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念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诞辰200周年专刊 编者按
1
《国际论坛》 1998年第4期1-1,共1页
【正】 1998年12月24日是世界文化名人、波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密茨凯维奇出生在立陶宛诺伏格罗德克城郊的查阿西村,1815年至1819年在维尔诺大学学习,毕业后在立陶宛科甫诺地方教书。立陶宛与... 【正】 1998年12月24日是世界文化名人、波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密茨凯维奇出生在立陶宛诺伏格罗德克城郊的查阿西村,1815年至1819年在维尔诺大学学习,毕业后在立陶宛科甫诺地方教书。立陶宛与波兰自1386年实现王朝联合,在长达四个多世纪里曾经是一个国家,拥有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广袤疆域。1795年波兰被俄、奥、普三国瓜分而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 大学学习 文化名人 爱国主义 周年纪念日 沙皇俄国 诞辰 亚当 世界 意大利
下载PDF
亚当·密茨凯维奇与他的十四行诗
2
作者 赵刚 《国际论坛》 1998年第4期2-9,共8页
【正】 伟大的波兰浪漫主义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从青年时代即开始了诗歌创作,一生留下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篇。其中既有浪漫主义诗人们所热衷的民间题材,也有激发人民爱国热情的历史题材;既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邪恶势力和社会不公。
关键词 克里米亚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诗人 波兰人 诗歌创作 女主人公 祖国 感情生活 革命活动 心灵
下载PDF
第三次远足或概率龙
3
作者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红猪 《雪莲》 2014年第6期53-63,共11页
特鲁尔和克拉鲍修斯的昔日导师是伟人恩普特的大脑袋,他花了四十七年时间,在尼安提卡虚无高等学派中阐发广义龙论。人人都知道龙不存在。但尽管这句简单公式能使外行人满意,却不能让科学家的头脑停止追问。实际上,尼安提卡虚无高等学派... 特鲁尔和克拉鲍修斯的昔日导师是伟人恩普特的大脑袋,他花了四十七年时间,在尼安提卡虚无高等学派中阐发广义龙论。人人都知道龙不存在。但尽管这句简单公式能使外行人满意,却不能让科学家的头脑停止追问。实际上,尼安提卡虚无高等学派对实际存在什么完全不闻不问。存在的平庸已经得到了充分展示,我们在此不必再做任何讨论。才华横溢的大脑袋用分析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发动攻势,他发现了三种不同的龙:神话之龙,空想之龙,和纯粹假设之龙。有人会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袋 外行人 鲁尔 修斯 团团围住 盖尔 小玩意儿 里奇 如假包换 理论预期
原文传递
色彩缤纷的舒尔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剑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4,共10页
一八九二年舒尔茨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小镇德罗霍比兹,他的父母是犹太商人。父亲去世后,他为了谋生,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他后来出版了《肉桂色铺子》(1934年)和《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1937年),引起了波兰知识界的注意... 一八九二年舒尔茨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小镇德罗霍比兹,他的父母是犹太商人。父亲去世后,他为了谋生,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担任美术教师。他后来出版了《肉桂色铺子》(1934年)和《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1937年),引起了波兰知识界的注意,波兰文学院授予他“金桂冠”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尔茨 色彩 1937年 1934年 美术教师 波兰 疗养院 知识界
原文传递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2019年波兰文学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茅银辉 托·米泽尔凯维奇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26-33,共8页
2019年,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带动了波兰文坛的繁荣,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这种现象被波兰评论界称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小说方面,历史小说复兴,侦探犯罪小说蓬勃发展,传记佳作不断... 2019年,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带动了波兰文坛的繁荣,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这种现象被波兰评论界称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小说方面,历史小说复兴,侦探犯罪小说蓬勃发展,传记佳作不断涌现,乡村流派强势回归,讨论波兰与犹太人关系的作品及涉及大屠杀的创伤文学趋热。诗歌方面,年轻的左派诗歌影响力显著增强,"笔记本一代"的诗作依旧占据主导。戏剧方面,敏锐反映社会政治问题的作品不断涌现。此外,女性文学的力量在波兰文坛上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文学年度研究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效应 文学传统 奖励机制
原文传递
纪念“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切斯瓦夫·米沃什诞辰100周年北京学术研讨会
6
作者 北塔 《诗歌月刊》 2011年第9期96-96,共1页
2004年8月,伟大的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在他的故国驾鹤仙去时,正值《米沃什词典》在中国出版,当时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甚至做了专题。仿佛是一眨眼,我们就来纪念他的百年诞辰了。在这7年中,有多少人由青年变... 2004年8月,伟大的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在他的故国驾鹤仙去时,正值《米沃什词典》在中国出版,当时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甚至做了专题。仿佛是一眨眼,我们就来纪念他的百年诞辰了。在这7年中,有多少人由青年变成中年,有多少人由中年变成老年,而米沃什已不会再老,他已经进入了永恒与不朽。今天,2011年6月30日,是米沃什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这段时间,波兰乃至其他许多国家都在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米沃什被另一位诺奖得主布罗茨基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复杂、坚定而又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 波兰语 诞辰 纪念 学术研讨会 诗歌 北京海淀区 时代 王家新 翻译
原文传递
两片树叶的故事
7
作者 艾·巴·辛格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4年第11M期77-77,共1页
这个森林很大,而且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各种带叶的树木.
