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雕塑与现代雕塑的空间表现手法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亚男 高华云 刘心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7-248,共2页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生活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字化生产的日益普及,为现代雕塑艺术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研究与创作,以及为雕塑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多维设计理念。
关键词 数字化 多维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丝路图像的层累式传播——以汉晋时期的阿特拉斯式图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友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阿特拉斯式图像传入中国,经历了由不同路径、在不同时代层累式传播的复杂过程。华南所见灯座胡人俑经海路在西汉中期传入广州后,流布于粤桂湘一带。巴蜀地区汉阙角神经西南丝路在东汉时传来,流行区域限于巴蜀一带。而汉墓中出现的托举... 阿特拉斯式图像传入中国,经历了由不同路径、在不同时代层累式传播的复杂过程。华南所见灯座胡人俑经海路在西汉中期传入广州后,流布于粤桂湘一带。巴蜀地区汉阙角神经西南丝路在东汉时传来,流行区域限于巴蜀一带。而汉墓中出现的托举姿态力士形象,一部分是印度阿特拉斯式图像的再次传入,另一部分可能是中原地区已有类似图像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时期 阿特拉斯 丝绸之路 力士
下载PDF
形态的觉醒——有机抽象造型训练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秦璞 《雕塑》 2012年第B10期24-24,共1页
雕塑作为三维造型艺术,在形态构成的角度,更能体现雕塑本体语言探索与表达。笔者一直在高校实践抽象造型训练课程的教学,这对具像教学为主体的高校雕塑基础教学体系而言是一个有益补充,有助于在当代社会与艺术语境中探索雕塑造型语... 雕塑作为三维造型艺术,在形态构成的角度,更能体现雕塑本体语言探索与表达。笔者一直在高校实践抽象造型训练课程的教学,这对具像教学为主体的高校雕塑基础教学体系而言是一个有益补充,有助于在当代社会与艺术语境中探索雕塑造型语言的多元多样性。在此,笔者将浅谈对有机抽象造型训练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造型 造型训练 形态构成 觉醒 教学体系 造型艺术 本体语言 训练课程
原文传递
后现代时期公共雕塑的表现特征刍议
4
作者 赵昆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后现代以颠覆单一标准为根本诉求,推崇艺术的边界渗透和权利分享,强调公共的价值创造。受这一氛围的影响,该时期的公共雕塑具备了多元化和实验性的表现特征,其中媒介材料和场所思想的创新尤为突出。文章对典型案例展开分类研究,尝试以... 后现代以颠覆单一标准为根本诉求,推崇艺术的边界渗透和权利分享,强调公共的价值创造。受这一氛围的影响,该时期的公共雕塑具备了多元化和实验性的表现特征,其中媒介材料和场所思想的创新尤为突出。文章对典型案例展开分类研究,尝试以后现代的思维梳理公共雕塑的艺术特征,为探索公共性的实践方法寻找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公共雕塑 媒介材料 场所 表现特征
下载PDF
以器形道——简析中国传统雕塑(雕塑家)的造型观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雕塑》 2021年第6期90-91,共2页
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观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命题。如果要厘清造型观,首先要弄清楚如何观和观什么,这关系到传统雕塑的制作立场和解读方式,背后是一个从思维到实践的全面系统建构的大话题。尤其在传统雕塑传承与当代雕塑教... 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观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命题。如果要厘清造型观,首先要弄清楚如何观和观什么,这关系到传统雕塑的制作立场和解读方式,背后是一个从思维到实践的全面系统建构的大话题。尤其在传统雕塑传承与当代雕塑教育几乎割裂的今天,想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人选不是观众、考古学者或艺术评论家,而是与传统雕塑的制造者(匠人)身份相同的雕塑家,雕塑家不能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家 传统雕塑 造型观 当代雕塑 雕塑家 考古学者 系统建构 解读方式
原文传递
“传统”之于“去传统”——造型为起点的雕塑相关概念的社会历史学边界 被引量:1
6
作者 顾浩 唐越 《雕塑》 2021年第6期92-93,共2页
雕塑"传统"的讨论,实际上,始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数年。"雕塑"的概念应该是什么?传统雕塑的界限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并与20世纪80年代肇始的中国雕塑家们下意识"去传统"热潮,却正是引发公众疑虑的本质所在... 雕塑"传统"的讨论,实际上,始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数年。"雕塑"的概念应该是什么?传统雕塑的界限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并与20世纪80年代肇始的中国雕塑家们下意识"去传统"热潮,却正是引发公众疑虑的本质所在。1979年之后,中国学界欣然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雕塑",原本"雕塑"概念事实上经历着不断被"去传统"肢解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传统雕塑 社会历史学 后现代主义 下意识 雕塑家 相关概念
原文传递
传统雕塑造型观念的再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盛静 《雕塑》 2021年第6期93-94,共2页
