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4
1
作者 于雪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76,共2页
《等待戈多》凭借有悖于传统的艺术思想和语言特征,为存在主义哲学找到了现实参照物。颠覆传统审美的后现代艺术风格让人们反思"世界是荒谬的,而人生是痛苦的"根源,为现代社会人性的救赎树立起一块灿烂的路标。戏剧的荒诞性... 《等待戈多》凭借有悖于传统的艺术思想和语言特征,为存在主义哲学找到了现实参照物。颠覆传统审美的后现代艺术风格让人们反思"世界是荒谬的,而人生是痛苦的"根源,为现代社会人性的救赎树立起一块灿烂的路标。戏剧的荒诞性和现实人性的扭曲性纠结在舞台上,在荒诞中渗透出现实世界荒诞的眼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戏剧语言 荒诞派 艺术特色 贝克特 存在主义哲学 现实世界 语言特征
原文传递
唯美主义叙事下的道德重建——以《认真的重要性》为例
2
作者 冯忻燕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4期13-15,共3页
《认真的重要性》是王尔德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但经常被认为是一场“闹剧”。事实上,《认真的重要性》这部戏剧带有唯美主义色彩,并且,与作者的道德观念有一定联系。王尔德通过这种带有唯美主义的叙事方式来表现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 《认真的重要性》是王尔德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但经常被认为是一场“闹剧”。事实上,《认真的重要性》这部戏剧带有唯美主义色彩,并且,与作者的道德观念有一定联系。王尔德通过这种带有唯美主义的叙事方式来表现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中的人虚伪的道德价值观,并试图重建一种新的道德观。本文从想象的世界、悖论的言语以及花花公子的形象分析《认真的重要性》所体现的唯美主义叙事和维多利亚时期的人们虚伪的道德,以及王尔德新的道德观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道德重建 《认真的重要性》
下载PDF
《不可儿戏》——一部充满天真和荒谬的喜剧(英文)
3
作者 李振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5期201-202,211,共3页
《不可儿戏》是王尔德最有趣、最具魅力的戏剧。该剧创造了一个天真与荒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做坏事无损于他人,只能显示做坏事的人的愚蠢。这正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揭示他之前作品的荒谬性。
关键词 《不可儿戏》 天真 荒谬 理由
下载PDF
浅析《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中恰时的“结”与“解”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4
作者 黄华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2期53-53,共1页
维多利亚时代,女王对家庭的道德观念导致了王尔德《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与易卜生《玩偶之家》"娜娜出走"截然不同的结局——大团圆的主妇回归结局。由此,为了让观众对两位都曾做出"坏"行为的女性形象报之以认同感... 维多利亚时代,女王对家庭的道德观念导致了王尔德《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与易卜生《玩偶之家》"娜娜出走"截然不同的结局——大团圆的主妇回归结局。由此,为了让观众对两位都曾做出"坏"行为的女性形象报之以认同感,从而达到其对新道德观的阐释目的,王尔德在剧中设置了精巧的"结"与"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道德观 “结”与“解”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命运,作为梦想的导语 评叶芝诗剧《伊美尔唯一的嫉妒》
5
作者 李宜萱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11期117-127,共11页
一失语的神话提及叶芝,就不能不提及“爱尔兰性”——作为2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叶芝的风格在柔美浪漫的象征主义色彩之外,兼具神秘与梦幻,创作了许多与爱尔兰神话传说相关的作品;而对爱尔兰社会的关注,又使得他逐渐趋向对... 一失语的神话提及叶芝,就不能不提及“爱尔兰性”——作为2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叶芝的风格在柔美浪漫的象征主义色彩之外,兼具神秘与梦幻,创作了许多与爱尔兰神话传说相关的作品;而对爱尔兰社会的关注,又使得他逐渐趋向对现实的反思,用贵族的理想观点去观照爱尔兰民族主义革命与爱尔兰人民。叶芝终其一生著述颇丰,《当你老了》、《驶向拜占庭》等诗作更是为中国读者所耳熟能详;然而,想要更全面地解读叶芝,仅从诗歌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你老了》 《驶向拜占庭》 叶芝 终其一生 爱尔兰文艺复兴 爱尔兰性 神话传说 诗剧
原文传递
论《等待戈多》的语言特色
6
作者 邱瑜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9,98,共3页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始终坚持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其代表作《等待戈多》以独特的技巧表现出混乱无序的生活现实,并生动体现了作者反常规、反逻辑、反审美习惯的"实验"...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始终坚持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其代表作《等待戈多》以独特的技巧表现出混乱无序的生活现实,并生动体现了作者反常规、反逻辑、反审美习惯的"实验"精神。剧中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其荒诞的创作风格,支离破碎的情节安排与异化孤立的人物设计被上升到语言上的颠覆。通过巧妙地消解语言,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等待戈多》 语言特色 荒诞
下载PDF
《等待戈多》的生态批评解读
7
作者 曹丽莉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由于其"荒诞"性,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聚集在剧本的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鲜少有人注意到其背后折射出来的生态启示。其实在剧本中贝克特早已... 《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由于其"荒诞"性,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聚集在剧本的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鲜少有人注意到其背后折射出来的生态启示。其实在剧本中贝克特早已显现出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等待戈多》中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都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而人类中心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是造成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人类中心主义 资本主义
