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楚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倩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1期98-102,108,共6页
关键词 楚文化 文化研究 比较研究 长江文化 区域文化 历史文化 湖北美术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楚国 吴越文化
下载PDF
“乡土之神”、“公务之神”与“海商之神”──简论妈祖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伯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47-58,共12页
关键词 妈祖信仰 妈祖庙 天后宫 福建海商 地方文化 天妃 福建商人 乡土 宁波 海上贸易
下载PDF
谈中国革命史教学
3
作者 朱淑丽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44-46,共3页
毕业后执教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一门学科的学习与讲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地.当初,在大学里学习革命史这门课,我们对那些资深的教授们甚不以为然,浅薄地认为他们的授课都是轻易而举的事,从没注意到教课的方法与技巧,更谈不上去... 毕业后执教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一门学科的学习与讲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地.当初,在大学里学习革命史这门课,我们对那些资深的教授们甚不以为然,浅薄地认为他们的授课都是轻易而举的事,从没注意到教课的方法与技巧,更谈不上去欣赏与学习了.如今,自己居然也如他们一样,登上了讲台,去教授那些自以为熟悉了的东西,才发现,把这些东西真正讲好并不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曾经很熟悉的学科一下子变得陌生了.说熟悉,是因为胸有丘壑;说陌生,是因为缺乏方法与技巧.何况,我授课的对象和要求也不同当年的情况了:大专一年级的学生,又是理工专业,文史知识缺乏,并且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专业化.如何既能生动又能达到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确成了一个难题.革命史的教学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规律,根据历史发展必然,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使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经验,来达到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教学目的.基于此,革命史的教学是严肃的,决不能哗众取宠,去迎合学生的胃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史教学 台湾问题 方法与技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爱国主义教育 邓小平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易如反掌的事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
4
作者 昌切 《新东方》 1997年第6期66-71,共6页
本文把文化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认为三者在一个完整的文化结构中分别位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文据此分析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认为:这种转换是从侧重物质文化到侧重制度文化而到侧重思想文化,以至全面变革中... 本文把文化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认为三者在一个完整的文化结构中分别位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文据此分析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认为:这种转换是从侧重物质文化到侧重制度文化而到侧重思想文化,以至全面变革中国文化的由表及里、逐代深入的结构性转换;从事实和事理来看,这种转换既与具体的史实相吻合,也符合强弱文化碰撞、弱势文化由此嬗变的历史逻辑;而从思维模式来看,这种转换则是从“中上西下”到“中西对等”再到“西上中下”的思维结构的转换。文本提出“基点”、“需求”和“伟导”三个概念,将基点定为“现在”,从现的需求和满足现在需求的文化传导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化转换 制度文化 中国文化 思想文化 梁启超 物质文化 中西文化 文化变革 中体西用
下载PDF
读者·作者·编者
5
作者 薛天纬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3-43,共1页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9期所刊刘鑫全《〈秦妇吟〉的艺术成就》一文,有一处资料引用的错误。该文第一段写道:"许多人家的屏风、幛子上都写有这首诗,‘流于人间,疏于屏壁’,‘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杜牧所撰这篇《唐... 编辑同志:贵刊今年第9期所刊刘鑫全《〈秦妇吟〉的艺术成就》一文,有一处资料引用的错误。该文第一段写道:"许多人家的屏风、幛子上都写有这首诗,‘流于人间,疏于屏壁’,‘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杜牧所撰这篇《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转述李戡的话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成就 墓志铭 编辑 杜牧 引用 屏风 巡官 转述 陇西 错误
原文传递
论先秦自然国学——兼评中国自然国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摘要)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关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9-181,共3页
先秦国学是中国国学的基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与中国国学一样可分为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两大部分。先秦自然国学博大精深,是先秦国学的两大精粹部分之一。先秦各家几乎都以自然为基础,由此演绎出人事、政事;各家学说的核心都是探讨&... 先秦国学是中国国学的基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与中国国学一样可分为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两大部分。先秦自然国学博大精深,是先秦国学的两大精粹部分之一。先秦各家几乎都以自然为基础,由此演绎出人事、政事;各家学说的核心都是探讨"天地人"的关系,而且不约而同地主张"天人合一";各家著述中都非常重视对自然国学知识的记载,并且所记自然国学知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秦代的"焚书坑儒"和汉代的"独尊儒术",严重地摧残了先秦国学特别是先秦自然国学,造成了中国国学史上尤其是中国自然国学史上的大断裂。从此,自然国学从先秦国学中的精粹地位沦为人文国学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自然国学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中国国学史
下载PDF
