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自全国同行的建议与希望 被引量:1
1
《文学评论》 1986年第1期138-139,共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提出了以下办所力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切实地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把文学所办成富有时代符色的高级文学研究机构”。这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提出了以下办所力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切实地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把文学所办成富有时代符色的高级文学研究机构”。这一方针在确定文学所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切实贯彻双百方计,尤其鼓励创造性研究,目标是把文学所办成开放型的、与时代共同着脉搏的高级研究机构。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研究机构 创造性 建议 马克思主义 实事求是 主要问题 基础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性质
原文传递
《美学原理》(蔡仪主编)讨论会侧记
2
作者 王德和 《文学评论》 1985年第6期137-139,共3页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我国著名美学家蔡仪同志主编的《美学原理》讨论会于1985年8月在北京举行。在会议的开幕式上,蔡仪同志代表编写组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编写情况。他说,《美学原理》是一部发挥集体力量、...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我国著名美学家蔡仪同志主编的《美学原理》讨论会于1985年8月在北京举行。在会议的开幕式上,蔡仪同志代表编写组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编写情况。他说,《美学原理》是一部发挥集体力量、在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学术论著;编写组力求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凡所论述,强调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围绕该书进行了深入细致、广泛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深入细致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讨论会 经济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 蔡仪 艺术美
原文传递
一套雅俗共赏的现代文学欣赏丛书——评《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木春 《文学评论》 198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在出版一套《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这套丛书,以“五四”以来四十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的赏析为主要内容,目前见到的已有八种,这就是:《朱自清作品欣赏》(陈孝全、刘泰隆著),《闻一多作品欣赏》(鲁非、凡尼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在出版一套《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这套丛书,以“五四”以来四十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的赏析为主要内容,目前见到的已有八种,这就是:《朱自清作品欣赏》(陈孝全、刘泰隆著),《闻一多作品欣赏》(鲁非、凡尼著),《冰心作品欣赏》(卢启元著),《杜鹏程作品欣赏》(汪名凡、舒其惠著),《赵树理短篇小说欣赏》(小全、太龙著),《郁达夫小说欣赏》(张恩和著),《孙犁作品欣赏》(林焕标、卢斯飞著),《茅盾散文欣赏》(丁尔纲著)。其他一些将在今后陆续出版。我认真地阅读了《朱自清作品欣赏》等八本著作,感到这套丛书值得向广大文学爱好者推荐。任何一套丛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欣赏 朱自清 中国现代作家 文学欣赏 赵树理 郁达夫小说 丛书 作家创作 作品赏析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文学评论 一九六四年总目录
4
《文学评论》 196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现实主义 文学评论 形象 社会主义 思想倾向 外国文学 总目录 周谷城 商榷
原文传递
山水诗的讨论
5
《文学评论》 1961年第1期111-113,共3页
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曾涉及到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的阶级性问题,不少文艺刊物曾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文艺报》、《文学评论》、《诗刊》、《美术》、《延河》、《学术月刊》、《文艺月报》,《北京大学学报》、《... 文艺界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斗争中,曾涉及到我国古代的山水诗的阶级性问题,不少文艺刊物曾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文艺报》、《文学评论》、《诗刊》、《美术》、《延河》、《学术月刊》、《文艺月报》,《北京大学学报》、《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杂志》、《文学遗产》、《新建设》等期刊,以及《文汇报》和《光明日报》的《哲学》,都曾发表过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从已发表的文章看来,争论的问题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我国古代 文艺思想 修正主义 自然景物 师范学院 文艺界 极性 士大夫 作家
原文传递
历史暮霭中的人与世——林希近年小说漫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42-146,共5页
1 近年来,文坛一片寂寞,又一片喧嚣。寂寞与喧嚣声中,有人方寸不乱,勤奋耕耘。于是人们发现,几年功夫林希的文化风俗小说写成了气候。这样说,并没有发现文学新人之意,而是读了林希近几年小说蓦然回首的一种感觉。其实林希的名字文坛早... 1 近年来,文坛一片寂寞,又一片喧嚣。寂寞与喧嚣声中,有人方寸不乱,勤奋耕耘。于是人们发现,几年功夫林希的文化风俗小说写成了气候。这样说,并没有发现文学新人之意,而是读了林希近几年小说蓦然回首的一种感觉。其实林希的名字文坛早不陌生,新时期文学大幕初启之际,他就是一位活跃的诗人。象当时许多诗人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风俗小说 历史 八十年代 新时期文学 下脚料 文化 人物故事 袁世凯 人生
原文传递
《文学评论》1983年总目录 被引量:7
7
《文学评论》 1983年第6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比较文学 马克思美学思想 综述 中国当代文学 主题思想 讨论会 现代文学研究 创作 张一弓
原文传递
花瑶文化进课堂
8
作者 罗理力 步道求 《乡镇论坛》 2013年第9期11-11,共1页
