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云南戏剧文学略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段炳昌 《民族艺术研究》 2002年第2期52-58,共7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明清时期云南戏剧文学资料的钩沉和分析 ,集中论述了三位代表作家的传奇或杂剧的创作情况、特点和成就 ,从而展示了明清时期云南戏剧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以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云南 戏剧文学 兰茂 何蔚文 严廷中
下载PDF
论徐渭杂剧的悖逆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庆纪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徐渭是明朝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戏剧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杂剧融会了其曲折经历,他把自己对现实的愤懑与不满,通过嬉笑怒骂的杂剧形式表现出来,流露出浓重的悖逆意识。徐渭思想非常复杂,以儒家思想为主,还受释、道思想影响,也具... 徐渭是明朝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戏剧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杂剧融会了其曲折经历,他把自己对现实的愤懑与不满,通过嬉笑怒骂的杂剧形式表现出来,流露出浓重的悖逆意识。徐渭思想非常复杂,以儒家思想为主,还受释、道思想影响,也具有一定的"侠"气。他善于从传统题材中创出新意,强烈批判社会现实,鞭挞官府人物,讥刺佛门弟子,高歌离经叛道的女性,形成了意气豪达的杂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杂剧 批判性 悖逆意识
下载PDF
《西厢定本》的艺术成就与文献价值——敬答陈旭耀先生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星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明代槃薖硕人的<西厢定本>在批注中对版本称谓的提法十分混乱,其所增改之处不仅削弱了原作高雅的品位,且搀进了许多庸俗不堪的情节和黄色的语言.陈旭耀先生对<西厢定本>的"艺术成就"和"文献价值"作了... 明代槃薖硕人的<西厢定本>在批注中对版本称谓的提法十分混乱,其所增改之处不仅削弱了原作高雅的品位,且搀进了许多庸俗不堪的情节和黄色的语言.陈旭耀先生对<西厢定本>的"艺术成就"和"文献价值"作了多方面的肯定.这对<西厢记>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存与继承必将起到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定本》 闽本 艺术成就 文献价值
下载PDF
《绣襦记》版本考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凌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82,共9页
《绣襦记》是出现于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一部传奇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绣襦记》的版本从文字内容上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宝晋斋本系统;另一个是明万历萧腾鸿刻本系统。后者比前者的文字内容更完整,用语更准确、更文雅,两个系统的版... 《绣襦记》是出现于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一部传奇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绣襦记》的版本从文字内容上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宝晋斋本系统;另一个是明万历萧腾鸿刻本系统。后者比前者的文字内容更完整,用语更准确、更文雅,两个系统的版本回目差别比较大。《绣襦记》版本的评点情况较复杂,笔者对不同版本的总批和眉批进行了比较:宝晋斋本缺少李卓吾批评本的开篇总批,但二者文中的总批完全相同;陈眉公批评本的总批与宝本、李本的总批完全不同;朱墨套印本的眉批主要套用了李本与陈本的眉批;李本与陈本的眉批相差甚大。在上述比较的基础上可推断出李卓吾批评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其次是宝晋斋本,再次是陈眉公批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晋斋本 明万历萧腾鸿刻本 李卓吾批评本 陈眉公批评本 朱墨套印本
下载PDF
雅词俏语相得益彰——论吴炳戏曲的语言风格
5
作者 孙霞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25,44,共3页
吴炳剧作 ,曲词和宾白皆能雅俗兼备 ,调声谐律 ,在明代曲坛上是一位 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 的佼佼者 .
关键词 吴炳 语言风格 雅俗兼备
下载PDF
金笼鹦鹉暗传怨——谈《玉合记》中柳氏爱情心理的揭示
6
作者 刘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1,共2页
传奇 玉合记 生动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的爱情心理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
关键词 柳氏 爱情心理
下载PDF
传情是戏曲作品重要的美学特征——孟称舜的"传情"理论
7
作者 马衍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0,79,共3页
本文考察了明末著名戏曲家孟称舜的 传情 理论 .孟称舜认为 , 真情 、 美情 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而 传情 则是作品富有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他不仅以创作的原动力角度来观照戏曲作品的 传情 ,更站在美学的高度审视之 .比起前人... 本文考察了明末著名戏曲家孟称舜的 传情 理论 .孟称舜认为 , 真情 、 美情 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而 传情 则是作品富有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他不仅以创作的原动力角度来观照戏曲作品的 传情 ,更站在美学的高度审视之 .比起前人有关论述 ,孟称舜的 传情 理论更深入了一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称舜 “传情”理论 独特价值
下载PDF
浅谈《巧连三巾》之变革(下)
8
《杂技与魔术》 2010年第2期62-62,共1页
比起传统材料,有机玻璃质料具有体轻剔透、易于加工等优点,因此现代的许多小型魔术道具喜欢用它来加工制作,《玻璃架三连巾》便是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一套"三连巾"节目,其魔术原理与《木棍连巾》基本相同,只省去了助手拿棍的环节,道... 比起传统材料,有机玻璃质料具有体轻剔透、易于加工等优点,因此现代的许多小型魔术道具喜欢用它来加工制作,《玻璃架三连巾》便是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一套"三连巾"节目,其魔术原理与《木棍连巾》基本相同,只省去了助手拿棍的环节,道具可摆放于桌上,既适合厅堂演出也易于在舞台上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 有机玻璃 魔术道具 传统材料 加工制作 厅堂演出
下载PDF
从《牡丹亭》看明代传奇的闹热与俗杂
9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牡丹亭》 明代 传奇 汤显祖 戏剧场面
原文传递
