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曲论在晚明曲坛的实践
1
作者 文盛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7-83,共7页
晚明戏曲家沈在中国戏曲史上的贡献并不限于曲律方面,在语言、演唱、编剧、导演等方面也能找到他作为当行戏曲家的伟大风貌。而且,他所作出的每次、每个艺术探索都把人民群众作为其主要对象,他之“僻好本色”,他之学习民歌艺术传... 晚明戏曲家沈在中国戏曲史上的贡献并不限于曲律方面,在语言、演唱、编剧、导演等方面也能找到他作为当行戏曲家的伟大风貌。而且,他所作出的每次、每个艺术探索都把人民群众作为其主要对象,他之“僻好本色”,他之学习民歌艺术传统,他之开拓新的戏曲领域,他之追求有声有色的导演艺术,都十分明显地说明,他在自己的整个戏曲生涯中从来没有忽视人民群众在戏曲剧场里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戏曲理论
下载PDF
京剧:从“旧形式”到“最顽固的堡垒”
2
作者 郭玉琼 《粤海风》 2010年第3期49-51,共3页
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20世纪构成了京剧风云最富变幻、波澜最显诡谲的历史。京剧在这期间的命运不仅是它自身于1790年徽班进京时始料未及。
关键词 旧形式 京剧艺术 封建意识形态 样板戏 文艺形式 京剧现代戏 京剧革命 文化决定论 旧剧 延安时期
原文传递
熊剑啸唱腔中的“雨夹雪”
3
作者 谢其瑞 《戏剧之家》 2000年第6期30-31,共2页
熊剑啸演了很多人物,不论是茶衣丑葛麻、赵能言,还是方巾丑九相公、贾二,或是袍带丑赵炳、董威,甚至是现代戏里的瘸爹爹、沈养斋等等,他都演得姿态横生、惟妙惟肖,他将戏里的人物都演活了。据说《葛麻》在全国打响之时,中国京剧... 熊剑啸演了很多人物,不论是茶衣丑葛麻、赵能言,还是方巾丑九相公、贾二,或是袍带丑赵炳、董威,甚至是现代戏里的瘸爹爹、沈养斋等等,他都演得姿态横生、惟妙惟肖,他将戏里的人物都演活了。据说《葛麻》在全国打响之时,中国京剧院就曾动过移植的念头,移来植去二三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腔 中国京剧院 现代戏 十年 人物 姿态
全文增补中
板腔体戏曲唱腔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钱国桢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主张对板腔体戏曲唱腔的形态分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对剧情(规定情境)的分析。二、用图表形式对唱段各腔句形态进行量化。三、对唱段进行文字分析。四对整个唱段进行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 唱段 唱腔 戏曲 剧情 对唱 腔体 形式 文字 图表
下载PDF
八旬名角”穆桂英”的养生术
5
作者 崔普权 《人生与伴侣(新养生)》 2006年第3期15-15,共1页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当背扎大靠、手舞令旗、威风凛凛的“穆桂英”唱起这脍炙人口的唱段,剧场里总要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而扮演穆桂英的就是年过八甸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她在舞台上仍然是...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当背扎大靠、手舞令旗、威风凛凛的“穆桂英”唱起这脍炙人口的唱段,剧场里总要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而扮演穆桂英的就是年过八甸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她在舞台上仍然是扮相俊俏、嗓音洪亮,一招一式,风采依旧。不知底细的人,谁也不会相信,舞台上的穆桂英竟是位老太太扮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养生术 豫剧表演艺术家 马金凤 舞台艺术
下载PDF
近代京剧历史剧的民间传统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根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9,56,共5页
以舞台为中心的近代戏剧是一种民众艺术,其表达具有群体意识倾向,或者说,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总是顽强地影响着艺人创作。题材方面,近代京剧艺人多半遵循民间传统,依据历史演义或野史传说,在很大限度上对历史进行假定性创造,历史... 以舞台为中心的近代戏剧是一种民众艺术,其表达具有群体意识倾向,或者说,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总是顽强地影响着艺人创作。题材方面,近代京剧艺人多半遵循民间传统,依据历史演义或野史传说,在很大限度上对历史进行假定性创造,历史人物、事件多被传奇化、戏剧化;基于戏剧观众的民间性所形成的戏剧风格表现为思想情感的强烈、直接、外向;在故事的营构上,类型化现象在艺人的创作中表现得相当广泛和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艺人历史剧 大众审美
下载PDF
一生为客不为主
7
作者 蔡欣欣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21,共2页
放眼古今,在历代社稷倾塌之际,在各朝江山易主之时,还有多少知识份子能够不泯气节,坚守风骨,始终如一地秉持着自我的信念呢?屈指算来,那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明清世变时局中的傅青主,堪称得是一代文化表征,一种名士典范吧!
