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战士诗人”的和平心声——评缅甸著名诗人铁拉悉都的诗作
1
作者
尹湘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铁拉悉都的叙事长诗围绕战争与和平的母题,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弘扬缅甸人民的民族自尊以及民族精神。其诗歌在继承传统文学的精髓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在语言和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一位军旅作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
铁拉悉都的叙事长诗围绕战争与和平的母题,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弘扬缅甸人民的民族自尊以及民族精神。其诗歌在继承传统文学的精髓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在语言和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一位军旅作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拉悉都
叙事长诗
战争与和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缅甸诗歌的现代转型
2
作者
张哲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本文试从诗歌内容、诗歌形式、诗学理念三个方面逐一考察缅甸现当代诗歌的转型。缅甸诗歌的现代化历程从19世纪末开始,诗人塞耶佩和德钦哥都迈首先将创作内容从传统的诗歌题材转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实验派诗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尝...
本文试从诗歌内容、诗歌形式、诗学理念三个方面逐一考察缅甸现当代诗歌的转型。缅甸诗歌的现代化历程从19世纪末开始,诗人塞耶佩和德钦哥都迈首先将创作内容从传统的诗歌题材转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实验派诗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创造新的诗歌意象,以清新易懂的语言传达哲理性思考,并以四言诗的三谐韵为主要创作形式,掀起了新诗创作的高潮。60年代后,在达贡达亚及貌达诺的努力下,缅甸当代诗歌逐步与世界诗坛接轨,在形式上完全摆脱了韵律的束缚,诗歌主题也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反战题材,转变为对城市化进程、人存在的意义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诗歌
实验文学
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缅甸华文诗歌中的多元文化与身份焦虑
3
作者
苏葆荣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3期75-80,共6页
中国古典诗词的特定体式与惯用手法、创作动机与作品用途和常用题材与经典意象是缅华诗歌中国化的表征。缅甸图像和佛禅入诗是其跨文化的体现:缅甸图像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与民俗活动等方面;佛禅入诗体现为佛禅为素材或主旨及...
中国古典诗词的特定体式与惯用手法、创作动机与作品用途和常用题材与经典意象是缅华诗歌中国化的表征。缅甸图像和佛禅入诗是其跨文化的体现:缅甸图像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与民俗活动等方面;佛禅入诗体现为佛禅为素材或主旨及佛禅观物、顿悟创作和偈语式书写等。缅华诗中的边缘化主要体现在:对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茫然,旅居他乡的漂泊感和流浪感,对故乡的思念和祝福,身在异乡的愁绪与怅惘,诗歌多无关缅甸时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华文学作品选》
华文诗歌
中国化
跨文化
边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原生叙事与叙事共同体想象
4
作者
刘秀玉
《艺术广角》
2023年第6期66-75,共10页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叙事文学,尽管带有早期文学的稚嫩,但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叙事技巧的成熟度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标志着叙事文学从自发走向自觉;在叙事结构、叙事母题、叙事风格等方...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叙事文学,尽管带有早期文学的稚嫩,但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叙事技巧的成熟度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标志着叙事文学从自发走向自觉;在叙事结构、叙事母题、叙事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原生性特征,对西方文学、文化、文艺理论均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成为西方叙事的重要源头;也是东西方文明互鉴与文学交流的最早范例,对建构人类叙事共同体理想有深刻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史诗》
原生叙事
叙事共同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缅甸的实验文学运动与佐基诗歌的风景体验
5
作者
梁诏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7,共5页
佐基是20世纪缅甸实验文学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推动了文坛的改革和创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佐基的诗歌里,不同的风景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割草人》体现了社会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勇敢》展现了生命意识与时代...
佐基是20世纪缅甸实验文学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推动了文坛的改革和创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佐基的诗歌里,不同的风景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割草人》体现了社会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勇敢》展现了生命意识与时代意识的交汇,《期盼》传达了随遇而安、乐于探索的豁达,《美好的时刻》反映了乐天知命、顺势而为的哲思。通过解读这些作品,可以体会佐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缅甸人民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佐基
诗歌
风景体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缅甸阿瓦时期僧侣诗人笔下的女子形象
6
作者
尹湘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阿瓦朝代是缅甸古代文学史上佛教文学空前繁荣的时期,僧侣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活跃在阿瓦文坛,创作了一批堪称缅甸文学典范的传世之作。在宗教热情空前高涨的时代,僧侣诗人笔下的非宗教题材作品往往被边缘化。然而,正是这些被边缘化的...