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有一支古老的民族叫花瑶.花瑶是瑶族中一个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支,仅6000人,较之瑶族其他几十个大的宗支.没有任何共同特点。千百年来.花瑶人以其惊人的群族意识和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认知.建构起了他们独... 在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有一支古老的民族叫花瑶.花瑶是瑶族中一个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支,仅6000人,较之瑶族其他几十个大的宗支.没有任何共同特点。千百年来.花瑶人以其惊人的群族意识和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认知.建构起了他们独特的生命密码和原生的艺术品格。因地域偏远。花瑶人与外界来往较少.古朴、粗犷的“桃花刺绣”、“呜哇山歌”、“拦门酒”、“顿屁股”、“打泥巴”、“露天篝火”等原生态民俗文化保存完好,极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存 花瑶 进课堂 原生态民俗 艺术品格 瑶族 隆回县 湖南省
原文传递
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特色
9
作者 高顺斌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1,共2页
贾平凹,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基本创作题材。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贾平凹在小说和散文等文学题材上都发挥出了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得他的文学创作能够快速引起读者共鸣。且贾平凹的重要创作指向偏向现... 贾平凹,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基本创作题材。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贾平凹在小说和散文等文学题材上都发挥出了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得他的文学创作能够快速引起读者共鸣。且贾平凹的重要创作指向偏向现实主义,由此就使得他的很多文学创作语言都含有朴素的现实生活的影子。除此之外,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特色还有更鲜明的丰富性。本文通过较为具体地分析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特色,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分析了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特色,挖掘出贾平凹文学创作语言的通俗性、个性化、诗化、心理探究以及综合运用的巧妙作用等,进而使我们更容易对作者本人及其优秀作品作出合理的分析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文学 文学创作 语言特色 现实主义题材 著名作家 创作语言 中国当代 创作题材
原文传递
善与恶的生死较量——伊芙琳·安东尼与她的《风之声》
10
作者 李无忌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8,共4页
伊芙琳.安东尼是当代英国一位高产的通俗小说女作家,《风之声》是她于1985年出版的一部畅销惊险小说。作品围绕前纳粹德国战犯艾兰伯格被引渡回法国受审的事件,描述了一场善与恶的生死较量,赞誉了女主人公凯特在二战期间深入虎穴,与法... 伊芙琳.安东尼是当代英国一位高产的通俗小说女作家,《风之声》是她于1985年出版的一部畅销惊险小说。作品围绕前纳粹德国战犯艾兰伯格被引渡回法国受审的事件,描述了一场善与恶的生死较量,赞誉了女主人公凯特在二战期间深入虎穴,与法国抵抗组织并肩战斗的冒险经历,以及她战后痴心不改,积极查明历史真相,为战友伸张正义的壮举,也鞭挞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以悬念,结局出人意料。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并对《风之声》进行了简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通俗小说 伊芙琳·安东尼 风之声
下载PDF
《永远的门》:没有开启的门
11
作者 何玉华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4年第11期13-15,共3页
小小说是一种特别的文体,短小精悍。又含义丰富。其最大的特点的在结尾的精妙,往往翻空出奇。20世纪80年代美国文艺批评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指出。小小说之所以为小小说的三个要素是: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局出人意料... 小小说是一种特别的文体,短小精悍。又含义丰富。其最大的特点的在结尾的精妙,往往翻空出奇。20世纪80年代美国文艺批评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指出。小小说之所以为小小说的三个要素是: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局出人意料。小小说应当是短篇小说的结晶体,它既具有可以辨识的情节。有相对完整的事件,但文字又非常节省,常常在1400字左右。在艺术方面往往要求以少胜多.含蕴蕴藉,显示出文学特别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文艺批评家 小小说 短篇小说 罗伯特 情节 蕴藉 文学
下载PDF
人文精神在激情与喧哗中失落——1985-1993年当代文学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乐平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文学追求荒诞,淡化理想,趋于平庸,消解崇高,盛行虚无主义;表现之二,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道德解体,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表现之三,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 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文学追求荒诞,淡化理想,趋于平庸,消解崇高,盛行虚无主义;表现之二,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道德解体,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表现之三,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人文精神 失落
下载PDF
从张大民的幸福观看民族文化的优根性——浅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耀农 麻德高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9-22,共4页
从文化积淀的角度探讨,张大民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及其幸福观,既有民族文化的优根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劣根性,张大民具有以优根性为核心的一元为主,二元对立的矛盾性格。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优根性 劣根性 贫嘴性格 积淀
下载PDF
母爱与暴力
14
作者 马淑静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本文通过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和母爱表现形式,来分析莫里森是如何让母爱与暴力并置,以扭曲、残忍、不近人情的母爱表现形式来展现生活在双重边缘的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精神重负。
