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4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虚构写作主体的自律性与反自律性——以梁鸿“梁庄三部曲”为中心
1
作者 陈连萍 《郑州师范教育》 2022年第5期69-73,共5页
梁鸿的“梁庄三部曲”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典型代表,书写跨时长而内容丰富,为非虚构写作主体的研究提供了较好蓝本。非虚构写作主体同时具有自律性与反自律性,其反自律性是为众人所知的,如对文体边界的突破、对文本的介入等,然而却少有人... 梁鸿的“梁庄三部曲”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典型代表,书写跨时长而内容丰富,为非虚构写作主体的研究提供了较好蓝本。非虚构写作主体同时具有自律性与反自律性,其反自律性是为众人所知的,如对文体边界的突破、对文本的介入等,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其自律性。非虚构作家并非“叙事的君王”,应受到一系列要求限制,非虚构写作主体的身份转换及策略性隐身,以及对审美的追求均应体现出其自律性。以更加全面的角度进一步剖析非虚构写作主体,并结合具体文本才能从作者角度对非虚构文学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写作主体 自律性 反自律性 “梁庄三部曲”
原文传递
《全元文》补遗九篇
2
作者 郑斌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全元文》漏收了于沼《千户姚公碑铭》、夏溥《梅隐轩记》《学古编序》、欧阳应丙《读书堂记》、吴暾《重建大成殿记》《淳安县祷雨记》、孙礼《重修清凉寺记》、王应午《紫微道院碑铭》、陈绎曾《昭惠灵显真君庙记(延祐七年)》等七人... 《全元文》漏收了于沼《千户姚公碑铭》、夏溥《梅隐轩记》《学古编序》、欧阳应丙《读书堂记》、吴暾《重建大成殿记》《淳安县祷雨记》、孙礼《重修清凉寺记》、王应午《紫微道院碑铭》、陈绎曾《昭惠灵显真君庙记(延祐七年)》等七人文章九篇。这些文献的辑补既可对《全元文》的修订完善带来帮助,也可为元代文学研究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元文》 佚文 补遗 地方志
下载PDF
輯抄之間:鄭真《四明文獻集》文本源流考述
3
作者 屈武亮 《新宋学》 2021年第1期342-355,共14页
浙東地區,文化淵藪。自宋元明清以來,文教昌盛,士夫聚游,也成爲藏書、刻書的重鎮。鄭真爲明初士人,其編纂之書《四明文獻集》是一部廣爲搜集宋元時期寧波鄉賢文章的地方性文學總集,保存了大量南宋時期的重要史料。①尤其是涉及三代爲相... 浙東地區,文化淵藪。自宋元明清以來,文教昌盛,士夫聚游,也成爲藏書、刻書的重鎮。鄭真爲明初士人,其編纂之書《四明文獻集》是一部廣爲搜集宋元時期寧波鄉賢文章的地方性文學總集,保存了大量南宋時期的重要史料。①尤其是涉及三代爲相的史氏家族文獻,涵蓋了奏章、制書、書信、詩文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四明 宋元明清 文獻 史氏家族 史料 編纂 源流考
原文传递
徐渭题画诗“复题”现象三题
4
作者 刘磊 《西泠艺丛》 2021年第8期11-19,共9页
"题画诗"作为中国传统诗词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渭绘画作品中不仅多有"题画诗",且有些"题画诗"被反复题写,呈现出明显的"复题"现象。这一"复题"现象的背后... "题画诗"作为中国传统诗词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渭绘画作品中不仅多有"题画诗",且有些"题画诗"被反复题写,呈现出明显的"复题"现象。这一"复题"现象的背后,实与徐渭绘画题材与诗文对应关系、徐渭对人生境遇的体认及其对自身身份认同等方面有着主要的关联。徐渭在这些"复题"题画诗中所表达的独特生命体验与精神情怀,在其不断的"复题"过程中又被不断地"强化",最终成为后人心目中"徐渭形象"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题画诗 复题
原文传递
辞赋创作视野下南宋初期士人心态探微
5
作者 李炜 刘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6,共10页
