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的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研究所
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17,共1页
1941年,经当时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化工研究所,这是我国高校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所,开创了高校化工系开展科学研究、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先河。化工研究所成立当年便正式招收研究生三人,并由化学工程学家、教... 1941年,经当时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化工研究所,这是我国高校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所,开创了高校化工系开展科学研究、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先河。化工研究所成立当年便正式招收研究生三人,并由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李寿恒教授任主任,苏元复、吴徵铠、侯毓汾等人任研究所指导教师。抗日战争期间,国立浙江大学化工研究所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近十名,为我国化工行业输送了一批勤勉刻苦、基础宽厚、专业精通的高级科学人才。我国著名化学家冯新德、徐僖等都曾在该研究所就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研究所 浙江大学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期间 民国政府 科学研究 指导教师 化工行业
下载PDF
西南联大的成功与大学校长角色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洪才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西南联大是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们一直在探索它成功的奥秘,并试图从中寻找到建设一流大学的方案,进而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启示。研究发现,学界对西南联大成功原因的认识并不一致。虽然大家一致认可自由、民主的学风是西南... 西南联大是中国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们一直在探索它成功的奥秘,并试图从中寻找到建设一流大学的方案,进而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启示。研究发现,学界对西南联大成功原因的认识并不一致。虽然大家一致认可自由、民主的学风是西南联大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对这一风气形成机理的解答并不令人满意。而且不少研究难以摆脱情感渗入的困扰,这就阻碍了其对真正事实的挖掘。站在一个公正的第三人立场,就会发现三校联合的成功,维系是关键,而校长角色如何扮演则至关重要。特殊时空需要特别校长,历史选择了梅贻琦担任这一重任,从而使三所大学"异不害同",共治一炉。此说明,校长遴选是大学成功的关键,现代大学制度务必重视大学校长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校长角色 现代大学制度
原文传递
明李龄《宫詹遗稿》误收的两篇白鹿洞书院文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劲松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曾重建白鹿洞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宫詹遗稿》有五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但其中《重修贯道桥记》和《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并非李龄所作,属于误人。《重修贯道桥记》的作者应为天...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曾重建白鹿洞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宫詹遗稿》有五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但其中《重修贯道桥记》和《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并非李龄所作,属于误人。《重修贯道桥记》的作者应为天顺年间南康知府钱塘人陈敏政,《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似为《宫詹遗稿》的编者自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李龄 《宫詹遗稿》 白鹿洞书院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治安保卫的工作机构和人员之研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为例
4
作者 黄水林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92-99,共8页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园治安保卫机构,分为指导、管理、执行三个层次。指导机关是总务处或秘书处以及各种委员会;管理机构为庶务科或杂务课、事务组等;执行部门则包括校警队、校卫队、警卫队等。安保工作指导...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园治安保卫机构,分为指导、管理、执行三个层次。指导机关是总务处或秘书处以及各种委员会;管理机构为庶务科或杂务课、事务组等;执行部门则包括校警队、校卫队、警卫队等。安保工作指导机关的人员,通常都是由各校的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学校的资深教职员;校卫队队长选择具有军队经历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校警、校役或校工,则需要他们具备较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知识水平。三校安保工作的特点:一是知名教授广泛参与学校的治安保卫工作;二是把治安保卫工作与学生的自治高度结合起来;三是对治安保卫队伍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四是对学校治安保卫人员的体贴关爱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保卫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民国时期
下载PDF
云南古代书院遗影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佩 《云南档案》 2008年第2期30-31,共2页
