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关键词对传统散文写作的影响
1
作者 夏玲 陶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7-12,17,共7页
如何探究和理解传统散文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原型话语关键词在传统散文审美意识的渗透中,找寻其内在话语,以及不同的原型话语关键词对散文创作的潜在导引。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的"道"、"物"、"识... 如何探究和理解传统散文的艺术精神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原型话语关键词在传统散文审美意识的渗透中,找寻其内在话语,以及不同的原型话语关键词对散文创作的潜在导引。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的"道"、"物"、"识"原型话语关键词渗透在古代散文写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精神内涵和审美艺术精神特征作一些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关键词 道、物、识 传统散文写作 影响
下载PDF
陕西散文的肇始——《尚书·周书》的思想与艺术简论
2
作者 兰拉成 《唐都学刊》 2017年第3期69-72,共4页
《尚书·周书》是陕西散文的肇始,其中誓、诰处处体现出了周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精神信仰,影响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在艺术上表现为:雅言旷旨;辞体尚要,不惟好异;训诰因事记言,记言见事;文以足言,深情雄辩等文学... 《尚书·周书》是陕西散文的肇始,其中誓、诰处处体现出了周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精神信仰,影响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等。在艺术上表现为:雅言旷旨;辞体尚要,不惟好异;训诰因事记言,记言见事;文以足言,深情雄辩等文学质素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散文的肇始 《尚书·周书》的思想艺术
下载PDF
元代金华文派散文创作的特点及文学史价值——以“金华三先生”为中心
3
作者 赵静 罗海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7-221,共5页
元代金华文派由金华学派衍变而来,其源于宋,盛于元,而延于明,持续百余年。黄溍、柳贯、吴莱等"金华三先生"构成了金华文派的第一代核心。他们重视散文创作,广采博取,传承不限于一朝一代,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者之文,对当时... 元代金华文派由金华学派衍变而来,其源于宋,盛于元,而延于明,持续百余年。黄溍、柳贯、吴莱等"金华三先生"构成了金华文派的第一代核心。他们重视散文创作,广采博取,传承不限于一朝一代,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者之文,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派 金华文派 金华三先生 散文创作
下载PDF
巧思妙语谱华章——评刘铁群教授的《广西现当代散文史》
4
作者 刘焱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80-184,共5页
刘铁群教授的《广西现当代散文史》是一部研究区域散文史的杰作。该书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受其影响形成纵横交织的著作架构。作者追求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格,无论是剖析研究对象的得失、阐释文学现象的成因,还是对散文文本进行细读、解析,... 刘铁群教授的《广西现当代散文史》是一部研究区域散文史的杰作。该书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受其影响形成纵横交织的著作架构。作者追求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格,无论是剖析研究对象的得失、阐释文学现象的成因,还是对散文文本进行细读、解析,抑或是进行比较研究,均凸显出科学性、客观性特征。语言方面,该书概括研究对象的特点时用语精炼、比喻形象,行文中的语言则生动形象、意象纷呈,凸显出作者对语言的诗性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现当代散文史》 历史意识 学术风格 诗性追求
下载PDF
江苏新世纪散文创作论
5
作者 黄绮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7-88,共12页
20世纪江苏散文家开疆拓土,留下不少散文精品,为新世纪江苏散文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求真的勇气与实践,革新的精神与创造等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新世纪江苏散文家继往开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照、体验、把握和描绘历史、文化与... 20世纪江苏散文家开疆拓土,留下不少散文精品,为新世纪江苏散文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求真的勇气与实践,革新的精神与创造等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新世纪江苏散文家继往开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照、体验、把握和描绘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具有不同精神取向和审美特征的散文潮,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文学 新世纪文学 散文评论 创作论
下载PDF
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
6
作者 陈剑晖 杨汤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这种文体自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散骈并用;二是诗文互渗。中国散文文体裂变的先兆发端于晚清域外游记,但过去的文学史家只关注重大的事件、外在的口号之于散文文体变革的意... 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这种文体自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散骈并用;二是诗文互渗。中国散文文体裂变的先兆发端于晚清域外游记,但过去的文学史家只关注重大的事件、外在的口号之于散文文体变革的意义,却忽视了可能引起文体裂变的那些处于萌芽状态、混沌一片,因而是更曲折潜在的隐性因素。文章还考察了梁启超的"新文体",指出"新文体"散文仍属于旧文学的范畴。一方面,梁启超将我国"杂文学"传统的优势和缺点发挥到极致;另方面,他启迪了中国散文的新变,促成了现代散文格局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 文体 近现代 嬗变
