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纯依旧——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都市小说创作一种
1
作者 张宁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91-93,共3页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建构,九十年代的都市出现了“情感沙漠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张欣和张抗抗等 —部分女作家,用真纯的情爱乌托邦演绎她们拯救城市情感和精神的努力。 《城市爱情》和《情爱画廊》是女作家 们纯情写作的典范,以其...  随着现代文明的加速建构,九十年代的都市出现了“情感沙漠化”的危机。在此背景下,张欣和张抗抗等 —部分女作家,用真纯的情爱乌托邦演绎她们拯救城市情感和精神的努力。 《城市爱情》和《情爱画廊》是女作家 们纯情写作的典范,以其为例具体分析这种写作倾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情感特质,无疑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乌托邦 浪漫 忧郁
下载PDF
沈从文《边城》的写作思维分析
2
作者 李承辉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7-81,共5页
沈从文《边城》在传达湘西美善民情风俗,优美自然景观,勤劳上进、含蓄多情、豪侠仗义的民性民品等主题时用了许多性质相同的山水、人、事等材料,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模型的运用。在传达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的爱情主题时用了先美好浪漫充满... 沈从文《边城》在传达湘西美善民情风俗,优美自然景观,勤劳上进、含蓄多情、豪侠仗义的民性民品等主题时用了许多性质相同的山水、人、事等材料,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模型的运用。在传达翠翠与傩送天保兄弟的爱情主题时用了先美好浪漫充满希望后来却生离死别满是忧伤的情节材料来体现,是对比性赋形思维的运用;在写地方民情风俗时,多采用从整体中选择个体元素的构成思维路径;在写爱情发生、发展历程时,采用的是过程思维路径。其整体结构呈现的是对比之下含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空间构成性内含时间过程性的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其句内行文,多用细节性生动化措辞,铺排、对偶等修辞化措辞以及因果逻辑性措辞等;句间行文除了内在的逻辑、构成、过程、程度等措辞外,主要是强化主题的重复或对比性措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写作思维 赋形
下载PDF
《狂人日记》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
3
作者 李承辉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4-77,共4页
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当代写作学非构思性写作思维理论中写作思维模型之一。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材料运用、结构安排、句段、词汇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赋形思维中重复与对比操作模型的运用,其运用的确很好地渲染、强化、清晰了作品中国... 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当代写作学非构思性写作思维理论中写作思维模型之一。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材料运用、结构安排、句段、词汇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赋形思维中重复与对比操作模型的运用,其运用的确很好地渲染、强化、清晰了作品中国民性格形成及其原因,"吃人"的原因、本质与前路等方面的主题立意。用当代写作思维理论解读大家名作对写作与文学研究都是个值得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写作学 赋形思维 写作模型
下载PDF
孤本《梦川亭诗集》与八大山人临川行踪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萧鸿鸣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3,共5页
发现孤本《梦川亭诗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考证,从而揭开了八大山人在临川的历史谜案。阐述了八大山人与胡亦堂的关系,填补了八大山人生平行踪的一段重要空白,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 《梦川亭诗集》 八大山人 临川行踪
下载PDF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荒原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霞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4-126,共3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在小说中的表征,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荒原时代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荒原 象征
下载PDF
蝙蝠文学话语的资源场域及价值维度
6
作者 李占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9,共13页
蝙蝠,甲骨文、金文均无著录,篆书辑之。作为一个话语,它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尔雅》。两汉至隋,蝙蝠之于文献的出现便稍多起来。唐宋、金元、明清蝙蝠诗句层出不穷,散文、小说、戏剧也多有描写。近、现当代以来作家对它... 蝙蝠,甲骨文、金文均无著录,篆书辑之。作为一个话语,它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尔雅》。两汉至隋,蝙蝠之于文献的出现便稍多起来。唐宋、金元、明清蝙蝠诗句层出不穷,散文、小说、戏剧也多有描写。近、现当代以来作家对它的认识趋向丰富、复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恢复了蝙蝠的本来面目。外国文学自古迄今也有许多描写蝙蝠的文学作品。蝙蝠文学话语的资源场域比较广阔,文学体裁多种多样,价值维度由古代的单一变为现代的多元,由一味否定经否定带肯定变为完全肯定。近现代以前,对蝙蝠的文学认识总是陷入片面、极端和悲观的泥淖,带着偏见、嫌弃和歧视。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蝙蝠,争取尽可能与它永远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文学话语 资源场域 价值维度
下载PDF
鲁迅与吴组缃
7
作者 王吉鹏 赵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3-37,共5页
鲁迅和吴组缃在创作时都把笔触伸向了普通民众可怜而可哀的生活,重点描绘了下层劳动群众和女性的悲惨处境,在他们身上投下了历史和现实的浓重阴影。他们不仅表达了反封建的思想主题,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有性格... 鲁迅和吴组缃在创作时都把笔触伸向了普通民众可怜而可哀的生活,重点描绘了下层劳动群众和女性的悲惨处境,在他们身上投下了历史和现实的浓重阴影。他们不仅表达了反封建的思想主题,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有性格深度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个阴暗而又敞亮的文学世界。而在艺术层面上,鲁迅和吴组缃的创作共同体现出悲悯的美学风格,打破了古代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普遍流行的大团圆结局;两人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西方文学的熟谙,又使他们的创作体现出融会中西的广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吴组缃 小说 比较
下载PDF
爱是不竭的源泉——略论鲁迅与爱罗先珂的交往 被引量:1
8
作者 伍寅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鲁迅是翻译和介绍爱罗先珂作品最早最主要的作家。憎恨充满罪恶、不平等的世界,对旧世界的攻击 不遗余力,作品充满直率、激烈,是鲁迅与爱罗先珂友谊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鲁迅 爱罗先珂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的人物形象塑造——浅析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卢珊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8期97-98,共2页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统摄整个文学文本的核心组件。本文借助叙事学理论,从"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的角度,对鲁迅小说《故乡》中闰土的人物形象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深化文学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研究。
关键词 闰土形象 直接形容 间接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