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它始创于唐代,盛兴于宋元时期,以传播学术,发扬理学,承载文化而闻名于世。明清时,书院为官府所控制,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和科举应试的准备场所。
关键词 古代书院 云南 宋元时期 教育机构 官府 传播
下载PDF
缅怀邓小平同志对恢复高考制度的巨大贡献——纪念恢复高考二十周年
6
作者 杜明 《北京高等教育》 1997年第5期42-43,共2页
恢复高考,特别是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选拔新生,现在已成为一项正常运行的有效机制。但是在1977年,如果不是邓小平同志敢于坚持真理,力排众议,也许这个问题不知要再推迟多少年才能解决。
关键词 高考制度 邓小平同志 招生工作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四人帮” “两个估计” 巨大贡献 《纪要》 普通高等学校 “两个凡是”
原文传递
中央财经大学初创期(1949-1954)“临时校址”复原考辨
7
作者 武超群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一、五年初创期"三处校址"研究成果中央财经大学,被誉为中国的"财经黄埔"和"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追本溯源,这一美誉的背后,暗示着学校在创建初期就有着不一般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为国而生、税财同... 一、五年初创期"三处校址"研究成果中央财经大学,被誉为中国的"财经黄埔"和"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追本溯源,这一美誉的背后,暗示着学校在创建初期就有着不一般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为国而生、税财同行、传承特色、不负使命"的精神品质。1949年11月6日,中央财经大学创建,与共和国同龄,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财经院校,也是具有"红色基因"的一所知名学校。诞生之初,它叫华北税务学校,三个月后即更名为中央税务学校。此后,学校虽然多次易名,但一直含有"中央"二字,也属名副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财经大学 精神品质 财经院校 财经管理 一所 追本溯源 红色基因 研究成果
下载PDF
我所知道的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
8
作者 劉雨濤 《蜀学》 2007年第1期32-33,共2页
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简称'尊经国专')是二十世纪中叶四川一所很有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习三年,发给毕业证书,但不予分配工作。学校没有设立董事会,只有董事长,由著名学者、书法家谢无量先生担任;校... 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简称'尊经国专')是二十世纪中叶四川一所很有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习三年,发给毕业证书,但不予分配工作。学校没有设立董事会,只有董事长,由著名学者、书法家谢无量先生担任;校长由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华西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蒙文通先生担任。分设经、史、文。 展开更多
下载PDF
竺可桢解读:大学需要“牺牲精神”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丹英 王建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3,113,共5页
竺可桢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他长校浙江大学13年,以"求是"精神为本,以"牺牲"精神为魂的崇高人格魅力,顽强地抵抗着政治对学校的干预,将自己的行政权力让位于教授,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追求学科建设长远... 竺可桢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他长校浙江大学13年,以"求是"精神为本,以"牺牲"精神为魂的崇高人格魅力,顽强地抵抗着政治对学校的干预,将自己的行政权力让位于教授,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追求学科建设长远的综合效果,着力培养学生品学"牺牲精神",身体力行地阐释着校长、学者、学生需要牺牲精神,学科建设需要牺牲精神,大学需要"牺牲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大学 牺牲精神
下载PDF
教会大学办学特色考
10
作者 孙秀玲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跨文化互动的产物,教会大学往往因附着太多的意识形态因素而带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前,教会大学的办学往往具有浓厚的宗教表征,呈现出完全异于中国传统的教育图景。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办学特色
下载PDF
“论辩”文化传统下我国古代书院的讲会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剑敏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论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受论辩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古代书院讲会围绕"学术论辩"这一鲜明特色,彰显了其以研促教、自由讲学、质疑思辨等三方面的内涵。在研究式教学中汲... "论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受论辩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古代书院讲会围绕"学术论辩"这一鲜明特色,彰显了其以研促教、自由讲学、质疑思辨等三方面的内涵。在研究式教学中汲取古代书院讲会制度传统中的精髓,需要构建教研协同的育人机制、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发展基于研究的课程体系、建设质疑思辨的论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院 讲会制度 论辩文化 研究式教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私立复旦大学招生考试特点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雪梅 《教育与考试》 2016年第2期39-43,共5页
