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古埃及文字“自源性”的思考
1
作者 陈永生 《华西语文学刊》 2016年第2期177-183,402,共8页
本文描述了古埃及文字自源论和借源论的不同观点及其论据,然后在比较U-j墓文字和乌鲁克4期文字的基础上,指出埃及文字起源很可能是一种激发式传播。
关键词 埃及文字 起源 激发式传播
原文传递
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 被引量:2
2
作者 颜海英 《北大史学》 2000年第1期1-23,372,共24页
古埃及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曾存在近4000年之久,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角度都有研究探讨的必要。本文介绍古埃及文字的基本结构及发展历史,说明其保持图画文字形式的历史原因,由此反映的古埃及人的特殊思维方式。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埃及语 古埃及文字 古代埃及 科普特 亚非语系 限定符号 副词短语 哈米特 名词性
原文传递
Cultural unit blue in the Old Testament
3
作者 Mony Almalech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3年第2期185-223,共39页
The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full presence of blue in the Old Testament-in Hebrew and translations.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n-cludes the treatment of color as a cultural unit according to of Eco's i... The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full presence of blue in the Old Testament-in Hebrew and translations.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n-cludes the treatment of color as a cultural unit according to of Eco's idea,lexical and contextual semantics,distinguishing visual and verbal color languages.The interface between verbal and visual color language is the prototype.Prototypes are universal natural visual objects-sky,sea,fire,blood,the sun at noon,all plants,light,milk,snow,darkness,and coal and have evolved into cultural units(Eco 1996[1985])in all cultures and languages.Basic Color Terms(BCT-blue),Prototype Terms(PT-sky and sea),Rivals Terms of prototypes(RT-sapphire,blue skins),Terms for Basic Features of the Prototypes(TBFP-breadth,infinite,boundless)are examined.Translation is a criterion for semiotic value,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ntext.Norm of Test of Free Word-Associations is a source of non-color(secondary)meanings of verbal colors.Test results allow us to flesh out the hidden links‘prototype color-most typical feature of the proto-type-secondary meanings of color'in text and visual culture.The secondary cultural meanings of BCTs and RTs are specified in color compounds.The color blue tehelet is used in most cases in synergy(not in opposition)with the other three colors in a tetrad:purple argaman-scarlet tolaat shani-linen shesh.Analysis on the synergic relations is performed.The same applies to duads blue-linen,blue-purple,blue skins-scarlet,blue skins-red skins.Color compounds are elements of the Priestly Code,therefore a hypothesis on compounds at se-miotic axes is developed.The PT sky is involved in religious heritage.Themes as Hebrew substitute shamaim for the Tetragrammaton,the Hierarchy of heavens complete the areas of cultural unit blue in the Old Testa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 COMPOUNDS cultural unit duad HEBREW TETRAD Tetragrammaton
原文传递
Cultural Unit Green in the Old Testament 被引量:1
4
作者 Mony Almalech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2期22-50,共29页
The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full presence of green in the Old Testament—in Hebrew and translations. The approach is interdisciplinary, which includes: the treatment of colour as a cultural unit, according to... The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full presence of green in the Old Testament—in Hebrew and translations. The approach is interdisciplinary, which includes: the treatment of colour as a cultural uni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Umberto Eco; lexical and contextual semantics; examining Basic Colour Terms(BCT—adjective, noun, verb), Prototype Terms(PT—all plants), Rivals Terms of Prototypes(RT), e.g raven, shadow, ebony, etc.; Terms