阿瓦朝代是缅甸古代文学史上佛教文学空前繁荣的时期,僧侣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活跃在阿瓦文坛,创作了一批堪称缅甸文学典范的传世之作。在宗教热情空前高涨的时代,僧侣诗人笔下的非宗教题材作品往往被边缘化。然而,正是这些被边缘化的诗作更加深刻细腻地展现了僧人作家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审美观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反映出当时当地社会人文的本真面貌,因而也更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阿瓦朝代
僧侣诗人
雅都诗
宗教与世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迟开的花朵:缅甸“五边形诗社”华文诗歌浅论
7
作者
肖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缅甸"五边形诗社"诗歌以其独特抒情方式,通过赞美"生命与自然"的伟大、探究"存在与时间"的意义,展现某种"庸常生活美学"的方式,为现代华文诗歌开拓出了一个新的抒情空间。
关键词
五边形诗社
生命与自然
存在与时间
庸常生活美学
原文传递
缅甸诗人吴貌纽访华诗钞
8
作者
王学安
《中外诗歌研究》
2003年第3期78-79,共2页
吴貌纽,缅甸当代军旅诗人,1940年生于缅甸茂多镇干槟村,两次荣获缅甸国家最高文学奖——国民文学奖。著有《泉声》、《寄往月亮的诗》等七部诗集;后者为前六部诗集的选集。多为抒情篇什,讴歌普通人民的劳动生活,描绘缅甸的旖旎风...
吴貌纽,缅甸当代军旅诗人,1940年生于缅甸茂多镇干槟村,两次荣获缅甸国家最高文学奖——国民文学奖。著有《泉声》、《寄往月亮的诗》等七部诗集;后者为前六部诗集的选集。多为抒情篇什,讴歌普通人民的劳动生活,描绘缅甸的旖旎风光,抒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1994年6月,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随缅甸作家代表团来华,访问北京、杭州、上海、昆明等地。6月24日,中国作家协会与缅作家代表团座谈,宴会上,我国诗人纪鹏与吴貌纽等即席赋诗。事后,二人通信、互赠著作。吴貌纽写了这组访华诗,热情讴歌中缅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貌纽
缅甸
访华诗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缅甸新诗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
1
9
作者
尹湘玲
《东南亚》
2006年第2期44-52,共9页
关键词
新诗发展史
缅甸
20世纪30年代
民族文学
新文学运动
诗歌流派
民族新文化
古典模式
历史进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士诗人”的和平心声——评缅甸著名诗人铁拉悉都的诗作
1
作者
尹湘玲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文摘
铁拉悉都的叙事长诗围绕战争与和平的母题,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弘扬缅甸人民的民族自尊以及民族精神。其诗歌在继承传统文学的精髓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在语言和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一位军旅作家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
铁拉悉都
叙事长诗
战争与和平
Keywords
Htilar Sitthu
narrative poem
war and peace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缅甸诗歌的现代转型
2
作者
张哲
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以文学的现代化进程研究为视角”(项目编号:22JJD750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试从诗歌内容、诗歌形式、诗学理念三个方面逐一考察缅甸现当代诗歌的转型。缅甸诗歌的现代化历程从19世纪末开始,诗人塞耶佩和德钦哥都迈首先将创作内容从传统的诗歌题材转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实验派诗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创造新的诗歌意象,以清新易懂的语言传达哲理性思考,并以四言诗的三谐韵为主要创作形式,掀起了新诗创作的高潮。60年代后,在达贡达亚及貌达诺的努力下,缅甸当代诗歌逐步与世界诗坛接轨,在形式上完全摆脱了韵律的束缚,诗歌主题也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反战题材,转变为对城市化进程、人存在的意义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缅甸诗歌
实验文学
诗学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缅甸华文诗歌中的多元文化与身份焦虑
3
作者
苏葆荣
机构
钦州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3期75-80,共6页
文摘
中国古典诗词的特定体式与惯用手法、创作动机与作品用途和常用题材与经典意象是缅华诗歌中国化的表征。缅甸图像和佛禅入诗是其跨文化的体现:缅甸图像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与民俗活动等方面;佛禅入诗体现为佛禅为素材或主旨及佛禅观物、顿悟创作和偈语式书写等。缅华诗中的边缘化主要体现在:对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茫然,旅居他乡的漂泊感和流浪感,对故乡的思念和祝福,身在异乡的愁绪与怅惘,诗歌多无关缅甸时世,等等。
关键词
《缅华文学作品选》
华文诗歌
中国化
跨文化
边缘化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原生叙事与叙事共同体想象
4
作者
刘秀玉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艺术广角》
2023年第6期66-7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杂传叙录、整理与研究”(20&ZD267)阶段性成果。
