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的手》与《游子吟》意象对比探究
1
作者 康雪雪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母爱是诗歌中永恒的母题,古往今来留下了不少描写母亲、赞颂母爱的诗歌。《母亲的手》和《游子吟》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它们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范式,《母亲的手》情感外露、奔放、热情,《游子吟》情感含蓄委婉。意象是诗... 目的:母爱是诗歌中永恒的母题,古往今来留下了不少描写母亲、赞颂母爱的诗歌。《母亲的手》和《游子吟》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它们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范式,《母亲的手》情感外露、奔放、热情,《游子吟》情感含蓄委婉。意象是诗歌的主要构成要素,不仅能体现诗歌情感表达的特点,也能反映出诗歌的文化内涵。方法:文章采用平行研究法,探究《母亲的手》和《游子吟》在意象使用上的不同,对比分析意象对诗歌审美风格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结果:《母亲的手》有“重象轻意”的特征,意象以人为主,具体而准确:而《游子吟》有“重意轻象”的特征,意象以物为主,往往脱离物象本身而直指诗人的情感。结论:中美诗歌意象使用的差异与两国文化背景、哲学思维以及文学书写传统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爱 意象 中西对比 《母亲的手》 《游子吟》
下载PDF
《诗经·豳风·鸱鸮》与《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意象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94-95,共2页
本文对中国先秦的《诗经·豳风·鸱鸮》与英国诗人的中古英语代表性辩论诗《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的意象进行了深入比较,根据两篇诗赋中的猫头鹰的文化原型、结合两篇诗赋所处时代背景与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对其中的猫头鹰... 本文对中国先秦的《诗经·豳风·鸱鸮》与英国诗人的中古英语代表性辩论诗《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的意象进行了深入比较,根据两篇诗赋中的猫头鹰的文化原型、结合两篇诗赋所处时代背景与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对其中的猫头鹰意象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豳风·鸱鸮 猫头鹰与夜莺 意象 比较
下载PDF
“自白”书写下的两个灵魂——美国自白派与中国当代女性自白诗之比较
3
作者 杜娟 赵树勤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219-235,共17页
美国自白派大胆暴露隐私欲望、张扬自我情感经验的诗歌风格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诗人的创作情感需求相契合。翟永明等女诗人于是主动选择了“自白”这一言说方式,以此作为自我表达和建构女性世界的策略,体现出更加自觉和明确的... 美国自白派大胆暴露隐私欲望、张扬自我情感经验的诗歌风格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女性诗人的创作情感需求相契合。翟永明等女诗人于是主动选择了“自白”这一言说方式,以此作为自我表达和建构女性世界的策略,体现出更加自觉和明确的性别意识;美国自白诗是以黑暗为底色的,带有浓厚的哲学宗教色彩,演绎着生命的悲剧,而中国女诗人则借“黑暗”点亮了女性乌托邦世界的希望之光,于暗色之中显现出积极的建构意义;中国当代女诗人们在不断的反思与创新中逐渐黯淡了美国自白派的影子,最终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形成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中国当代女性自白新诗,彰显出中国女性自白诗独特的品质和持久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白 女性 黑暗 本土化 比较
下载PDF
复生与寂灭——里尔克与策兰的玫瑰诗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芸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3,160,共11页
里尔克与策兰诗歌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学界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里尔克、策兰的"玫瑰"诗入手,管中窥豹地探究里尔克对策兰的影响以及策兰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揭示策兰如何通过有意地引用里尔克... 里尔克与策兰诗歌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学界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里尔克、策兰的"玫瑰"诗入手,管中窥豹地探究里尔克对策兰的影响以及策兰的创造性转换。通过文本细读,进一步揭示策兰如何通过有意地引用里尔克的诗歌意象,再加以脱胎换骨的改造,就此汇集成了德国现代文学"否定性抒情诗"中的"一股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策兰 玫瑰诗