关键词 《两片树叶的故事》 散文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波兰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你往何处去》中的基督教精神
8
作者 孙爽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4,107,共3页
波兰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是一部描写基督徒受难殉道的史诗,它以公元1世纪罗马暴君尼禄的统治时代为背景。作品对基督教的教义作了客观、全面和深入分析,歌颂了基督教的仁爱、慈悲、宽厚、乐于助人... 波兰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是一部描写基督徒受难殉道的史诗,它以公元1世纪罗马暴君尼禄的统治时代为背景。作品对基督教的教义作了客观、全面和深入分析,歌颂了基督教的仁爱、慈悲、宽厚、乐于助人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使之成为一部"真正基督的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克微支 《你往何处去》 基督教
下载PDF
波兰语写作
9
作者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李以亮 《花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朋友们有时问我:为什么不用英语写作?或者,如果是在法国,为什么不用法语?他们显然认为,如果改变语种,我会受益良多。因此,最好是使用一种世界性语言,而不是一种地方性语言。原则上,我同意,用一种更加广泛使用的语言(要是我能就好了!... 朋友们有时问我:为什么不用英语写作?或者,如果是在法国,为什么不用法语?他们显然认为,如果改变语种,我会受益良多。因此,最好是使用一种世界性语言,而不是一种地方性语言。原则上,我同意,用一种更加广泛使用的语言(要是我能就好了!),当然会更方便。这使我想起一则有关萧伯纳的轶事。在跟亨里克·显克微支通信时,萧伯纳表示,他不理解波兰人为什么不采纳俄语作为自己的语言。爱尔兰人就接受了英语并且使用得十分出色!的确如此。用波兰语写作,在十九世纪国家被分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伯纳 波兰语 显克微支 十九世纪 世界性语言 波兰人 爱尔兰人 切斯 托马斯 米沃什
原文传递
《我想生活的城市》
10
作者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绿风》 2019年第5期2-2,共1页
关键词 《我想生活的城市》
原文传递
杰出的女抒情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希姆博尔斯卡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洪亮 《出版广角》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1996年10月3日13时,由瑞典文学院宣布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诗人维·希姆博尔斯卡时,正在波兰南部山区扎科潘内“波兰作家之家”休养创作的这位女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深感“惊讶、欣喜和害怕”,并立即受到当时在场的许多前来... 1996年10月3日13时,由瑞典文学院宣布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诗人维·希姆博尔斯卡时,正在波兰南部山区扎科潘内“波兰作家之家”休养创作的这位女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深感“惊讶、欣喜和害怕”,并立即受到当时在场的许多前来度假、写作的作家和招待所全体职工的热烈祝贺。大群记者也蜂拥而至,使诗人和招待所都应接不暇,为此招待所负责人立即举办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女诗人 波兰 招待所 作家 诗歌创作 文学院 记者招待会 南部山区 杰出
下载PDF
希姆博尔斯卡诗七首
12
作者 林洪亮 《出版广角》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玫瑰花 战争 广阔空间 雪人 玻璃 碎片 窗户 过去 声音 喊声
下载PDF
显克维奇晚期创作中关于女性身份的现代言说:女人、女杰、女圣
13
作者 李怡楠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7,共8页
波兰文学关于女性的现代性言说是一个被国内学界长期忽略的话题。本文借“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从身体、行为和宗教三种言说解析显克维奇作品中女性作为女人、女杰和女圣的多重身份。显克维奇关于女性的现代文化立场体现在:作家的女性... 波兰文学关于女性的现代性言说是一个被国内学界长期忽略的话题。本文借“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从身体、行为和宗教三种言说解析显克维奇作品中女性作为女人、女杰和女圣的多重身份。显克维奇关于女性的现代文化立场体现在:作家的女性言说既是关于女人身体的言说,也是关于其生理性和社会文化性统一的言说,还是关于女性超越世俗的精神品格和灵魂追求的宗教言说。作家鲜明的现代文化立场表达了其对女性巨大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对波兰文学多元格局的生成和女性话语的凸显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文学 显克维奇 女性言说
原文传递
生命史视域下的女性主义新范例——辛波斯卡的诗境探微 被引量:1
14
作者 尤呈呈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100-103,共4页
波兰诗人维斯拉瓦·辛波斯卡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诗歌以细腻感性、见微知著、举重若轻的语言风格著称。纵然在国际诗坛名闻遐迩,对于辛波斯卡别具一格的诗歌创作理念和特色,国内学者却鲜为提及。文章试对辛波斯卡的诗歌... 波兰诗人维斯拉瓦·辛波斯卡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诗歌以细腻感性、见微知著、举重若轻的语言风格著称。纵然在国际诗坛名闻遐迩,对于辛波斯卡别具一格的诗歌创作理念和特色,国内学者却鲜为提及。文章试对辛波斯卡的诗歌进行细读,评析其作品中所折射出的轻盈美学、他者视野和女性主义新范式,进而论证辛波斯卡对主客体关系、人类中心主义、性别等主流价值倾向的颠覆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轻盈 他者 女性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我何其幸运
