学科发展历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不仅需要对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进行呼吁和研究,而且需要对中国民俗学学科进行知识社会史梳理,并且需要将当前相关讨论纳入长时段学科发展史中讨论。新时期,在民俗学者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年酝酿与探索,最终形成实践民俗学概念。尽管目前此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未达成深度共识,但就民俗学学科建设来说,应将其视为民俗学学科危机中的一次转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学科危机 实践民俗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