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萎靡的布鲁斯》的诗歌形式
1
作者 黄倩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1,共2页
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只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诗歌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作——《萎靡的布鲁斯》诗歌形式进... 社会符号学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对语言符号的解释只能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诗歌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美国著名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作——《萎靡的布鲁斯》诗歌形式进行解读,力图揭示诗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 《萎靡的布鲁斯》 兰斯顿·休斯 诗歌形式
原文传递
论《宠儿》中语言的隐喻性
2
作者 胡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37,共3页
托妮·莫里森简介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31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曾担任蓝登书屋编辑、资深编辑,1989年起任斯顿大学教授。主要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天堂》等,曾获... 托妮·莫里森简介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1931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曾担任蓝登书屋编辑、资深编辑,1989年起任斯顿大学教授。主要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天堂》等,曾获美国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图书评论协会奖等多项大奖。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唯一黑人女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隐喻性 诺贝尔文学奖 托妮·莫里森 奴隶主 小说 话语权 黑人女作家 美国黑人文学 历史与现实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的现代派写作艺术浅析
3
作者 唐国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55-159,238,共6页
通过浅析《喧哗与骚动》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内心独白、神话原型和复调的运用,发现它们在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深化主题方面作用非常之大:内心独白表现了主要人物班吉和昆丁等的潜意识活动,探索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衰落大家族子弟... 通过浅析《喧哗与骚动》的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内心独白、神话原型和复调的运用,发现它们在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深化主题方面作用非常之大:内心独白表现了主要人物班吉和昆丁等的潜意识活动,探索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衰落大家族子弟的精神危机;神话原型揭示了康普生家庭及整个旧南方贵族家庭衰落的原因,昭示了人类神话与现代历史之间的普遍性联系;复调从不同角度塑造主人公凯蒂,使其具有未完成性和未定论性,暴露了旧南方大家族成员的病态心理、扭曲关系和毁灭了的人性,预示了旧家庭、旧制度以及旧观念灭亡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独白 神话原型 复调运用
下载PDF
美国梦破灭:小人物的大悲剧——试析《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海燕 刘悦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78,共3页
《推销员之死》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主人公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小人物,在社会的压制下形成了大悲剧。这部剧给"美国梦"蒙上了暗淡的阴影,向人们揭示了"只要梦破灭,一切将毁灭"。这部巨作随着米勒的去世已经逐... 《推销员之死》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主人公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小人物,在社会的压制下形成了大悲剧。这部剧给"美国梦"蒙上了暗淡的阴影,向人们揭示了"只要梦破灭,一切将毁灭"。这部巨作随着米勒的去世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脑海,然而当我们再次重温剧情的时候,威利之死反映出美国社会下生存的小人物的命运在社会的压制下是多么地不堪一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小人物 大悲剧 威利
原文传递
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位旗手:舍伍德·安德森与威拉·凯瑟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金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7-22,共6页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Anderson ,1 876 1 941 )和威拉·凯瑟 (WillaCather,1 873 1 947)是 2 0世纪美国文学的两位杰出代表。他们对当时新兴美国反应十分敏感 ,并且两者都着眼于世事变迁 ,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失却表示惊慌... 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Anderson ,1 876 1 941 )和威拉·凯瑟 (WillaCather,1 873 1 947)是 2 0世纪美国文学的两位杰出代表。他们对当时新兴美国反应十分敏感 ,并且两者都着眼于世事变迁 ,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失却表示惊慌。在他们的作品中 ,可以读到一种变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两者几乎都留恋过去那种恬静的、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 ,表现出一种怀旧心情。然而 ,这两位趣味基本相投的作家并未有过实质性的接触 ,而评论界一向对此冷漠。鉴于此 ,本文把他们放在一个比较的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作家 舍伍德·安德森 威拉·凯瑟
下载PDF
直击3K党
6
作者 瑜箬 《英语学习》 2013年第4期20-23,共4页
1.struck:strike的过去式,使感到(恐惧或惊慌)。2.veteran:退伍老兵;ConfederateArmy:(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南方同盟军;fraternity:(美国男大学生)联谊会,兄弟会。3.mock—imitation:带有嘲弄的模仿;mock:嘲笑,嘲... 1.struck:strike的过去式,使感到(恐惧或惊慌)。2.veteran:退伍老兵;ConfederateArmy:(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南方同盟军;fraternity:(美国男大学生)联谊会,兄弟会。3.mock—imitation:带有嘲弄的模仿;mock:嘲笑,嘲弄;alliterative:头韵的,头韵体的。4.elaborate: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伍老兵 南北战争 男大学生 过去式 同盟军 联谊会 美国 嘲弄
下载PDF
盖茨比了不起在哪里?