文摘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叙事文学,尽管带有早期文学的稚嫩,但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叙事技巧的成熟度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标志着叙事文学从自发走向自觉;在叙事结构、叙事母题、叙事风格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原生性特征,对西方文学、文化、文艺理论均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成为西方叙事的重要源头;也是东西方文明互鉴与文学交流的最早范例,对建构人类叙事共同体理想有深刻启示意义。
关键词
《吉尔伽美什史诗》
原生叙事
叙事共同体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缅甸的实验文学运动与佐基诗歌的风景体验
5
作者
梁诏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3-87,共5页
文摘
佐基是20世纪缅甸实验文学运动的倡导人之一,他推动了文坛的改革和创新,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佐基的诗歌里,不同的风景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割草人》体现了社会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勇敢》展现了生命意识与时代意识的交汇,《期盼》传达了随遇而安、乐于探索的豁达,《美好的时刻》反映了乐天知命、顺势而为的哲思。通过解读这些作品,可以体会佐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缅甸人民的关怀。
关键词
缅甸
佐基
诗歌
风景体验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缅甸阿瓦时期僧侣诗人笔下的女子形象
6
作者
尹湘玲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文摘
阿瓦朝代是缅甸古代文学史上佛教文学空前繁荣的时期,僧侣诗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活跃在阿瓦文坛,创作了一批堪称缅甸文学典范的传世之作。在宗教热情空前高涨的时代,僧侣诗人笔下的非宗教题材作品往往被边缘化。然而,正是这些被边缘化的诗作更加深刻细腻地展现了僧人作家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审美观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反映出当时当地社会人文的本真面貌,因而也更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
缅甸
阿瓦朝代
僧侣诗人
雅都诗
宗教与世俗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迟开的花朵:缅甸“五边形诗社”华文诗歌浅论
7
作者
肖成
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文摘
缅甸"五边形诗社"诗歌以其独特抒情方式,通过赞美"生命与自然"的伟大、探究"存在与时间"的意义,展现某种"庸常生活美学"的方式,为现代华文诗歌开拓出了一个新的抒情空间。
关键词
五边形诗社
生命与自然
存在与时间
庸常生活美学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缅甸诗人吴貌纽访华诗钞
8
作者
王学安
出处
《中外诗歌研究》
2003年第3期78-79,共2页
文摘
吴貌纽,缅甸当代军旅诗人,1940年生于缅甸茂多镇干槟村,两次荣获缅甸国家最高文学奖——国民文学奖。著有《泉声》、《寄往月亮的诗》等七部诗集;后者为前六部诗集的选集。多为抒情篇什,讴歌普通人民的劳动生活,描绘缅甸的旖旎风光,抒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感情。1994年6月,应中国作家协会邀请,随缅甸作家代表团来华,访问北京、杭州、上海、昆明等地。6月24日,中国作家协会与缅作家代表团座谈,宴会上,我国诗人纪鹏与吴貌纽等即席赋诗。事后,二人通信、互赠著作。吴貌纽写了这组访华诗,热情讴歌中缅两国人民之间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
关键词
吴貌纽
缅甸
访华诗
艺术风格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缅甸新诗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
1
9
作者
尹湘玲
机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缅甸语教研室
出处
《东南亚》
2006年第2期44-52,共9页
关键词
新诗发展史
缅甸
20世纪30年代
民族文学
新文学运动
诗歌流派
民族新文化
古典模式
历史进程
分类号
I337.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战士诗人”的和平心声——评缅甸著名诗人铁拉悉都的诗作
尹湘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缅甸诗歌的现代转型
张哲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缅甸华文诗歌中的多元文化与身份焦虑
苏葆荣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原生叙事与叙事共同体想象
刘秀玉
《艺术广角》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缅甸的实验文学运动与佐基诗歌的风景体验
梁诏
《百色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缅甸阿瓦时期僧侣诗人笔下的女子形象
尹湘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迟开的花朵:缅甸“五边形诗社”华文诗歌浅论
肖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
0
原文传递
8
缅甸诗人吴貌纽访华诗钞
王学安
《中外诗歌研究》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缅甸新诗的产生与发展
尹湘玲
《东南亚》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