15
作者 (波兰)辛波丝卡 《风流一代》 2019年第11期29-29,共1页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不是气象学家,不用知道云彩如何形成或气流里有什么成分,但我却可以用我的眼采集天边的流云,放在心里细品那份最抽象的唯美。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动物学家,我不清楚鸟到底靠什么飞翔,我只知道阳光下那对神奇的羽翼... 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不是气象学家,不用知道云彩如何形成或气流里有什么成分,但我却可以用我的眼采集天边的流云,放在心里细品那份最抽象的唯美。我何其幸运,因为我也不是动物学家,我不清楚鸟到底靠什么飞翔,我只知道阳光下那对神奇的羽翼,常常让我感应到蓝天白云之间有天使飞过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羽翼 气象学家 流云 气流 痕迹 动物学家 细品 原理
原文传递
论《太古和其它的时间》的三种时间
16
作者 刘康蓓 吴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3-37,共5页
《太古和其它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的独特叙事空间,展示了“人”之有限坚忍的时间、“物”之无限自由的时间和“上帝”之权威中立的时间。小说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哲学和时间之问的热忱,同时表露出当下碎片化的单向年代里... 《太古和其它的时间》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的独特叙事空间,展示了“人”之有限坚忍的时间、“物”之无限自由的时间和“上帝”之权威中立的时间。小说深刻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哲学和时间之问的热忱,同时表露出当下碎片化的单向年代里作者思考生命多维存在方式的温柔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时间
下载PDF
荒诞悖论
17
作者 茅银辉 《花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曾经看过一部好莱坞电影,片名是《真实的谎言》,剧情有些模糊了,只是对这个荒谬至极的名字印象深刻。谎言怎么能是真实的?电影散场之后,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片名十分贴切,故事讲述的确实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悖论 荒诞 故事讲述 谎言 片名 剧情
原文传递
论莎剧意象的符号性美学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群晖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52-255,共4页
从通过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模仿现实的逼真性来看,学界一般将莎剧归类于以写实性为主导的戏剧。然而从角色意象、舞台意境和心灵化倾向等审美风格来看,莎剧又具有浓郁的符号性美学特征。符号性即通过虚拟、象征、隐喻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审... 从通过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模仿现实的逼真性来看,学界一般将莎剧归类于以写实性为主导的戏剧。然而从角色意象、舞台意境和心灵化倾向等审美风格来看,莎剧又具有浓郁的符号性美学特征。符号性即通过虚拟、象征、隐喻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审美方式。通过符号性意象,莎剧超越了写实性手法单纯模仿现实的美学局限性,获得了心灵化的审美意境,从而有力地拓展了莎剧的主体性和审美现代性张力。同时,以象征手法为内核的符号性审美意象使莎剧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戏剧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分野,呈现出与东方戏剧相似的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剧 莎士比亚 意象 符号 美学
原文传递
寻失落之乡,觅本真之我——哲学视域下的《家乡》解读
19
作者 李璇 《文教资料》 2023年第9期19-22,共4页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并非秉承传统地书写个人生活,由于他“第二欧洲”中流浪作家的身份,他总是对世界保持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距离,这种距离感让他更加理性、更富思辨性地看待个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生命中不断辗转流亡的经历促使他以...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并非秉承传统地书写个人生活,由于他“第二欧洲”中流浪作家的身份,他总是对世界保持着一种若有若无的距离,这种距离感让他更加理性、更富思辨性地看待个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生命中不断辗转流亡的经历促使他以一种冷静、客观但同时陌生的笔调呈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种陌生感基于生活经验,但同时又向更深处探索。本文以其诗歌《家乡》为例,综合佛家思维方式与哲学中时空、人类的角度,分析该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诗人对世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加耶夫斯基 家乡 哲学 时空
下载PDF
简短,但完整的故事(节选)
20
作者 斯瓦沃米尔·姆罗热克 茅银辉 《花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187,共6页
乒扔掉已经不需要的狼牙棒。“这真是人类的幸运,”他一边啃着乓的颅骨一边说道:“这颅骨真好吃,我觉得太幸福了,是我在啃乓的颅骨,而不是它啃我的。我们验证了黄金时代的预言”。
关键词 故事 黄金时代 颅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