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V一个X”的构式语义及语用效果 |
薛高领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2
|
“V1着V2”结构配价研究 |
彭育波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0 |
|
3
|
“不”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兼谈“不”、副词“没”的语用区别 |
史锡尧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3
|
|
4
|
“有”比“好玩”更重要 |
纪晓祎
李佳
|
《商学院》
|
2012 |
0 |
|
5
|
“被××”结构的新用法及语义槽的生成 |
游舒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2 |
0 |
|
6
|
英汉构词理据比较 |
黄伟明
|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7
|
新闻标题中“NP_1+VP_1+NP_2+VP_2+NP_3”结构的歧义 |
景晓君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8
|
“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微殊与中和 |
巴丹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9
|
“NP+VP+的”格式的口语应答句浅析 |
袁志刚
|
《新课程(教研版)》
|
2013 |
0 |
|
10
|
论“起去”的语法化演变历程及其制约机制 |
吕金月
吕明臣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1
|
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看“给”对“与”的取代 |
李炜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2
|
复合趋向动词中“去”的价值 |
曾常红
白水振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5 |
2
|
|
13
|
也谈连词“以及”的产生 |
聂三苗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4
|
释“别” |
阙绪良
|
《中华文史论丛》
|
2003 |
0 |
|
15
|
英汉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在句法和篇章中的体现 |
陈文智
徐建纲
|
《南昌高专学报》
|
2007 |
2
|
|
16
|
试析“我A吗?”——兼论第一人称是非问句对形容词的制约因素 |
童小娥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8 |
0 |
|
17
|
使用语言应力求准确 |
钟朝岳
|
《群言》
|
1995 |
0 |
|
18
|
图形—背景论视角下的汉语存现构式 |
张克定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5
|
|
19
|
试论兼语短语的语义结构 |
黄晓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0
|
数量结构非范畴化为副词 |
惠红军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