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研究
1
作者 张吉茹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用以传达其思想、意图、情感的重要工具,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性与社会价值观念。《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充满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塑造涉及到多种人物形象塑造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此,...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用以传达其思想、意图、情感的重要工具,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性与社会价值观念。《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一个充满悲剧性命运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塑造涉及到多种人物形象塑造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此,重点研究《项链》中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链》 人物形象 研究
下载PDF
论《被掩埋的巨人》中的不确定性
2
作者 胡安琪 张鑫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确定性。在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四个方面,石黑一雄呈现多重主题,解构人物身份,使故事情节具有空白性和开放性,同时采用戏仿的手法,将后现代主义小说...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确定性。在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四个方面,石黑一雄呈现多重主题,解构人物身份,使故事情节具有空白性和开放性,同时采用戏仿的手法,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挥到极致。在揭示人物面临多种伦理困境的过程中,作者成功建构出一个充满混乱的、不确定的、具有深刻寓意的迷宫般的世界,并通过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赋予作品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掩埋的巨人》 石黑一雄 后现代性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法兰西组曲》中的身份危机与超越
3
作者 杨维春 胡明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2,共6页
法国犹太裔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在遗作《法兰西组曲》中再现了“德占”时期巴黎大逃亡和占领区的民众生活,刻画了战时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困境。小说既呈现出法国民众因战争而遭遇的自我认同焦虑与集体身份迷失,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力图摆脱战时... 法国犹太裔作家内米洛夫斯基在遗作《法兰西组曲》中再现了“德占”时期巴黎大逃亡和占领区的民众生活,刻画了战时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困境。小说既呈现出法国民众因战争而遭遇的自我认同焦虑与集体身份迷失,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力图摆脱战时身份困境,积极追寻身份超越的迫切期待。通过刻画“二战”时期法国社会的宏观图景与法国民众的幽微内心,作者展现了人类在战争环境中的渺小无奈与精神追求,体现出了这部小说的独特文学价值与“二战”时期法国人民特有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法兰西组曲》 身份危机 身份超越
下载PDF
《人间喜剧》启示录
4
作者 孟宪义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3期62-66,共5页
本文以“崇高的使命感是创作《人间喜剧》之旨要”、“情与理相融合是《人间喜剧》建构之基本”、“共通的人性是《人间喜剧》的底蕴”、“典型化艺术辩证法”四个方面探讨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这部巨著的艺术真谛和对文学创作的启迪。本期... 本文以“崇高的使命感是创作《人间喜剧》之旨要”、“情与理相融合是《人间喜剧》建构之基本”、“共通的人性是《人间喜剧》的底蕴”、“典型化艺术辩证法”四个方面探讨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这部巨著的艺术真谛和对文学创作的启迪。本期发表的是文章的前三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 人性 情与理 审美本质 人类文明 文学创作 基本建构 列夫·托尔斯泰 启示
下载PDF
伦理选择与文化身份认同——《汉尼拔》小说与影视的文本对比研究
5
作者 陈芊含 汪云霞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电影《沉默的羔羊》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悬疑小说,并成为世界电影经典之作。NBC犯罪电视剧《汉尼拔》则是这部小说的二次影像化改编。在两次改编过程中,呈现出20多年时间里的受众审美变化、跨媒介的叙事策略变化和食人犯罪问... 电影《沉默的羔羊》改编自托马斯·哈里斯同名悬疑小说,并成为世界电影经典之作。NBC犯罪电视剧《汉尼拔》则是这部小说的二次影像化改编。在两次改编过程中,呈现出20多年时间里的受众审美变化、跨媒介的叙事策略变化和食人犯罪问题探讨的变化,也体现了影视作品处理伦理问题的变迁。文学伦理学的视角下,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媒介中的食人行为的伦理禁忌、汉尼拔的伦理身份和大众文化对艺术作品的伦理选择的影响,可以揭露现代人类生存与身份的挑战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尼拔》 《沉默的羔羊》 文学伦理学 伦理身份
下载PDF
《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中乌托邦社会解读
6
作者 郝静迪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0-122,共3页
阿特伍德在《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中描述了一个犯罪横行、经济衰败的未来社会。以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全景化”和规训理论,探究阿特伍德乌托邦化的正电子社区,该社区是以监控以及规训为基础的社会模型,因为市民时刻感受到自己... 阿特伍德在《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中描述了一个犯罪横行、经济衰败的未来社会。以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全景化”和规训理论,探究阿特伍德乌托邦化的正电子社区,该社区是以监控以及规训为基础的社会模型,因为市民时刻感受到自己被观察,就会时刻遵守规则,达到统治者期待的监禁目的。在正电子社区是建立监禁和规训的原则基础之上,而非公平正义,其并非是真正意义的乌托邦社会,人类在寻找解决危机方案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全景化 规训 监禁
下载PDF
《魔戒》中咕噜形象的阴影心理解读
7
作者 王新生 《新余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8-104,共7页
托尔金在小说《魔戒》中塑造了一系列与荣格心理学中阴影概念相关的生物形象,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咕噜形象更是全面展现了阴影的复杂内涵。托尔金着力刻画的咕噜形象与人类心理的阴影问题有一种心理对应关系,咕噜表现出个体被阴影化的... 托尔金在小说《魔戒》中塑造了一系列与荣格心理学中阴影概念相关的生物形象,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咕噜形象更是全面展现了阴影的复杂内涵。托尔金着力刻画的咕噜形象与人类心理的阴影问题有一种心理对应关系,咕噜表现出个体被阴影化的动态过程,反映了个体处理阴影的不同态度对自身以及外界互动关系带来影响的多种可能性。通过反思咕噜形象,有助于确立与阴影相处的恰当心理态度,从而整合阴影,促进阴影的意识化,以实现个体发展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戒》 咕噜形象 荣格心理学 阴影 无意识
下载PDF
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中共同体的危机与重构
8
作者 常慧童 王晓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科马克·麦卡锡的西部小说系列“边境三部曲”展示了在20世纪中期高扬的现代性影响下,面临危机的美国西部地域共同体的整体样貌。在现代性超出地域范围的外来因素作用下,共同体在血缘、地缘和精神三个维度上逐渐解体,牛仔少年失去... 科马克·麦卡锡的西部小说系列“边境三部曲”展示了在20世纪中期高扬的现代性影响下,面临危机的美国西部地域共同体的整体样貌。在现代性超出地域范围的外来因素作用下,共同体在血缘、地缘和精神三个维度上逐渐解体,牛仔少年失去归属感,因此踏上重构共同体的旅途。现代性追求同一性的思想和难以敞开心扉的“独体”处境,阻碍了他们建构共同体的尝试,而价值理性和互助观念,让在陌生人之间建构崭新共同体成为可能。用人性重构共同体的希望,体现了麦卡锡消解现代性带来的精神危机,改善现代人孤独处境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边境三部曲” 共同体 现代性 孤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