for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Prototypes(TBFP—fresh, humid, juicy, lush, damp, humid, moist, wet, flowering, blossoming); translation as a criterion and semiotic value; semio-osmosis as a process that aims equivalence of translations,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t world views of Hebrew and other languages; semio-osmosis and accommodation;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ntext; the interplay of old information(topic/theme)—new information(focus/rheme); context meanings and symbolism of grass; translation of PT and TBFP, e.g. fresh tree; grass & herbs; grass & freshness, vegetables, leafy as green; and biblical specialization of PT and TBFP, e.g. fresh tree(Hebr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BREW TRANSLATIONS COLOUR CULTURAL UNIT semio-osmosis
原文传递
说Sinim
5
作者 龚方震 《当代宗教研究》 2004年第2期32-33,共2页
《海交史研究》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小夫先生一文,题为“《光明之城》伪书考存疑——兼与黄时鉴教授商榷”。文中用了三页多篇幅批驳黄先生“Sinim非中国”之说。由于张文提到黄说是根据我的意见,这也就是间接对我的说法持否定态度... 《海交史研究》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小夫先生一文,题为“《光明之城》伪书考存疑——兼与黄时鉴教授商榷”。文中用了三页多篇幅批驳黄先生“Sinim非中国”之说。由于张文提到黄说是根据我的意见,这也就是间接对我的说法持否定态度。关于《光明之城》我已发表过看法(《国际汉学》第7辑),本不想再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语 Sinim 词义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再议古典希伯来语哈沙夫亚胡要塞申诉书中的若干疑难词语“wˀmlˀlśr lhš[b]”
6
作者 梅华龙 《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9-28,共10页
哈沙夫亚胡要塞陶文残片于1960年出土,是由古典希伯来语写成的最长的散文体文献之一,约断代于公元前630。内容为一个从事庄稼收割工作的工人写给地方长官的申诉信。书信的第12行末尾,即wˀmlˀlśr lhš[b],令人费解,与书信其他部分的明白... 哈沙夫亚胡要塞陶文残片于1960年出土,是由古典希伯来语写成的最长的散文体文献之一,约断代于公元前630。内容为一个从事庄稼收割工作的工人写给地方长官的申诉信。书信的第12行末尾,即wˀmlˀlśr lhš[b],令人费解,与书信其他部分的明白晓畅形成了鲜明对比。有的学者为翻译这句话,赋予mlˀ这个词根(本意为“满”)罕见的意义(“大声讲话”)。也有学者对单词和词组进行了不同的划分。本文旨在在尊重各词根常见含义的基础上,类比《希伯来圣经》中的类似用法,重新划分句子起止并翻译这三个词,并尽量使文意贯通,以符合上下文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希伯来语 带字陶片 希伯来语语法 词组 重新解读
原文传递
希伯莱·犹太·以色列——词汇·溯源·解读
7
作者 杨卫东 戴卫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2年第6期62-64,87,共4页
研究Zion、Jew、Judas、Judah、Semite、Israel,以及Zionism、Semitism、Jewism、Hebra ism、Judaism等,旨在更好地解读、理解、翻译这些与"犹太"、"以色列"、"希伯莱"、"犹大"、"闪族&qu... 研究Zion、Jew、Judas、Judah、Semite、Israel,以及Zionism、Semitism、Jewism、Hebra ism、Judaism等,旨在更好地解读、理解、翻译这些与"犹太"、"以色列"、"希伯莱"、"犹大"、"闪族"等相关的敏感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 希伯来 以色列 成因 溯源
原文传递
意第绪语是希伯来语的白话?——希伯来语、意第绪语与中国白话运动的因缘际会
8
作者 曹琪琳 张欣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7页
语言是文学发展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的载体,其流变能为文学、文化变迁提供有益的参照。在此视角下,本文将以"文言—白话"和"希伯来语—意第绪语"的并置考察来解读20世纪20年代初白话运动先锋对意第绪语及其文学的误... 语言是文学发展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的载体,其流变能为文学、文化变迁提供有益的参照。在此视角下,本文将以"文言—白话"和"希伯来语—意第绪语"的并置考察来解读20世纪20年代初白话运动先锋对意第绪语及其文学的误解。此一误解的肇事者乃是胡适、沈雁冰、周作人等,他们误以为意第绪语为希伯来语的现代白话,认为如同白话将取代文言,意第绪语也终将替代希伯来语。此一误解有因可循,本文将首先厘清犹太民族意第绪语、希伯来语的渊薮关系,然后钩沉彼时意第绪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历史,以诗学取向和政治风向还原误解产生的语境逻辑。本文还将借此探讨语言在弱势民族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观照中犹文学因此误解而衍生的后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语 意第绪语 白话运动
原文传递
论中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的必要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春波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一、文字与图画的前世今生文字与图画密切相关。“世界最古的文字有三种:一是苏马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二是埃及的图画文字,三是中国文字……他们都由图画演变为文字。”(唐兰,2005:7)“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图画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文字与图画的前世今生文字与图画密切相关。“世界最古的文字有三种:一是苏马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二是埃及的图画文字,三是中国文字……他们都由图画演变为文字。”(唐兰,2005:7)“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图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教材 图文并茂 图画文字 楔形文字 文字艺术 中国文字 文字起源 巴比伦
下载PDF
开创我国整理翻译注释古埃及象形文字文献先河
10
作者 王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X期81-81,共1页
