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勒比海民族共同体书写--论沃尔科特《又一生》中的民族志叙事
1
作者 石蕾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又一生》是理解圣卢西亚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里克·沃尔科特思想与创作的关键性作品。不同于以往其他作家的自传类作品,沃尔科特在这部自传体长诗中,将加勒比海的当地人物形象与青少年时期的自己并置,并与当地的历史、文... 《又一生》是理解圣卢西亚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里克·沃尔科特思想与创作的关键性作品。不同于以往其他作家的自传类作品,沃尔科特在这部自传体长诗中,将加勒比海的当地人物形象与青少年时期的自己并置,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等勾连起来,形成加勒比海民族共同体的"整体自我"的民族志叙事模式,呼应了建立整体全貌观的民族志叙事的时代转向。在建构这一主体民族志的过程中,沃尔科特利用西方艺术的表达方式,凸显加勒比海当地景观,重新审视了加勒比海与西方的关系,使得笔下的加勒比海走出了西方的"他者"藩篱,从而实现了加勒比海崭新的民族共同体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克·沃尔科特 《又一生》 加勒比海民族共同体 民族志叙事
原文传递
《猴山上的梦》中的黑人身份建构与创伤治愈之旅
2
作者 石蕾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92,共5页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最著名的戏剧作品《猴山上的梦》刚在美国上映,就获得了奥比奖;更以"戏剧形式的诗、诗形式的戏剧"被多家外国权威媒体给以高度评价。本文就采取诗歌辅助分析戏剧的方法,以情节发...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沃尔科特最著名的戏剧作品《猴山上的梦》刚在美国上映,就获得了奥比奖;更以"戏剧形式的诗、诗形式的戏剧"被多家外国权威媒体给以高度评价。本文就采取诗歌辅助分析戏剧的方法,以情节发展为线,对这部经典戏剧作品在后殖民视角下进行解读分析,挖掘了作品中的文化身份建构与创伤治愈的问题,体现了全球化时代下,文化的多元色彩与包容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科特 《猴山上的梦 》身份 创伤
原文传递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选
3
作者 德里克·沃尔科特 刘巨文 翟赫 《江南(诗)》 2014年第5期70-76,共7页
关键词 沃尔科特 德里克 大宅 普雷斯 黎凡特 躺在黑暗中 巴拉斯 约翰福音 托马斯 吉卜林
原文传递
不平静的争论——德里克·沃尔科特和上帝
4
作者 刘巨文 《江南(诗)》 2014年第5期77-81,共5页
"不,上帝不干预诗的事,他的工作不是影响诗人。我是一个信徒,我向来怀有一种诚挚的感激,我为某一种才能深怀感激,也为大地之美深怀感激,大地之美,亦即围绕我们的生活之美。对我来说,诗是一种天赋,是一种祝福。我们不能不信宗教,我... "不,上帝不干预诗的事,他的工作不是影响诗人。我是一个信徒,我向来怀有一种诚挚的感激,我为某一种才能深怀感激,也为大地之美深怀感激,大地之美,亦即围绕我们的生活之美。对我来说,诗是一种天赋,是一种祝福。我们不能不信宗教,我们也不能没有诗。照我看来,一首诗就是和上帝的一场争论,我想上帝是懂得这一点的。"这是沃尔科特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接受西班牙《国家报》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科特 德里克 诺贝尔文学奖 约书亚 耶利哥 国家报 中国基督教协会 卫理公会 巴黎评论 拉格泰姆
原文传递
力量
5
作者 沃尔科特 西川 李犁 《诗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4,共1页
生命将不断把草叶砸进土里。 我羡慕这暴力; 爱情是铁。我羡慕 碎浪和岩石之间的野蛮的交易, 它们之间互相理解。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力量》
原文传递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
6
作者 德瑞克·沃尔科特 远洋(译) 《中国诗歌》 2017年第11期118-127,117,共11页
关键词 沃尔科特 拍岸浪
原文传递
《摹仿剧》的摹仿与创造
7