原文传递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以诗歌杂志《亚》和《铜锣》为中心
5
作者 杨伟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 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
原文传递
李冶与黄真伊婚恋诗之比较
6
作者 孙惠欣 李天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37-45,共9页
古代朝鲜在思想文化上一直深受中国影响,在诗歌方面尤其如此。就女性诗歌创作而言,"婚恋"一直是中朝女性诗人最主要的创作内容之一。中国唐代女冠诗人李冶与朝鲜朝艺妓诗人黄真伊在人生经历、思想意识和文化心理等许多方面有... 古代朝鲜在思想文化上一直深受中国影响,在诗歌方面尤其如此。就女性诗歌创作而言,"婚恋"一直是中朝女性诗人最主要的创作内容之一。中国唐代女冠诗人李冶与朝鲜朝艺妓诗人黄真伊在人生经历、思想意识和文化心理等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婚恋问题上更有着十分相似的恋爱对象和情感经历,在婚恋诗中她们都以细腻而有力的彤笔书写着自己深及奥理、细通幽微的观照与体悟,集中体现在其婚恋诗的情感内容、诗歌意象、女性意识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长达几千年的文明影响与接受历史,是两国古典文学、传统文化密切关联与细微差异的缩影,是关于两国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生存与命运、挣扎与追求的永恒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冶 黄真伊 婚恋诗 内容 意象
下载PDF
革命时代的激情呐喊——郭沫若与贝歇尔比较研究
7
作者 陈多智 徐行言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4期48-52,共5页
20世纪既是文学革命的世纪也是政治革命的百年,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将郭沫若与德国表现主义诗人约翰内斯·罗伯特·贝歇尔均以笔为刃投身了这两场革命。个人命运与家国时势的息息相关,政治抱负与文学成就的微妙牵扯,个人品质与... 20世纪既是文学革命的世纪也是政治革命的百年,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将郭沫若与德国表现主义诗人约翰内斯·罗伯特·贝歇尔均以笔为刃投身了这两场革命。个人命运与家国时势的息息相关,政治抱负与文学成就的微妙牵扯,个人品质与身后评价的互为表里,在郭沫若与贝歇尔身上展露无遗。而贝歇尔不论是人生经历、创作观还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与风格均与郭沫若有较高的相似度。本文尝试主要从二者的身份转换、文艺观念、创作内容及技巧角度出发,探究郭沫若和贝歇尔的相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贝歇尔 表现主义 政治诗歌
下载PDF
雪莱《西风颂》与中国诗词风格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齐艳 《作家》 2015年第4X期164-165,共2页
秋天在文学上具有一种"隐含"的意义。衰败的秋天是一个极易让人想起悲伤过往,极易使人产生"颓丧"情绪的季节。不过,秋季在每个人心中又是不一样的。文章主要阐述英国文学作品《西风颂》的壮观之美与中国诗词的"... 秋天在文学上具有一种"隐含"的意义。衰败的秋天是一个极易让人想起悲伤过往,极易使人产生"颓丧"情绪的季节。不过,秋季在每个人心中又是不一样的。文章主要阐述英国文学作品《西风颂》的壮观之美与中国诗词的"润物细无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颂》 壮观美 风格
原文传递
中西集句诗论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潘静如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集句作为一种写作,形式上是文本的转移与组合,但又不止于此,这一过程还包含着意义的重新"赋予"。换言之,集句创作者是在进行文学的再生产。每一次再生产,都使原先的经典文本或多或少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因此,看上去仅仅是文本游戏的集句诗,实则也是在探索语言、文本的意义边界。这个边界总是可以被不断推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句 经典 文本 文学生产 意义
下载PDF
东波罗的海地区传统史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劳里·航柯 刘先福(译)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7,共12页
芬兰学者劳里·航柯(Lauri Honko,1932-2002)是国际著名史诗学家。(1)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史诗学的诸多基本论题,在史诗的界定、文本类型的划分、文本化过程、歌手的创编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在帕里和洛德... 芬兰学者劳里·航柯(Lauri Honko,1932-2002)是国际著名史诗学家。(1)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史诗学的诸多基本论题,在史诗的界定、文本类型的划分、文本化过程、歌手的创编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在帕里和洛德为研究“荷马问题”而走向南斯拉夫的史诗比较研究这一学术传统的影响之下,劳里·航柯为解决芬兰本土的“卡勒瓦拉问题”,也将视野扩大到东波罗的海地区的其他史诗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东波罗的海 以传统为导向 文本化 长篇