乡村建设派分概念形成史考溯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天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乡村建设主要派分的数目,远较已有研究者为多。其概念的得名非自号而是源于他称;形成的路径大体有两条:两极的比较归纳和多元的区别分析。这种概念史的考析,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乡建由初期少数派别独大,到盛时派分纷呈的实际,不仅为相关研... 乡村建设主要派分的数目,远较已有研究者为多。其概念的得名非自号而是源于他称;形成的路径大体有两条:两极的比较归纳和多元的区别分析。这种概念史的考析,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乡建由初期少数派别独大,到盛时派分纷呈的实际,不仅为相关研究补充新的内容,而且可以为学术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派分 概念史 学术史
下载PDF
科学翻译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8
作者 鱼为全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X期194-195,共2页
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与徐光启等明清士大夫们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科学思想。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翻译对文化的影响等方... 16世纪末,耶稣教会士利马窦等人与徐光启等明清士大夫们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著述,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第一次高潮。这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科学思想。本文主要从文化传播,翻译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着重分析了科学翻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儒家思想面对这种冲击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对研究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应如何保持其先进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翻译 儒家思想 文化传播 与时俱进
下载PDF
月亮泡与“四时捺钵”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璇如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48,共3页
四时捺钵"是辽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向以畜牧、田渔为生,逐水草而居。自入主北中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虽设五京,而临幸甚少,仍沿旧习,外出游幸,巡治四方。一年四季,各有
关键词 月亮泡 捺钵 游牧民族 契丹族 辽朝 枢密院 契丹语 北中国 营卫志 契丹人
原文传递
“举孝廉”始末及其当代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俊蓉 李纯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7-99,共3页
"举孝廉"是我国古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式。这种人才选拔方式萌芽于上古,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其制度正式确立于汉代。举孝廉在两汉及魏晋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隋唐却一度中断。虽然在宋元明清代又有所复兴,但... "举孝廉"是我国古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式。这种人才选拔方式萌芽于上古,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其制度正式确立于汉代。举孝廉在两汉及魏晋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隋唐却一度中断。虽然在宋元明清代又有所复兴,但它最终走向消亡是历史的必然。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推行干部廉洁从政、倡导家庭美德与弘扬职业道德已经蔚然成风,孝与廉是否可以作为人才选拔与干部考核的依据之一,当代领导者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孝廉 当代解析 历史背景 人才选拔 干部考核
下载PDF
长命缕映现的中国人祈福心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4-15,共2页
早在先秦时期,有人就认为"五月阴生"。直至清代,仍说"善正月,恶五月"(见《燕京岁时记》)。重五之日更属恶日、死亡之日,在古籍《吕氏春秋·仲夏记》、《礼记·月令》以及《风俗通》等文字记载中皆可看到类... 早在先秦时期,有人就认为"五月阴生"。直至清代,仍说"善正月,恶五月"(见《燕京岁时记》)。重五之日更属恶日、死亡之日,在古籍《吕氏春秋·仲夏记》、《礼记·月令》以及《风俗通》等文字记载中皆可看到类似的说法。由于五月为恶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命 端午节 服饰民俗 心理 五色 汉代 造型 先秦时期 吕氏春秋 佩饰
下载PDF
编读往来
12
《文史知识》 1999年第2期53-53,共1页
江西广丰的工人读者丁剑,在收到编辑部为他凑配的几期过去的《文史知识》后,来信表示感谢,信中说:因企业效益不好,10月份的工资刚发下来,所以拖到今天才回复,在此表示诚挚的道歉。附上书款24.35元。另加寄8.80元,请购一本《古人称谓漫... 江西广丰的工人读者丁剑,在收到编辑部为他凑配的几期过去的《文史知识》后,来信表示感谢,信中说:因企业效益不好,10月份的工资刚发下来,所以拖到今天才回复,在此表示诚挚的道歉。附上书款24.35元。另加寄8.80元,请购一本《古人称谓漫谈》。我多余的《文史知识》(1982、1984)共19册寄给你们,请调剂给其他读者。丁先生的信,实令人感佩。浙江《台州公安报》郑钦南先生列表对本刊1998年1—6期进行勘误,并指出:《文史知识》内容丰富,影响面广,为社会所公认。但玉有瑕疵,亦毋庸讳言。这就是校对不慎造成的一些文字错误。总的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知识 内容丰富 江西广丰 企业效益 编辑部 文字错误 读者来信 影响面 多余的 勘误
原文传递
楚季宝钟之我见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德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119,共3页
枝江出土西周晚期"楚季宝钟"。同辈人中最小者称季,楚季当指楚国君最小的儿子,季循的可能性最大。"乃献于公",楚武王前,楚的国君称公;孙子称祖父为公公。此器应是熊徇尚未为国君时献于祖父熊延的。
关键词 楚季宝钟 西周晚期 孙称祖父为公公 枝江丹阳说
下载PDF
由“酋邦”到“古国”——关于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模式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宏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文明起源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与模式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重视理论的探索成为这一时期文明起源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影响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主要理论与模式... 文明起源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关于文明与国家起源的理论与模式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重视理论的探索成为这一时期文明起源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影响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的主要理论与模式做一回顾与述评,以期促进理论探讨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文明起源 社会演进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8