古埃及象形文字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0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古埃及象形文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古埃及文字,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 古埃及象形文字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0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古埃及象形文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古埃及文字,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的郭丹彤教授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通过收集、整理和翻译古埃及文献,编辑出版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
下载PDF
阿拉姆语施格性的历史来源
11
作者 张泓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4-37,共14页
亚非语系闪语族语言普遍呈现主宾配置,该配置模式也因此被构拟至原始闪语。在闪族后代语言中,新阿拉姆语诸变体中产生了分裂施通配置。由于新阿拉姆语(特别是东北新阿拉姆语)在地理上与具有相似时态分裂施通配置的伊朗语族语言交错分布... 亚非语系闪语族语言普遍呈现主宾配置,该配置模式也因此被构拟至原始闪语。在闪族后代语言中,新阿拉姆语诸变体中产生了分裂施通配置。由于新阿拉姆语(特别是东北新阿拉姆语)在地理上与具有相似时态分裂施通配置的伊朗语族语言交错分布,新阿拉姆语的施通配置往往被视为伊朗语—阿拉姆语语言接触中阿拉姆语从伊朗语直接借贷的结构。本文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审视新阿拉姆语(以图尔·阿卜丁新阿拉姆语为例)中的施通结构,并与Haig勾勒的伊朗语族施通配置的历时发展相比较。依照Zhang(2021)针对闪语族语言接触诱导语序变动提出的复合模型,本文强调闪语自身结构和闪语派生自动词的分词/形容词进入动词系统的趋势,共同促成既有的相合结构被语言使用者选择为调和手段,接触则作为施通配置产生的催化剂,强化了该历时演变。演变的枢轴则更可能是完成/结果语义,而非被动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姆语 施通配置 历时发展 语言接触 闪语族
下载PDF
新发现的《苏显标更路簿》研究
12
作者 徐品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航行指南,是海南渔民在南海生产、航海实践的经验记录,是研究中国人民开发经营、和平利用南海的珍贵文献。《苏显标更路簿》由苏显标于2022年从家中旧物储藏室翻出,是新发现的一本更路簿,它的发现丰富了苏姓更路簿版本研究的实证序列。该本更路簿主要包括环海南岛更路、从海南岛去往西沙群岛更路、西沙群岛各岛屿之间往来更路等,没有南沙群岛的更路内容,存在传统更路形式向现代更路形式转变、誊抄与自我实践的创新结合、目的性与针对性强、蕴含丰富的渔业文化特征等特点,是航海时代发展的缩影,见证着更路簿的航线记录从传统计量单位(更数、针位)向现代计量单位(里数、度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显标更路簿》 海南渔民 西沙群岛 更路
下载PDF
从希伯来语的独特性反思中国希伯来语教育的发展模式
13
作者 阮项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96,共5页
以色列以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欧美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把希伯来语课程置于神学、宗教学、犹太研究之下,作为这些专业学习的入门工具。因此,要发展中国教育,并使中国的犹太研究在国际上走向学科前言,就应该在语... 以色列以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欧美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把希伯来语课程置于神学、宗教学、犹太研究之下,作为这些专业学习的入门工具。因此,要发展中国教育,并使中国的犹太研究在国际上走向学科前言,就应该在语教育中,从培养希伯来语翻译人才和犹太以色列研究人才并重,转向以培养犹太研究为主、语翻译人才为辅的发展思路;从外语专业一家培养,转向犹太研究机构与外语专业共同培养的办学模式;从本科教育为主,转向本、硕连读的学制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语 翻译 犹太研究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陈永生[译]:《古埃及圣书字导读》
14
作者 李二配 《华西语文学刊》 2016年第2期396-398,402,共4页
([英]马克.科利尔、比尔.曼利著,陈永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近代兴起的埃及学是研究古代埃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一门综合性专门学科,包括埃及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文学、宗教... ([英]马克.科利尔、比尔.曼利著,陈永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近代兴起的埃及学是研究古代埃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一门综合性专门学科,包括埃及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文学、宗教学、艺术、建筑学、医学、生物学、天文学、数学和技术史等多个分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史 曼利 学是 学科 埃及 建筑学 艺术
原文传递
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探析
15
作者 王二建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7期150-151,共2页
自公元2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残酷统治完全失败之后,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历史。希伯来语作为犹太人的通用语言也随之而逐渐衰亡,然而在19世纪欧洲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得以重新复兴... 自公元2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残酷统治完全失败之后,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流散到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历史。希伯来语作为犹太人的通用语言也随之而逐渐衰亡,然而在19世纪欧洲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得以重新复兴,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主要从犹太复国主义、语言认同与民族认同、社会交际需要、犹太教、犹太知识分子与组织以及希伯来语复兴的内在条件等方面综合研究希伯来语复兴的原因,并对希伯来语的复兴作出一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人 希伯来语 犹太复国主义 复兴
下载PDF