下载PDF
论汉代政论文集如林的大气魄
7
作者 何新楚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2-56,13,共6页
汉代政论散文苑域,名家成群,文集如林,争芳斗艳,而为文的大气魄,遂为传统,一贯始终。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文章以《淮南子》《论衡》《潜夫论》《昌言》为讨论对象,重点论述了《淮南子》对《吕氏春秋》大气象的继承与拓展,... 汉代政论散文苑域,名家成群,文集如林,争芳斗艳,而为文的大气魄,遂为传统,一贯始终。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文章以《淮南子》《论衡》《潜夫论》《昌言》为讨论对象,重点论述了《淮南子》对《吕氏春秋》大气象的继承与拓展,东汉政论文集对大气魄的持续弘扬,汉代政论文集大气魄的成因,指出汉代政论文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文学的自觉"在汉代的时代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政论文集 气魄
下载PDF
论《左传》外交辞令对汉魏六朝檄文的文体沾溉
8
作者 陈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27-31,共5页
《左传》外交辞令在制衡两国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文体内部体裁、语体、风格三大结构层次以及文体外部《左传》的传播与接受,春秋与汉魏六朝的时代共通性内外两方面与汉魏六朝檄文创作之间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左传... 《左传》外交辞令在制衡两国关系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文体内部体裁、语体、风格三大结构层次以及文体外部《左传》的传播与接受,春秋与汉魏六朝的时代共通性内外两方面与汉魏六朝檄文创作之间存在的诸多相似之处,《左传》外交辞令对两汉魏晋时期檄文确存影响,此可为刘勰“记传铭檄,则《春秋》为根”的观点提供文体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外交辞令 汉魏六朝 檄文 文体
下载PDF
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先秦散文文体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丹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起自先秦,其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众体皆备;二是文史哲不分家;三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先秦史传散文,包含赋颂、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讠隐、史传、论说、檄移、章表、对问、书记以及叙事、小说各体;诸子散文,则... 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起自先秦,其特点一是百花齐放,众体皆备;二是文史哲不分家;三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先秦史传散文,包含赋颂、祝盟、铭箴、诔碑、哀吊、谐讠隐、史传、论说、檄移、章表、对问、书记以及叙事、小说各体;诸子散文,则包含语录体、寓言体、议论体、说唱体、对问体甚至诗体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叶韵,与其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故章学诚指出":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是为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散文 史传 诸子 文体特点
下载PDF
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与文体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马晓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133,共8页
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一开始就表现出文体上的自觉与成熟,注重散文文体建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散文观念的偏差与文体意识的失落,散文文体发展也面临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散文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散文文体体式呈现出多种多样。中国现代... 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一开始就表现出文体上的自觉与成熟,注重散文文体建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散文观念的偏差与文体意识的失落,散文文体发展也面临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散文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散文文体体式呈现出多种多样。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演变轨迹不仅清晰可寻,而且体现出古今文学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性延展的整合性。但就目前研究情况而言,对其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和粗放。鉴于此,本文从古今文学的传承与演变,散文的模糊混用与清晰划一,散文的坚守与破体,以及散文的审美性与自由性等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散文在百年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文体观念、文体形态、文体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散文史做出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文体观念 文体演变
下载PDF
中国散文史的新建构——评郭预衡、郭英德先生主编《中国散文通史》
11
作者 徐正英 李飞跃 《励耘学刊》 2013年第2期50-69,共20页