民国时期,各知名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上海的几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最长。本文以民国时期私立复旦大学为例来进行探讨,分析了其招生考试的几大特点:严格把控学生质量及招生类型的多样化以获得优质的学生资... 民国时期,各知名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上海的几所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最长。本文以民国时期私立复旦大学为例来进行探讨,分析了其招生考试的几大特点:严格把控学生质量及招生类型的多样化以获得优质的学生资源;实行春秋两季考试及设置多处考点以实现人性化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多样性;举办暑期学校以拓展优异的学生资源;招收女学生以保障男女受教育权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复旦大学 招生考试
下载PDF
余斌著《西南联大的背影》 被引量:1
13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7-167,共1页
本书作者详细占有史料,历时多年实地寻访,以散落各处的西南联大校舍遗迹为线索,以多位联大教师名家的旧居为点,再现并评议了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相关人物、事件,并对战时昆明进行了浮世绘式描写。
关键词 西南联大 余斌 抗战时期 浮世绘
原文传递
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会讲活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来 《中国学术》 2000年第4期1-53,共53页
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已注意到在明代中后期以后流行的一种与书院教育常相关联,但更有区别的“会讲”、“讲会”以及与书院无关的“会”。1事实上,讲会或会讲的涵义要远远超过教育活动。大体上说,除了在书院中定期举行的讲... 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已注意到在明代中后期以后流行的一种与书院教育常相关联,但更有区别的“会讲”、“讲会”以及与书院无关的“会”。1事实上,讲会或会讲的涵义要远远超过教育活动。大体上说,除了在书院中定期举行的讲会常常与四书教育有关之外,一般在知识分子之间频繁举行的作为知识分子思想交往形式的会讲就不应属于教育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中国教育史 教育活动 知识人 四书 交往形式 区别 王学 一般 事实
全文增补中
华裔科学家杨振宁的爱国情结
15
作者 许良廷 《党史文汇》 2005年第11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杨振宁 华裔科学家 爱国情结 西南联合大学 官费留学 芝加哥大学 师范学堂 博士学位 厦门大学
原文传递
访嵩阳书院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世旭 《群言》 2009年第3期43-44,共2页
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嵩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山。“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嵩高,中岳也,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嵩阳书院“汲嵩山之毓秀,纳峻极之灵气”,... 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嵩山是中国最古老的山。“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嵩高,中岳也,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嵩阳书院“汲嵩山之毓秀,纳峻极之灵气”,所谓之“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阳书院 文化 嵩山
原文传递
西南联大:学术自由 民主堡垒
17
作者 萧且行 《国家人文历史》 2010年第6期22-23,共2页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合并,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1938年春,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5月,北大、清华、南开才得以复员北上,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学术自由 民主堡垒 梅贻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蒋梦麟 张伯苓 校长 国立清华大学 卢沟桥事变
下载PDF
明清两代贵阳书院的流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宏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53-54,共2页
贵阳的书院始于元末的文明书院,王阳明思想对贵州的书院产生重大影响,在清代贵阳三书院中贵山书院为全省之冠,严修改革学古书院成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端。
关键词 贵阳 书院 流变 发端
下载PDF
薛焕与王闿运——尊经书院研究之二
19
作者 龍晦 《蜀学》 2007年第1期34-41,共8页
从来研究尊经书院的人都把尊经书院的开办与建立归功于张之洞。张之洞在四川兴学是有功的,但他从尊经创办到他提学使任满调京不到三年,要把尊经创办之功全归之于当时任提学使的张之洞,既缺乏公正性,也不合历史事实。同治十三年(1874)四... 从来研究尊经书院的人都把尊经书院的开办与建立归功于张之洞。张之洞在四川兴学是有功的,但他从尊经创办到他提学使任满调京不到三年,要把尊经创办之功全归之于当时任提学使的张之洞,既缺乏公正性,也不合历史事实。同治十三年(1874)四川兴文县在籍侍郎薛焕偕通省荐绅先生十五人,投牒于四川总督吴棠、学政张之洞,请建书院,薛焕当时已是侍郎二品官,在级别上并不比提学使低,薛焕创议,总督学使赞成照批。 展开更多
下载PDF
由“庙堂”走向“讲堂”——“新思潮派”与北京大学的近代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民祥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清末京师大学堂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的转型促使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崛起,引发了知识分子活动空间的转移:由“庙堂”转向“讲堂”,桐城古文派与以“太炎弟子”为代表的“新思潮派”对北大讲堂的争夺,就发生于这一历... 清末京师大学堂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的转型促使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崛起,引发了知识分子活动空间的转移:由“庙堂”转向“讲堂”,桐城古文派与以“太炎弟子”为代表的“新思潮派”对北大讲堂的争夺,就发生于这一历史背景下。蔡元培执掌北大与“新思潮派”的迅速取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加快了北大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桐城古文派 新思潮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