什么是传统雕塑?用雕塑的概念是否能准确描述中国古代造像传统,用造型观念来形容传统雕塑是否有效是非常需要厘清的基础性问题?孙振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一直在延续,而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却只在少数民间艺人那里传承。在艺... 什么是传统雕塑?用雕塑的概念是否能准确描述中国古代造像传统,用造型观念来形容传统雕塑是否有效是非常需要厘清的基础性问题?孙振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一直在延续,而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却只在少数民间艺人那里传承。在艺术界、美术学院流行的,是从西方引进的雕塑观念,造型语汇和表现手法。在今天的艺术理论中,对雕塑艺术的特质,对雕塑造型规律的认识也主要是以西方雕塑为对象所概括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观念 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绘画 传统雕塑 雕塑艺术 孙振华 美术学院 民间艺人
原文传递
中西方雕塑造型法则与文化内涵之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卫恒先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形成过独立的造型语言和美学样式。中国传统雕塑在题材、造型法则、文化观念、材料语言方面都有着与西方古典雕塑完全不同的特征。中国传统雕塑是写意的,在造型手法和思维方式上更加睿智、多元、主... 中国雕塑和西方雕塑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形成过独立的造型语言和美学样式。中国传统雕塑在题材、造型法则、文化观念、材料语言方面都有着与西方古典雕塑完全不同的特征。中国传统雕塑是写意的,在造型手法和思维方式上更加睿智、多元、主动,体现出独特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西方古典雕塑则是写实的,以造型本体为出发点,力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 西方古典雕塑 造型法则
下载PDF
后现代审美语境下我国具象雕塑艺术的新思考
9
作者 张晓利 《邢台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给我国具象雕塑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雕塑语言的变迁使得我国的雕塑艺术实践有了新的尝试——注重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但是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断层现象及局限性。本土化与新现实主义两种观...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给我国具象雕塑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雕塑语言的变迁使得我国的雕塑艺术实践有了新的尝试——注重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但是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断层现象及局限性。本土化与新现实主义两种观念并置将不失为继承我国民族雕塑的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审美语境 具象雕塑语言 本土化 新现实主义
下载PDF
色彩在现代雕塑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克 《雕塑》 2011年第2期64-66,共3页
现代雕塑作品中色彩与形体是相融相伴,密不可分的。色彩在现代雕塑作品中的运用要适应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和城市环境做到和谐统一,体现现代雕塑的视觉特征,以促进现代雕塑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雕塑 材料的色彩美 色彩运用原则
原文传递
犍陀罗造像掌心向内印及其来源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雯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I0011,共9页
犍陀罗菩萨像与佛像中存在一种掌心向内的手印,这种手印也出现于佛传故事浮雕中,持印者多为苦行婆罗门。通过图像及相关文献的分析,可知该印具有恭敬与尊重的含义。根据巴尔胡特与桑奇等早期佛塔的相关造像,可推测该手印应源于印度传统... 犍陀罗菩萨像与佛像中存在一种掌心向内的手印,这种手印也出现于佛传故事浮雕中,持印者多为苦行婆罗门。通过图像及相关文献的分析,可知该印具有恭敬与尊重的含义。根据巴尔胡特与桑奇等早期佛塔的相关造像,可推测该手印应源于印度传统手印旗印,并对印度北部、西藏和云冈造像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掌心向内印 弥勒 婆罗门 恭敬
下载PDF
雕塑造型设计意识之我见
12
作者 王媛 《当代艺术》 2012年第3期44-45,共2页
无论从手法,还是从风格层面,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现代设计知识和规律对雕塑创作的深刻影响,我们潜在情绪中所活跃的浪漫、高耸、坚强、沧桑、温柔等,都是经过作者有针对性的设计构思后,再通过三维的造型载体实现。本文着重从雕塑造型中... 无论从手法,还是从风格层面,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现代设计知识和规律对雕塑创作的深刻影响,我们潜在情绪中所活跃的浪漫、高耸、坚强、沧桑、温柔等,都是经过作者有针对性的设计构思后,再通过三维的造型载体实现。本文着重从雕塑造型中设计理念的表现、雕塑的设计审美必然、典型例证分析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雕塑造型和现代设计理论的内在关系作出初步的梳理,从而得出结论,对现代设计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宏观把握在我们的雕塑创作中起到完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造型 雕塑设计意识 形式美感
原文传递
民间传统雕刻的适形性特征
13
作者 金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本文以民间传统雕刻中具有适形性特征的作品加以分类研究,阐明适形性所体现的因材施艺的设计原则和规范性、易操作性的工艺特征,并分析了其所反映出的审美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心理模式。
关键词 雕刻 适形性 特征 文化心理
下载PDF
空间形态琐谈
14
作者 邵连顺 《美术大观》 2006年第9期44-,共1页
  大自然是一个千奇百态的"形状世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包括动物及人类自身,各种形态无不充满着美感.……
关键词 空间形态 物质形态 人类 亨利·摩尔 布朗库西
下载PDF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文献综述
15