下载PDF
静默的言说——从《终局》看贝克特的静止戏剧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子阳 吕佩爱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6,共5页
作为20世纪最具独创精神的文学大师之一,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突破了比利时先锋派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创作局限,实现了其未能完成的戏剧构想,即静止戏剧的创作。本文以《终局》一剧为例,重新审视贝克特的戏剧作品,... 作为20世纪最具独创精神的文学大师之一,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突破了比利时先锋派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创作局限,实现了其未能完成的戏剧构想,即静止戏剧的创作。本文以《终局》一剧为例,重新审视贝克特的戏剧作品,从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两个方面详细阐释贝克特如何将静止戏剧变成可能并推向艺术的高峰,同时进一步分析其静止戏剧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戏剧 塞缪尔·贝克特 《终局》 莫里斯·梅特林克
原文传递
重访爱尔兰戏剧运动(1897—1915):在艺术与政治之间
9
作者 李元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8,共9页
本文主要考察从1897年爱尔兰文学剧团成立到1916年复活节起义前夕的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源起、诉求和发展。这场由英爱优势阶层和文化精英领导的戏剧运动一开始即出现矛盾,从"文学剧团宣言"要再现民族身份和教育人民的野心到《... 本文主要考察从1897年爱尔兰文学剧团成立到1916年复活节起义前夕的爱尔兰戏剧运动的源起、诉求和发展。这场由英爱优势阶层和文化精英领导的戏剧运动一开始即出现矛盾,从"文学剧团宣言"要再现民族身份和教育人民的野心到《胡里痕的凯瑟琳》中对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的含混态度,爱尔兰戏剧运动的领导者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等一方面想要代表大众表达民族主义诉求,摆脱由英国强加的刻板印象;而另一方面又是文化精英主义诉求,要求艺术自觉,表现欧陆的现代主义,教育人民,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阿贝剧院集中体现了这种一开始就有的矛盾,对当时和其后的爱尔兰戏剧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戏剧运动 刻板印象 英爱优势阶层 阿贝剧院
原文传递
亦真亦幻——元戏剧视角下的《凯斯·麦奎尔之爱》
10
作者 刘艳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77,共3页
布莱恩·帕特里克·弗里尔是20世纪爱尔兰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短篇小说家,被誉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有"爱尔兰的契诃夫"和"爱尔兰代言人"之称。本文借助阿贝尔与霍恩比的元戏剧原理,从"理... 布莱恩·帕特里克·弗里尔是20世纪爱尔兰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短篇小说家,被誉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有"爱尔兰的契诃夫"和"爱尔兰代言人"之称。本文借助阿贝尔与霍恩比的元戏剧原理,从"理性反思""角色扮演"以及"文学与现实生活的指涉"三方面诠释《凯斯·麦奎尔之爱》,认为该剧运用元戏剧手法表达了弗里尔对戏剧艺术的思考、对自我意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批评 戏剧理论 元戏剧 《凯斯·麦奎尔之爱》
原文传递
“我召唤心灵之眼”——从《在鹰井畔》看叶芝的仪式剧场与民族政治
11
作者 李元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91,158,159,共12页
日本能剧并不只是给叶芝带来技术和美学层面的启发,而是在纵深向与其一直关注的民族政治和神秘哲学契合。能剧进一步印证和深化了叶芝将剧场作为仪式表演的理念。本文拟分析叶芝仪式剧场观念的缘起、发展与主要诉求,以《在鹰井畔》一剧... 日本能剧并不只是给叶芝带来技术和美学层面的启发,而是在纵深向与其一直关注的民族政治和神秘哲学契合。能剧进一步印证和深化了叶芝将剧场作为仪式表演的理念。本文拟分析叶芝仪式剧场观念的缘起、发展与主要诉求,以《在鹰井畔》一剧为例考察叶芝如何借用能剧形式打造仪式表演的深层剧场,激发民族意识和情感。同时,本文也参考哲学与人类学方面对仪式表演的研究,分析叶芝的仪式剧场导致个体减损,产生非理性、极容易被附体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剧 民族政治 神秘哲学 仪式剧场 文化催眠 仪式溢出 1916年复活节起义
原文传递
《残局》:《等待戈多》的变奏曲
12
作者 杨武遒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3-75,共3页
《残局》与《等待戈多》均为贝克特的代表作,但评论界对前者却少有研究,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即前者是对后者的重复。本文从主题、人物关系和表现方式三个方面说明了《残局》不是对《等》的重复,而是变奏。
关键词 《残局》 《等待戈多》 变奏
下载PDF
塞缪尔·贝克特荒诞派戏剧中的空间意象解读
13
作者 贺一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1期95-97,共3页
塞缪尔·贝克特不仅是20世纪西方文学界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还是杰出的文艺批评家。空间意象和身体意象既展现出贝克特戏剧艺术的独特性,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想,其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意象与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德里达的延... 塞缪尔·贝克特不仅是20世纪西方文学界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还是杰出的文艺批评家。空间意象和身体意象既展现出贝克特戏剧艺术的独特性,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想,其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意象与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德里达的延异理论、福柯的身体理论之间有诸多契合与通达之处。空间意象的运用,揭示出贝克特戏剧作品的空间诗学与具身认知意识。透过贝克特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意象,我们可以揭示贝克特与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美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领略贝克特在西方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发掘贝克特及其文艺思想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美学的开创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缪尔·贝克特 空间意象 身体意象 空间诗学 具身认知意识
下载PDF
荒诞的手法真切的等待——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评析