在兵荒马乱中,南宋政权仓促建立,广袤的中原土地被外敌侵占,人民痛失家园,被迫南迁。士人们的心态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和统治者的治国方略而变化,故南宋初期的辞赋作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士人心态,映射出士人群体的政治期待和价值取向。南... 在兵荒马乱中,南宋政权仓促建立,广袤的中原土地被外敌侵占,人民痛失家园,被迫南迁。士人们的心态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和统治者的治国方略而变化,故南宋初期的辞赋作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士人心态,映射出士人群体的政治期待和价值取向。南渡士人经历丧家失国之痛后,对高宗一朝寄予希望,在辞赋作品中抒发爱国情感,描述四夷来贺的场景,大肆宣扬高宗即位的合理性。而南宋初期仍延续北宋后期的“新旧党争”,面对敌军进犯,无论支持主战还是支持主和的士人,他们的言论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党争的气息。因此,辞赋中多有表达经历靖康之祸后的郁愤情绪,但出于党争或实现政治安稳的需要,士人少有勇气去理性地反思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初期 辞赋 士人心态
下载PDF
“燕行录”对古代沈阳文学之意义探析
6
作者 赵旭 《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52-63,共12页
"燕行录"广义上泛指从高丽到朝鲜这七百多年间朝鲜人在中国的见闻所形成的文献,狭义上则专指朝鲜时代使臣们来往北京过程中的见闻所形成的文献。对于沈阳文坛而言,"燕行录"具有重要意义。朝鲜人来中国,一般情况下... "燕行录"广义上泛指从高丽到朝鲜这七百多年间朝鲜人在中国的见闻所形成的文献,狭义上则专指朝鲜时代使臣们来往北京过程中的见闻所形成的文献。对于沈阳文坛而言,"燕行录"具有重要意义。朝鲜人来中国,一般情况下都会经过沈阳,甚至以沈阳为目的地。在沈阳期间,朝鲜人积极创作,或与当地文人唱和,或细致记录见闻,其作品成为古代沈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朝鲜人也主动地考察沈阳的文化环境,其相关记述,从域外角度审视沈阳文坛的发展状况,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沈阳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古代沈阳文学史料,这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燕行录 域外 沈阳 文坛
下载PDF
探究“宏观历史”中的“微观人性”——评林佩芬历史小说《故梦》
7
作者 周翔 《满语研究》 201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q...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宏观历史"背景下探究"微观人性"。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纵横开阔的历史写作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是林佩芬的创作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梦》 宏观历史 微观人性
下载PDF
《千古风流:历代长江诗歌精选600首》读后
8
作者 贾石 《长江文史论丛》 2019年第1期242-246,共5页
《千古风流:历代长江诗歌精选600首》是2018年4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中国历代长江诗歌的精选集,共计五十五万余字,由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研究的罗福惠先生与长期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外文学作品研究的袁巍先生合作编著。... 《千古风流:历代长江诗歌精选600首》是2018年4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中国历代长江诗歌的精选集,共计五十五万余字,由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研究的罗福惠先生与长期从事美学、文艺理论、中外文学作品研究的袁巍先生合作编著。本书至今已问世一年有余,从事相关研究的文史专家学者对本书赞誉有加,读者反响亦极其热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武汉出版社 中外文学作品 文史专家 风流 长江 精选 诗歌
原文传递
试析新旧体碰撞下的东北第二代新边塞诗——以王子江作品为视角
9
作者 郎晓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9-74,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界关于"新边塞诗"的研究一般偏重于中国西部诗人作品,较为忽略东北新边塞诗。东北军旅诗人王子江"三歌集"因其写作时间的交互性及新旧体写作形制的反复转换,而表现出诗歌创作的试验性特征,并以安定平和... 中国当代文学界关于"新边塞诗"的研究一般偏重于中国西部诗人作品,较为忽略东北新边塞诗。东北军旅诗人王子江"三歌集"因其写作时间的交互性及新旧体写作形制的反复转换,而表现出诗歌创作的试验性特征,并以安定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主体风貌区别于中国古代、中国西部边塞诗,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区别于中国第一代新边塞诗,具有其独特的时代风格、地域特征,不仅是中国第二代新边塞诗的代表,而且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民族性书写试验的诗界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旧体诗 王子江 新边塞诗 诗歌试验
