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鸦片战争前广州英商洋行经济活动的探析
1
作者 郭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24-325,383,共3页
外国洋行在华经济活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选取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这段时间,对英商洋行在广州的发生及演变过程进行探讨,并对这一时期英国港脚商的经济活动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这个时期... 外国洋行在华经济活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选取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这段时间,对英商洋行在广州的发生及演变过程进行探讨,并对这一时期英国港脚商的经济活动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这个时期英商洋行在广州的立足和初步发展,反映了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对华经济侵略势力的加强,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英商洋行在这段时间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具体的说明中外经济关系发生变局和中西冲突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行 鸦片战争 经济活动
原文传递
火烧圆明园时外交照会及礼单原件等稀见史料考释——兼论恭亲王奕与清季政治舞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天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伦敦访学期间,笔者在大英图书馆发现了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恭亲王奕?致格兰特将军的外交照会和恭亲王的礼单等两份稀见的史料。第一份材料展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先由英使臣发出警告,再伴之军事征服并由英方水陆军予以实施... 伦敦访学期间,笔者在大英图书馆发现了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恭亲王奕?致格兰特将军的外交照会和恭亲王的礼单等两份稀见的史料。第一份材料展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先由英使臣发出警告,再伴之军事征服并由英方水陆军予以实施。交涉过程中总览全局及与清方谈判的是英使臣,其中巴夏礼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份材料表现出恭亲王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采取多维策略,展开多重外交,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台前与幕后的多面人生。研究这些史料,分析恭亲王奕?及其政治舞台,有利于把握中英双方最初真实的战略意图、姿态及其变化的逻辑层次,对于研究中英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照会 礼单 奕䜣 政治舞台 中英关系
下载PDF
论《左传》中知识阶层的“德”与“智”的评价维度
3
作者 王俊双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0-63,共4页
《左传》所反映的春秋时期,是知识阶层及其特征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需求的变化,"智"从"德"中分化出来,二者逐渐从紧密相关过渡到彼此独立,最终作为评价知识阶层的两大维度固定了下来,成为文... 《左传》所反映的春秋时期,是知识阶层及其特征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需求的变化,"智"从"德"中分化出来,二者逐渐从紧密相关过渡到彼此独立,最终作为评价知识阶层的两大维度固定了下来,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知识阶层 “德”与“智”
下载PDF
明清江南手工业品的制作、市场与消费群体——以苏州织造局特供服饰及上海顾绣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学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8,共8页
明清江南繁华富庶,深厚的人文积淀,使这里产生出不少精美绝伦、制作精良的手工业品。而之所以成为特色手工品,即在于制作有特色,有其丰富的内涵。受不同的消费群体及市场的影响与制约,不同手工艺品的遭遇命运各不相同:一些手工品为迎合... 明清江南繁华富庶,深厚的人文积淀,使这里产生出不少精美绝伦、制作精良的手工业品。而之所以成为特色手工品,即在于制作有特色,有其丰富的内涵。受不同的消费群体及市场的影响与制约,不同手工艺品的遭遇命运各不相同:一些手工品为迎合市场,一味扩大规模,导致粗制滥造,致使其内在价值逐渐丧失,最终贬值;另一种情况则存在过分强调工艺的现象,制作追求精巧雅致,不计成本,以满足特殊的群体,而一旦这个群体因环境变化,特有条件丧失,其产品也同样面临危机,有的最终被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手工业品 织造局 顾绣
下载PDF
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外债(1853-1893)
5
作者 王贺雨 《大视野》 2008年第7期174-174,共1页
本文对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外债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甲午战前外债的用途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 甲午战争 外债 影响
原文传递
试析法国借口宗教纠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6
作者 王晓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5-82,共8页
拿破仑三世为巩固其统治,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积极支持天主教会的活动。另一方面,法国天主教会为获取远东护教权,积极扩大在华传教势力。因此,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随着法国工业革命... 拿破仑三世为巩固其统治,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积极支持天主教会的活动。另一方面,法国天主教会为获取远东护教权,积极扩大在华传教势力。因此,19世纪上半叶法中关系表现为传教利益高于商业利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国势增强,国际地位日渐上升,法国力图打开中国大门的要求愈益迫切。但清政府实施“教禁”政策,与法国的殖民企图相抵触,加之中国民众的反抗,矛盾日趋激化。“马神甫事件”的发生,法国正好以此宗教纠纷为借口,与英国共同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中国 宗教纠纷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PDF
孟斗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新公布的档案文献看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7
作者 耿昇 《暨南史学》 2005年第1期376-414,共39页
1860年,英法联军寻找种种借口,派军侵华,一直打到北京,焚掠圆明园,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中的法军司令是孟斗班。他回国后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公爵'。本文试就孟斗班在法筹建侵华远征军,自广州港到上海、... 1860年,英法联军寻找种种借口,派军侵华,一直打到北京,焚掠圆明园,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中的法军司令是孟斗班。他回国后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公爵'。本文试就孟斗班在法筹建侵华远征军,自广州港到上海、舟山、山东半岛、天津、通州等一系列战斗,而阐述英法联军侵华的目的及其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 孟斗班 北塘 大沽 八里桥 圆明园 北京条约