原文传递
朱熹与李滉的梅花诗研究比较
11
作者 申斗焕 《朱子学研究》 2020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一、问题的提出朱熹(1130—1200)生活的12世纪,宋代性理学主张"道文一致""以文载道"的文学,展开道学之义的新文史。李滉(1501—1570)是一个学习朱熹的文学且精通朱熹诗文学的人,是韩国朱熹性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朱... 一、问题的提出朱熹(1130—1200)生活的12世纪,宋代性理学主张"道文一致""以文载道"的文学,展开道学之义的新文史。李滉(1501—1570)是一个学习朱熹的文学且精通朱熹诗文学的人,是韩国朱熹性理学的集大成者。从朱熹、李滉留下的文献中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喜好梅花的诗人。从朱熹《朱子大全》就发现了有关梅花的诗共46题67首,约7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诗 性理学 李滉 朱子大全 朱熹 问题的提出
原文传递
韩国“酒赋”与中国有关赋作之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杭伦 《中文学术前沿》 2012年第2期74-82,共9页
历史上的韩国文人与中国文人一样,有近似的生活方式,喜欢饮酒赋诗,登高作赋,因而韩国与中国都流传下来一批'酒赋'类作品。本着为中、韩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二重证据'的宗旨和思路,本文以韩国枟韩国文集丛刊枠中的'酒... 历史上的韩国文人与中国文人一样,有近似的生活方式,喜欢饮酒赋诗,登高作赋,因而韩国与中国都流传下来一批'酒赋'类作品。本着为中、韩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二重证据'的宗旨和思路,本文以韩国枟韩国文集丛刊枠中的'酒赋'与中国枟历代赋彚枠等文献中的有关赋作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分析,以展现两国饮酒文化的关联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 酒赋 饮酒文化
原文传递
19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诗歌的都市“乡愁”研究
13
作者 朱曼曼 陈新 苏鑫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1930年代,中国上海、韩国京城迅速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现代派"诗歌应运而生。可以说,1930年代是东亚诗歌的黄金时代,是东亚文学真正走向世界、赢得世界认可的重要时段。成熟的都市环境,为本土文... 1930年代,中国上海、韩国京城迅速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现代派"诗歌应运而生。可以说,1930年代是东亚诗歌的黄金时代,是东亚文学真正走向世界、赢得世界认可的重要时段。成熟的都市环境,为本土文学创作提供了最基本的背景,也为诗人的乡愁书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文以考察这一时期都市环境中的中韩"现代派"诗歌乡愁书写研究现状为主要内容,并探讨这一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现代派 都市 乡愁
下载PDF
“鲁拜”、“柔巴依”与中国新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湘丽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本文从比较文学文体学入手,发掘波斯"鲁拜"和中国"绝句"以及"柔巴依"之间曲折的历史谱系。现代中国第一批翻译"鲁拜"的诗人恰好是白话新诗的奠基人,"鲁拜"体的翻译由此呈现出中国白... 本文从比较文学文体学入手,发掘波斯"鲁拜"和中国"绝句"以及"柔巴依"之间曲折的历史谱系。现代中国第一批翻译"鲁拜"的诗人恰好是白话新诗的奠基人,"鲁拜"体的翻译由此呈现出中国白话新诗格律化诉求的潜在内因和动力机制;当"鲁拜"的当代汉语翻译越来越趋于格律化时,汉语"柔巴依"创作却日趋自由化。与"鲁拜"翻译的百舸争流与重溯中亚文化渊源不同,新疆"柔巴依"的当代创作一直体现着明显的时代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拜体 柔巴依 格律冲动 自由化 翻译文体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Imagism in Poetry of China and America
15
作者 Ma Yuhu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9-284,共6页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concept and description of image,and then analyzes imagism in poetry of China and America based on presentation methods and subjective expression.