下载PDF
论王维的典范性在王士禛“神韵”说中的体现
10
作者 谢茹梦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第27期73-74,共2页
王士禛"神韵"一派,在清初影响深广,其理论提取盛唐风貌,以"王孟韦柳"的诗歌作为学派典范,其中对王维的学习尤甚。"神韵"对王维的学习主要在山水田园诗及部分边塞诗,具有清远天然、神韵幽长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 “神韵”说 王维 王士禛 山水诗
下载PDF
从望乡到原乡——评邓艮《漂泊体验与政治无意识:洛夫诗歌研究》
11
作者 李雪凤 《华文文学评论》 2021年第1期375-381,共7页
邓艮教授关于海外著名华文诗人洛夫的学术新著《漂泊体验与政治无意识:洛夫诗歌研究》,将洛夫其人其作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政治关系网络中,通过划分创作时期和大量文本细读,借鉴并化用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理论,对洛夫诗歌... 邓艮教授关于海外著名华文诗人洛夫的学术新著《漂泊体验与政治无意识:洛夫诗歌研究》,将洛夫其人其作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政治关系网络中,通过划分创作时期和大量文本细读,借鉴并化用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理论,对洛夫诗歌的"生命情态"和"内在理路"做出了合理解读。该书在"离乡-望乡-还乡-原乡"的结构脉络中,对诗人及现代人心中的故乡与乡愁究竟何去何从,绘制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 邓艮 乡愁 政治无意识
原文传递
明万历《荔枝记》戏文新解
12
作者 吴榕青 《戏曲研究》 2021年第4期105-121,共17页
引言在明代戏文《荔镜记》或《荔枝记》所敷演的故事中,黄五娘敢于亲手掷荔枝选婿,陈三甘愿卖身为奴,最终两人在婢女益春的协助下携手私奔,成就了一段炙热的爱情。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明本《荔枝(镜)记》中陈三五娘强烈而大胆地追... 引言在明代戏文《荔镜记》或《荔枝记》所敷演的故事中,黄五娘敢于亲手掷荔枝选婿,陈三甘愿卖身为奴,最终两人在婢女益春的协助下携手私奔,成就了一段炙热的爱情。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明本《荔枝(镜)记》中陈三五娘强烈而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婚姻,具有反抗旧婚姻的精神,论者认为“他们的行为,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是极为悖逆的,而剧作者却热情地讴歌了这种对旧势力的勇敢的反抗精神”,“而《荔镜记》正是针对贞节问题作出来的反面文章,是对统治者顽固维护的封建秩序的冲击”。^(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和婚姻 封建统治阶级 明万历 反抗精神 《荔镜记》 陈三五娘 封建秩序 私奔
原文传递
语言、历史与义理阐释——陈寅恪“合本子注”的方法论意义
13
作者 仝广秀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合本子注"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与研究方法,陈寅恪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反复强调,着重指出其对中古乃至宋代史学的影响,并赋予其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陈寅恪的理论建构中,"合本子注"包含了纵横两个... "合本子注"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与研究方法,陈寅恪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反复强调,着重指出其对中古乃至宋代史学的影响,并赋予其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陈寅恪的理论建构中,"合本子注"包含了纵横两个向度,通过横向的语言比较和纵向的历史考察,实现了哲学方法与思想史方法的相反相成。其最终目的乃是基于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前后的中西古今之争的问题意识,实现经典文本的义理阐释和古典思想的现代转化。从通达义理的角度出发,陈寅恪反思了清代朴学对经与史、理与事的两分,凸显了训诂学的局限与弊端,"合本子注"对"达事"与"明理"的融通兼顾也由此得以彰显,为学术范式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合本子注 语言 历史 方法论