15
作者 葛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17,共7页
士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他们特有的政治精神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体系的凝聚 ,并不具有现代性。本文针对学界将士人等同于现代知识分子的观点 ,指出从传统的士人精神中走出来 ,实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现代化 ,还需... 士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他们特有的政治精神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体系的凝聚 ,并不具有现代性。本文针对学界将士人等同于现代知识分子的观点 ,指出从传统的士人精神中走出来 ,实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现代化 ,还需要在“价值支点”、“人生目标”和“人格结构”等三个方面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精神 知识分子 价值支点 人生目标 人格结构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的粤澳书缘--澳门大学庋置五省官书局合刻本二十四史考察(下)
16
作者 李凭 姜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澳大局刻本二十四史先后被廖桐史、卢达文、邓芬、何贤收藏,并在他们之间缔结了一系列美好的书缘。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这四位贤达分别在军事政治界、古籍收藏界、文化艺术界、工商实业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局刻本自1878年问... 澳大局刻本二十四史先后被廖桐史、卢达文、邓芬、何贤收藏,并在他们之间缔结了一系列美好的书缘。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这四位贤达分别在军事政治界、古籍收藏界、文化艺术界、工商实业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局刻本自1878年问世以后,从顺德经广州至澳门辗转三地七处藏书场所,历时百余年,最终庋置于澳门大学图书馆。如此迁徙过程正是中华文献在粤澳间传承的一例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刻本二十四史 廖桐史 卢达文 邓芬 何贤
下载PDF
陈沂与开创时期的部队文化工作
17
作者 邓斌 《新文化史料》 1999年第6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文艺创作 部队文化工作 文化体育活动 文化部长 陈沂 解放军 歌舞团 群众性 总政治部 军队政治工作
原文传递
新文化运动与“女性主义”之诞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联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9,共9页
"Feminism"这个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译为中文,依次出现"女子主义""妇女主义""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和"妇女运动"等几种译名。沈雁冰最早译介这一理论名... "Feminism"这个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译为中文,依次出现"女子主义""妇女主义""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和"妇女运动"等几种译名。沈雁冰最早译介这一理论名词,在短暂使用"女子主义"后,率先使用"女性主义"一词,但"五四"时期最流行的翻译是"妇女主义"。20世纪30年代后,"女权主义"逐渐取代"妇女主义"成为最普遍的译名,而借鉴日文的音译"弗弥涅士姆"则从未流行。整个民国时期,各种流行的译名只在沈雁冰等个别译者那里有语义考量,但在绝大多数译介者与使用者那里,各种译名在含义和用法上并无本质差别,因而不曾有意区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因历时性动态发展而在20世纪初呈众声喧哗之状,但"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主要在真理与常识的层面介绍其民主根源与平等观念,极大促进了新文化和新道德的建构,使中国女性解放实践在"五四"时期独步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时期 女性主义思潮 “五四”时期 中国知识界 妇女主义 女权主义 20世纪 妇女运动
原文传递
馮天瑜的學術世界和文化擔當
19
作者 周積明 《中国文化》 2023年第1期314-322,共9页
馮天瑜的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化史研究。他的文化史研究論著,有一條清晰的紅綫,這就是深深地摯愛中華文化,爲此,他一直在執着地追問和探尋中華文明是一種什么樣的形態,它的生存機制如何?它的血脉是如何傳遞下來?由此進而去探求中華文化未... 馮天瑜的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化史研究。他的文化史研究論著,有一條清晰的紅綫,這就是深深地摯愛中華文化,爲此,他一直在執着地追問和探尋中華文明是一種什么樣的形態,它的生存機制如何?它的血脉是如何傳遞下來?由此進而去探求中華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爲了回答這些問題,馮天瑜圍繞中國文化的生成機制、文化特質,中國文化的元典精神,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基本形態,中國文化的近代轉型等中國文化史的重大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建構了一個系統認識中國文化的體系,并在文化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上作出重要貢獻。他從觀念文化轉向制度文化,對中國歷史上的“軸心制度”——周制與秦制進行别開生面的研究,所著《“封建”考辨》振聾發聵,而《周制與秦制》則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部著作。他關懷并憂患於中國文化乃至人類文明的當下與未來,以木鐸之聲警醒當世。他病危之前,將其有待出版的口述史的標題定爲:“向着公民的無悔抉擇”。這是他對自己一生學術和思想人生歷程的自我定位,是對這個世界的莊重宣言,更是對陳寅恪“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遥遠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馮天瑜 中國文化 元典精神 周制與秦制 人類文明
原文传递
说文谈物严具
20
作者 朱启新 《文史知识》 1999年第2期54-56,共3页
史书记载,曹操所用的器物都十分俭朴,只讲求实用,不追奢华。他自己在《内诫令》中也表白得很清楚,非常实在:"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里,以孤之平常所用也。"(唐... 史书记载,曹操所用的器物都十分俭朴,只讲求实用,不追奢华。他自己在《内诫令》中也表白得很清楚,非常实在:"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里,以孤之平常所用也。"(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卷136,严器)严具,也称严器,是用来盛放梳妆、装饰用品如梳篦之类的妆具。严具,原称"庄具",东汉时因避汉明帝讳而改称"严具"。古人蓄发,黎明即起,首先得将长发梳理整齐,或束簪或加帻冠,这是一种日常的礼仪行为。《后汉书·祭祀志下》还说,在园陵寝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礼仪行为 后汉书 史书记载 汉明帝 虞世南 丝织物 装饰用 东汉 陵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