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华夏传统文化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危磊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0期36-38,49,共4页
华夏传统文化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体现华夏传统文化的儒、道、释等诸家的有益成份,都曾给予中华戏曲表演艺术以充分的滋养与影响,并作为一种华夏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与观念,濡染并影响着戏曲表演艺术与观众的审美心... 华夏传统文化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体现华夏传统文化的儒、道、释等诸家的有益成份,都曾给予中华戏曲表演艺术以充分的滋养与影响,并作为一种华夏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与观念,濡染并影响着戏曲表演艺术与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接受,进而渗透到中华戏曲表演艺术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统文化 中华戏曲 表演艺术 审美观
下载PDF
色彩在戏剧中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世诚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117,共4页
色彩在戏剧中的美学意义是值得归纳和整理的。无论在国内或在国外,近代的,还是古代的,戏剧要想取得"恰如其分"的视觉效果,让观者心里产生情感共鸣,色彩这一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品位的逐步提高,色... 色彩在戏剧中的美学意义是值得归纳和整理的。无论在国内或在国外,近代的,还是古代的,戏剧要想取得"恰如其分"的视觉效果,让观者心里产生情感共鸣,色彩这一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品位的逐步提高,色彩正一步步成为戏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剧表演的行进中,色彩在戏剧表演进程的穿插过程中,直接地表现出情景的气氛和人物的精神面貌,起到了渲染剧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色彩可以大大提升戏剧剧情的质感,辅助性地表达出戏剧剧情所要展示的"喜怒哀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美学 色彩心理 色彩情感
原文传递
论吴梅村戏曲的多重混成情境
3
作者 江合友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吴梅村的《秣陵春》传奇和《临春阁》、《通天台》二杂剧的戏曲情境营造甚有特色。梅村戏曲展示了在圆合故事结构统领之下交错混成的多重时空之境,以及在多重时空之境中多样情绪纠结缠绕的状貌。不同情绪在不同时空有着各自的指向,剧中... 吴梅村的《秣陵春》传奇和《临春阁》、《通天台》二杂剧的戏曲情境营造甚有特色。梅村戏曲展示了在圆合故事结构统领之下交错混成的多重时空之境,以及在多重时空之境中多样情绪纠结缠绕的状貌。不同情绪在不同时空有着各自的指向,剧中人物作为情境的载体在体现戏曲情境中居于中心地位,探析梅村戏曲情境之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异质因素能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梅村“以曲写心”的创作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戏曲 情境 多重混成 异质因素
下载PDF
浅谈戏剧动作在戏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东咚 夏占红 吴卫民(指导)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0期10-12,共3页
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剧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变成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而演员扮演角色,使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活”起来,靠的就是戏剧动作。本文将通过不同的话剧分析戏剧动... 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剧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变成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而演员扮演角色,使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活”起来,靠的就是戏剧动作。本文将通过不同的话剧分析戏剧动作的构成和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动作 戏剧艺术 构成 性质
下载PDF
戏曲《打金枝》中皇后原型考述及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分析
5
作者 丁小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7-128,共2页
本文对《打金枝》中皇后的原型进行了史料考述,重点分析其在戏曲故事中的形象,发掘戏曲人物对现代观众的教化意义,启发现代家长在面对和干预儿女家庭矛盾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让古老的戏曲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 戏曲 打金枝 皇后 原型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琴书王家班”叙事 被引量:2
6
作者 于雅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145,252,共5页