原文传递
写作就是一场自言自语
14
作者 彭静 张骏翚 《大西南文学论坛》 2022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访谈时间:2019年4月8日下午访谈地点: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4A咖啡馆访谈手记:在四川师大的狮山园子里学习工作十多年,和骏翚老师却无缘正式见上一面。骏翚老师是我本科期间文学院的老师,亦与我硕士生期间美学点的老师们特别熟络,因这... 访谈时间:2019年4月8日下午访谈地点: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4A咖啡馆访谈手记:在四川师大的狮山园子里学习工作十多年,和骏翚老师却无缘正式见上一面。骏翚老师是我本科期间文学院的老师,亦与我硕士生期间美学点的老师们特别熟络,因这样的关系,我们有过某些工作场合的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大 自言自语 咖啡馆 硕士生 访谈时间 文学院 狮子山
原文传递
论万玛才旦藏地小说的“文化间性”
15
作者 张欣 《阿来研究》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基于20世纪西方哲学对“主体”的反思与重新阐释,“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逐渐取代了“主体性”,人与世界的主客对立关系也转向主体间的关系。多元共存的“主体间性”思维在哈贝马斯等人的演绎下逐渐延伸至文化领域,形成了“文... 基于20世纪西方哲学对“主体”的反思与重新阐释,“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逐渐取代了“主体性”,人与世界的主客对立关系也转向主体间的关系。多元共存的“主体间性”思维在哈贝马斯等人的演绎下逐渐延伸至文化领域,形成了“文化间性”(interculturality)。“文化间性”以“承认差异、尊重他者为前提条件,以文化对话为根本,以沟通为旨归”①,既强调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关注文化“相遇时发生意义重组的交互作用过程”②。不同文化经由“间性”的审视,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双重维度上创造了互相映照的空间,表现出“杂语”现象的同时,又不断反思自我以构建新的文化。万玛才旦正是将藏地置于多元文化的纵横坐标轴上,以“间性”思维注视着藏地。在多元文化的共同孕育下,万玛才旦成为具有多重身份的“讲故事的人”。然而,当学界致力于从创作机制揭示其文学审美倾向时,却未重视内藏于万玛才旦小说中的文化特征。事实上,万玛才旦在讲述故事时挣脱了藏地文化的束缚,站在现代与传统、主流与边缘、本土与异域的“中间地带”,模糊了现实与非现实、自我与他者的边界,从文本到文体都流露出一种超出文学范畴的“文化间性”思维。那么,万玛才旦藏地小说的“文化间性”究竟潜隐了哪些文化主体?这种“文化间性”因何而起?在“文化间性”的背后又有何深意?只有深入万玛才旦藏地小说的肌理,结合作家的生存体验和社会环境,才能揭橥其藏地小说“文化间性”的内涵、生成机制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小说 文化间性 重新阐释 讲故事的人 多元共存 生存体验 万玛才旦 创作机制
原文传递
“穿过这人世的嘈杂和纷扰”——章泥小说论
16
作者 刘永春 《阿来研究》 2023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作为“70后”女作家,章泥的小说创作灵动鲜活、感性丰盈、满怀悲悯,对女性自身的命运悲剧常给予较多的关注。她的小说一直努力建构自己的叙事领域、美学风格,并以之实现对社会现实与女性自我的美学重构。中短篇小说集《荒山菊》(北京时... 作为“70后”女作家,章泥的小说创作灵动鲜活、感性丰盈、满怀悲悯,对女性自身的命运悲剧常给予较多的关注。她的小说一直努力建构自己的叙事领域、美学风格,并以之实现对社会现实与女性自我的美学重构。中短篇小说集《荒山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1月出版)就集中地体现出章泥小说创作的女性姿态、叙事探索与美学追求,尤其是对物态生活的描写、对两性关系的解构及对多样艺术风格的追求。章泥在这些维度上的自觉探索和有效实践,赋予了其小说创作以独特性,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集 小说论 命运悲剧 美学追求 女性自我 小说创作 两性关系 美学重构
原文传递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妍 《阿来研究》 2021年第1期22-40,共19页