14
作者 邓鹏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第5期157-158,共2页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这一剧本中,虽然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舞台形象等各个方面都使用了荒诞的描写手法,但是他为我们揭示出的这个孤独无助的、只有近似绝望地等待才能生存下...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这一剧本中,虽然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舞台形象等各个方面都使用了荒诞的描写手法,但是他为我们揭示出的这个孤独无助的、只有近似绝望地等待才能生存下去的群体,却是感人至深、真实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荒诞 真实
原文传递
不和谐中的和谐——论《等待戈多》的荒诞美学色彩 被引量:1
15
作者 佘艺玲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从美学角度看,《等待戈多》突破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人存在的虚无与绝望。这部看似不和谐的荒诞剧,却以荒诞的形式直喻荒诞的内容,以荒诞的主题展示真实的人生,达到形式与内容、精神世界与现实生... 从美学角度看,《等待戈多》突破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人存在的虚无与绝望。这部看似不和谐的荒诞剧,却以荒诞的形式直喻荒诞的内容,以荒诞的主题展示真实的人生,达到形式与内容、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统一,体现出不和谐中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荒诞美 和谐
下载PDF
从信仰的缺失到价值体系的重建——剖析《等待戈多》的现实意义
16
作者 赵海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Z期43-44,共2页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著名戏剧,只有两幕,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心理活...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著名戏剧,只有两幕,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以及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甚至连作者也公开表示不知道"戈多"是谁,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本文通过剖析人物信仰缺失所引起的社会思考,以及如何构建新的人生价值体系,期待能对处于大变革社会的人们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缺失 社会启迪 价值体系重建
下载PDF
叶芝戏剧的主题发展与流变探析
17
作者 陈树友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3-94,共2页
叶芝戏剧的重点在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相对比激烈的肢体动作,更倾向于用精雕细琢的语言进行意念表达,这一较为新颖的表现形式为诗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叶芝戏剧的创作可被分为三个时期,其表达主题各有不同。
关键词 戏剧 叶芝 流变 精神世界 肢体动作 诗剧
原文传递
论《华伦夫人的职业》中薇薇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乐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76,共3页
批评界普遍认为,萧伯纳的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华伦夫人的女儿薇薇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对自主独立的向往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诉求。事实上,只有通过剖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叙事手段,才会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薇薇形象的认识。研... 批评界普遍认为,萧伯纳的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中华伦夫人的女儿薇薇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对自主独立的向往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诉求。事实上,只有通过剖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叙事手段,才会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薇薇形象的认识。研究发现,薇薇形象的本质不过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的一个理想男性的样板,而非新女性的代言人;隐入小说中的作者以男性为蓝本设计的薇薇形象,其潜文本仍然体现了男权话语对女性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手段《华伦夫人的职业》女性形象 声音 潜文本
原文传递
叶芝的戏剧与日本的能剧(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丹尼尔.奥尔布赖特 李英石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4,共9页
叶芝对日本能剧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能剧不是对人类的模仿,而是对符号的模仿;剧中人物不是圆形的、可靠的,他们的识别力不会加深,他们不过是面具、是木头雕刻出来的装上了四肢的意符;能剧是借助于游走的石壁画实现对宗教的服侍,... 叶芝对日本能剧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能剧不是对人类的模仿,而是对符号的模仿;剧中人物不是圆形的、可靠的,他们的识别力不会加深,他们不过是面具、是木头雕刻出来的装上了四肢的意符;能剧是借助于游走的石壁画实现对宗教的服侍,指向现实世界之外的真理。在能剧中,鲜有材料堪称故事,已然简约至极的动作常常伴随也借助于高潮性的舞蹈,因而戏剧动作旨在引向启示,因而能剧中的动作没有时间的纵深,只是认知的瞬间、变形的刹那,被艺术性地延长了。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以《骸骨之梦》、《艾玛的唯一妒忌》、《库胡林之死》等剧作为例,对叶芝的能剧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能剧 动作 舞蹈 变形
原文传递
幻想与现实的融合——从《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看辛格的戏剧艺术
20
作者 封金珂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2,共2页
在其代表作《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中,辛格将幻想与现实巧妙结合,运用幻想的喜剧形式表达现实的悲剧核心。这一独特的手法体现了"超绝现实中的狂欢",实现了幻想与现实的艺术对话,美与现实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幻想与现实 喜剧形式 悲剧核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