MORTALITY AND FAME IN AKKADIAN TEXTS
16
作者 Michela Piccin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18年第1期1-25,共25页
1. Introduction1Death, mankind’s unavoidable destiny, has been considered by humans from all eras and in all places, and our discomfort in dealing with death and dying connects us across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 1. Introduction1Death, mankind’s unavoidable destiny, has been considered by humans from all eras and in all places, and our discomfort in dealing with death and dying connects us across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ivides.2 Following the example set by anthropologists, scholars in other fields have begu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reactions of diferent civilizations to the eternal problem of death, both verbally and nonverbally. Among the classic studies on the subject, the work of Robert Hertz and Ernesto De Martino merits special m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人文 mais
下载PDF
“MY PUTREFACTION IS MYRRH:”THE LEXICOGRAPHY OF DECAY, GILDED COFFINS, AND THE GREEN SKIN OF OSIRIS
17
作者 David A.Falk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18年第1期27-39,共13页
By studying the vocabulary of rot and decay, the opportunity presents itself to engage one of the fundamental beliefs of the Egyptian culture from the aspect of its frst principles. The reason why this matters is beca... By studying the vocabulary of rot and decay, the opportunity presents itself to engage one of the fundamental beliefs of the Egyptian culture from the aspect of its frst principles. The reason why this matters is because some of the 20th century translators that we have today are based upon emendations made because the idioms did not make sense to translators who viewed ancient myth through a 19th century By underl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 没药 词典 镀金 皮肤 格林 翻译
下载PDF
古叙利亚语及其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培勇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8年第2期48-50,共2页
古叙利亚语即是阿拉姆人通用的阿拉米语的延伸,它的发展和应用在耶稣时代达到顶峰.阿拉姆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故乡在今叙利亚、伊拉克一带.公元前11世纪后朗,阿拉伯姆人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建立了横跨东西两岸的王国,后又经征战... 古叙利亚语即是阿拉姆人通用的阿拉米语的延伸,它的发展和应用在耶稣时代达到顶峰.阿拉姆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故乡在今叙利亚、伊拉克一带.公元前11世纪后朗,阿拉伯姆人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建立了横跨东西两岸的王国,后又经征战扩张,疆域及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9世纪,阿拉姆人在伊拉克南部建立了6个酋长国,公元前7世纪阿拉姆支族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其他几个支族也先后在叙利亚的北部和南部建立了酋长国.阿拉米语属闪语系,该语系包括阿卡德语、腓尼基语、希伯来语、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语、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有着同一渊源,字母发音相似,词汇含义接近,构词方法类同,表明这个语系在历史上曾有一个共同的母语,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消亡.公元前9~6世纪,阿拉米语已成为东起印度西至地中海和埃及的流行语言.20世纪初在埃及南部阿斯旺省费拉岛出土的一批文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语 阿拉伯语 伊斯兰文明 叙利亚人 伊斯兰教 基督教 《圣经》 伊拉克 公元前 新巴比伦王国
全文增补中
远古图画文字秘史
19
作者 马恒健 《中国西部》 2017年第12期41-45,共5页
距中秋节还有几天时间,在中国广袤大地上,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但是,在石棉县松林河流域崇山峻岭中的蟹螺堡子里,羊皮鼓嘭嘭敲响,海螺号呜呜欢鸣,穿上艳丽民族服装的尔苏人,在欢歌笑语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 距中秋节还有几天时间,在中国广袤大地上,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但是,在石棉县松林河流域崇山峻岭中的蟹螺堡子里,羊皮鼓嘭嘭敲响,海螺号呜呜欢鸣,穿上艳丽民族服装的尔苏人,在欢歌笑语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是他们的大年初一。这是在中国唯一一个金秋时节过年的地方,这是一个保留着与甲骨文同时代的图画文字“萨巴文”的地方,这是一个风俗习惯与中国其他地区迥异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文字 秘史 远古 民族服装 风俗习惯 中秋节 中国 石棉县
下载PDF
语言接触与借词研究的新视角——《语言接触与以色列希伯来语词汇扩充研究》介绍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欣欣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Ghil’ad Zuckermann 《语言接触与以色列希伯来语词汇扩充研究》 书介 本土化理据论 语源学 借词模式 PSM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