我出生在这片构成大地阶梯的群山中间,并在那里生活、成长,直到36岁时,方才离开。……我相信,只有在这个时候,这片大地所赋予我的一切重要的地方,不会因为将来纷纭多变的生活而有所改变。有时候,离开是一种更本质意义上的切近与归来。... 我出生在这片构成大地阶梯的群山中间,并在那里生活、成长,直到36岁时,方才离开。……我相信,只有在这个时候,这片大地所赋予我的一切重要的地方,不会因为将来纷纭多变的生活而有所改变。有时候,离开是一种更本质意义上的切近与归来。——《大地的阶梯》一个人的诞生蕴含着无数的偶然,一旦这个偶然与血亲、族人相关联,就开始有了不能摆脱的宿命。文学与生命一样都有其诞生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论 宿命 《大地的阶梯》 本质意义 大地
原文传递
简论戏曲舞台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18
作者 李蒙 《美眉》 2020年第7期73-73,共1页
世界最古老的戏剧形式有三种,我国的戏曲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他两种分别是古希腊的戏剧以及印度的梵剧.通过观察戏曲的舞台设计,能够看出,在设计过程中是具有复杂性和统一性的,其中蕴含了实际,也涵盖了想象,为观众呈现出的是含蓄内敛,也... 世界最古老的戏剧形式有三种,我国的戏曲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他两种分别是古希腊的戏剧以及印度的梵剧.通过观察戏曲的舞台设计,能够看出,在设计过程中是具有复杂性和统一性的,其中蕴含了实际,也涵盖了想象,为观众呈现出的是含蓄内敛,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强烈的矛盾冲突.在舞台表现形式与戏曲作品的融合下,我国已经创造出很多优质的舞台戏曲作品,这是推动我国舞台戏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我国戏曲舞台的传统与创新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舞台设计 传统 创新
下载PDF
军师朱武其实很有本事
19
作者 彭伟栋 《各界》 2022年第1期2-2,共1页
《水浒传》介绍"神机军师"朱武时,评价他"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其实,朱武是很有本事的.首先,朱武精通阵法、广有谋略.梁山集团被宋朝招安后攻打王庆集团,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两路,朱武则被委派担任卢俊... 《水浒传》介绍"神机军师"朱武时,评价他"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其实,朱武是很有本事的.首先,朱武精通阵法、广有谋略.梁山集团被宋朝招安后攻打王庆集团,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两路,朱武则被委派担任卢俊义的副手,在这期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行军布阵的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俊义 《水浒传》 朱武 阵法 本事 招安 军师 谋略
原文传递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缘起、现状与思路
20
作者 汪恒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8期147-150,共4页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已有二十年,其源头在海外网络空间中的纯文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演变又逐渐兴起海外传播的浪潮,这其中有网文自身内容的原因,也有不同区域文化偏向的推动。网文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读者趣缘圈层的封闭、内容供给的快...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已有二十年,其源头在海外网络空间中的纯文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演变又逐渐兴起海外传播的浪潮,这其中有网文自身内容的原因,也有不同区域文化偏向的推动。网文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读者趣缘圈层的封闭、内容供给的快餐化和资源缺失导致的翻译水平不均衡,面对这些问题,网文作者和平台应激发自身创作活力和规范管理,形成更加具有传播力的海外传播格局,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海外传播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