原文传递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国佔据九龙
8
作者 丁琼 《紫禁城》 1997年第2期24-33,共10页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特權。到了50年代初期,列强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權益,為了實現其新的擴張要求,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外修約糾紛 50年代初期,列强不滿足於在中國已取得...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許多特權。到了50年代初期,列强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權益,為了實現其新的擴張要求,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外修約糾紛 50年代初期,列强不滿足於在中國已取得的權益,提出修約要求,企圖以此實現其擴張野心。其主要要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 英法 香港 巴夏 清朝政府 肯尼迪 克里米亚 道光帝 英国
下载PDF
论奕訢
9
作者 胡景华 《朝阳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34-36,46,共4页
奕訢,号乐道主人,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封为恭亲王,1859年授内大臣。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命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奏请清政府改变外交、通商制度,设立了总理各国事... 奕訢,号乐道主人,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封为恭亲王,1859年授内大臣。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命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奏请清政府改变外交、通商制度,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被授命主持总理衙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条约》 总理衙门 英法联军 道光帝 咸丰帝 清政府 大臣 议和
下载PDF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肃顺等人不是主战派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雍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9-32,共4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肃顺等人不是主战派邵雍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肃顺“他作为主战派的首领,对一切外国人一般都怀有敌意”①;“在处理外交政策时,与他处理户部的贪污胥吏一样僵硬”②。我国史学界亦有同志持类似看...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肃顺等人不是主战派邵雍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肃顺“他作为主战派的首领,对一切外国人一般都怀有敌意”①;“在处理外交政策时,与他处理户部的贪污胥吏一样僵硬”②。我国史学界亦有同志持类似看法,并进一步把肃顺与那拉氏、奕的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帝 僧格林沁 大沽之战 主战派 英法联军 外国侵略者 《北京条约》 巴夏礼 清政府
下载PDF
中美《天津条约》中英文本差异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辛格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望厦条约》签订后,美国获得了期待的特权,但是此后中美贸易始终停滞不前,无法满足美国工商业的需求。修约被当作对华外交政策,终于历经四次修约,签订了《天津条约》,在传教和通商方面获得突破进展。关于条约谈判的实施和中美两国的情... 《望厦条约》签订后,美国获得了期待的特权,但是此后中美贸易始终停滞不前,无法满足美国工商业的需求。修约被当作对华外交政策,终于历经四次修约,签订了《天津条约》,在传教和通商方面获得突破进展。关于条约谈判的实施和中美两国的情况都掌握在卫三畏和丁韪良这两个翻译的手中,分析他们的差异翻译有助于深入了解相关背景,存在的差异对特权的形成也产生了推动作用,促成了条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条约》 翻译 特权扩大 文本差异
下载PDF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海军装备建设
12
作者 张家瑞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李鸿章 中国近代 海军装备 造船 江南制造局 曾国藩 洋务运动 海军史 海军建设 铁甲
下载PDF
国内僧格林沁研究综述
13
作者 卓海波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08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僧格林沁作为科尔沁部蒙古贵族,曾受到清朝统治者的宠信和重用,担任过许多要职,指挥和参与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重要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深入研究僧格林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清朝民族政策都... 僧格林沁作为科尔沁部蒙古贵族,曾受到清朝统治者的宠信和重用,担任过许多要职,指挥和参与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重要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深入研究僧格林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清朝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僧格林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20年。20多年来,共发表研究僧格林沁的论文40篇以上,其中对僧格林沁在第二次、第三次大沽IZl战役中的功过是非讨论较多,争议也较大,而对其早期镇压北伐太平军和后来镇压捻军,学术界的观点比较一致,持否定态度,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下笔者以目前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主,对僧格林沁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格林沁 综述 国内 中国近代史 帝国主义侵略 学术论文 蒙古贵族 科尔沁部
下载PDF
英军焚毁圆明园事件与“国际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5,共11页