《中国散文通史》是迄今最为系统、全面而深入地描述中国古今各体散文变迁的集成性学术论著。其在编选范围、体例设置、分类分期、本体理论、研究范式等方面完成了对中国散文史的重新建构,从文体史的角度延续了当代学人重写文学史的使... 《中国散文通史》是迄今最为系统、全面而深入地描述中国古今各体散文变迁的集成性学术论著。其在编选范围、体例设置、分类分期、本体理论、研究范式等方面完成了对中国散文史的重新建构,从文体史的角度延续了当代学人重写文学史的使命。特别是在史与论、通与变、宏观与微观等本体理论方面的探索,和"以文学文本为中心"、"以文学活动为依据"、"立足当下,贯通古今"等研究范式的创新,对当代散文学和散文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作出了新贡献。其有助于完整地认识中国古今散文的历史形态、本质功能与发展规律,为矫正当前散文研究的碎片化流弊提供了范本,并为把握当今和未来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通史》 文体 重写 建构
下载PDF
以时分卷、按类结构、依人展开的散文史撰述——郭预衡、郭英德主编《中国散文通史》评说
12
作者 阮忠 《励耘学刊》 2013年第2期70-83,共14页
郭预衡、郭英德主编的《中国散文通史》运用"以时分卷、按类结构、依人展开"的方法与原则进行撰述,系统地描述了自古及今的散文发展状况,在"文体"为核心、时序为脉络的统领之下,揭示了不同文体散文发生发展的差异... 郭预衡、郭英德主编的《中国散文通史》运用"以时分卷、按类结构、依人展开"的方法与原则进行撰述,系统地描述了自古及今的散文发展状况,在"文体"为核心、时序为脉络的统领之下,揭示了不同文体散文发生发展的差异、同一文体散文演变的前后历程、作家作品之间的联系及不同的风格个性,使之既呈现了多彩的散文世界,又不同于其前问世的诸多散文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史 撰述 方法 特点
下载PDF
晚清学堂教育与文章变革--以周作人为中心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声泉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晚清学堂的英语教育促成了周作人首次的纯白话写作,还影响其翻译实践。他的首译《侠女奴》效仿教科书,逐段逐句甚至是亦步亦趋般地逐词译,译文带有欧化语体的色彩。借由翻译实践,周作人的汉语写作习惯开始发生着改变。也正由此,可观晚... 晚清学堂的英语教育促成了周作人首次的纯白话写作,还影响其翻译实践。他的首译《侠女奴》效仿教科书,逐段逐句甚至是亦步亦趋般地逐词译,译文带有欧化语体的色彩。借由翻译实践,周作人的汉语写作习惯开始发生着改变。也正由此,可观晚清学堂教育与文章变革间的一种深处的关联。毋庸置疑,在新式教育的背景下,特别是新的逻辑性的语言经验的进入,或隐或显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中国传统文脉也因此而裂变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学堂 英语教育 文章变革 周作人 新体白话
原文传递
梁启超对王安石散文的阐释与接受
14
作者 李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64-67,共4页
王安石是中国古代经典作家,其散文更是世人眼中唐宋文章的典范之一。在王安石散文经典传播的过程中,梁启超扮演了重要角色。梁启超对王安石散文经典地位的提升、熙宁变法的翻案以及对王安石文艺术风格的接受,极大地促进了王安石散文在2... 王安石是中国古代经典作家,其散文更是世人眼中唐宋文章的典范之一。在王安石散文经典传播的过程中,梁启超扮演了重要角色。梁启超对王安石散文经典地位的提升、熙宁变法的翻案以及对王安石文艺术风格的接受,极大地促进了王安石散文在20世纪后的传播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王安石 散文 阐释 接受
下载PDF
论楹联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洪兴 《天中学刊》 201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体。楹联产生的时间,有晋代说、南朝梁代说、初唐说、盛唐说、中唐说、晚唐说、五代说等多种说法。楹联的产生,首先要有汉字的基础,因为只有汉字(方块字)才能产生楹联这门艺术;其次,是民俗的需要,这是楹联产生...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体。楹联产生的时间,有晋代说、南朝梁代说、初唐说、盛唐说、中唐说、晚唐说、五代说等多种说法。楹联的产生,首先要有汉字的基础,因为只有汉字(方块字)才能产生楹联这门艺术;其次,是民俗的需要,这是楹联产生、发展的诱因;再次,是骈文的繁盛,诗歌领域摘句风气的影响,尤其是格律诗的成熟才最终导致了楹联的产生。楹联产生的时代可宽泛地定为唐朝。楹联的发展与繁荣,是受民俗、政权、文人的喜好与创作、书法与建筑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楹联的鼎盛期在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楹联 产生 汉字 民俗 发展 繁荣
下载PDF
宋代谢表文化和谢表文体形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海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1,共7页
谢表是臣属向皇帝谢恩的文章。谢表文体是在宋代定型的,而且文采斐然、数量丰富。这与宋代官制和科举有关。宋代谢表使用四六骈体,格式严格,崇尚用典,修辞讲究斟酌得体。宋代兴起的《四六话》对谢表多有论说。明代文章家认为前代谢表有&... 谢表是臣属向皇帝谢恩的文章。谢表文体是在宋代定型的,而且文采斐然、数量丰富。这与宋代官制和科举有关。宋代谢表使用四六骈体,格式严格,崇尚用典,修辞讲究斟酌得体。宋代兴起的《四六话》对谢表多有论说。明代文章家认为前代谢表有"三体",即古体、唐体、宋体。宋代谢表内容结构通常分四个层次:破题、自白、颂圣、表态。谢表的变体有状、札子、戏拟谢表、虚拟谢表、代拟谢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谢表文化 文体形态
下载PDF
传统骈文体式对辽金道教文章创作的多元渗透
17
作者 蒋振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骈文的形式规范自形成后,对中国古代文章创作的渗透和影响无孔不入。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这种渗透和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情形。一,骈文严格的词性对称、文字对偶特征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呈现松散自由、对偶弱化、流水对加强的趋势。二,... 骈文的形式规范自形成后,对中国古代文章创作的渗透和影响无孔不入。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这种渗透和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情形。一,骈文严格的词性对称、文字对偶特征在辽金道教文章创作中呈现松散自由、对偶弱化、流水对加强的趋势。二,辽金道教文章之骈体恪守平仄韵律成规,讲究平仄相对、声韵相协,尤其是颂赞、铭箴诸体,平仄齐整划一,调韵和谐优美,不在六朝骈文之下。三,辽金道教文章扩大了用典的文献来源,除传统经史子集外,还涉及道教原典、道教故实、神仙传说,形成了道教特色的用典风格。四,骈散结合的结构形式体现了散文观念与骈文观念的折衷调和,辽金道教文章普遍运用了三维结构形式:开篇为单加偶起首式;腹部骈体、首尾散体的散—骈—散结构式;末篇为骈加散结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 道教文章 渗透 影响 多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