《牡丹亭》的魅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栋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2,55,共4页
“牡丹亭意象”所寓托的戏剧动作是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而死而生 ,是汤显祖“情”的理念的戏曲与美学的呈现、杰出的美学的创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意象
下载PDF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中杜丽娘意义再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改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7,共5页
《牡丹亭》的主旨是在叙述人的生命需要 。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 健全的人
下载PDF
明清时期家班及职业戏班演出《牡丹亭》概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淑丽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33,2,共7页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的演出概况 ,主要在体现在家班演出、江湖职业戏班的演出这样两个方面。家班演出的场所是厅堂 ,观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 ,江湖职业戏班演出场所则在城乡间流动 ,主要观众是平民百姓。观众身份、修养不同导致他们...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的演出概况 ,主要在体现在家班演出、江湖职业戏班的演出这样两个方面。家班演出的场所是厅堂 ,观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 ,江湖职业戏班演出场所则在城乡间流动 ,主要观众是平民百姓。观众身份、修养不同导致他们对《牡丹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厅堂演出 江湖职业戏班演出
下载PDF
《明代传奇卷》前言
13
作者 苏国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72,共7页
明传奇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艺术高峰,经历了明初的“理念”时代、明中叶的“现实”时代和晚明的“浪漫”时代三个阶段,《明代传奇卷》在近千种明传奇作品中选出6种汇成一卷,并作了校勘。
关键词 传奇 明代 “理念”时代 “现实”时代 “浪漫”时代
下载PDF
明代的《西厢记》批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万曙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8-55,共8页
明代是《西厢记》批评的重要创获时期。明人对《西厢记》批评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对作品文化价值的认同,二是对红娘形象的分析和把握,三是对作品艺术奥秘的揭示,这些揭示和思考对于今天的《西厢记》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西厢记》 明代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张凤翼戏曲中的侠义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春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6,10,共3页
侠义题材为诸多晚明曲家所关注,张凤翼便是其中的一个,在他的戏曲作品中对传统的侠义精神多有发扬,并注入了新的内涵与个人的理解,带有明显的伦理化倾向,这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亦有着重要关系。
关键词 张凤翼 戏曲 侠义精神
下载PDF
朱有燉生平及其作品考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59,共6页
朱有燉在元杂剧与明初宫廷剧乃至南杂剧的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其创作与其特殊的皇族身份及宫廷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朱有眃的生平与作品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朱有燉 杂剧 皇权政治
下载PDF
教坊宴乐环境影响下的明前中期演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舜华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一般以为,明代前中期,尤其是自建文至正统之间,演剧处于一种沉寂状态。其实,这一沉寂不在于演剧活动本身,而在于演剧的性质。由于明初制度的谨严,当时的演剧始终局限于以教坊为中心的宴乐环境中,并与一定的宴乐仪式相辅。其中,从宫廷宴... 一般以为,明代前中期,尤其是自建文至正统之间,演剧处于一种沉寂状态。其实,这一沉寂不在于演剧活动本身,而在于演剧的性质。由于明初制度的谨严,当时的演剧始终局限于以教坊为中心的宴乐环境中,并与一定的宴乐仪式相辅。其中,从宫廷宴仪中发展起来的进盏制度直接影响了当时演剧的形式与内容,首先是北杂剧出现了与元代不同的新特质,并进一步影响了当时戏文的撰作与修订,最终影响了传奇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前中期 教坊 宴乐环境 演剧形式 演剧内容 进盏仪式
原文传递
《如是观》为张大复所作献疑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果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49-53,共5页
《如是观》是否为张大复所作,一直存有异说和争议。笔者在对张大复生平事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张氏剧作的文本细读,发现《如是观》反满抗清的政治取向与张大复侍奉新朝的政治态度不合,《如是观》痛斥入侵的"胡人"和鞭挞... 《如是观》是否为张大复所作,一直存有异说和争议。笔者在对张大复生平事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张氏剧作的文本细读,发现《如是观》反满抗清的政治取向与张大复侍奉新朝的政治态度不合,《如是观》痛斥入侵的"胡人"和鞭挞里通外国的权奸,眷顾现实的思想内容与张大复剧作有意疏离现实,迷恋宗教灵异现象,称颂"天朝"的题旨蕴涵也并不一致,因此,《如是观》是张大复所作的结论大可怀疑,它有可能是明末人吴玉虹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复 《如是观》 苏州派
下载PDF
项羽、杜默与明清文人剧的抒愤寄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兴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项羽、杜默生于两个不同的时代 ,而明清文人剧中却频频出现这两个人物形象 ,且同声相应、互为包容 ,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相似的失意遭际 ,唤起了当时落拓文人的强烈共鸣 ,因而在剧作中共同构成了作家用以抒情寄恨的意象 .
关键词 文人剧 剧作 意象 作家 抒情 失意 人物形象 共鸣 同构 明清
下载PDF
莫说市朝事,功名欲逼人──高明的遭际与《琵琶记》中的科举描写
20
作者 蒋雪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57,53,共5页
高明在《琵琶记》中对科举制是持否定的态度,这与他的一生遭际有关,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琵琶记》的主题。
关键词 高明 曹际 科举 《琵琶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