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螳螂拳防御手法
- 1
-
-
作者
张道锦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0年第11期34-35,共2页
-
-
关键词
中国
武术
螳螂拳
象形拳
防御手法
防守技巧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古典瑜伽练习祛除疲劳
- 2
-
-
作者
韩俊
-
出处
《健与美》
2015年第5期102-103,共2页
-
文摘
疲劳像一种慢性病纠缠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对工作学习产生倦怠,终于盼来假期却又百无聊赖,明明精疲力尽却无法入眠,记忆力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感到越来越疲于应付,运动水准下降,工作效率缺失,静态心率提高,甚至盗汗过敏,免疫力下降,过劳警报时时拉响。
-
关键词
瑜伽练习
疲劳
古典
人际关系
工作效率
都市人
慢性病
记忆力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螳螂拳谱中的名言名句赏析
- 3
-
-
作者
王开文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华武术》
2019年第8期74-75,共2页
-
文摘
作为一个独立的拳种,必然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基本要求,而该拳种承袭拳谱的作者、成书年代、结构内容及其所承载的信息量则成为衡量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螳螂拳发展史上形成的较有影响的拳谱资料,主要有升霄道人《衣钵真传》、梁氐遗留之《可使有勇》《拳棍枪谱》、宋子德《(螳螂)拳谱》等。
-
关键词
螳螂拳
拳谱
名言名句
风格独特
成书年代
结构内容
信息量
发展史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从技术风格探讨螳螂拳起源
- 4
-
-
作者
刘崇禧
-
出处
《少林与太极》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
文摘
螳螂拳是我国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但关于该拳种的创编、沿革和传播等基础理论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这不仅是因为历史时空间隔甚远,而且还因为拳种本源说法不一。考证螳螂拳的源流,查明其创编源头和发展过程,探索它与其他拳术流派的关系,是科学研究螳螂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关键词
螳螂拳
技术风格
起源
基础理论
科学研究
国内外
流派
创编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追忆螳螂拳名师梁学香
- 5
-
-
作者
梁国爱
-
出处
《精武》
2004年第12期50-51,共2页
-
文摘
梁学香,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武术家,对于螳螂拳的传承与发展功不可没。因时间久远,他的轶事难免有一些误传。作为他的第四代世孙,笔者现将太祖轶事,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
关键词
螳螂拳
梁学香
武术家
拳术
武学生涯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丁子成与太极梅花螳螂拳
- 6
-
-
作者
丛亚贤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出处
《中华武术(研究)》
2018年第12期31-33,21,共4页
-
文摘
著名六合螳螂拳大家丁子成也精通太极梅花螳螂拳。他的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与著名太极梅花螳螂拳大家曹作厚换艺所得。丁子成也让他的弟子们跟曹作厚学习了太极梅花螳螂拳。他和曹作厚共同培养了一批兼习六合和太极梅花两种螳螂拳的传人。丁子成创办的黄县国术馆是他们研习和传播六合螳螂拳和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主要场所。同时,黄县国术馆也是传播其他优秀拳种的重要阵地。
-
关键词
丁子成
曹作厚
六合螳螂拳
太极梅花螳螂拳
-
Keywords
Ding Zicheng
Cao Zuohou
Six Harmonies Mantis Boxing
Taiji Plum Blossom Mantix Boxing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话说“螳螂不归家”
- 7
-
-
作者
欧达宁
-
出处
《精武》
2007年第12期58-58,共1页
-
文摘
在东北的武术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螳螂不归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单练螳螂拳的人不容易成为大家。言外也有“师傅的思想保守,门户之见重,弟子难成才”之意。例如:当年的黄永凯先生,在得知弟子林世钦又师从陈德善练习自由搏击术之后,由于门户之见便不再教林世钦了。林世钦后来则以技击术成名。在东北各地,会练崩补、乱截、梅花路、八肘、摘要这几套拳法的人很多,以此成为名家的人却极少.
-
关键词
螳螂拳
搏击术
技击术
东北
门户
弟子
武术
拳法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蛇拳北派秘技(四)
- 8
-
-
作者
高翔
-
出处
《搏击》
2005年第8期6-11,共6页
-
文摘
十五、连环脚踢法连环脚踢法指单形用脚,放长踢远,力大(?)沉,顺势连击,急打猛攻,犀利难挡。
-
关键词
实战应用
跟踪追击
快速反击
再用
右脚
面骨
机速
左脚
破开
海底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浩沙千人瑜伽大会耀香江
- 9
-
-
-
出处
《健与美》
2012年第1期114-114,共1页
-
文摘
日前,浩沙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亚洲电视举办的“浩沙干人瑜伽大会”在香港成功举办。活动号召近干名香港市民参与,由亚视知名主持人郑启泰夏吴嘉星主持。并邀请到浩沙的国际级瑜伽大师——周媛以厦台湾著名的瑜伽老师光音,连同浩沙专业瑜伽教练,带领香港瑜伽爱好者和运动人士进行了一场场面壮观的瑜伽练习。
-
关键词
瑜伽练习
亚洲电视
公司联合
市民参与
主持人
国际级
香港
爱好者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螳螂拳擒拿捆法例析
- 10
-
-
作者
王开文
初锐(摄影)
-
出处
《中华武术》
2011年第4期68-69,共2页
-
文摘
螳螂拳讲求长拳短打,随机应变。浑身是打。长拳者即长驱大进、横冲直撞;短打者即短兵相接、粘拿贴靠,二者原系一事,殊无二理。故而先辈有训:长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然而,擂台比武或格斗较技之拳脚功夫与其他(北方)拳种的搏击风格非常相近,甚至别无二致,很难看出螳螂拳独特的技术风格。这是因为螳螂拳原本脱胎于长拳,是由其自身形成的特定因素决定了的。
-
关键词
螳螂拳
例析
擒拿
随机应变
技术风格
长拳
短兵
搏击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蛇形刁手传统套路——银蛇出洞(三)
- 11
-
-
作者
张海
-
出处
《搏击》
2008年第5期11-13,共3页
-
文摘
第十三势刘海砍柴动作分解:承上势,身体左转,右脚随势向前上步,双腿屈膝成左半马步,双手同时变蛇头手,右掌向前下方穿插,指尖向下,左掌随转身向前、向上再向内沿弧形路线运动,然后俯掌按于右胸前,目视右前方(图1);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左转,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重心左前移,上体前倾俯身,右掌随势向上继而向前下方直臂劈砍,力达掌刃,
-
关键词
实战应用
技术解析
动作
身体重心
指尖
屈肘
目视
前方
上体前倾
向前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螳螂拳起源与发展问题再议
- 12
-
-
作者
王开文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9年第2期53-54,共2页
-
文摘
试将螳螂拳置身于武林,与其他拳种一同考查,便会发现它们在起源和发展问题上,存在着惊人的雷同与相似。深入细致地分析这种偶然性,就会让我们跨越视觉屏障,从必然性的规律中发现接近于事实的基本答案。
-
关键词
螳螂拳
起源
偶然性
拳种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B025.6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高温瑜伽是否需要休息术?