作者 李佳颖 《天工》 2024年第25期20-22,共3页
1996年,在山东青州龙兴寺发现了400余尊保存完好、形制丰富、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像。自此,大量相关文献涌现,研究者从考古、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出发,取得了相当丰厚的学术成果。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以理清青州龙兴寺佛... 1996年,在山东青州龙兴寺发现了400余尊保存完好、形制丰富、独具特色的佛教造像。自此,大量相关文献涌现,研究者从考古、历史、宗教和艺术等多个研究领域出发,取得了相当丰厚的学术成果。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以理清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近三十年来的研究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龙兴寺 佛教造像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藏传佛教造像中的财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妍 《收藏家》 2000年第3期26-27,共2页
藏地佛教以其特有的密宗传承而称著于世,藏式佛教造像亦以其独具的造型、韵味而为当今的藏家所重。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曾深受古印度斯瓦特河符、喀什米尔、东印度帕拉、尼泊尔和汉地雕塑的影响。同时,在与自身文化... 藏地佛教以其特有的密宗传承而称著于世,藏式佛教造像亦以其独具的造型、韵味而为当今的藏家所重。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曾深受古印度斯瓦特河符、喀什米尔、东印度帕拉、尼泊尔和汉地雕塑的影响。同时,在与自身文化的融合中,不仅形成了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而且依教派的不同,风格上也始终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造像艺术 财神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浅谈汉唐乐舞俑的造型艺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作义 《美术大观》 2008年第7期28-,共1页
  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真实地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历代审美习尚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 乐舞俑 造型 艺术 坐部伎 古代舞蹈 立部伎 汉唐
下载PDF
对于城市建立雕塑公园的作用分析
18
作者 李纯 《美术文献》 2018年第1期26-27,共2页
本文主要分析公共艺术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对于雕塑公园进行案例分析,阐释了雕塑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以及城市建立雕塑公园的分析与设想,说明雕塑公园在中国城市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起到文化推广,提高大众审美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艺术 雕塑 公园
原文传递
雕塑基础训练中的风格问题
19
作者 陈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雕塑基础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既有与其他课程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规律,又有其相对独立性。艺术规律,是雕塑基础课中所必须贯穿的,纯粹规律性的教学容易导致学习的枯燥,在雕塑基础课中如何既遵循规律性的教学,又发扬雕塑课程的独特性,融知... 雕塑基础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既有与其他课程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规律,又有其相对独立性。艺术规律,是雕塑基础课中所必须贯穿的,纯粹规律性的教学容易导致学习的枯燥,在雕塑基础课中如何既遵循规律性的教学,又发扬雕塑课程的独特性,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是本文着重解决的问题。在雕塑基础练习中,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找到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才会唤起学生艺术探索的欲望,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基础课,教学中风格问题的探索尤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基础 训练 风格
下载PDF
公元5-6世纪中西宗教雕塑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魏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8期122-123,共2页
公元5-6世纪,无论是中国南北朝还是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宗教雕塑,虽然在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创作手段、表现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同样被视为世界艺术的瑰宝,同样散发熠熠光芒。比较分析二者具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以及二者的时... 公元5-6世纪,无论是中国南北朝还是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宗教雕塑,虽然在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创作手段、表现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同样被视为世界艺术的瑰宝,同样散发熠熠光芒。比较分析二者具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以及二者的时代和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5-6世纪 宗教雕塑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