1860年10月,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虐待英法"侨民"致死"违犯国际公法"为借口,悍然下令侵华英军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等中国皇家园林。查证史实,可知当时并未形成世界意义上的"国际法",美国人惠顿的法... 1860年10月,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虐待英法"侨民"致死"违犯国际公法"为借口,悍然下令侵华英军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等中国皇家园林。查证史实,可知当时并未形成世界意义上的"国际法",美国人惠顿的法学著作《万国公法》尚未传入中国,清政府也未签署任何有关战争的国际法文件。若就事论理,指出清廷违反人道主义是必要的,但责难清政府违反国际法却是没有道理的。反过来看,拥有国际法观念的英法军队对身受重伤的中方非战斗人员清宫太监,不但未进行必要的医疗救治,反而加戴镣铐,实施虐待,这种行径与他们标榜的国际法是相违背的。英法军队焚毁圆明园,劫掠文物,是违反他们自己的"国际法"的,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法联军 额尔金 焚毁圆明园 国际法 惠顿 《万国公法》 现代国际法
下载PDF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虎门炮台 被引量:3
15
作者 曲庆玲 《岭南文史》 2015年第1期9-14,共6页
炮台是指在江海口岸和其他险要处所,为放置火炮而建筑的海防或江防建筑,是架设火炮的台基及掩护体,并随着火炮的发展变化而变迁的一种防御工事。炮台作为固定的火炮发射阵地,一般设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战略要塞上,配备至少两门以上... 炮台是指在江海口岸和其他险要处所,为放置火炮而建筑的海防或江防建筑,是架设火炮的台基及掩护体,并随着火炮的发展变化而变迁的一种防御工事。炮台作为固定的火炮发射阵地,一般设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战略要塞上,配备至少两门以上的火炮。明朝军事家郑若曾指出:"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犹江防者,必防之于江,此定论也。控制海口之法,最重炮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发射阵地 铁炮 威远炮 郑若曾 海防建设 火药局 兵房 第二道防线 沙角 江海
原文传递
论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期间的态度
16
作者 杨华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238-243,共6页
作为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对事对人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说,基本就决定了该事件的进退和该人物的浮沉。所以,道光帝个人对鸦片问题及整个鸦片战争的态度,对于鸦片之禁弛和鸦片战争之胜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 作为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对事对人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说,基本就决定了该事件的进退和该人物的浮沉。所以,道光帝个人对鸦片问题及整个鸦片战争的态度,对于鸦片之禁弛和鸦片战争之胜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道光帝妥协、求和、动摇、投降、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帝 林则徐 战争期间 《鸦片战争》 邓廷桢 《南京条约》 清政府 道光朝 英军 中国近代史
下载PDF
同治年间清政府对出洋华工态度的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春燕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4-101,共8页
同治年间,华工出洋合法化。外国不法商人与拐匪倾力合作,大量的华工被拐卖出洋,清政府对华工的态度逐渐从漠视转为积极,开始与英法官员斡旋,签订了二十二款章程,该章程为华工出洋争取了利益。随后,古巴和秘鲁的华工在外遭受虐待的负面... 同治年间,华工出洋合法化。外国不法商人与拐匪倾力合作,大量的华工被拐卖出洋,清政府对华工的态度逐渐从漠视转为积极,开始与英法官员斡旋,签订了二十二款章程,该章程为华工出洋争取了利益。随后,古巴和秘鲁的华工在外遭受虐待的负面信息被清廷有所耳闻,清政府愈发重视华侨问题,开始了古巴和秘鲁华工交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年间 清政府 华工出洋合法化 二十二款章程
下载PDF
论叶名琛的对外交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双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法两国和清朝政府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办事不力。但在事实上,叶名琛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受到清政府的褒扬。清廷之所以将广州失陷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一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法两国和清朝政府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办事不力。但在事实上,叶名琛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受到清政府的褒扬。清廷之所以将广州失陷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一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没用的臣子,没有昏庸的君主;二是清廷想设法以此转圜。而英法两国对叶名琛的责难则是想以此为武装侵略中国的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名琛 宗藩关系体制 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PDF
唐可看中国——读《穿过鸦片的硝烟》有感
19
作者 李贺艳 《全国新书目》 2006年第11期5-5,共1页
拿起这本书,最先引起笔者兴趣的不是书名,也不是历史感十足的封面,而是作者唐可?阿尔梅洛的名字,因为马可?波罗的大名实在是家喻户晓,而这本书同样是一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游记式的描述,不由让人充满了好奇。唐可·阿尔梅洛是一位哥... 拿起这本书,最先引起笔者兴趣的不是书名,也不是历史感十足的封面,而是作者唐可?阿尔梅洛的名字,因为马可?波罗的大名实在是家喻户晓,而这本书同样是一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游记式的描述,不由让人充满了好奇。唐可·阿尔梅洛是一位哥伦比亚的商人,由于官司缠身,加之时局混乱,因此逃往异地避难,之后因为公干来到中国。他记录了一路的所见所闻,离开中国后在巴黎编撰成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历史感 中国文化 西方人 穿过 游记 巴黎 描述 兴趣
原文传递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山东海防——以山东巡抚托浑布的筹海举措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红 曹鲁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海上发动的大规模侵略。在这次空前严重的海疆危机中,山东巡抚托浑布积极布防,使战前已经废弛的山东海防得到了改观。透析托浑布的筹海举措,不难发现,它并没有跳出传统思...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海上发动的大规模侵略。在这次空前严重的海疆危机中,山东巡抚托浑布积极布防,使战前已经废弛的山东海防得到了改观。透析托浑布的筹海举措,不难发现,它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因而整饬后的山东海防根本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山东海防是当时中国整体海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效证明,清朝传统的海防已经完全不适应它所遇到的强权时代,晚清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鸦片战争 托浑布 山东 海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