7
《消费》 2013年第36期43-43,共1页
的确,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电影可能除了穷尽奢华的场景和美轮美奂的服装道具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只剩下一个属丝逆袭重追妞,结果不得好死的三流琼瑶故事。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故事 琼瑶
原文传递
神话自然主义与诗性语言的融合——论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叙事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俊松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2,F0003,共6页
作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堪称美国最为不朽的作家之一。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文学艺术始终不渝的追求,斯坦贝克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普世情怀的作品。尽管斯坦贝克的作品至今仍受读者的喜爱,但它们却一直都是被当作... 作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堪称美国最为不朽的作家之一。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文学艺术始终不渝的追求,斯坦贝克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普世情怀的作品。尽管斯坦贝克的作品至今仍受读者的喜爱,但它们却一直都是被当作大萧条时期的"左翼文学"的代表来解读和评判的。通过细读斯坦贝克的主要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说除了在表现人类的苦难和尊严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外,在小说叙事上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源自神话作品的叙事结构,灵活多样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以及诗性化的叙事语言,不仅为斯坦贝克小说中的那些重大的历史题材增添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开拓了现代美国小说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斯坦贝克在小说叙事上的成功在于神话自然主义和诗性语言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叙事策略 神话自然主义 诗性语言
原文传递
自己的身体、声音、房间与生活——烈焰玫瑰敢做敢言(英文)
9
作者 梁颖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95-103,共9页
本论文比较五部美国文学作品——福克纳的《八月之光》、肖邦的《觉醒》、赫斯顿的《凝望上帝》、凯瑟的My Mortal Enemy、弗里曼的The Revolt of Mother中女主人公追求自我,在生存空间和文化背景下协调自我身份的故事。本论文从女主... 本论文比较五部美国文学作品——福克纳的《八月之光》、肖邦的《觉醒》、赫斯顿的《凝望上帝》、凯瑟的My Mortal Enemy、弗里曼的The Revolt of Mother中女主人公追求自我,在生存空间和文化背景下协调自我身份的故事。本论文从女主人公对自己身体、声音、房间、生活的探索,分析作品如何重新定义并书写女性的文化建构。作品中女性的身体成为抵抗男性凝视和占有的斗争之场;身为母亲的女性努力跨越着母亲的身份定位;女主人公们作为全知或限知视角呼喊着她们的声音。其中的三位女主人公是悲剧结局。《八月之光》中的Joann无法摆脱现实中和传统中的身份定位:《觉醒》中的Edna和My Mortal Enemy中的Myra一方面活在理想的身份定位的幻想中,另一方面又意识到个体的局限性。女性文化定位是文化产物,而非天生,在现阶段虽不能完全消除,但需要我们逾越并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角色 母亲一女人 中心视角
下载PDF
神话与象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亚敏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3,160,共8页
作为美国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学派,神话与象征研究努力从美国文学作品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神话和象征,认为其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话与象征研究达到鼎盛,通过列举美国文化中种种有代表性的形象,强调美国文化的... 作为美国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学派,神话与象征研究努力从美国文学作品中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神话和象征,认为其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民族精神。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神话与象征研究达到鼎盛,通过列举美国文化中种种有代表性的形象,强调美国文化的独特性。60年代末至70年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神话与象征研究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被质疑其否定了美国其他种族和群体的特点和经历。21世纪又掀起新一轮神话与象征研究热潮,与当前的文化研究相结合,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对早期美国中心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与象征研究 美国研究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评《只争朝夕》的主人公
11
作者 曹艳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只争朝夕》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人文主义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颇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一个犹太人汤米·威尔赫姆的痛苦经历。贝娄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威尔赫姆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哀... 《只争朝夕》是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人文主义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颇受好评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现代美国社会中一个犹太人汤米·威尔赫姆的痛苦经历。贝娄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威尔赫姆产生一种复杂情感,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以卡伦·霍尼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威尔赫姆的人格特点,可以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争朝夕》 索尔·贝娄 美国梦 卡伦·霍尼 人格
下载PDF
孤独心灵的艺术展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学理论研究
12