关键词 傅山 晋剧艺术 艺术剧 作品评析
原文传递
论说“折子戏”
8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09,共1页
曾永义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的《戏剧研究)2008年创刊号上发表同题文章认为,“折子戏”之“折子”原指书写在“摺子”上的片段剧本,由于其短小便于掌中把握,亦称“掌记”。因大抵取全本之菁华,故每以“摘锦”、“奏... 曾永义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的《戏剧研究)2008年创刊号上发表同题文章认为,“折子戏”之“折子”原指书写在“摺子”上的片段剧本,由于其短小便于掌中把握,亦称“掌记”。因大抵取全本之菁华,故每以“摘锦”、“奏锦”、“锦曲”、“万锦”、“合锦”,或“选粹”、“萃杂”、“拾翠”称之,但也有迳以其出诸众多之全本而称之为“杂出”、“杂曲”、“杂戏”、“杂剧”。而将“折子戏”用来称呼短小独立经舞台实践具行当艺术的戏曲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子戏 中央研究院 戏剧研究 舞台实践 创刊号 研究所 全本 艺术
原文传递
怎样演好《拾玉镯》(二)
9
作者 李玉茹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69,共2页
出场、轰鸡、做针线活 谈出场之前,首先谈一谈孙玉姣的扮相。我在学校演时梳大头,小派演也是梳大头。为什么孙玉姣要梳大头?这是为了表示她成熟,不是一般的小女孩儿。这个妆也使孙区别于其他花旦的角色,很有特色。上世纪50年代初... 出场、轰鸡、做针线活 谈出场之前,首先谈一谈孙玉姣的扮相。我在学校演时梳大头,小派演也是梳大头。为什么孙玉姣要梳大头?这是为了表示她成熟,不是一般的小女孩儿。这个妆也使孙区别于其他花旦的角色,很有特色。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改动剧本时,为了完全去掉传统中的调情部分,在桂剧影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玉镯》 50年代 京剧团 研究院 出场 花旦
原文传递
演出信息
10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91,共1页
北京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天津中国大戏院。
关键词 北京长安大戏院 信息 演出 梅兰芳
原文传递
钱浩梁与《红灯记》的半世因缘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兴文 王焯 《党史纵横》 2010年第6期51-54,共4页
说到京剧《红灯记》,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钱浩梁。钱浩梁不仅在最后的电影定型版中饰演的李玉和,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是除李少春外,最早扮演李玉和的演员。在京剧界,钱浩梁确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演员,因... 说到京剧《红灯记》,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钱浩梁。钱浩梁不仅在最后的电影定型版中饰演的李玉和,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也是除李少春外,最早扮演李玉和的演员。在京剧界,钱浩梁确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演员,因为他曾经成为江青搞样板戏的得力助手。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钱浩梁的经历,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年轻成名,文革红人,年老磨砺,重返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灯记》 因缘 李少春 样板戏 京剧 李玉 演员 电影
原文传递
演出信息
12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6,共1页
原文传递
系统、完整、翔实、权威的京剧艺术发展史巨著《中国京剧史》出版
13
《文史知识》 1999年第12期108-108,共1页
马少波、章力挥等主编,京沪数十位专家历经近二十载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国京剧史》(三卷四册),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读书全面、系统、科学地记录和评述了京剧艺术从1790年徽班进京孕育到19世纪40年代形成,以及此后经历的一百六十年... 马少波、章力挥等主编,京沪数十位专家历经近二十载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国京剧史》(三卷四册),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读书全面、系统、科学地记录和评述了京剧艺术从1790年徽班进京孕育到19世纪40年代形成,以及此后经历的一百六十年各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至1996年)。內容完整、翔实,包括京剧艺术在港澳台地区的发展状况,也有专章介绍。全书共二百三十馀万字;还选刊了三百八十馀幅珍贵、精美的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 京剧艺术 港澳台地区 出版座谈会 中国戏剧 文化工程 发展状况 徽班进京 历史时期 发展过程
原文传递
京剧程派唱腔的伴奏特色
14
作者 吕忠 《剧影月报》 2012年第2期109-109,共1页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创造的程派唱腔,以其委婉、深沉含蓄、寓刚于柔的独特魅力著称于世,曾被前辈京剧教育家王瑶卿先生赞为"一绝"。戏曲音乐理论家萧晴先生曾就程先生的演唱特色归纳为声、情、美、永。
关键词 京剧 唱腔 伴奏 音乐理论家 独特魅力 演唱特色 程砚秋 王瑶卿
下载PDF
田汉先生与云南京剧女名伶