关键词 中国的诗和美国 意像派 中国 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中西方诗歌文化之比较——以浪漫主义诗歌《离骚》与《唐璜》为例
16
作者 安国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X期123-124,共2页
本文追溯了诗歌的起源、发展以及中西方诗歌文化的差异,并以浪漫主义诗歌为例,将中国诗人屈原所做的《离骚》与英国诗人拜伦所写的《唐璜》进行了比较,指出中西方诗歌在语言风格、体裁内容、思想内涵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西方 《离骚》 《唐璜》
原文传递
中西诗歌叙事传统比较论纲——兼及中国文学抒情叙事两大传统共生景象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兴泰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64,共12页
受传统诗学观念的影响,学者们多认为中国诗歌长于抒情,并由此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若深入到中国诗歌的原生状态,便不难发现,中国人在诗歌中不仅擅于抒情,同样也工于叙事,在抒情传统光辉下潜藏着一条与之并行的叙事传统。西方诗歌... 受传统诗学观念的影响,学者们多认为中国诗歌长于抒情,并由此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若深入到中国诗歌的原生状态,便不难发现,中国人在诗歌中不仅擅于抒情,同样也工于叙事,在抒情传统光辉下潜藏着一条与之并行的叙事传统。西方诗歌的叙事传统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得以确立,并以史诗形式占据着诗歌发展史的主流。中西诗歌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热点,但学界多从题材、语言、手法等方面着手,往往难脱窠臼。从叙事传统角度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应该是切实可行且大有可为的,这将有助于彰显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叙事传统 抒情传统
原文传递
Dreaming the Late Beloved:A Comparative Reading of Su Shi’s “Jiang Cheng Zi”(“For Ten Years We are Set Apart by Life and Death”)and Milton’s Sonnet“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18
作者 Fusheng WU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在中、英诗歌中,有两首催人泪下的记梦悼亡诗,即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John Milton)的十四行诗"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d Saint"。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分析,对它们之间在构思、修辞... 在中、英诗歌中,有两首催人泪下的记梦悼亡诗,即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John Milton)的十四行诗"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d Saint"。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分析,对它们之间在构思、修辞和体式之间的异同及其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INT JIANG Cheng Zi 江城子 悼亡诗 记梦 弥尔顿 Death READING thousand circumstances
原文传递
浅析鸟雀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应用与差异
19
作者 陈羽希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意象是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都会选择不同的意象来传达其自身的思想感情;使用鸟雀作为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例子也是俯拾皆是。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中英诗人们在运用鸟雀意象时存在... 意象是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都会选择不同的意象来传达其自身的思想感情;使用鸟雀作为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例子也是俯拾皆是。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中英诗人们在运用鸟雀意象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该文以此为契机尝试从历史、地理、文化等不同角度浅析鸟雀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应用及差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英诗歌中鸟雀意象的不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雀意象 中国诗歌 英国诗歌 文化差异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中韩古代女性诗人李清照与许楚姬作品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美兰 禹尚烈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李清照与许楚姬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女性文学的顶尖作家,特别是作为上层女诗人的典型代表,显现出中国和韩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家的一些典型特点。所以,从作家论和作品论角度比较考察李清照与许楚姬的相关性,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在... 李清照与许楚姬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古代女性文学的顶尖作家,特别是作为上层女诗人的典型代表,显现出中国和韩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家的一些典型特点。所以,从作家论和作品论角度比较考察李清照与许楚姬的相关性,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在作家论层面主要比较考察了她们的出生、婚姻、性格、才华等问题。在作品论层面主要比较考察了她们作品的前后期不同倾向及闺怨诗、社会诗、超脱诗等思想内容问题,还有艺术风格、用典及前人诗句等表现形式问题,并尽量对这些问题给予追根溯源的说明。在中国和韩国古代女性一般为男性所赏者,多为美色冠伦,或操守节烈者,而以才华令男性倾倒者,寥寥无几。李清照和许楚姬乃其中鹤立鸡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许楚姬 古代女性文学 典型代表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