徐州琴书是江苏省三大曲种之一,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合称为中国三大琴书。它是在明清小曲的基础上,经过小曲儿、小唱儿、瞎腔、丝弦、扬琴等几个阶段演变发展而成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世纪50年代定名。徐州琴书主要是结合【... 徐州琴书是江苏省三大曲种之一,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合称为中国三大琴书。它是在明清小曲的基础上,经过小曲儿、小唱儿、瞎腔、丝弦、扬琴等几个阶段演变发展而成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世纪50年代定名。徐州琴书主要是结合【凤阳歌】和【垛子板】等曲牌,用徐州方言演唱中长篇曲目。其流行地区是以徐州为中心,辐射苏北、鲁南、豫东、皖北等地,甚至在香港、台湾和南洋华人区也有一定的影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邳州王家班社的三位成员以演唱徐州琴书为生,是徐州琴书民间艺人的优秀代表。王家班社老少两代艺人由于时代变迁与个人的专业倾向而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班社创始人王作迎改编并创作了一些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第二代成员则在唱腔与伴奏音乐上有所改进,表演形式上又借鉴吸收了洋琴戏的风格使徐州琴书的表演更丰富、生动。在访谈中获知目前徐州公办曲艺队的琴书演员只会演唱短篇曲目,只有数位民间艺人还会唱中长篇曲目。笔者由民间琴书艺人在非遗口号中所处的艰辛之状,深切感受到徐州曲艺文化的流失实质上是徐州本土文化精神的失落,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改变徐州琴书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琴书 王家班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三十年代的三种戏剧运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73,共16页
关键词 中国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 职业化 三十年代 欧阳予倩 戏剧大众化 中国话剧 戏剧艺术 熊佛西 南国社
下载PDF
浅谈90年代的英雄戏剧
8
作者 王永敬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4,共7页
进入90年代,塑造改革开放、四化建设中的英雄形象,成为戏剧创作的新倾向。但是90年代的英雄戏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能不更加认真考虑观众的接受效应,因而“真实可信”便被奉为首要的原则。由此90年代的英雄戏剧便形成以下三个... 进入90年代,塑造改革开放、四化建设中的英雄形象,成为戏剧创作的新倾向。但是90年代的英雄戏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能不更加认真考虑观众的接受效应,因而“真实可信”便被奉为首要的原则。由此90年代的英雄戏剧便形成以下三个特点:不求崇高,但求可敬;英雄的“非英雄化”;少些宣传,多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英雄戏剧
下载PDF
戏曲景物造型装饰化的形式创造
9
作者 黄健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装饰 戏曲 造型 景物 有意味的形式 舞美设计 艺术本体 现代意义 艺术倾向 形式结构 相互关系 第二自然 审美心理 文化心理 出发点 有意识 创作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虚拟表现手法与舞台时空形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云 《理论建设》 2008年第2期66-67,共2页
本文通过从"三一律"引出舞台时间空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提出了中国戏曲舞台虚拟性虚与实结合的特殊规律,接着用事实证明戏曲舞台上虚实表现手法实际上是营造了心理空间这一理论。最后,呼吁用新的表现形式让虚拟手... 本文通过从"三一律"引出舞台时间空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提出了中国戏曲舞台虚拟性虚与实结合的特殊规律,接着用事实证明戏曲舞台上虚实表现手法实际上是营造了心理空间这一理论。最后,呼吁用新的表现形式让虚拟手法继续保持其艺术特色,得出戏曲舞台的真实来源于戏曲的虚拟性表现手法,是以人的精神领域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是情景交融、以情带景、景随情生的艺术结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虚拟 真实感 舞台 心理空间
下载PDF
线在戏曲人物造型中的运用
11
作者 尹丹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1期25-26,共2页
中国是一个善于用线来表现艺术的国度,不仅绘画、书法是线的艺术,诸如雕塑、篆刻、舞蹈、音乐,乃至戏曲、古典小说等,也都可以成为线的艺术。线在戏曲造型中的运用也颇多,它不仅是表象的、视觉的形式美构成,而且让观众在欣赏线条艺术的... 中国是一个善于用线来表现艺术的国度,不仅绘画、书法是线的艺术,诸如雕塑、篆刻、舞蹈、音乐,乃至戏曲、古典小说等,也都可以成为线的艺术。线在戏曲造型中的运用也颇多,它不仅是表象的、视觉的形式美构成,而且让观众在欣赏线条艺术的同时又进行着艺术的再创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条 戏曲 人物造型
下载PDF
藏戏面具与京剧脸谱之比较
12
作者 王晓雪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6期24-25,共2页
本文从藏戏面具切入,将其与京剧脸谱的材料、色彩以及含义等方面进行比较,意在探索面具和脸谱在各自戏剧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发挥的作用,从而挖掘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相似艺术在审美特征以及情感表达上的个性与共性。
关键词 京剧脸谱 审美特征 情感表达
下载PDF
从京剧脸谱看视觉符号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培菡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0-71,共2页