- 13
-
-
-
出处
《健与美》
2019年第8期93-93,共1页
-
文摘
问:关于高温瑜伽的仰卧休息放松,有人说在最后是不需要做的。据说由于咼温瑜伽练习过后,如果仰卧放松很有可能睡死过去,我查找了很多也没有相关的资料。
-
关键词
高温瑜伽
休息
瑜伽练习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傣族孔雀拳研究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夏国滨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
文摘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孔雀拳起源、发展原因,分析其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格与文化特征。研究表明:孔雀拳作为傣族的民俗体育文化,应推动其继续向前发展。
-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孔雀拳
傣族
云南地区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梅花螳螂拳的采手和磕臂对练
- 15
-
-
作者
柳国顺
-
出处
《精武》
2009年第7期52-53,共2页
-
文摘
一、采手对练
采是太极梅花螳螂拳重要技法之一,主要是指出手抓人手臂、头发等身体部位或衣服,以进行攻防的手法。采,常直接用于擒拿类招式,又与不同的攻击性动作组成众多完整的攻防招式。拳谚说:“螳螂使出双手采,罗汉也摔下风头。”以此强调采的实战功用和价值。太极梅花螳螂拳运用两人的采手对练形式,锻炼缠采、托采、压采等技能。分高位骑马式缠采、高位登山式缠采和高位登山式托压采等对练法。具体练法:
-
关键词
螳螂拳
对练
梅花
太极
身体部位
攻击性
攻防
招式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G852.3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春雨潇潇忆先贤
- 16
-
-
作者
龚建新
-
出处
《中华武术》
2001年第6期52-53,共2页
-
文摘
采访马雷先生,是在四月的一个春雨潇潇的日子里。北京的四月,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如烟似雾的春雨笼罩着街道、高楼,春雨中是川流不息的滚滚车流……在这样一个惹人伤感的春日里,马雷先生回忆起了自己的父亲——武术名家、螳螂拳传人马汉清先生。
-
关键词
先生
螳螂拳
武术
采访
传人
名家
父亲
北京
街道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G451.6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少林螳螂拳在辽宁的传播
- 17
-
-
作者
郭恒堃
-
出处
《中华武术》
2015年第8期82-82,共1页
-
文摘
螳螂拳是中国武术众多流派中最为古老的拳种之一,其历史悠久,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起源于梁武帝时期,还有人认为是宋代福居所传,但大多数人认为是明末清初王郎所创。螳螂拳是模仿昆虫螳螂的形态,搏击的特点,结合武术的攻防技术而创编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术。螳螂拳法套路丰富多彩,并有南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之分。
-
关键词
螳螂拳
传播
辽宁
中国武术
明末清初
独特风格
攻防技术
梁武帝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冻龄”阴瑜伽让身体重返18岁
- 18
-
-
作者
瑜伽网(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健与美》
2019年第4期100-101,共2页
-
文摘
阴瑜伽练习不但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加柔软,还可以更深层次地打开身体,帮助我们完成很多高难度的体式。本期推荐几个阴瑜伽体式,助你疏通身体,排毒养颜。
-
关键词
瑜伽练习
体重
身体
体式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太极梅花螳螂拳“梅花路”手法解(四)
- 19
-
-
作者
柳国顺
于斌
-
出处
《精武》
2010年第6期64-65,共2页
-
文摘
三十四、下步翻车往外走
动作:双拳臂交替自上向前斜劈而下,再返上向前斜劈,同时双脚配合双臂的抡劈做小碎步后撤,退一段距离即停步,左拳在左额上方,右拳在右腿侧,步成跨虎式(图98~图100)。
-
关键词
螳螂拳
梅花
手法
太极
动作
右腿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
-
题名七星螳螂之躲刚拳
- 20
-
-
-
机构
广州螳螂拳会
-
出处
《少林与太极》
2017年第2期20-27,共8页
-
文摘
躲刚拳是七星螳螂拳拳系中的传统基本套路,整套拳短小精悍、技击性强。其中缠丝手、闪步躲刚、穿手揽马、撇掌踢腿、磨盘闭门腿等技击动作其他套路少有,动作并不复杂,特别适合初学螳螂拳者练习。一、四平双蓄势立正后,向左转身并步站立,双手抱拳在腰侧。目视前方(图1)。
-
关键词
螳螂拳
技击动作
套路
踢腿
-
分类号
G852.18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