15
作者 乔嘉瑞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8,共5页
田汉先生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是新中国戏曲改革的主要领导人和卓有成就的实践者。他一生除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有突出贡献外,对中国戏曲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建树尤为卓越。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艺术实践中,他对向往进步的... 田汉先生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奠基人,是新中国戏曲改革的主要领导人和卓有成就的实践者。他一生除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有突出贡献外,对中国戏曲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建树尤为卓越。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艺术实践中,他对向往进步的旧剧工作者的关心帮助和提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京剧 云南 新文学运动 戏剧运动 中国现代 戏曲改革 “五四”
原文传递
静怡的成长史
16
作者 荠菜小包子 《徽商》 2012年第7期102-104,共3页
静怡快步从片场走出来,助理小文在身边捧着刚摘下来的头套,替她打着伞。36度的骄阳,拍一部古装戏。静怡是女四号。
关键词 古装戏 静怡 演员 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第三只眼 同一颗心 美人之美 酸胜于甜 京剧传统戏名作解读之八
17
作者 齐致翔 《剧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3-66,共4页
《红娘》是京剧大师苟慧生的代表作。荀派《红娘》改编自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名著《西厢记》。很多人改编《西厢记》大都以莺莺为主角,如当代的田(汉)西厢、马(少波)西厢……还有一些改编,大都如此。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茅威涛乃小... 《红娘》是京剧大师苟慧生的代表作。荀派《红娘》改编自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名著《西厢记》。很多人改编《西厢记》大都以莺莺为主角,如当代的田(汉)西厢、马(少波)西厢……还有一些改编,大都如此。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茅威涛乃小生名家,顾锡东为她改编《西厢记》是以张生为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传统戏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西厢记》 同一 美人 解读 名作
原文传递
杨丞琳飞翔的信仰
18
作者 云崽子 《音乐世界》 2013年第19期56-59,共4页
坚强与柔软的和谐 杨丞琳第8张全新专辑《天使之翼》正式发行,尽管唱片市场萎靡,索尼唱片仍坚持逆势操作,以重金3000万企宣费打造全新专辑,投出的第一颗震撼弹就是砸400万至德国拍摄的专辑封面。新专辑企划灵感来自德国名导文温斯... 坚强与柔软的和谐 杨丞琳第8张全新专辑《天使之翼》正式发行,尽管唱片市场萎靡,索尼唱片仍坚持逆势操作,以重金3000万企宣费打造全新专辑,投出的第一颗震撼弹就是砸400万至德国拍摄的专辑封面。新专辑企划灵感来自德国名导文温斯的《欲望之翼》,诉说天使俯瞰人世间情爱,最终仍因无法抗拒凡间的喜怒哀乐,勇敢选择化作凡人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丞琳 信仰 唱片市场 专辑 天使 拍摄
下载PDF
从“响九霄”到“想九霄”
19
作者 高莹 冯梅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2,共2页
新编京剧《响九霄》重现了晚清梨园名伶田际云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格。艺术家裴艳玲借戏立言,并从中寻到"另一个我"。从戏剧本事看,田际云为何将御赐艺名"响九霄"改为"想九霄",学界尚未专题讨论。本文首... 新编京剧《响九霄》重现了晚清梨园名伶田际云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格。艺术家裴艳玲借戏立言,并从中寻到"另一个我"。从戏剧本事看,田际云为何将御赐艺名"响九霄"改为"想九霄",学界尚未专题讨论。本文首次借此切入问题,从改名由来、内涵展现、精神升华等探究改名前后的历史真相,揭示田际云超拔脱俗的思想和精诚果敢的品质;《响九霄》也化身为裴艳玲先生的一出"想九霄",其多重成就为当代剧坛树立了良好的艺术范式,更有助于深入开发河北地方戏剧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际云 响九霄 想九霄 裴艳玲 艺术范式
原文传递
哈姆雷特的问题
20
作者 理查·戴维德 孙家琇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97-105,56,共10页
1975—76年冬季,人们有机会感受到两种形成了强烈对比的《哈姆雷特》演出。住“圆房子”剧场里,像博兹·古德博迪原先为斯特拉福镇的“另一处”剧场所导演的那样,这出戏是由穿着时装的、人数极少而且多半是一个人兼演两角的演员... 1975—76年冬季,人们有机会感受到两种形成了强烈对比的《哈姆雷特》演出。住“圆房子”剧场里,像博兹·古德博迪原先为斯特拉福镇的“另一处”剧场所导演的那样,这出戏是由穿着时装的、人数极少而且多半是一个人兼演两角的演员们,在一个很小的舞台上演出的,而演出常常利用了观众厅作为附加于舞台的表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演出 舞台 导演 古德 演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