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史惊鸿:对法国“新电影”的考察与反思
1
作者 周达祎 《法国研究》 2021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法国“新电影”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一个分支,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末,并于60年代末开始走向衰亡。阿伦·雷乃、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让·凯罗尔和亨利·科尔... 法国“新电影”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一个分支,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末,并于60年代末开始走向衰亡。阿伦·雷乃、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阿涅斯·瓦尔达、克利斯·马尔凯、让·凯罗尔和亨利·科尔皮等七名导演主导的这场电影先锋探索,开创了独特的电影风格。其主观化时间、物象化空间、意识流独白、符号化人物等艺术观念和影像特征,对后世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电影 左岸派 新浪潮 意识流
下载PDF
物象和心象——毕赣诗歌电影《路边野餐》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东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4-99,共6页
《路边野餐》是国内第一部诗歌电影,和传统的诗化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导演毕赣是用电影来写诗,而不是用诗歌来拍电影,因此,《路边野餐》更适合用诗歌的手段来解读,而不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考量。《路边野餐》中存在着电影和诗歌的矛盾冲... 《路边野餐》是国内第一部诗歌电影,和传统的诗化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导演毕赣是用电影来写诗,而不是用诗歌来拍电影,因此,《路边野餐》更适合用诗歌的手段来解读,而不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考量。《路边野餐》中存在着电影和诗歌的矛盾冲突。这部作品采用物象呈现心象的诗歌方式来结构影片,对当下电影的构思理念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赣 路边野餐 诗歌电影 诗化电影 物象 心象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谋合与约见——解读电影《时时刻刻》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旭晨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1期176-181,共6页
本文以细读方法为主,间以"阅读场面调度"及"故事与说故事的方式"等电影批评方法,展开对电影《时时刻刻》的解读。这部电影开阔与深邃的主题正是借助于跨越与延续的结构、繁密而简洁的细节得以彰显的,这同时构成了... 本文以细读方法为主,间以"阅读场面调度"及"故事与说故事的方式"等电影批评方法,展开对电影《时时刻刻》的解读。这部电影开阔与深邃的主题正是借助于跨越与延续的结构、繁密而简洁的细节得以彰显的,这同时构成了本片的三个主要特质。它们又共同阐释了这部出色的电影建构在跨越时空上的"浓缩"这一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时刻刻 建构性 细节 主题
下载PDF
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论李安四部西片中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音洁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1期182-190,共9页
本文试图采用人类学的观察视角,对李安导演的四部西片(《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断背山》)进行认真、系统而客观的研究,超越故事的虚构性来看影像反映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化前提和文化模式、可影响观众的行为,这些... 本文试图采用人类学的观察视角,对李安导演的四部西片(《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断背山》)进行认真、系统而客观的研究,超越故事的虚构性来看影像反映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化前提和文化模式、可影响观众的行为,这些都是构成电影的文献性的重要方面。对这些电影进行文献式的田野考察,其用意在于观察当代社会,通过对可观察的文化(物质文化、社群文化、表达文化)的研究来推导和抽离出一般文化模式和主题,达到对文化的抽象存在(亦称文化的文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东方化反拨 天下
下载PDF
陈岳主持艺术研究
5
作者 李雅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陈岳(陈首军),成都电视台知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成都电视少儿频道总监,全国电视节目金话筒奖获得者。他的主持风格鲜明、语言生动幽默、形象亲切朴实,深受广大少儿观众和家长的喜爱。文章结合陈岳代表节目《陈岳叔叔讲故事》,从形象... 陈岳(陈首军),成都电视台知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成都电视少儿频道总监,全国电视节目金话筒奖获得者。他的主持风格鲜明、语言生动幽默、形象亲切朴实,深受广大少儿观众和家长的喜爱。文章结合陈岳代表节目《陈岳叔叔讲故事》,从形象设计、语言风格、副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他的主持艺术,同时从个人经历、性格气质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其主持艺术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岳 主持艺术 少儿节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