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一体的。文化的传播功能是文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文化的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的符号无疑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视觉符号又凭借着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文化传... 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一体的。文化的传播功能是文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功能,文化的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的符号无疑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视觉符号又凭借着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京剧人物造型手段之一的脸谱,其目的就是通过规范而统一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递出戏剧人物的各方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符号 文化传播 京剧脸谱符号化 符号体现
下载PDF
戏曲表演程式和人物塑造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凤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30-34,共5页
戏曲表演程式的体验过程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体验过程。在学习戏曲表演时需要先进行形象方面的模仿和技术方面的训练,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对人物形象的体验,才有可能去进行人物形象的创造。"体验"是创造角色的手段,... 戏曲表演程式的体验过程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体验过程。在学习戏曲表演时需要先进行形象方面的模仿和技术方面的训练,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对人物形象的体验,才有可能去进行人物形象的创造。"体验"是创造角色的手段,而"表现"才是创造角色的目的。前者只是创造角色的"准备"阶段,而后者才是创造角色的"完成"阶段。程式和体验的有机结合,是人物形象成功塑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程式化 体验 表现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当今表演设计中人物视觉造型的秩序建构
15
作者 班昭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期16-18,共3页
表演设计中人物视觉造型在造型塑造、空间营构、色彩搭配等方面有着全方位的秩序体现。本文旨在分析当今表演设计中人物视觉造型的秩序建构,分析典型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进而面向未来,引发人们对人物视觉造型秩序建构的整体思考。
关键词 人物视觉造型 表演设计 秩序 整体性
下载PDF
易卜生戏剧《小艾友夫》沃尔茂形象浅析
16
作者 李杨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4期39-40,共2页
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挪威著名戏剧家,其一生创作了26部剧本与多部诗篇。本文拟从易卜生后期象征剧《小艾友夫》入手,探讨其作品中沃尔茂这一主要男性形象,以不同身份作为侧重点,全面解读沃尔茂这一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易卜生 《小艾友夫》 沃尔茂
下载PDF
戏塑奇葩──内江“戏塑黄”纪实
17
作者 王行禄 王咏梅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4-45,共2页
戏塑奇葩──内江“戏塑黄”纪实王行禄,王咏梅在饮誉世界的国际大画师张大千先生的故里──四川内江,谁也没有料到,如今却又出现了一位"泥人黄",有人又称他为"戏塑黄"的民间艺术奇葩。他,为戏剧人物徇丽多姿,稍纵即逝的表演... 戏塑奇葩──内江“戏塑黄”纪实王行禄,王咏梅在饮誉世界的国际大画师张大千先生的故里──四川内江,谁也没有料到,如今却又出现了一位"泥人黄",有人又称他为"戏塑黄"的民间艺术奇葩。他,为戏剧人物徇丽多姿,稍纵即逝的表演,留下了一个个永恒的光彩照人的传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人物 艺术奇葩 舞台美术设计 张大千 舞美设计 王咏梅 迎贤店 人黄 戏曲舞台 李半黎
下载PDF
《从照片开始》翻开深圳的老影集
18
作者 詹丽丹 陈秋兰 《消费》 2011年第35期I0016-I0016,共1页
见证沧海桑田的巨变 在一座城市待得时间越长,越想看见她的全貌。不只是翻新的白墙和拓宽的马路,也不只是初生的婴孩和时髦的姑娘,而是想坐上时间的火车,回溯到二三十年前,看看那些曾经把青春和热望献给这片土地的人。
关键词 影集 深圳 照片 三十年 时间
原文传递
傩面的语意表达--浅谈原创话剧《黄河盲唱》服饰造型的创作构思
19
作者 王冰 《戏剧之家》 2021年第8期15-16,共2页
《黄河盲唱》是一部真实反映20世纪80年代陕北地区黄河边人们日常的现实题材话剧。它将黄河儿女所面临的生存与命运的双重困境,聚焦于盲人说唱队这一特殊人群,以最难改写的人生轨迹,诉说世代坚守着的对命运的抗争之心。在话剧角色黄河... 《黄河盲唱》是一部真实反映20世纪80年代陕北地区黄河边人们日常的现实题材话剧。它将黄河儿女所面临的生存与命运的双重困境,聚焦于盲人说唱队这一特殊人群,以最难改写的人生轨迹,诉说世代坚守着的对命运的抗争之心。在话剧角色黄河形象的拟人化塑造过程中,将傩面所代表的对原始自然的信仰崇拜引入服饰造型设计当中,其元素所表达的语意拓展了话剧本身的历史厚度,揭示了千百年来人类在与自然不断抗争中寻求和谐的共同主题,以服饰造型为切入点的舞台语意表达为话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价值输出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面 服饰造型 语意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