作者 任海燕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沃尔科特的《摹仿剧》将鲁滨孙故事置换至加勒比海的多巴哥,借“漂流者客栈”逆写西方现代神话。如果说英国老板哈里的故事停留于生活对艺术的简单摹仿,雇工杰克逊则从历史的维度,展开创造性摹仿。一如其吟唱的卡利普索,杰克逊代表着外... 沃尔科特的《摹仿剧》将鲁滨孙故事置换至加勒比海的多巴哥,借“漂流者客栈”逆写西方现代神话。如果说英国老板哈里的故事停留于生活对艺术的简单摹仿,雇工杰克逊则从历史的维度,展开创造性摹仿。一如其吟唱的卡利普索,杰克逊代表着外在于西方中心结构的创造性力量。须知这部两幕剧诞生于1978年,同年出版的还有萨义德的《东方主义》。面对西方学界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对峙,沃尔科特旁逸斜出,在艺术摹仿的创造性游戏中呼唤审美体验,实现了鲁滨孙神话的去殖民化和克里奥尔化,还提出了以艺术为解决方案的理想生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科特 《摹仿剧》 鲁滨孙 摹仿论 加勒比海文学
原文传递
黑八月
8
作者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 飞白(译) 《散文诗世界》 2019年第8期2-2,共1页
原文传递
两个语言世界的书——关于沃尔科特《早安,帕拉敏》
9
作者 刘泽球 《诗探索》 2019年第4期170-175,共6页
绘画和诗歌代表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在人类的'语言'传统里,同样具有镜子的属性——虚拟或者再现对面的事物,要么是世界,要么是被说出的世界,要么是说出它的人。而当两种语言出现在同一本书里,'如同我... 绘画和诗歌代表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在人类的'语言'传统里,同样具有镜子的属性——虚拟或者再现对面的事物,要么是世界,要么是被说出的世界,要么是说出它的人。而当两种语言出现在同一本书里,'如同我的钢笔和你的画笔混合在一个韵律里'(《拉佩鲁斯的伞》),跨越物理世界和精神领域、弥合人生交叉和分离边界的对话,变成一种共享的语言体系,无疑会创造另一种令人惊讶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科特 《早安 帕拉敏》
原文传递
《早安,帕拉敏》
10
作者 德里克·沃尔科特 刘泽球(译) 《诗探索》 2019年第4期176-195,共20页
本书简介《早安,帕拉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和著名写实主义画家彼得·多伊格之间绝好的合作。它穿越了两个人物理和精神的景观,从白雪覆盖的埃德蒙顿大地到阳光冲洗的加勒比海岸,从悼念爱人... 本书简介《早安,帕拉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和著名写实主义画家彼得·多伊格之间绝好的合作。它穿越了两个人物理和精神的景观,从白雪覆盖的埃德蒙顿大地到阳光冲洗的加勒比海岸,从悼念爱人的过程到看一场电影的经历。用这种呼唤与回应的形式,绘画在一边,诗歌在另一边,沃尔科特特有的感知和智慧在他对多伊格散发着冷光的作品有启发性的回应中闪耀着光芒;诗歌和绘画都是对人生快乐和痛苦胜利的庆祝一爱,观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兹 克里斯 《早安 帕拉敏》 特立尼达
原文传递
论德里克·沃尔科特诗学中的传统观
11
作者 张从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0,78,共8页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学中的传统观是对T.S.艾略特以欧美为中心的传统观的转换,艾略特的传统观建立在欧美文化传统优于其他文化传统的观点之上,所以未涉及文化碰撞中如何与处于劣势一方的文化交互问题。沃尔科特的传统观正是针对文化...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学中的传统观是对T.S.艾略特以欧美为中心的传统观的转换,艾略特的传统观建立在欧美文化传统优于其他文化传统的观点之上,所以未涉及文化碰撞中如何与处于劣势一方的文化交互问题。沃尔科特的传统观正是针对文化交互中被殖民者如何应对殖民文化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沃尔科特的传统观、其传统观中的时间和历史的概念、沃尔科特自身分裂的文化身份以及在创作中对西方传统的挪用与颠覆,表明沃尔科特是在对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质疑中探索一条可行之路,这对其他被殖民者具有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化身份 文化交互 殖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