作者 肖之芳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2-54,共3页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了其追求真与美,力求在简朴中提炼精华的原则和重视个性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 生命本质 真与美 诗学理论
下载PDF
黑色幽默
13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第5期64-64,共1页
我有一个同学,特别爱自拍,上个星期,这2货突然想自拍,刚拿出手机,摆好pose拍照。这时,一部摩托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剩下独自凌乱的他--手机给抢走了。
关键词 黑色幽默 摩托车 手机
下载PDF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斯各特的成长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云得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0-62,共3页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帕·李创作的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文章主要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引路人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探讨主人公斯各特从天真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是她成长的基础,社会环境对其成长起到了催化...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帕·李创作的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文章主要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引路人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探讨主人公斯各特从天真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是她成长的基础,社会环境对其成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引路人对其成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死一只知更鸟》 斯各特 成长小说
下载PDF
现代人的悲剧命运
15
作者 王玉华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2-35,共4页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命运 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审美价值 尤金·奥尼尔 戏剧 美国 《悲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综述
16
作者 郑洁儒 马晔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174,共3页
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 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19届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承办,大会主题是“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hina in the New Era)。来自国内外130余所高等院校、研究院、出版社的356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大会组委会共收到参会论文摘要368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会 美国文学 年会综述 中国 浙江大学 国际交流 语言文化 高等院校
原文传递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的人性异化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海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7-89,共3页
在《美国的悲剧》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为追求金钱、情欲和地位 ,逐步走向堕落 ,最后泯灭人性地杀害女友的故事 ,谴责了贪图享受的极端利己主义 ,揭示了在失去理想信念后 ,面对金钱的腐蚀、情欲的诱惑、政治的操纵 ,个人的奋斗只能带来人... 在《美国的悲剧》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为追求金钱、情欲和地位 ,逐步走向堕落 ,最后泯灭人性地杀害女友的故事 ,谴责了贪图享受的极端利己主义 ,揭示了在失去理想信念后 ,面对金钱的腐蚀、情欲的诱惑、政治的操纵 ,个人的奋斗只能带来人性的异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的悲剧》 主人公 人性异化 金钱 情欲 政治 人性 美国 长篇小说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写作技巧
18
作者 袁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3-84,共2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 ,也是一部美国极其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论在思想上 ,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部较完美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一个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写作技巧 叙述者 象征主义 菲茨杰拉德 小说 美国 象征主义手法
下载PDF
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寻根热潮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竹青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当代美国黑人作家追寻历史实际上是在寻找黑人的文化归属 ,美国黑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黑人文学 美国 文化身分 中心话语 主流文学
下载PDF
第十二种孤独——从《复活节游行》解读理查德·耶茨“孤独的女性”主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晗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发表于1976年的《复活节游行》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女性小说"。在作品中,耶茨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都市普通家庭两姐妹,用犀利但满含怜悯的笔触展示了以主人公艾米莉一家为... 发表于1976年的《复活节游行》是美国现代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女性小说"。在作品中,耶茨从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都市普通家庭两姐妹,用犀利但满含怜悯的笔触展示了以主人公艾米莉一家为代表的孤独的女性群体,是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之后所描述的"第十二种孤独"——女性孤独。从孤独的女性主题着手,以《复活节游行》的分析为突破口,结合存在主义探讨作家对女性孤独的理解,并试图找到破解现代人孤独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活节游行》 理查德·耶茨 女性 孤独 存在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