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文学中的旅行与美国现实
1
作者 廖永清 张跃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47,共4页
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为美国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洛丽塔》以及《拉斯维加斯的恐惧与憎恨》这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揭示出上路旅行常常充斥着毒品与犯罪,旅行因此成为对自由的滥用。上... 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为美国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洛丽塔》以及《拉斯维加斯的恐惧与憎恨》这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揭示出上路旅行常常充斥着毒品与犯罪,旅行因此成为对自由的滥用。上路旅行实现的不是美国梦,而是作为其对立面的"美国现实"。旅行包含着实现美国梦的可能的缺失,以及对美国梦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 美国现实 《洛丽塔》 《拉斯维加斯的恐惧与憎限》
下载PDF
浅议《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形象的寓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洁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文分析了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所出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各种形象,并揭示了这些形象后面所隐藏的深刻寓意。霍桑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小说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这也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复... 本文分析了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所出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各种形象,并揭示了这些形象后面所隐藏的深刻寓意。霍桑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小说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这也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复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寓意 主题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的人物自我同黑人社区的游离与融合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玉荣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11期61-63,共3页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自我 社区 游离 融合
下载PDF
阁楼上的“疯男子”:《身体艺术家》中的塔特儿先生
4
作者 姜小卫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德里罗的小说《身体艺术家》中,塔特儿先生是一个谜一般的神秘人物。德里罗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对时间、语言、创伤记忆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对主体性和身份认同的关注和探究。在塔特儿先生这... 在德里罗的小说《身体艺术家》中,塔特儿先生是一个谜一般的神秘人物。德里罗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对时间、语言、创伤记忆进行深刻思考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对主体性和身份认同的关注和探究。在塔特儿先生这一形象上,奇异丰富的艺术想像、匠心独运的叙述技巧和深刻微妙的哲学运思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语言 身体 创伤记忆 主体性
下载PDF
谈《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印象主义与自然主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孙红洪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5,共4页
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勇勋章》一书中以印象主义手法表达自己的自然主义观点 ,使读者在作品的色彩词中 ,在整体效果中 。
关键词 《红色英勇勋章》 斯蒂芬·克莱恩 印象主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亨利·詹姆斯作品中的“美国性”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庆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58,共4页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坛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的国际主题尤为引人注目。学术界一般仅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方面研究其国际主题的意义,而忽视了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蕴涵,即美国民族特性或"美国性"建构。...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坛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的国际主题尤为引人注目。学术界一般仅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方面研究其国际主题的意义,而忽视了其中的另一个重要蕴涵,即美国民族特性或"美国性"建构。其实,"美国性"建构贯穿了詹姆斯整个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美国性 建构
下载PDF
莫里森小说中的创伤叙事 被引量:15
7
作者 史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75-80,共6页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虽然国内外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炙手可热,视角多样,但是对其创伤叙事的研究不够深入。通过细读其九部长篇,本文认为作品中的创伤叙事极具深意。作品回顾了黑人民族百年来的生活境况...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虽然国内外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炙手可热,视角多样,但是对其创伤叙事的研究不够深入。通过细读其九部长篇,本文认为作品中的创伤叙事极具深意。作品回顾了黑人民族百年来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再现了他们充满艰辛磨难的创伤历史,深刻表征其心理创伤和文化创伤。本文剖析作家通过创伤叙事的策略,运用黑人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为手段,疗治黑人历史创伤;同时指出黑人只有摆脱民族创伤,追寻自我身份,重建黑人主体性,才能从多重苦难围追堵截的命运困局中突围,开创崭新的生活。这也是莫里森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创伤叙事 身份 主体性
下载PDF
从《残树》看韩素音的自传体叙事艺术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7,119,共5页
在以《残树》为代表的自传叙事中,韩素音试图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鲜明的史识。作为一部自传体叙事,《残树》出自强烈的历史叙事冲动,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历史事实,而是富有创新地以艺术抒情的手法来诠释历史,通过对话、... 在以《残树》为代表的自传叙事中,韩素音试图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鲜明的史识。作为一部自传体叙事,《残树》出自强烈的历史叙事冲动,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历史事实,而是富有创新地以艺术抒情的手法来诠释历史,通过对话、反讽和隐喻,巧妙地将个人历史与当代历史有机联系起来,使《残树》系列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个人传记,而且在个人传记的背后,它着力于叙述社会史,具有宏大历史叙事的风貌,这正是它最具特色之处。因此,《残树》是一部富有独特艺术和历史价值的自传体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树 韩素音 自传体 叙事艺术
下载PDF
异质文化冲突下对黑人女性身份认同的思索——以托妮·莫里森作品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秀见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作为唯一一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关注中心始终集中在美国黑人女性身上。在作品中她塑造了不同黑人女性形象,以这些个体在社会现实中的独特体验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来展现白人主流文化、黑人文化传统与黑... 作为唯一一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关注中心始终集中在美国黑人女性身上。在作品中她塑造了不同黑人女性形象,以这些个体在社会现实中的独特体验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来展现白人主流文化、黑人文化传统与黑人女性个体行为间的种种冲突与联系,进而对异质文化冲突下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异质文化 冲突 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华人警察眼中的纽约唐人街——评华裔美国作家林景南的《突击搜捕》与《蛇不会跑》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玉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共6页
华裔美国文学新秀林景南出道不久,却已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过3次亚裔美国文学奖的作家。自2002年以来,他已有5部小说问世,包括以1976年纽约唐人街为背景的侦探小说三部曲,其主人公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罕见的华人警察。本文以三部曲的前两... 华裔美国文学新秀林景南出道不久,却已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过3次亚裔美国文学奖的作家。自2002年以来,他已有5部小说问世,包括以1976年纽约唐人街为背景的侦探小说三部曲,其主人公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罕见的华人警察。本文以三部曲的前两部《突击搜捕》(2007)和《蛇不会跑》(2010)为例,借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概念,探讨华人警察罗伯特眼中的"地方"纽约唐人街的"文化区"形象。在林景南笔下,1976年的纽约唐人街是种族主义影响下的"种族孤岛",阶级主义阴影中华人移民的天堂与地狱,以及党派间政治斗争的无硝烟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景南 文化地理学 华人警察 纽约唐人街
下载PDF
华裔美国作家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的自我再现具有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作家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男性,希望塑造华裔的阳刚之气来重新确立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则极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聚焦于女性主体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 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华裔的自我再现具有明显的性别分野。男性作家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男性,希望塑造华裔的阳刚之气来重新确立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女性作家则极力顺应女性主义的潮流,聚焦于女性主体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又是以主流文化中“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这样,在美国华裔作家中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华裔美国作家 男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 二元对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