关键词 母爱 暴力 《最蓝的眼睛》 《秀拉》 《宠儿》
下载PDF
文艺批评四大趋向与批评的“导游”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鸿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在启蒙文化风云际会的1980年代,文艺批评,不仅因为它所批评的文艺,而且也因为它借文艺所进行的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政治道德文化批评,而曾经获得了开阔的传播空间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甚至使刘再复、谢冕、黄子平等等一批评论... 在启蒙文化风云际会的1980年代,文艺批评,不仅因为它所批评的文艺,而且也因为它借文艺所进行的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政治道德文化批评,而曾经获得了开阔的传播空间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甚至使刘再复、谢冕、黄子平等等一批评论家成为了当时青年人和大学生的精神偶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导游 80年代 启蒙文化 文化批评 政治道德 传播空间 精神偶像
原文传递
承受生命之重——从《活着》看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转型
16
作者 刘春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余华是当代文坛极有特色的优秀作家,80年代他以先锋的姿态登上文坛,90年代以来,余华把对生存思考的目光逐渐转向了传统和民间。本文将从作者自身经历、时代背景等方面探讨其转型的原因,并以《活着》为例分析余华转变的具体体现,以及这... 余华是当代文坛极有特色的优秀作家,80年代他以先锋的姿态登上文坛,90年代以来,余华把对生存思考的目光逐渐转向了传统和民间。本文将从作者自身经历、时代背景等方面探讨其转型的原因,并以《活着》为例分析余华转变的具体体现,以及这种转型带给当代文学的启示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 转型 传统
原文传递
承继传统 开新视界——新时期以来陕西地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欣 《唐都学刊》 201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新时期以来陕西地域文学研究对陕西地域文学的形成历史、审美特点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有效挖掘并弘扬了陕西文学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精神。然而随着陕西文学创作境遇的日趋复杂和多样,既往研究亦显现出对当前文学现实... 新时期以来陕西地域文学研究对陕西地域文学的形成历史、审美特点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有效挖掘并弘扬了陕西文学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精神。然而随着陕西文学创作境遇的日趋复杂和多样,既往研究亦显现出对当前文学现实的阐释乏力。鉴于此,当下的陕西地域文学研究一方面要承继传统,另一方面亦需开新视界,将地域性理解为是在不断自我解构和重建中的动态存在,以实现自身研究范式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文学 地域 研究
下载PDF
Pinning down the"real"Carlos Bulosan- Fiction and Ambiguity in America is in the Heart
18
作者 任林芳 《海外英语》 2018年第6期171-172,共2页
America is in the Heart is considered the best achievement of Carlos Bulosan. Subtitled as A Personal History, many re-gard it as his autobiography. The FBI files and the insights of some biography experts enlightens ... America is in the Heart is considered the best achievement of Carlos Bulosan. Subtitled as A Personal History, many re-gard it as his autobiography. The FBI files and the insights of some biography experts enlightens author of this article, based onwhose academic research, it is an autobiographical work which entails a great deal of facts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definition of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However, certain fictional elements and ambiguity, a special and indispensable feature of biography, surfacefrom the underwater and shed light upon readers who are fascinated with the real Bulos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los Bulosan AUTOBIOGRAPHY fictional elements AMBIGUITY
下载PDF
艺术文本中“空符号”与“符号空无”辨析——电影人物影像符号“不在之在”的表意机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易容 任洪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7-185,共9页
符号是意义的前提与条件,有符号才有意义,但电影艺术中许多案例表明,本应在场的人物影像符号缺场,并未构成表意的障碍。观众期待中的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缺场"留下的符号空白,形成了人物形象表意的张力和特定艺术效果。本文通... 符号是意义的前提与条件,有符号才有意义,但电影艺术中许多案例表明,本应在场的人物影像符号缺场,并未构成表意的障碍。观众期待中的人物视觉影像符号"缺场"留下的符号空白,形成了人物形象表意的张力和特定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电影文本中人物符号的"不在之在",辨析了零符号、空符号、无符号,讨论了"无符号"向"空符号"的转换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符号缺失情形下的表意机制,进而归纳了符号"空无"的普遍意义生成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符号学 符号缺失 空符号 零符号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走向之一
20
作者 刘雪松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20-22,共3页
从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历史走向之一是批评形态由整体走向分裂,这种分裂具体表现为主潮批评缺席,中心批评瓦解,其实质在于共识的破裂、普遍意义的终结、价值认同的多元化。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批评 整体 分裂 多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